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4.02)丨仙境题材山水画中“洞天福地”景观构成研究——以西岳华山为例
仙境题材山水画中“洞天福地”景观构成研究——以西岳华山为例
A Study on the Landscape Composition of “Taoism Nature Sanctuary” in Fairyland Theme Landscape Painting: A Case Study of West Great Mountain Mount Hua
陈璐* 蔡宇威 杨豪中
陈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蔡宇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杨豪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文化遗产保护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4-02期 P86-93.
• 全文引文格式:陈璐, 蔡宇威, 杨豪中. 仙境题材山水画中“洞天福地”景观构成研究——以西岳华山为例[J]. 园林, 2024, 41(02): 86-93.
• 摘要:“洞天福地”作为现实世界对神仙世界的再现,是道教修行的理想仙境,在山水画中多有体现。通过分析山水画图式语言的内在依据与表示手段两方面来说明道教之“道”与绘画之“道”的关系;以相关题材画作为例,分析此类绘画作品的图像系统及蕴含的道教景观意象,梳理其仙境景观构成要素,提取出“洞”“道观”“植物”“云气”4类主要构成要素;进一步解读各要素在建成景观西岳华山“洞天福地”景观意象中的内涵与表现。旨在挖掘“洞天福地”中典型案例的价值,丰富西岳华山洞天福地的相关研究。
• 关键词:山水画;洞天福地;景观构成;西岳华山
“洞天福地”是基于古代神话描绘与人间理想环境所形成的灵性世界,所涉地理山川兼具理想化与神秘性,从而构建了以“仙境”为核心的美学地理学体系[1]。目前,关于“洞天福地”的研究大多以景观意境营造、宫观建筑或以道教名山作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视角下对洞天福地的相关研究颇有进展。然而,较少学者从山水画的视角去研究洞天福地的相关内容,本文聚焦于4幅不同历史时期经典的仙境题材山水画,试图以历史发展为序,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归纳该类型山水画中洞天福地的景观构成要素,并进一步在西岳华山“洞天福地”景观意象中解读要素的深层含义。研究的目的在于将具体形式与思维意识转化为各要素的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起绘画(具象)与道理(抽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具有方法意义的转换关系[2]。
1 道教之“道”与绘画之“道”
“道”既是宇宙的本体,也是传统绘画艺术的本体,体现在绘画中就是“画道”[3]。由老庄思想为主干而组成的道教之道衍生出山水画的绘画之道,画道体现着传统绘画的本质规律特征,是山水画图式语言的内在依据。西岳真形图是道教灵图“五岳真形图”其中的一符图,即是山水之象,(图1)从符号、图像中可以看到,道教符图将客观世界以符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将其理论借助图像的方式表现。
图1 西岳真形图平面要素
2 画中仙境景观审美意象
转变及构成要素具现
2.1 画中仙境景观审美意象转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思想盛行,仙境题材山水画逐渐脱离只做为人物背景,而独立剥离出成为单独的审美对象。自唐以来经济空前繁荣,其中的仙境也多以雄伟庄严,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为蓝本。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故该时期的道教绘画充满道教观念的山、坛、洞、鹤等道教主题景观。南宋经济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对山水画的需求由北宋帝国山水的政治寓意转为宫苑山水的诗情画意。明至清代绘画逐步发展为程式化,作为道教中描述的仙境境地、神仙世界及体现人间桃源表达的“洞天福地”,成为了山水画常用的题材[4]。
2.2 仙境景观构成要素及形态具现
鉴于山水画的演变历程与表现主题颇为复杂多样,故选择4幅具有“洞天福地”仙境意象的作品——《洞天山堂图》《江山秋色图》《千里江山图》与《桃源仙境图》为主要分析对象。以仙境题材山水画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此类绘画作品的图像系统以及其蕴含的道教景观意境,由此可见,虽然此类画作所表现的主体不同,或是画家个人风格以及所处的年代不同导致绘画审美上有所差异,但画中所描绘的“洞天福地”景观要素却有着高度的相似,主要以“洞”“道观”“植物”“云气”来体现(图2-5)。
图2 《洞天山堂图》景观构成要素分析
(五代董源,引自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3(上)《江山秋色图》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南宋赵伯驹,引自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4(下)《千里江山图》局部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局部(北宋王希孟,引自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5 《桃源仙境图》景观构成要素分析
(明代仇英,引自天津艺术博物馆)
3 西岳华山“洞天福地”景观构成
3.1 洞
华山作为五岳之一,洞天福地体系的第四洞天,自是吸引众多隐士道众来此藏形避世,修道成仙,洞穴既是隐士的居所,也是供奉神仙和道教先贤的地方,又因往往处在名山之中,便与通天、仙界联系在一起。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除少数天然洞穴之外,多数为人工凿刻而成,最终形成华山“七十二”洞室体系。
3.2 道观
华山道教发展过程中形成众多的道观,但由于历史更迭,宫观不断被修复、毁坏或弃用,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点。根据现存山志、地方志、碑刻等历史资料及实地测绘调研,结合华山道观形成与发展背景,将其营建历程分为萌芽期(秦汉)、发展期(唐宋)、完善期(金元)、成熟期(明清)(图6)。
图6 道教宫观营建历程
3.3 植物
华山地史古老,现存大量古树名木,多为松柏、青杄、云杉、槐等树木,树形高耸巨大,是重要的文化遗产[5]。以现场调研并结合华山历代山志的相关文献为资料来源,整理华山重要且享有誉名的古树名木。从中可知,各树种类型中最多的为松树其次为柏树,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松柏岁月不老,生命长存的文化意象的阐释。
3.4 云气
云气景观多依据于实际洞天福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华山属秦岭山脉东延部分,山势陡峭,群峰挺拔,海拔2154.9m,自山麓至山峰,随着海拔的升高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形成了莲峰雾凇、雨雾云海等奇观[6]。在这样独特的气象环境下,云气景观成为西岳华山洞天福地不可忽视的自然要素,赋予了浓厚的“仙境”意境。
4 总结
不同的绘画风格和不同的描绘场景,均能体现“洞天福地”景观构成要素为“洞”“道观”“植物”“云气”,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仙境题材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图像符号,传达出“洞天福地”景观中蕴含的道教意蕴,也向现如今世人勾勒出古人心中理想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刚祥云. “洞天福地”:审美地理学的中国案例[J]. 文艺争鸣, 2020, 35(6): 87-94.
[2] 张楠, 孔宇航. 山水图绘中的园林模式与空间转换——以三幅北宋立轴为例[J]. 中国园林, 2022(008):038.
[3] 张明学. 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 成都: 四川大学, 2007.
[4] 吴会, 金荷仙. “洞天福地”题材绘画中的仙境景观流变驱动力与呈现要素[J]. 中国园林, 2022, 38(1): 134-138.
[5] 韩理洲. 华山志[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6: 66-69.
[6] 曹慧萍. 华山气象景观的特点及变化分析[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6.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2)丨走向永续的未来:园林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4.02)丨园林遗产可持续性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2)丨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江南园林遗产发展策略体系研究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1)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系统构建《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4.01)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概念辨析及构建方法探析《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智能规划系统研发与实证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基于街区小气候环境冬夏协同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精准修复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1)丨城市生态空间受损识别与评价研究——以北京海淀北部新区、亦庄新城为例
《园林》学刊丨2023全年总目次(第40卷)《园林》学刊丨致审稿专家、青编委的感谢信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