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谭晶:成为母亲

吴可言 中国慈善家杂志 2021-07-24

她开始体会到作为母亲的不易,也开始以一个母亲的角度去打量社会。

谭晶。摄影/本刊记者 张旭


谭晶很早就离开家乡。山西小姑娘从晋南小镇侯马,到青歌赛冠军,一路走向国际大舞台,用了13年时间。


那时,唱歌、演出占据了谭晶的整个生活。她清晨开始工作,最忙碌时一天赶8个场,直至深夜。可是,大约是在2014年前后,谭晶似乎一下子从观众的视线中淡出了。


她当了母亲。这一重大事件也成为人生的一个转折,双胞胎女儿的出生让她放慢下来,花更多时间思考周围的一切。


建造母婴室的想法就是在那时产生的。后来,这个想法落了地,成为了“晶心关爱母婴室”公益项目。谭晶又开始忙碌了,亲自上阵写方案,设计公益饰品,拉着周围的辣妈给她出谋划策。


晶姐


2016年,谭晶因为参加音乐综艺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再一次走上舞台。那时,谭晶因为在家照顾双胞胎女儿,已经有两年多没有公开演出了。在这档音乐综艺里,谭晶给自己取名“尖耳朵的阿凡达妹妹”。她解释说,阿凡达妹妹代表“自己来自另一个星球”。


谭晶一开嗓,便是惊艳。节目播出三个月,她从流行唱到摇滚,从民族曲风唱到世界音乐。所有人都在猜:阿凡达妹妹到底是谁?


摘下面具揭晓答案那一刻,网友才恍然大悟。谭晶因此收获了一批年轻的粉丝,他们大多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给谭晶取个外号,叫“大魔王”,以形容她多变的嗓音和过人的唱功。后来,粉丝“考古”谭晶的过去,将她十几年前的访谈节目一一搬运至B站。在这个年轻人聚集的网站里,谭晶还不知道自己那么受欢迎。


后来,谭晶发现好多粉丝给她的微博留言,喊她妹妹。“晶姐”成了“妹妹”,谭晶很开心。内心少女的一面被发掘,她觉得“好玩儿”。说到这儿,谭晶哈哈大笑。粉丝在过去的节目中发现谭晶喜欢大笑,又给她取外号“谭哈哈”。


粉丝在谭晶的视频里刷了满屏的弹幕:“这是国家队水平”“天花板了”“唱赢唢呐的女人”“核爆现场”⋯⋯谭晶有时也看看这些弹幕,努力去理解年轻人的表达方式。


当年,在一些重大的演出场合,谭晶总是穿着华服,站在华丽的舞台中央歌唱。观众对她的印象一直是“晚会歌手”。而到了现今的流量时代,谭晶觉得自己如同来自另一个星球。很多年轻人并未听过她早期的代表作,她也不知道时下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2017年起,谭晶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云南、西藏建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先后出资捐建了33所教室。去探访那些爱音乐的乡村儿童时,谭晶才发现,“啊,原来他们喜欢的是TFBoys!” 


作为70后,谭晶的成长轨迹和TFBoys显然是不一样的。1977年,她出生在山西晋南的小城市侯马,父母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歌唱演员。母亲民歌唱得好,谭晶7岁那年,母亲周丽萍只身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了两年。后来,这所代表中国声乐最高水平的音乐学府也成了谭晶的母校。


谭晶给云南省景洪市一所小学捐赠快乐音乐教室。

在母亲一路鞭策之下,谭晶也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16岁,还不到高考的年龄,谭晶就被妈妈带着参加面试,去考艺术院校。第一站是山西的临汾艺校,面试官听完谭晶的歌声说,这样好的歌声不应该只读艺校。于是,母亲又带着谭晶坐上了去省城太原的火车。一路过关斩将,山西大学音乐系最终破格录取了还未到上大学年龄的谭晶。

可是,妈妈还有更大的梦想,这个梦想没法限制在省城的音乐世界之中。谭晶在山西大学音乐系就读还不到一年,妈妈周丽萍就主张给她退了学。她想让女儿登上更高的台阶,看更大的世界,她要女儿到北京去!

于是,谭晶退学了,她知道自己没了退路,必须考上中国音乐学院。就这样,母女二人又坐着绿皮火车北上。她们在学院附近租了个地下室,好不容易安顿下来,母亲却因为劳累病倒了。那一年冬天,谭晶独自一人在北京的寒风中参加了一场场面试,最终获得了入学资格。

但她是被作为自费生录取的。多少年后,谭晶依然清晰记得开学交学费的那一幕,身边同学的学费是900元,而她要交上5900元。对于这位16岁的姑娘来说,这太伤自尊了,她要拼命去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在中国音乐学院,谭晶的专业是民族声乐。但她并不甘于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特定的领域,所以总去参加一些流行歌手的比赛。2000年,谭晶代表总政歌舞团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她还是报了通俗组,最终获得了冠军。

民歌+通俗,谭晶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唱法和曲风。在获得各种赞誉的同时,也引起一些非议。甚至母亲周丽萍对她选择的道路也有所怀疑,以致于2016年至2017年期间,谭晶参加了两档音乐综艺节目,都不敢告诉母亲。

在谭晶的印象里,母亲总是严厉的。谭晶说,自己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谢母亲的严厉,但她也坦言,不想成为这么严厉的妈妈。“我还是对她们(女儿)温柔一些。”她笑着说。

诞下双胞胎女儿后,谭晶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家庭上,也因此关注到更多母亲在哺乳期的现实困境。

晶心

有了孩子之后,谭晶的整个状态都松弛了许多。她不赶场,也不怎么化妆,有了更多时间去关注原来没有时间去关注的事情,思考之前忽略的东西。她的好友、演员韩庚评价她说:“更细腻了,懂得生活了。”

生活的重心放在双胞胎女儿身上,谭晶开始体会到作为一位母亲的不易,也开始以一个母亲的角度去打量社会。在哺乳期的时候,谭晶经历了各种不方便,尤其在带孩子外出的时候,找不到母婴室给孩子喂奶是常见的事儿。“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确实很不方便。”谭晶告诉《中国慈善家》,她开始去想,能为遇到这种困窘的母亲和孩子做点什么。

2016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谭晶在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城市公共场所建设和普及标准化母婴室的建议》的提案。她在提案中指出,国内很多公共场所没有母婴室,或者设施过于简陋,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改变。她完全没想到,这件“小事”经她的提案引来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引起不小反响。

谭晶也为此投入更多的关注。她发现,想建好一个标准化的母婴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不论是去出差,或者去旅游,她总要随手拍下很多不同类型的母婴室,不断给自己灵感。

2016年7月,在北京大观园内,国内首个“爱心无霾母婴室”入驻景区。这个母婴室是谭晶参与设计的。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谭晶可谓绞尽脑汁——一般妈妈需要什么样的基础配备,如何能让他们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更舒适……她在各个“妈妈群”里问了一圈,好友马伊琍、姚晨等都给她出了不少主意。后来,她又联系到企业捐赠空气净化器等等,总算大功告成了。回忆起这些,谭晶依然很兴奋,毕竟这是她关注母婴室发展后的第一个正式“作品”。

2017年,谭晶的两会提案依然和母婴室有关。这几年,她一直在各种大小场合呼吁大家关注母婴室,关注母亲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推动这个事情、尤其是让项目落地,还得有一个专门的基金和团队去做。于是,2019年8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华志愿者协会携手谭晶,正式成立了一个专门针对母婴室的公益项目——晶心关爱母婴室。

2016年,谭晶参与设计的“爱心雾霾母婴室”进驻北京大观园。同年全国两会,谭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注母婴室发展的提案。

作为公益项目的发起人,谭晶几乎动用了身边所有的人脉和资源,去推动一个个项目的设计与落实。2020年12月,谭晶参加世界深商大会,还是为了推广母婴室。她带着团队熬了好几晚撰写关于母婴室的介绍方案,“就像路演一样,讲了一遍又一遍”。谭晶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第一场分享会结束后,谭晶觉得不太满意,又开始一遍遍地修改——文字要少,数据要足,要让大家清晰地知道中国现有母婴室的数量,又有多少母亲需要母婴室。谭晶一边说,团队的伙伴一边改,这时的她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俨然像一位从业多年的项目经理。

那一天,谭晶站在台上就母婴室项目进行介绍分享,她能清晰感受到台下听者对项目的兴趣。谭晶说,那一刻,她作为公益人受到了鼓舞。

她还有更多的想法。2019年,谭晶携同身边的一些当妈妈的设计师们,成立了一个轻奢珠宝品牌。谭晶提出设计一种公益项链拿去拍卖,所得资金再投入到公益项目当中。他们最终想出了摇篮和时间齿轮的创意,设计了一款项链,摇篮代表着尚在哺乳期的婴儿,时间齿轮则代表着一个女人从少女转变为母亲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关注母婴室的实用性,还要关注母亲的心灵世界。”谭晶说。

公益项目成立之初,晶心关爱母婴室多是移动式的,摆放在医院、商场等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一番考察下来,谭晶发现,国内的母婴室数量一直在增加,但仅是标准化的母婴室不足以满足母亲们的需求。她想让母婴室更温馨,而不只是冷冰冰的公共卫生间。

5月20日是全国喂养母乳宣传日,今年的这一天,谭晶邀请演员李亚男、体育明星刘璇为晶心关爱母婴室代言做宣传。同一天,晶心关爱母婴室又联合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在内的多个设计单位,推出了“创意母婴室设计公益征集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有不少设计稿让谭晶印象深刻,“很多大学生创意很好,图纸里能看得出母婴室温馨的样子”。

她希望能早日把这些设计落实下来,把温馨、有爱、功能齐全的母婴室带给更多有需要的妈妈。

晶心关爱母婴室多是移动式的,摆放在医院、商场等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


母亲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繁忙,谭晶曾经在乡下姥姥家住了一年时间。谭晶说,姥姥对她有着很深的影响。姥姥是镇上小有名气的裁缝,谭晶至今依然记得,老人家一直到半夜还踩着缝纫机“哒哒哒哒”的响声。每到过节,姥姥会拿出一些布料,做几双新鞋,缝几件新衣,送给村里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谭晶说,现在回想起来,姥姥的善举正是对她公益之心的启蒙。

那段时间,谭晶在镇里上学,她发现,班上总有些同学突然就不来上课了,过了好长时间才重新回到学校。后来她才知道,有些同学家里有农活,每到收成季节就不得不回家帮忙,一来二去学习就耽误了。“我上学的时候,男孩子多,女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更少。”谭晶向《中国慈善家》回忆。

多年以后,谭晶再回到家乡,愕然发现乡村学校的条件依然窘困——一到五年级的孩子们不分年级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缺桌少椅,设施都是破破烂烂的。她看不下去,于是叫上几个朋友,在家乡办了一场慈善演出,所得20万元善款捐给当地建了第一所春蕾小学。后来,她又出资10万元设立了助学金。

那些年,谭晶跟着中央电视台以及心连心艺术团等单位去各个地方演出,其中包括一些偏远地区。在那里,她看到了留守儿童的现状,深深体会到他们的艰难处境,很希望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2014年,尚在哺乳期的谭晶参加了一个公益活动——陪伴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个留守儿童过“六一”。在那次活动上,谭晶认识了四川大凉山的两个彝族姑娘——尼格和沙英。这两个十二三岁的孩子都是事实孤儿,在家乡几乎无人照顾。两个女孩给谭晶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语气特别平静,这种超越年龄的成熟让谭晶更是难过,她决定担负起两个小姑娘的生活和学习费用。

2017年,谭晶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西藏、云南等地开设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谭晶希望,可以从中发掘有音乐天赋的好苗子,对他们进行培训。

谭晶一直和两位女孩保持着联系,她还曾委托朋友到她们家中探访。在朋友的照片和描述中,谭晶了解到女孩家徒四壁、破败不堪的情况,她特别难过,更是坚定了帮助她们的决心。第二年夏天,谭晶把两个女孩接到北京过暑假。她特意让自己团队的工作人员制作了一个行程,然后亲自再改一遍,“别吃烤鸭,先带孩子吃汉堡。颐和园圆明园都先不去,带他们去买衣服买鞋。”

说起这件事,谭晶哈哈大笑,“这大概就是一个老母亲的心吧。”

谭晶也开始思考,物质上的支持对于留守儿童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或是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或是寄养在亲戚家,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往往被忽略。2017年两会上,谭晶递交了一个提案,内容是建议推动儿童安全“五防”课程进校园,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并且建议增加关于防范性侵(包括猥亵男童)、拐卖、校园暴力等安全方面教育教学的内容。

这个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同时也得到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收到的反馈让我受宠若惊。”谭晶说。

采访中,谭晶一直强调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小事情”,她只是从作为母亲的角度去关注一些问题,做了一个母亲该做的事儿。说这些的时候,两个女儿一直围着她转圈,一会儿给妈妈做个鬼脸,一会儿给妈妈展示刚画好的小作品。谭晶耐心地微笑着,这时的她不是华丽舞台当中那个一身华服的歌唱家,也不是艺惊四座的“大魔王”,而只是一位母亲。

图片来源:本刊记者 张旭、受访者供图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中国慈善家》2021年第3期
2021年6月10日上市

     往期推荐
痛仰乐队:摇滚也公益无家可归的大象,最终会去哪里?沈德咏:从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修改看医学伦理的演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