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易主换帅难止损,苏宁易购缘何迎来“流血”的财报?

刘洋 雪豹财经社 2022-04-26

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掉队和出局仅一线之隔


作者 |    

封面 | 摄图网

在管理层大换血后的第一份“流血”的成绩单中,苏宁易购坦承,这家公司来到了“30年发展历程中最艰难的时期”。


10月29日晚,苏宁易购发布三季度财报:营收同比下降64.82%至219.68亿元,为苏宁自2012年以来最低单季度收入;净利润-41.16亿元,同比减少676.73%。第三季度亏损额与2020年全年亏损额42.75亿元十分接近,达到上市十七年以来的第二高。(另见雪豹财经社此前报道《苏宁易购迎来“最艰难时期”》)


正如财报所说,苏宁易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7月12日,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将近一半的股份转让给江苏国资和产业资本,失去苏宁易购实控人位置。新管理层上任,宣称“力争在今年年底走出至暗时刻”,但各种利空消息纷至沓来。今年以来,苏宁易购股价跌超40%,三季度股价更是一路下行。


易主换帅之后,苏宁易购能否走出至暗时刻?



深陷缺钱窘境

2020年下半年起,债券到期、现金流吃紧等一系列财务问题,一直困扰着苏宁易购。


财报显示,2020年,苏宁易购营收同比下降6.29%至2522.9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43.43%至-42.7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68亿元,同比下降19.19%。这已是苏宁易购连续第七年出现扣非净亏损。


为了实现增长,苏宁易购频繁出手对外投资,试图靠砸钱实现多元化经营。


2015年至2019年,苏宁易购投资收购标的涉及百货、体育、文娱等各类业务,仅上市公司披露的对外投资额就超过700亿元。


然而,苏宁易购的很多投资并不赚钱。以投资恒大为例,2020年下半年,延宕4年的恒大借壳深深房A股上市计划告吹,这意味着苏宁向恒大投入的200亿元可转债无法收回。


一边是零售主业持续亏损,一边是多元化经营占用大量资金,苏宁易购背负了高额债务。


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苏宁易购短期借款高达237.5亿元,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76.7亿元,流动负债合计1246亿元。同期,苏宁易购账上仅有258.9亿元货币资金,流动资产为1074亿元。


为了还债,2020年底以来,苏宁四处筹钱,包括将上市公司体系内的云网万店、物流、零售云单独拿出来融资,通过江苏国资基金进行短期贷款,计划卖掉部分用作员工公寓的房产等。


2021年2月25日,苏宁易购一份停牌公告称,持股20.96%的控股股东张近东拟转让至少五分之一的股份。苏宁易购缺钱的窘境,被彻底揭开。


截至2021年7月12日出售股权之前,张近东持有的19.52亿股苏宁易购股票中,14.12亿股已被质押,5.40亿股已被司法冻结。苏宁控股集团(张近东掌控)持有的3.71亿股(占比3.98%)也被尽数质押。


当股权质押已经无法有效融资,出售股权、处置资产,成了苏宁易购不得不走的最后一步棋。



告别张近东时代

与深圳国资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泡汤”后,苏宁易购选择了江苏国资作为“白衣骑士”。


7月12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截至7月9日,公司16.96%的股份已转让给江苏国资牵头成立的“新新零售基金二期”。


股份转让完成后,张近东失去苏宁易购实际控制人身份,他本人及其控制下的苏宁控股、苏宁电器,持有股份从35.62%降至20.35%。第二大股东淘宝中国持股比例不变,仍为19.99%;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和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有限合伙),分别持股16.96%和5.59%。苏宁易购将不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7月29日下午,苏宁控股股东大会通过了改选董事议案。


苏宁系的张近东之子张康阳、苏宁易购总裁任峻,阿里系的黄明端、刘鹏被提名为董事。黄明端被任命为新董事长,苏宁易购告别张近东时代。


黄明端是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的创始人,2018年将公司出售给阿里巴巴。在中国零售业,黄明端有“陆战之王”之称。高鑫旗下拥有欧尚和大润发两大品牌,共490家门店,2020年销售额1060亿元,在连锁超市中排名第一。


黄明端出任董事长,苏宁易购重振零售主业的意图明显。通过管理层大换血引入阿里力量,则是为了借助阿里的流量。


苏宁易购从线下家电卖场起家,但近年来转型电商之路并不顺利。国美衰落后,从3C起步的电商平台京东成为苏宁易购的劲敌。到2015年,京东的收入已大幅超越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和阿里选择了与结盟,以对抗京东。2016年二季度,阿里投资283亿元,成为苏宁易购第二大股东,苏宁易购则以140亿元认购阿里股份。在阿里的流量支持下,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迅速成为“双十一”单店销售龙头,阿里则借此提升了在家电电商领域的市场份额。


然而,管理层大换血,并不意味着苏宁易购能就此走出“最困难的时期”。


出售股权所得的88亿元,与苏宁易购背负的巨额债务相比,只是杯水车薪。绑定阿里以获取天猫的流量扶持,过去几年已初见成效,短期内不太可能再度快速增长;黄明端提出的“做好零售服务商、做强供应链、做优经营质量”三大战略,想要实现也绝非一时之功。


过去数年持续亏损的苏宁易购想要快速止损、恢复元气,并非易事。



回归零售主业

早在黄明端接任苏宁易购董事长之前,苏宁就已经在努力收缩多元化投资版图、剥离不赚钱的边缘业务。毕竟,急需现金还债的苏宁易购,还需要维持零售供应链的正常运转,给数十万员工发工资。


2020年12月,张近东在苏宁成立30周年大会上表示,“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脱离商品和用户的,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


首先被砍的是体育板块。


今年2月底,已欠薪多月的苏宁控股江苏足球俱乐部宣布停止运营,这距其拿下中超冠军还不到4个月。一季度,苏宁旗下的PP体育因拖欠版权费无法续播中超,苏宁曾斥巨资拿下的世界顶级足球赛事版权也纷纷面临重新谈判或转手。


同样是从今年2月开始,苏宁寻求以7.5亿欧元的价格卖掉百年意甲劲旅国际米兰。意大利媒体“Il Sole 24 Ore”8月报道称,苏宁已经在出售队内的球星套现。


体育业务是特别烧钱的板块,苏宁急于将烫手山芋脱手。投入数百亿资金到PP体育和足球俱乐部,苏宁原本希望靠顶级赛事版权变现,同时导流到苏宁易购零售平台。但国内用户尚未养成付费习惯,赛事转播的导流效果也极为有限。


除了体育板块,苏宁其他不赚钱或与零售主业关联度不高的投资业务,在缺钱的当下,也亟需回流资金。


财报显示,2015-2019年,苏宁易购总投资额716亿元,截至2019年底尚有长期股权投资约403亿元。其中包括22亿元收购PPTV、42亿元收购天天快递、40亿元投资中国联通、95亿元入股万达商业、98亿元合资恒宁商业、34亿元投资华泰证券、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等。


此外,构筑起苏宁系投资版图的还有苏宁文创、苏宁投资、苏宁金融等。其中,主营影视业务的苏宁文创或因经营困难,现已停止运转。


只不过,处置资产需要时间,从多元化经营回归零售主业,更是前路多艰。


“流萤提灯引路,身后万马千军。”2020年12月,张近东在苏宁三十周年庆典上如是说。已入而立之年的苏宁一路走来,在“前电商时代”击败了国美,在电商时代经历了痛苦的转型。如今,在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巨头环伺中,主业不振、债务缠身的苏宁,会面临出局的风险吗?


毕竟,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掉队和出局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END


推荐阅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