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粤语是和古汉语最像的语言?省省吧

世界知识局 世界知识局 2021-12-12

在民国建立之初,全国各省的代表相聚于一堂,共商国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决定官方通用语。各地代表纷纷把票投给自己的家乡,最后计票时,得票最多的北京话和粤语竟然平票!

粤籍代表和北方代表争执不下,最终孙中山亲自出面调停,以广东人的身份投了北京话一票,这才止息了纷争,而粤语,也就因为一票之差,落选普通话。

上面这个传说你肯定听过。它还有一个四川话的版本,其实只要你愿意,把任何一种方言安上去都没问题——反正这个故事是编的。

不过,关于粤语的传说可不止这一个。

近些年,还有一种新的说法正在流行:粤语是最接近古汉语的语言。理由是粤语在朗诵古代诗文时明显更加顺口,许多普通话中已经不押韵的词句,在粤语中依然合辙。


粤语很像古汉语?

从发音上看,粤语的确保留了一些中古汉语的元素。下饭神剧《武林外传》就贡献了一个有名的例子。

小郭的师兄来同福客栈找人,开口闭口管小郭叫“狗师妹”,佟掌柜以为是在骂人,老白这样解释:

其实,不是“九狗不分”,而是粤语在声母上保留了古音。据宋朝词典《广韵》记载,当时,姑、吉、举这几个字的声母是相同的g音,现在用粤语来读,它们依然还是原样,普通话就不同了,后两个的声母都成了j音。
情况相似的还有韵母。
曹操《短歌行》中极为著名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标准的普通话,并不押韵:“深”的韵母是“en”,而心的韵母则是“in”。可如果让粤语区的朋友读,就通畅多了,“深”和“心”两个字都读作“sum”。

同样,在音调上,比起普通话,拥有九声六调的粤语,也和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十分相近。
除此之外,粤语词汇也文绉绉的,“行”的意思是“走”,“卒之”的意思是“最后”,连“钱币”也要说成“银子”,妥妥的文言文。
但是,存古的元素,并不只在粤语出出现,许多地方方言中也保留了相当多中古汉语的特色。
比如吴语中的“迭个物事几钿啊(这东西多少钱)”,钿的用法就遵从了古语。
西安话里,要想表达比“好得很”还要好,会用“嫽得太”,它可以追溯到《诗经》里,更可谓是汉语的活化石。
至于湘语,还保留了浊音系统,更接近中古汉语。
其实,就算比起普通话,粤语也丢失了中古汉语的很多关键特征,一个平翘舌音,很可能就会让粤语区的朋友崩溃。
《宫心计》中姚金玲的名言“蠢钝如猪”,首字和尾字在中古汉语里和现在的普通话发音一样,都是翘舌音,粤语听起来却像是“ceon2”和“zyu1”,都变成了平舌音。
总的来说,各地方言,以及发源于河北滦平的普通话,都或多或少保留了一些古音元素,但都和纯正的中古汉语相去甚远了,排出远近顺序,并无实际意义。
不信大家可以听听下面这段复原中古汉语读的《将进酒》,相信无论哪个方言区的朋友听了,都会觉得如闻天书。

“古汉语”到底是个啥
有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我们在前面的部分一直提到的是“中古汉语”,而不是“古汉语”。
古时候,各地人民操着不同的方言,为了便于交流,便将首都一代的方言定为汉语雅言,可以理解为当时的普通话。
按照阶段划分,汉语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以及近古汉语。中古汉语,指的是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的雅言。
秦朝建立之前,广东所在的百越地区还是蛮夷之地,和中原一带语言不通,秦始皇攻占岭南地区后,中原人所说的雅言与当地方言融合,这才有了粤语的雏形。史料记载,直到汉朝,官员出巡广东也是要带翻译的。

 秦汉时期的南越统治者赵佗

简单来说,在上古汉语的时代,广东地区讲的根本就是一种外语。
即使在中古时期,粤语和古汉语的区别依然比较明显。
大作家韩愈曾经在广东做官,他记载自己被贬广东的经历,是这样说的:
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
以京官身份被贬到广东的韩愈,并不能听懂当地人讲话。显然,唐代广东地区的语言和“雅言”相去甚远。
只是在历经南北朝、五代十国、两宋等战乱之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粤语的口音才“正宗”了起来。粤语中保留的中古汉语元素,就是从这里来的。
但是,除了汉语之外,粤语中同样保留了大量古代百越语言的痕迹,许多词汇和发音在壮语、侗语、苗语,甚至泰语中都能找到相似之处。
粤语,本就是一种血统并不“纯正”的语言而且,历经千百年的历史,一门语言也不可能毫无变化。
不要说千百年,其实,几十年前的粤语就已经与今天大不相同。
对照清初的广东韵书《分韵撮要》,粤语的很多发音已经有所不同了。
就在近几十年间,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都分出了老派(上世纪20年代-40年代)、中派(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与新派(上世纪80年代至今),老派又分出了“老派城里话”和“老派西关话”。
早些年,香港广州一代的居民是可以分得清n-和l-的,而现在,大多数习惯懒音的当地年轻人都会像渣渣辉一样,把“你就会跟我一样”读成“里造会干我一样”。
如此短的时间,就有如此大的变动,又如何寄希望于粤语能大规模保留中古汉语成千上百年呢?
如果真要推选出中古汉语的正统继承者,也许范围要扩大,拥有162个韵母的越南语才是完整保留了中古汉语的音系,汉语里的任何方言,包括粤语,都排不上边。

粤语的地位是怎样炼成的
在中国的主要方言中(官话除外),粤语的影响力称第一,恐怕没人敢称第二,但这和古汉语没什么关系,相反,是现代流行文化的功绩。
 上世纪60年代,日本流行文化流入相对包容的港口城市,香港。唱片公司大多会购买日本新歌的版权,后用粤语填词,就此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著名的《千千阙歌》《月半小乐曲》《漫步人生路》,都是两种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市面上流行的“日本撑起半个香港乐坛”的说法并不准确,70年代后,以黄霑、林子祥、许冠文为代表的音乐人鹊起,他们,才是香港流行乐坛的灵魂。

几乎同期,香港TVB制作的电视剧共同被引进资源仍匮乏的内地,对于每个人来说,“依稀往梦似曾见”的歌曲,以及经典台词“做人最紧要是开心”,实在耳熟能详。
以吴宇森、杜琪峰与“双周一成”们为代表的香港电影,更是席卷了半个亚洲,在80、90年代的录像厅与台球房里,成为了一代年轻人的青春记忆。
更紧要的是,粤语作为影视、歌曲文化的标志,更代表着当时香港繁华的市井生活,似乎说粤语,就成了高级的代名词,下一秒就能步入油麻地的顶级写字楼。
连远在祖国对角线另一端的东北,都曾经被它俘虏。
 东北粤语代表作《野狼disco》
归根结底,语言的生命力还是在于与时俱进。
一种语言的命运,并不依托于它本身的所谓“优越性”,而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群,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
实际上,语言本身也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回到最初的问题,古诗词是否要用粤语读,其实也无关紧要,梁逸峰同学会告诉我们,影响朗诵诗词美感的,可能并不只是口音。

参考资料
[1]许璧仪.粤语中的古汉语现象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7):246.
[2]白雪冬.浅析粤语词汇中的古语来源——以“走”“食”“细”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4):54-56.
[3]阿超生.粤语是不是古汉语?这是我听过最前面的解释了![EB/OL].羊城网,2019-04-02.
[4]麦耘.从粤语的产生和发展看汉语方言形成的模式[J].方言,2009,31(03):219-232.
[5]Nghiem Thuy Hang(严翠恒). 汉越语音系及其与汉语的对应关系[D].北京语言大学,2006.
[6]杨祯海.粤语的形成与发展[J].梧州学院学报,2013,23(02):4-10.

作者 | 李诺米

编辑 | 王动

RECOMMENDED
局|长|精|选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