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小王还在怀念曾经“盒区房”的美好。
踩着晚霞回家,在路上下一单盒马,到家收到品质很高的熟食,或者需要洗净剥皮的蔬菜,一边用餐,一边开启美好的夜晚。
有时候会加购一束花,有时候会再买几款烘焙新品……工作日,他至少有一半的晚上是盒马的。
小王也说不清他究竟在盒马花了多少钱,但是他已经炼成一种特殊的技能:他能报出食品区和生鲜区大多数商品的日常价格,以及究竟什么价格,才是适合囤货的好价。在4000块、通勤1小时、不临地铁、靠近机场的出租屋里,盒马是一种中产幻象般的存在。而最近小王有点烦,因为盒马开始收包装费了。即使小王是高贵的X会员,也不能免俗:每单必须多花一块钱。不光是小王,最近“必须让人多花一块钱“的盒马,确实让很多“盒门信徒”感到陌生。
虽然盒马的目标用户一直都是月入3万的精致中产,但一个包装袋还是掀起了一场波澜。在盒马App里,能看到一份《1月1日起订单收取包装费通知》,盒马会提供塑料袋包装,每订单收费1元。对小王这样的低费高频消费者来说,每次1块钱,虽然不多,但很扎人。和竞争对手山姆相比,盒马的商品普遍分量更小。面对山姆以公斤计的甜点和牛肉,小王还是更愿意把开会员的钱交给盒马。如果说麦当劳是年轻人的食堂,盒马就是年轻人的冰箱。每次只买一顿饭的食材,可以把盒马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现在突然多出来这不得不付的一块钱,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盒马变了。一个包装袋,成了盒马的知秋一叶。看起来是30=30的文字游戏,但仔细一盘算,相当于运费券的有效期从一个月变成了一天,失去的是说买就买的自由。盒马的变化 ,导致小王去线下店的频率大大提高。他发现,盒马的气质也在改变。小王家门口的盒马,年前就在改造,撤掉了几个货柜,如今已经改成了陈列商品的展台。以前摆放零食的地方,现在是大包装的卫生纸、薯片。店面里盒马标志性的蓝色被大面积的红色标语覆盖,折扣、促销的信息到处都是。盒马的创始人说,这是让利给消费者,让大家逛一种“很新的盒马”。便宜是确实便宜,小王拿起一盒大吉岭红茶,某宝标价75,盒马线下专享价只要59。
然而走在里面,感觉耳边仿佛在响起一首促销神曲:江南皮革厂。这个价格不仅打击了同行,也给自家的付费会员来了一拳。线下专享价,并不能叠加会员日的88折。按照商品标价79,如果是线上下单,即使叠加会员折扣,价格也要70块。花了200多办会员的小王,反而享受了一把价格倒挂。
然而今年夏天和山姆的“高端商战”的时候,大家还是乐意见到盒马降价的——
从一块榴莲千层蛋糕,盒马盯紧山姆的爆款,推出了一系列的“移山价”商品。大小、品类都对标山姆,再靠着“永远比你低一毛”的打法,原本在山姆128元的榴莲千层蛋糕,你一分我一毛,硬生生被盒马打到了79块钱。除了榴莲千层蛋糕,西瓜、鲜肉月饼,盒马和山姆的“移山”、“踏马”之战,持续了好一段时间,在互联网上赚足了噱头。据说,8、9月份的时候,上海地区的盒马榴莲千层,销量增加了26倍。每天都有新期待:“明天,又有什么好价格落在我头上?”
然而事后再看,夏天以为是一场短暂的价格战,如今看来是一场重大变革的开始。10月份,盒马宣布5000余款盒马鲜生门店商品全面降价,价格普遍直降两成。不仅是卫生纸和方便面促销,而且盒马宣布,5000多款商品价格降低20%,SKU从原有的5000多个将精简至2000多个。小王突然悟到一件事:当盒马说自己要“愚公移山”的时候,其实已经在准备悄悄绕路了。
小王的会员马上就要到期,他已经不准备续费了。事实上,即使他想,盒马也不给机会了 。盒马坚持了8年的会员制超市,可能要终结在2024了。2017年,盒马才开业一年多。前去探店的马云在盒马里吃了一顿午餐,桌上是帝王蟹、波龙和黑猪肉。马云吃海鲜大餐很正常,但在一家超市能吃到现点现做的海鲜大餐,就有点不寻常。那是绝大多数超市只能供应冷冻海鲜的时代,盒马提供所见即所得的活海鲜,还承诺30分钟免费送达,着实出了一波风头。
吃惯冷冻海鲜的白领,第一次拥抱了活的帝王蟹、基围虾、皮皮虾,价格也不贵。而盒马说:“我们定义的目标用户是年龄在20~45岁白领女性,她们要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于是追求高品质的盒马,成了很多中国年轻人精品超市的启蒙。毕竟从开始营业那一天,盒马就把山姆和Costco当做自己的竞争对手。
缴纳不菲的会费才能进场的会员制仓储超市,妥妥就是鄙视链的上游。2019年上海第一家Costco开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门口都有很多人打卡。他们在门口摆pose,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攻略,内容是“假装在LA”。盒马虽然不能让你假装在LA,但的确可以让人享受到一种凝固在货柜上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打《茶馆》里,唐铁嘴就说:“两大强国伺候咱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澳大利亚的龙虾、南美的帝王蟹、挪威的三文鱼……在盒马的海鲜区享受四大洋的海味,还有比这更中产的吗?更不用说智利的车厘子、法国的红酒、阿富汗松子、北海道生巧……《大腕》里,李诚儒对着镜头侃侃而谈,预测北京将来的豪宅会是“四千美金起”,有钱人“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早期盒马只对门店半径3公里的范围内的地址进行配送。能享受到盒马配送服务的,就是所谓“盒区房”。住在盒区房,你可以体验盒马提供的打包好的生活方式,配送上门、即拆即用,与盒区房无缘的,就只能望盒兴叹。2018年,江苏常州某楼盘开卖,号称将引入盒马鲜生作为商业配套。结果到2019年交房时,业主们连盒马的影子都没看到。业主们愤怒地拉起横幅,包围了售楼部,连盒马的CEO,都带头出来谢罪。南京某豪宅区的业主,因为小区周围接连开5家盒马,3家距离小区都不超过3km,但每次点开app就会弹出刺眼的“您的地址超出配送范围”,于是去豆瓣怒发长文,控诉盒马的配送服务虚假宣传。
毕竟,住进“盒区房”,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融入了城市新中产的圈子,下次出新品,能挤到网线前端。城市白领,拥有象征身份的会员卡,挑选看着十分严选的“日日鲜”,描绘一种不同于大卖场的精致中产生活。鲜花、衣物、玩具、日用品等,蹲蹲折扣就能以相当亲民的价格拿下,中产的里子面子都保住了。而现在,那个能让人争得头破血流的超市,正在悄悄完成一场祛魅:当步子太大扯到蛋的时候,留住消费者,就比什么都重要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王发现一件事——今年的盒马年度账单还没出。在今年还在认真做年度总结的,可能只有音乐App了。支付宝、美团们都没有大张旗鼓地推“年度报告”,入口都藏得很深,要自己搜才能找到。盒马最开始靠生猛海鲜一举打出名气,但后来,主力海产也渐渐换成了复购率更高的小海鲜。
原因很简单:买3万一平米房子的人,也不会经常花300吃海鲜。在“移山价”期间,盒马的App流量有了大幅提升。而线下的人流,据小王观察,现在比去年也多出不少。在社交媒体上,月薪几万元的中产,现在不仅住不起如家汉庭,去不起泡泡玛特,还买不起面包,逛不起商场……当人们说“买不起”的时候,真正想说的其实是“不值”。一个多月以前,拼多多发布三季度财报,数字我就不重复了,总之不是小好中好,而是大好。
在大洋彼岸,SHEIN和Temu在美国同样所向披靡:大家都喜欢便宜好用的东西。劳斯莱斯去年刚刚发布了自己的财报,2023年总共卖出了6000多辆车,历史最多。其中,中国市场贡献很大。天花板和地板都没降,真正降下来的只有中产:月薪3万,主打一个能屈能伸。瑞幸和库迪咖啡从9.9一路卷到8.8,喜茶也早就已经放低身段、主动降价,连盒马自己都说,年轻用户“不再愿意用高溢价去体验新奇特,而是用低价去体验新品。”盒马过去一直在讲一个故事,叫做“消费升级”。从一线城市、核心中产开始,城市包围农村。今天升级的故事大家已经很少提起,理性消费,反而成了一种共识。前几天黑龙江的蔓越莓上了热搜,本地人才知道,原来黑龙江还产这个。于是有人总结了一套“农业大摸底”:安徽有鹅肝,河北有黑松露,最正宗的日本鳗鱼饭,用的大概率是广东产的鳗鱼……那些看似中产甚至轻奢的料理,搞不好食材也是made in China。从去年的淄博到今年的哈尔滨,国内游的热度,也远远盖过了出国游。
不是××去不起,而是××更有性价比,也成了今年的流行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