其他
公关鬼才张文宏的走红
张文宏做的事确实简单——他只是考虑了人之常情,没有人不怕死,然后剩下的一切按规矩来。走红以后,记者问起他学医的初衷。张文宏忙不迭地拒绝:“对我个人你不要采访,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但是这样金句频出的专家,就算没有记者来采访,他的人格魅力就像暗夜中发光的萤火虫一样,藏是藏不住的。这么多人要去武汉,每个医务人员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理性地安排,应该让谁去呢?没孩子的人先去?那有老婆的呢?就把老婆抛弃了吗?单身的先去,单身的人会说:我人生幸福都没有体验过,怎么能让我先去冒风险呢,不应该是你这些老家伙先去吗?老家伙又想啊,我已经吃了这么多年的苦,为什么吃苦的人永远是我?
翻看APP上患者对张文宏的评价,我们发现,张文宏在媒体上的幽默表现,真的只是他的日常。
“现在开始,不是医生在战斗,你待在家里,你也在战斗。”“抗击新冠肺炎,最好的药就是免疫力。”“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是猫!”“防火防盗防同事。”既讲明了应该科普的道理,又深入人心,不端不装。在一次采访中,张文宏主任母亲正巧打来电话。因为节目是“接地气”的风格,记者故意说道,“我们没见过张医生跟妈妈打电话,您接一下吧”。结果张医生拒绝得很干脆:“采访的时候,你们就想探讨别人的隐私,我偏不接”。
张文宏更直接地反问:“哪一个正常人会不想你自己的母亲呢?”
张文宏说,“对我们这样一个非常理性的医生,我们看到感性的人,有时候就受不了。”而我们这样听惯了高大上言论,习惯了明星网红都要营造人设的普通群众,忽然看到这么真实的一个人,简直有点不适应了,如获至宝。
但这一次,上海人民都爱死了这位“乡下人”:
张文宏来自温州瑞安市区。温州老乡也为这位学霸骄傲不已。钱可以捐、物资可以捐、市长可以捐, 张文宏主任绝对不能捐!
张文宏从小就是学霸,从瑞安中学保送到上海医科大学,一路本科读到博士,最后留在华山医院感染科做医生。高二那年,他凭借一篇《论温州模式》,拿到了华东地区“中学生政治论文竞赛”一等奖。其实,在张文宏的身上,既有温州人的务实与勤奋,也有上海人的契约精神与专业为先。人类学学者项飚也是温州人,他说:“温州人坐下来聊天,大家都在讲自己怎么做生意。那种实践的、未成形的,人们在不断摸索找出办法,有一种实践当中知识的美感。”这和张文宏“病毒猎手”的日常工作还有几分相似。新发的疾病都是一切未知,只能依靠逻辑与理性,摸着石头过河。而上海人,是出了名的讲规则。张文宏处事,就是上海人最服气的那种领导,大家按约定好的办,纲举目张嘛,事情办成了,团队里的人也都服气。我们明明有规章制度定在那里,党章里面写好的,有危险,共产党员先上。他旗帜鲜明地反对用歌颂“高尚”来绑架别人。
但是早在20年前,就已经有同事开始叫他“张爸”。因为他永远是那个考虑得最周全,又总在照顾弱势者的人。
今天大家把张文宏放在媒体聚光灯下,越看越稀奇,但是放他们科室,张文宏就显得平凡多了。张文宏一向谦虚,但说起自己的科室,就两眼放光:“讲到感染科我给你多讲一点。大家认为传染病不重要的时候,我们这个科室就是一直保持着非常强大的一个体系。”“我呼吁这次疫情以后,国家要培养一批人,要非常厉害,多厉害呢?像我们科这样厉害可以了。”一切还要从张文宏的师祖戴自英说起。戴自英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他的导师是青霉素的发现者之一。
1956年,华山医院感染科在戴自英的领导下成立。在后来每一次新发传染病爆发的疫情中,华山感染科的医生们,都会奔赴一线。
这个科室的医生随时随地,都在准备着应对新发传染病。他们这些年来,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和行事风格。今天张文宏在镜头面前对全国观众讲话,逻辑清晰,类比生动,金句频出。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2003年,非典型肺炎猖獗2009年,甲型H1N1流感全球肆虐2011年,多地区病因未明的血小板减少性发热综合征2013年,上海周边H7N9病毒爆发2015年,西非埃博拉病毒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早在1972年,师祖戴自英在全国20余省市作《对抗生素和磺胺药正确评价》的报告,听众达7-8万人之多。当时与会者的评价是:语言生动、声音洪亮、逻辑清晰、富有哲理,受学生欢迎。戴自英先生,曾如是告诫门下弟子:“感染科医生要挑得起担子、经得住考验、放得下名利、守得住清寒。”2003年,张文宏的导师、戴自英的学生翁心华教授,担任上海SARS医疗救治专家组的组长。参与创造了当年上海无医护人员感染、无社区传播、无群体爆发的“上海奇迹”,整个上海,直到疫情结束,仅有8个外来输入的非典病例。17年前的张文宏,正是博士毕业第三年,准备到美国进修,因为疫情被困在国内。于是他和导师一起,出版了国内最早的一部关于SARS的专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翁心华说自己运气比较好,带的学生都很勤奋。张文宏的师兄弟们,都在这里成长成为传染界的中流砥柱:
张文宏身为科室主任也还是坚持每周去查房。王明贵教授是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卢洪州教授,上海市甲流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则接替他,成为华山感染科掌门人。
翁心华老先生如今81岁高龄,也还在查房。
△翁心华教授查房
张文宏曾类比说中国的抗疫工作是少林派,新加坡是武当派。事实上,华山医院感染科,也如同少林派一样,风格强烈,在医林之中独树一帜。张文宏在镜头前说的每一句话,不仅是他的个人表达,也是整个华山传染科三代人练就的内功。
治疗病症之外,安抚人心也是医者的重要职责。华山医院感染科70%的病例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张文宏常年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患者、家属接触,也练就了一身用幽默安慰人的本事。患者和医生之间本身就存在巨大的信息差。如果在和病人讲话的时候,板着脸只讲让他们一头雾水的医学名词,那不叫沟通,叫宣判。病人一笑,因病而起的紧张焦虑也就消失了,可以更放松地接受治疗。就连华山医院的官方宣传中,也充满了类似的幽默与人文关怀。
但在病人面前,因业务而起的每一次争吵都值得。医生如果没有脾气,不敢发表见解,就不能对病人负责。一团和气只能掩盖问题,最后反而让雪球越滚越大。张文宏勇敢地承认,疫情很严重,“是否能在夏天结束还是个未知数”。但我们用科学的办法可以控制得住,大家一起负重前行。
越来越多的网友说,2003年的非典,让我们记住了钟南山,2020年的新冠,让我们记住了张文宏。面对这种比较,张文宏只是哈哈一乐,主动曝短:“我不能甩一身肌肉给你们,我根本没有。我办过几次健身卡,有次一年只去了两三次,有次刚锻炼几个月,健身房就关门跑路了,最后我觉得吃亏的都是我。”敬重一个人,不必成为他。而随着名气的上升,张文宏医生的一举一动都开始被放在显微镜下细细观察。
因为直播时不戴口罩,被冷嘲热讽。
喜欢造神并毁神的是我们,张医生从不在意。
作者丨米利暗
编辑丨花生露
关注世界知识局,一起涨姿势▼
Modifi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