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发展及其在生态社区营造中的应用实践

姜涵,何宜潮等 园林杂志
2024-09-04

“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发展及其在生态社区营造中的应用实践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Cradle to Cradl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co-Community Practices

姜涵    何宜潮*    鲁高杰

姜涵

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英国皇家特许规划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社区、绿色建筑


何宜潮

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博士后,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老龄友好环境、儿童友好环境


Gaultier Roux(鲁高杰)

索邦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文系青年副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中法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勒阿弗尔大学客座教授,法中历史学会理事会成员、浪漫主义与十九世纪研究学会驻中国代表,也是诗人。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3-11期P31-37.

• 全文引文格式:姜涵, 何宜潮, 鲁高杰. “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发展及其在生态社区营造中的应用实践[J].园林,2023,40(11):31-37.

• 摘要:自21世纪以来,由于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日益关注,生态社区已成为全球社区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摇篮到摇篮”理念基于低碳与循环发展的核心思想,在生态社区规划研究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理论框架,并在发达地区的多个生态社区实践项目中得到了应用。然而,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国对生态社区的关注主要围绕前期的规划设计阶段,缺乏对生态社区“全生命周期”的系统研究与评价。通过对“从摇篮到摇篮”的生态循环理念进行解析,梳理该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实践应用,并选取两个代表性案例:法国第戎的Heudelet 26与日本鹤冈的Tsuruoka House,进行全周期、多角度的生态解析,探索社区营造中的循环发展生态举措,进而对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城市的生态社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 关键词:生态社区;“从摇篮到摇篮”;社区营造;可持续发展;全生命周期


   1 研究背景   

由于过去四十多年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国在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节能减排、生态发展的巨大挑战。许多规划学者[1-2]通过研究发现,社区作为与居民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空间场所和治理单元,其在空间形态、生态设计、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等诸多方面会对城市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社区的概念基础上,以生态性能及“以人为本”为主旨的生态社区概念逐渐形成,并进一步影响绿色城市的建设。


2 “从摇篮到摇篮”理念

   在社区规划研究中的应用   

“从摇篮到摇篮(C2C)”的核心思想是低碳和循环发展[3]。C2C理念在可持续发展研究[4]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经济增长、环境健康及社会公平三者不是相互冲突的。近些年,C2C理念与城市生态学相结合,并向社区规划领域延伸。在社区规划研究中,C2C所倡导的发展原则主要包括以下4点[5]:(1)向自然要能源;(2)双重循环的社会经济体系;(3)尊重多样性;(4)全生命周期的评估和管理。


   3 生态社区典型案例分析   

3.1 法国第戎Heudelet 26

Heudelet 26生态社区规划建设了大约300户住宅以及1200m2的办公、商店、文化设施、零售和服务设施(图1),总体方案以生态为导向,在交通、建筑、景观方面采取了多种生态营造策略。

图1 社区鸟瞰与平面图示意


Heudelet 26中建筑开发建设以C2C理念为指导,设计着重考虑场地的气候条件,遵从全年日照、季风、降雨和气温变化特征设计建筑的群体布局、主体朝向和维护结构,以利用微气候调节而形成宜人的物理环境(图2)。通过太阳能集热板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将太阳能从屋顶通过管道传输到地下的能源储藏室,并在管道热能回收器进行处理,为室内进行加热。

图2 场地内绿色建筑设计


C2C生态循环理念强调了向自然要能源,以社区南端的17 logements集体住宅项目为例,多层集体住宅屋顶将太阳能板设置于屋顶的半坡处(图3),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来产生新能源,替换非清洁能源,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对部分能源的需要。结合该类型住宅在平面上南北向的特殊建筑形式,该太阳能板与太阳光照方向几乎可成90度,实现了最大程度对太阳光照的利用。

图3 多层集体住宅设计


在交通系统方面,该社区的场地通过社区内步道与自行车道的设计鼓励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场地内完全实现人车分流,减少汽车尾气对社区造成的污染。停车场设置为地下一层和二层(图4),局部下沉的特殊形态使之形成了一个略高于地面的坡地。坡地上布置了一处球场以及若干建设、休闲设施,是公共交往、社区集会的绿色走廊,使总体开放空间与垂直绿化形成了绿色生态、运动健康的特征,同时可以为社区的生态循环系统提供支撑。

图4 地下停车场剖面图


3.2 日本鹤冈 Tsuruoka House

Tsuruoka House在住宅建筑层面打造了一个可再生能源驱动的完整系统,设计以自然共生为导向,旨在建造一个人与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的环境。该项目尽可能的融合周边丰富的自然环境,建造了环绕建筑底部的花园,也在垂直面及楼顶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空间,让建筑为环境服务(图5)。

图5 建筑外观


为了营造一个支持植物自然生长的环境,深厚的土壤和良好的排水性是基本条件。与追求较浅种植基质的现代屋顶花园不同,Tsuruoka House结合建筑形式配置了厚度不同的土壤深度,土壤也被配置为不同的密度。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配置了超过100种地被植物、灌木以及中型乔木。

为实现土壤良好的排水性,设计师用连续拱形楼板的形式收集雨水,并使用土壤填充墙体以连接至地面,使雨水能够渗透至地下,并与住宅旁的池塘建立连接实现水循环(图6)。拱形的天花板也使用了较为一致的模板以节省建造成本(图7)。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生长会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空间,而其他生物也有助于植物物种的增加,共同营造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环境。

图6(左) 建筑剖面

图7(右) 施工中的拱形天花板


   4 总结   

从两个案例的生态策略中可以看出,C2C生态循环理念的引入,使项目团队系统构想从原材料生产、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到拆除每个环节的生态性能,最大化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进行基础建设,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为居民提供服务。

近些年国内许多城市都对生态社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探索研究与实践。C2C理念的引入,既探讨了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又试图解决节能减排与居民对于人居环境需求之间的矛盾。最终使“生态”渗透到整个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社区“低碳环保”“健康舒适”的发展目标,并促进绿色城市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丽娟, 李晓晖, 刘玉亭. 欧洲规划建设低碳社区的差异化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 2016(01): 87-92.

[2] 徐怡珊, 周典, 张丹阳, 等. 低碳生态社区空间形态评价体系与应用[J]. 规划师, 2016, 32(07): 87-91.

[3] 威廉·麦克唐纳, 迈克尔·布朗嘉特. 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 BJøRN A, HAUSCHILD M Z. Cradle to Cradle and LCA[J]. Life Cycle Assess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2018: 605-631.

[5] 周晓娟. “从摇篮到摇篮”——低碳循环发展理论在社区规划中的应用及启示[J]. 上海城市规划, 2011 (03): 30-35.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舒婷婷              微信排版丨戴嘉旻              文章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11)丨发展中的东亚绿色城市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11)丨东亚绿色城市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城市治理与都市农业:中国的绿色城市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中韩绿色城市建设比较分析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模式研究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10)丨加快构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10)丨自然保护地及人地协调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0)丨基于PLUS模型的金佛山自然保护地毗邻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多情景预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0)丨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紫椴+硕桦群系优势树种生态位特征与种间联结分析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0)丨国家公园“灾害”类自然现象管控探析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10)丨藏书与归隐——无锡杨氏云薖园考析三则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