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2)丨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Digi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iangnan Garden Heritage
职慧 潘永圣 王喆 张青萍*
职慧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潘永圣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张青萍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园林遗产保护与活化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4-02期 P13-22.
• 全文引文格式:职慧, 潘永圣, 王喆, 等. 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园林, 2024, 41(02): 13-22.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技术逐渐应用于方方面面,其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及二者的深度融合,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数字文化形式,传统文化形式也开始借助数字技术转型升级。近年来江南园林遗产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数字化相关技术和应用方式,园林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在促进信息采集、档案管理、遗产传播等工作中初见成效。通过对江南园林数字化研究现状的梳理,以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讨论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工作的优势,从遗产数字化内容和遗产数字化管理两个方面出发,探讨数字时代下江南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 关键词:江南私家园林;遗产保护;遗产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化
1 江南园林数字化研究现状
江南园林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于园林信息的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分析模拟、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传播等方面,遗产信息采集精度和效率不断提升,针对园林单体要素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不断深入,遗产数字化传播初具影响力。但仍存在数字化内容缺乏整体性、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性不足、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2 可持续视角下的遗产数字化
2.1 遗产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题中之义,是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和发展的前提,贯穿在遗产保护公约和政策中,并不断进行内容的丰富和理念的深化(表1)。
表1 遗产保护政策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2 可持续视角下遗产数字化优势
数字技术在遗产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提高了遗产信息获取的效率及精度,拓宽了遗产保护的视角以及范围,破除了遗产信息更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遗产的实时监测、及时响应成为可能,有助于精准识别遗产的特征、变化和价值,为多维度、多学科参与遗产保护与决策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接口和平台,不断推动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
2.2.1 整合:遗产信息采集与档案管理
数字化手段对于遗产现状的记录和留存,是辅助遗产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资料,同时为当下技术限制而无法开展的保护研究活动提供最大程度的信息留存(图1)。利用数据库、云平台等技术搭建遗产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散落遗产信息,增强遗产信息保护与管理的系统性,为有效利用遗产信息推进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基础(图2)。
图1(左) 安卡计划在CyArk遗产数据库中进行数据资源整合
图2(右) European文化遗产数据平台
2.2.2 多元:遗产保护与决策
遗产数字化对研究视角的拓展进一步促进了对遗产多元价值的认识和挖掘,远程监控和无线传感器技术在遗产领域深入应用,提升遗产监测的范围和精度,为遗产保护科学化、精准化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2.2.3 共享:遗产传播与传承
三维建模、扩展现实、虚拟交互技术的应用丰富了遗产的展示方式,使得遗产展示从以遗产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遗产数字化为遗产跨界赋能带来可能,推动着遗产文化年轻化、普及化传播(图3,图4)。为公众主动参与遗产保护工作,成为遗产保护、传播与传承实践中的一环奠定了知识基础。
图3(左) “云游长城”项目(a为云游长城小程序界面;b为数字长城整体模型;c为长城数字复原示意;d为数字遗产修复教育交互界面)
图4(右) “数字敦煌”项目与云游戏技术结合(a为数字藏经洞网页端;b为数字敦煌项目公众展示端;c为数字藏经洞小程序端)
3 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发展策略
立足江南园林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从遗产数字化内容和数字化管理出发,构建多层级信息整合、多方参与管理、全民共享遗产成果的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发展路径(图5)。
图5 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发展路径
3.1 遗产数字化内容:多层级、多尺度
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内容包括应时间与空间、物质与非物质内容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图6)。
图6 多层级数字化园林信息联合
3.1.1 空间范围拓展
街巷空间的数字化是联系园林遗产与城市基底之间的纽带,通过街巷空间的联系对园林遗产所在城市空间整体风貌与各园林遗产之间进行关联,在对园林遗产本体、周围街巷空间的数字化基础上,将其置于遗产城市区域范围内,对其相关空间信息、文化信息、业态信息等进行数字化统筹。
3.1.2 非物质范围拓展
对江南园林营造技艺的数字化一方面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其既往文献资料的梳理整合,结合传承人对现存造园技艺的数字化保存及数字化呈现,以保存其原真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借助VR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帮助非遗造园技艺突破现代生产方式变化带来的传播以及传播困境(图7)。
图7 传统叠山非遗技艺虚拟仿真平台
3.1.3 动态化管理
聚焦当下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动态性变化,搭建遗产数字化监测平台,接入遗产监测数据,同步遗产保护工作动态,实现监测预警数字化,提高对园林遗产信息的实时性掌握。
3.2 遗产数字化管理:多方参与
通过数据库技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等,建立园林遗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遗产信息共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园林管理单位和科研机构深度参与执行,社会多方参与的“1+2+N”的数字化遗产管理模式(图8)。图8 “1+2+N”数字化遗产管理模式
3.2.1 数据开放,多方共享
以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管理平台集成遗产历史信息、现状数据及各类数据库,加强遗产信息管理的整体性与关联性,开放多项数据接口,实现园林遗产的动态化储存与分析,以满足各部门协同运行管理(图9)。
图9 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园林数据库
3.2.2 自下而上,公众参与
在数字信息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前端平台,提供遗产信息展示、遗产管理信息公示及公众参与平台,社会公众参与到园林遗产的数字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中,拓展遗产数字资源价值。
3.3 遗产数字化传播与创新:守正创新
园林单位结合线上数字园林遗产和线下园林遗产的资源优势,提供高质量的遗产文化产品。基于江南园林遗产数字信息集成平台,结合区块链、数字版权技术等,开放遗产数字资源使用权,拓展数字园林遗产传播渠道与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编. 我们共同的未来[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9.
[2]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EB/OL]. [2023-11-13]. https://d.wanfangdata.com.cn/claw/Cg9MYXdOZXdTMjAyMzA5MDQSClRJTEgwMDAwNjEaCHlrdjliY2dm.
[3] 张青萍. 江南私家园林预防性保护[J]. 园林, 2020(12): 1.
[4] 张青萍, 梁慧琳, 李卫正, 等.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私家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2(01): 1-6.
[5] 杨晨, 陈徵羽.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数字化保护及国际新动向[J]. 风景园林, 2023, 30(10): 96-102.
[6] 杜若飞. 基于数字技术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以敦煌莫高窟为例[J]. 科技与创新, 2022(1): 114-117.
[7] 莫纪灿, 贾星星, 李岚. 网师园及周边街巷环境预防性保护研究[J]. 园林, 2020(12): 17-23.
[8] 吴灈杭. 历史性城市(镇)景观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要[J]. 城市建筑, 2021, 18(7): 188-193.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2)丨走向永续的未来:园林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4.02)丨园林遗产可持续性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2)丨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江南园林遗产发展策略体系研究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1)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系统构建《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4.01)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概念辨析及构建方法探析《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智能规划系统研发与实证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基于街区小气候环境冬夏协同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精准修复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城市生态空间受损识别与评价研究——以北京海淀北部新区、亦庄新城为例
《园林》学刊丨2023全年总目次(第40卷)《园林》学刊丨致审稿专家、青编委的感谢信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