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涛:某种意义上,今天是现代社会起源以来思想上的至暗时刻
文 | 金观涛
来源 |《真实与虚拟》后记
自2021年年初将《消失的真实》交付出版后,我将“真实性哲学”第二卷(方法篇)的书名定为《真实与虚拟》,并不分昼夜地投入写作,以便两年之内将其定稿。2022年11月我完成了该书的写作,科学真实和虚拟世界的整体面貌清晰地呈现出来,但在这个时候,林毓生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我和青峰陷于深深的悲痛之中。
林毓生(1934年8月7日—2022年11月22日)
林毓生是我与青峰的老友。林先生一生都在探讨自由、法治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他作为哈耶克和阿伦特的学生,高度强调自发秩序和阿伦特对意识形态统治的批判。和一般人文学者不同,他将现代社会的基础一直追溯到知识论,意识到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提出的个人知识对自由十分重要。然而,在高科技席卷人类生活的今天,无论是自发秩序还是个人知识,都受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挑战。随着虚拟世界和元宇宙的出现,科技世界中是否存在个人知识已遭到质疑,很多人正在用大数据证明计划和指令性经济是可行的。
某种意义上,今天是现代社会起源以来思想上的至暗时刻。20世纪对极权主义批判形成的新自由主义基础已经土崩瓦解。个人自由正面临高科技史无前例的压迫,而人文社会学者在高深的科学理论面前缺乏知识的自信。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我们被自己发明的技术禁锢,令人沮丧的是无法反抗,因为思想对科学和技术的反思能力已经被摧毁。《真实与虚拟》正是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而作。
我相信本书已经回答了“什么是科学真实”这一哲学问题。我在本书第三编证明:虚拟世界是一种经验真实,其扩张只意味着科学真实中不存在个人知识,但是个人知识之重要,乃在于它属于不同于科学知识的领域。我在第四编指出,真实性是由三个不可化约的领域组成的,即个人真实、社会真实和科学真实。科学真实的扩张不会涉及主体,无论是神经科学研究还是人工智能发展,都不可能揭示主体是什么,意识亦不可能在智能机器中涌现!也就是说,个人真实与社会真实才是主体自由的前提。个人自由被不断扩张的科技摧毁,并不意味着高科技必定压迫个人自由,而在于人的主体性自身的退缩。
本书通过对科学真实的分析,力图驱除科学乌托邦。我在被现代科技占领的世界中清理出人文精神建设的园地,它不仅是现代真实心灵建立的前提,而且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亦是不可缺少的。在某种意义上,本书发现真实性的三个领域不能互相化约,这是在20世纪哲学革命的基础上开启了一种新的二元论,它是真实心灵重建的基础。
表面上看,否定科学真实一元论,回到科学不能推出主体和意识的真实性,这是21世纪人类思想的倒退。相信意识不能由科学说明,一直是20世纪之前的主流观点,它源于宗教或种种二元论。打破形形色色的二元论不仅意味着科学世界观的胜利,还是启蒙思想的普及。“真实性哲学”开启新的二元论,难道意味着建立现代真实心灵必须退回到20世纪以前的思想中去吗?
本文摘自《真实与虚拟:后真相时代的哲学》
金观涛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3.7
今天,回到现代社会早期或前现代意识(如反对科学一元论,主张某种二元论)是逆全球化的潜流。这是科学一元论碰到史无前例的真实性挑战时思想界出现的大倒退。正是在这一时代潮流中,那些本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思想甚至迷信以各种怪异的面貌复活,和当前盛极一时的科学乌托邦一起构成当代人矛盾的心灵。“真实性哲学”既然是为了现代真实心灵的重建,当然不会回到形形色色传统的二元论中。然而,再一次明确意识、主体和科学真实无关,蕴含着一种类似于二元论的基本主张,那就是终极关怀规定的主体存在着,其和现代科学呈二元分离的状态。
正因为该结构和历史上存在过的二元论相似,真实性哲学似乎会导致那些已经被现代科学祛魅的神话以真实的名义复活。如何避免由此带来的对《真实与虚拟》的误读?为此,有必要强调:本书推出的科学不能说明主体和历史上各种二元论存在着根本差别。真实性哲学主张科学真实和人文社会真实属于不同领域,这是从真实性本身推出的。在此意义上,真实性哲学是方法论一元论之上的多元主义。这里,一元论是方法的而不是立场的。为什么我拒绝立场的一元论而接受方法的一元论?关键在于,这是真实性本身之研究。如果真实性存在不同领域是我们选择的立场,这和历史上的二元论没有本质不同。事实上,正是方法论的一元论把真实性和主体自由联系起来,证明了自由是元价值。这既不同于今日自相矛盾的新自由主义,亦有别于基于二元论的古典自由主义。在此意义上,真实性方法的一元论继承了启蒙时代的精神,又超越了启蒙思想,终于克服了力图用“当下的启蒙”来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时面临的困境。
当然,实现上述论证,需要“真实性哲学”的第三卷,即建构篇,完成建构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面对枯燥艰深难读的《真实与虚拟》,我有时会想:如果林毓生先生能读到这些论述,他会如何评论呢?但是,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令人绝望的是,经历过20世纪苦难的一代人已经老去,一个又一个思想者正在离开这个不需要思想家的世界。这是一个新思想诞生及传播空前艰难的时代。对一个思想者来说,又能做些什么呢?我只能说,真正的思想是在黑夜中孕育的。抱怨没有意义,逃避又不可能。让我们在黑夜里思考,让思想在黑暗中传播吧。
金观涛
2022年12月于深圳
邓小平的伟大在于:对内不折腾,对外有谋略
历史最大的悲剧,就是错误思想的流毒
群众愚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袁伟时:中国人欠了一笔思想上的债
人类的一切冲突,本质上都是观念的冲突
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无删版)刘军宁:文明与文明没有冲突,文明与野蛮才会冲突
500字锐评辛亥革命,惨遭删除…
建议将住宅的70年产权改为永久,20年内不收房地产税
周其仁:停止改革,我们将面临三大麻烦《人民日报》前副总编梁衡:历史证明,国门打开多大,改革的步子就有多大
清华教授劳东燕:要有独立的判断力,不轻信任何灌输的东西伊斯兰世界到处是流血的边界:亨廷顿的10大预言正在应验经济学人:残酷袭击后,国际社会和以色列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刘鹤:甚至到了今天,还有人怀念“文革”清华教授孙立平: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
秦晖:只有不择手段的邪恶,没有不择手段的正义
北大教授:"高度筛选"社会与中国教育策略的严重断裂
大学教授的犀利批判:为什么说儒家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