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泸天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光军:涅槃重生 扬帆远航

梁勤 企业家杂志 2022-07-07


谭光军(右),四川省优秀企业家,泸天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梁勤(左),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应《企业家》杂志之邀,笔者与谭光军就泸天化集团实施司法重整、摆脱沉重债务危机而涅槃重生的精彩历程和未来设想进行了专题对话。


梁勤:“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看您今日容光焕发、喜上眉梢,想必泸天化集团今年以来生产经营已取得突出成绩,能否给我们透露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


谭光军:今年以来,泸天化集团旗下企业生产稳定,产品畅销,形势喜人!其中,我们的主要产品尿素价格创历史新高,新型尿素、复合肥、煤等产品也供不应求,价格直线上涨,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泸天化集团已实现营业收入88.7亿元、利润17.71亿元,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39.02%、912.79%,其中实现利润已超过2018-2020年利润的总和。


梁勤:几年前,泸天化集团险些倒闭。你们当时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谭光军:被誉为“中国现代尿素工业的摇篮”的泸天化集团也曾经有过辉煌,但作为1959年建厂的老化工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几年前,化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能源价格直线攀升,致使集团迅速滑入巨额亏损的泥潭。2014年,亏损14.9亿元,负债总额172亿元,其中金融负债高达145亿元。2015年仅利息支出就高达7.5亿元。巨额的财务费用让我们不堪重负,企业严重资不抵债,不得不忍痛降低员工薪酬、拖欠员工社保。当时,拖欠一年以上工程、材料款资金超过11亿元,欠付员工社保及工资3亿多元,而且法律纠纷不断。


雪上加霜的是,过去按月结算的天然气费变成按天结算。泸天化股份公司也因连续两年亏损,被深交所戴上了“ST”帽子,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程序。企业内部弥漫着“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恰遇顶头风”的氛围。在岗员工12500余人中有3000多富余人员需要分流安置,每年需要承担退休员工企业法定外补贴近3200万元。


梁勤:您受命于危难之时,以优秀企业家的精神坚守初心、逆流而上,让一个负债170多亿元、濒临倒闭的国有大型企业起死回生,请问您带领团队走出困境有哪些举措?


谭光军:一是通过资本运作化解泸天化股份公司的退市风险。为使上市公司泸天化股份实现扭亏“摘帽”,2015年初我们临危受命,积极开展系列资产重组工作,将亏损的天华公司从泸天化股份体系剥离以减少亏损,并处置闲置土地获取收益,确保上市公司实现了盈利,有效地化解了退市风险,为司法重整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通过司法重整,彻底化解企业债务风险。为此,集团成立了“司法重整管理人团队”,在探索“市场化债转股”和“重大资产重组+市场化债转股”化解债务风险路径两次均失败的情况下,我们仍与债权人反复磋商、互谅互让,最终达成“司法重整是化解泸天化集团债务风险唯一路径”的共识。同时,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最高人民法院、证监会、银保监会、四川省及泸州市政府、省市法院及各债权银行等鼎力相助和悉心指导,历经900多天的不懈努力,经过近100场的艰难谈判,整合集团资源,最终形成利益均衡的重整方案,成功实施了企业的整体司法重整。三是积极有序推进改革创新。我们按照“依法依规、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平稳有序”的总体思路,有力推动企业聚焦主业、剥离副业,妥善处置人员分流、补贴清理等敏感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减轻企业运行成本。随后又陆续完成了主业的“三项制度改革”:重新进行“定岗、定员、定编”;对全体经营班子通过“市场化选聘”的方式重新“洗牌”;对全部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泸天化股份公司中层干部由120多名减至75名;对普通员工推行“双向选择”,分流安置富余人员3000余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基本建立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用人机制。


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了集团公司内“三供一业”改造移交和退休职工社会化移交安置,取消企业工龄工资等10多项法定外补贴,使企业化工板块人均产值由105万元提升到200多万元,管理费用由11.5%降至7%,每年减少人工成本1亿多元。


这几方面工作落实后,企业才慢慢重回正轨


通过司法重整,泸天化集团100多亿元金融债权获得全覆盖清偿,达到了债权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企业发展的良好效果。这不仅有力地维护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而且让企业彻底实现了“降杠杆”,集团资产负债率从126%迅速降至49%,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33%,达到了同行业优良水平,整个集团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债务风险得到彻底化解。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不仅化解40多亿元债务,还筹集了16.45亿元资金,为企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


司法重整后,轻装上阵的泸天化集团2018-2020年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累计实现利润超过1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已实现盈利17.71亿元,预计全年利润有望达到20亿元。


梁勤:摆脱困境的泸天化集团要继续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造血功能并逐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造血及自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谭光军:船大难掉头。要让一艘拥有50多家子公司的化工“巨轮”实现自主创新驱动下的转型升级并非易事。


一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在传统化肥产业上落实减量增效和农业绿色发展要求,由单质肥、传统复合肥向高效复合肥、车用尿素等领域发展,推动传统产品升级。2020年,肥料产品组合已从原来的合成氨、尿素、传统复合肥发展为现在的螯合锌硼、聚谷氨酸、聚安速等新型尿素、缓控释肥、药肥、水溶性粉状肥料、生物有机肥等专用化、多元化产品组合。


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革新。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大力实施技改技革,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十三五”期间,仅泸天化股份公司合成氨单位产品水耗下降51.88%,尿素单位产品水耗下降33.43%,能源绩效提升3.8%。我们先后荣获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工信部第四批“国家级绿色工厂”“2020年全球能源管理领导‘洞察力奖’”等称号。 


三是推进原料结构调整。为打破传统产品单一的天然气原料结构,我们利用宁夏宁东基地煤炭资源优势,投资52.7亿元,建成年产40万吨合成氨、70万吨尿素并联产20万吨甲醇项目。项目实施后,化肥、甲醇产品生产原料构成由100%天然气变为67%天然气、33%煤炭,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四是积极进军产业关联且拥有核心技术支撑的新领域。一是在新材料领域引进实施了聚碳酸酯项目和杂环项目。2019年,我国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绿色非光气法专有技术的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工业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0年12月,我们与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院士合作的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项目在成都彭州市石化工业园区动工,预计今年底建成投产。二是在环保领域以泸天化环保公司为平台,大力拓展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业务。2020年,乡镇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业务领域已初具规模,年新增营业收入上亿元。三是在农化服务领域利用泸天化集团在化肥行业中几十年耕耘所积淀的人才、技术和经验等软实力,开展工程设计、建设咨询、设备制造、检修维修、信息化服务等业务。按照“医院+药铺”模式,以四川众康检测公司为依托,根据农田土壤需求开出“药方”,对症下药、精准施肥,将科学种植技术、农资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实现农作物从种植、肥料、病虫防治一体化的新型科技农化服务模式。


2019年,泸天化集团建成我国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绿色非光气法专有技术的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工业化示范项目,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图为项目现场


梁勤:通过这几年的改革创新与转型升级,泸天化集团实现了涅槃重生,发展态势如何? 


谭光军:集团目前的产业涉及化工、商贸、煤矿等业务,其中化工板块企业主要集中在泸州纳溪、合江、宁夏银川、广西南宁、重庆江津等地;煤矿分布在古蔺和宜宾筠连等地。到目前为止,泸天化集团旗下共有各级子公司53家,其中泸天化股份公司、天华富邦公司等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公司总资产超过220亿元,成为集化肥、精细化工、科研设计、建筑安装、农化服务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其商贸网络遍布全国,部分化工产品销售到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国际市场。


集团公司具备年生产合成氨130万吨、尿素212万吨、甲醇83万吨、复合肥80万吨,煤345万吨以及各类化学品、精细化工、新材料等122万吨的生产能力。


集团公司在岗员工9100多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技能、管理人才占比35%。现生产化肥化工产品20余种,拥有“工农”“天华”“九禾”等驰名商标和品牌。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创新基地、泸天化创新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与巴斯夫、中科院、中国石油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国际、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有广泛的合作。集团前景远大,未来可期。


梁勤:目前,泸天化集团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正在向“百亿企业、二次腾飞”的目标阔步前进,您有哪些新的构想和打算? 


谭光军: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泸天化集团已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和良好机遇期。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将以稳定现有天然气化工、煤化工产业为基础,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通过原料产品结构调整、自主创新、项目投资、资本运作、现代化服务等方式,从中低端基础化工材料生产向中高端材料与专用化学品研发生产迈进,从肥料生产销售向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综合农化服务转变,从单一煤炭生产销售向氢能、生物质能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综合性能源开发拓展,实现泸天化集团的二次腾飞。


我们邀请国际国内顶级专家,结合企业现有产业基础,通过认真研究论证,确定了“新农化、新材料、新能源”的集团《“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


首先我们将通过实施“新农化”战略,将泸天化集团内化肥板块资源重新整合,做强做大泸州化肥产业和以化肥为主的上市公司。其次是结合实施新材料战略,构建聚碳酸酯全产业链,并发展可降解塑料、高端工程塑料等新材料产业,以及现代油脂等精细化工产业,做强做精泸州的新材料产业。再次是在“绿电”丰富的地区,通过“绿电”制“绿氢”,结合泸天化集团的化工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并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研发创新,强化资本运作,到2025年新增超过年产500万吨化工产品的综合产能,使泸天化发展成为国内大型综合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力争“十四五”末资产总额达3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200亿元,年利润总额达20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占比50%,新农化产业产值占比40%,新能源产业产值占比10%。


往期荐读


1.任正非与张瑞敏:管理殊途,皆成大家

2.董玉舒:开启“智慧中医”新方式

3.张瑞敏最新演讲:出发吧,哥伦布号!

4.郭为:做数字化中国的赋能者丨封面人物

5.敏捷战略:穿越不确定性的“罗盘”

6.变局中显韧性——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




☟☟ 点击关注《企业家》杂志 ☟☟

文章不错,点个“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