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不同的高片酬之痛|全球产业调查(一)

新文化商业 新文化商业 2019-12-16

作者 | 如风

编辑 | Amy Wang


最近,好莱坞薪酬差异悬殊问题成为娱乐大报关注的焦点。


美国著名女演员米歇尔•威廉姆斯在最近的演讲中致电美国参议院,要求他们通过“薪酬公平法案” ,而早在2017年,她爆出《金钱世界》补拍时,她的薪水明显低于男性联合主演马克沃尔伯格就曾轰动一时,因她为电影重拍场景而获得的报酬不到1000美元,而沃尔伯格的报酬是150万美元。


 马克·沃尔伯格与米歇尔·威廉姆斯


米歇尔曾出演过《毒液》、《断背山》、《海边的曼彻斯特》、《马戏之王》等众多经典和商业影片的女主,四次获得奥斯卡提名,被众多观众和影评人评价为拥有“整容般演技”。名气、作品、颜值、演技顶配的米歇尔直指美国施行多年的薪酬体系,撕开了美国明星薪酬的最大痛处。


与美国不同,当前,国内高片酬问题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一线男女明星畸高片酬乱象,还不能靠市场自我纠正,正借助外力解决。中美文娱产业发展阶段不同,娱乐从业人员薪酬问题的阶段自然也不同,这就给研究带来了极大乐趣。

 

好莱坞薪酬体系给我们提供什么启示?他们现阶段遇到的问题是否中国未来是否也可能面对?问题争议的核心是什么?哪些解决方案可以前置.....新文化商业(Ent-Biz)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中美高片酬的Battle


不想拿高薪的明星,不是好演员。这句话看似戏谑,却是娱乐圈的真实写照。片酬作为影视明星的主要收入,往往也体现着艺人咖位的大小与地位的尊卑。君不见国内各类影剧综宣传照中,能够C位出镜的通常是身价最高的艺人。

 

高片酬并不是中国特色,好莱坞一线电影明星的片酬往往高到离谱。以《复联4》里的钢铁侠饰演者小罗伯特·唐尼单片片酬为例,仅此片便赚取1亿美金,折合人民币近7亿。相比较于国内高片酬的人人喊打,中国观众似乎对欧美明星宽容很多。事实上,欧美演员高片酬也曾是电影产业非常头疼的事。欧美影视产业不仅要面临演员高片酬,还有编剧、导演、制片等各个环节的高片酬。



实际上,即使好莱坞每年产生近万亿美金规模的交易市场,他们也很少因为个别高片酬问题产生大的争议,早已形成极为公开、透明的薪酬体制。


投资、制片和明星经纪公司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看流量。”一位仍然奋斗在成为一线明星路上的演员李然(化名),在回答关于决定国内明星片酬的关键因素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的看法,也代表了当前市场的主流观点。

 

在娱乐业的各个垂直领域,倚重明星从观众和粉丝身上攫取利润是各大出品方的常规手段。与所有行业一样,只有站在金字塔最顶端的一线明星才能匹配市场的高片酬。唯流量论与看票房号召力,成为中美电影大咖片酬定价商业逻辑的关键差异。


即使以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代表的作品,已经宣布“大IP+流量明星”的爆款方法论已经失效,当下流量明星仍然是当前国内众多电影作品的首选目标。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旧有观念中,投资方对于流量明星的青睐依然优于演技派明星。

 

原因很容易解释,制片方的目标是寻找最合适的演员,生产出跟投资相匹配的作品;而金主爸爸们往往希望明星在演员身份之外,榨干他们身上流量带来的粉丝效应,增加短期票房和收视率。在这场博弈中,当然是投资占据了主要话语权,他们的代价便是花比更高的钱请一个流量明星,而不是适合角色的其他演员。

 


在中国,高片酬的少部分是片酬本身,大部分是透支明星背后的粉丝消费力。之所以高片酬成为毒瘤,是因为这种短期逐利行为很快取不到相应的效果,大多数流量被证明为虚名,没有想象中值钱。因而,这口锅也不应该只砸在明星身上,还有众投机者。


好莱坞早在四五十年代就走过这段弯路,后来市场自发形成了延用至今的绑定机制。决定电影演员片酬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票房号召力,而不是表面流量的一锤子买卖。“漫威一哥”小罗伯特·唐尼从《钢铁侠1》的50万美元,到《复仇者联盟1》中的1000万美元,再到《复仇者联盟3》的4000万、《复联4》的1亿,背后对应的是漫威电影在全球票房的指数级增长。其片酬增长速度与个人对系列电影的票房号召力成正比上升。

 

在《复联4》中,当钢铁侠打起响指灰飞烟灭的时候,有许多网友开玩笑“因为片酬太高,所以编剧只能把他写死。”虽是玩笑,但不难看出小罗伯特·唐尼之于钢铁侠这个角色的不可替代性,这在市场层面就体现为票房号召力。假设《复联4》中的钢铁侠是新角色扮演,漫威影迷还会N刷电影吗?影片的全球票房还会超越《泰坦尼克号》,成为全球影史第二高吗?相信谁都不能给出肯定答案。


主演与角色深度绑定,以强大票房号召力换取高片酬的例子枚不胜举。2006年,派拉蒙的母公司维亚康姆主席雷石东,对《碟中谍》系列主演汤姆·克鲁斯高片酬感到十分不满,一怒之下终止与其合作。然而,到了2011年,派拉蒙还是请回了阿汤哥,重启《碟中谍》系列,事实也证明这项决定的正确性。此后上映的《碟中谍4》、《碟中谍5》、《碟中谍6》,整体票房一部好过一部。

 


透过现象看本质,好莱坞一线电影明星的高片酬,无不是建立在其对影片票房的产出贡献基础之上。


这与中国唯流量论的高片酬区别明显,前者以结果为导向,后者则是对明星知名度的一锤子买卖。

 

片酬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常规而言,明星的片酬构成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为固定片酬,按约定时间金额付清;一种是参与票房分成,等影片下线结算;一种是片酬+票房分成。

 

对于国内明星而言,通常是拍完之后能够拿到全部片酬。换而言之,当作品完成拍摄时,演员与作品已经完成物质方面的利益切割。明星对于作品播出后的市场效果,概不负责。这也是许多流量明星敢于高薪拍烂片,被观众批评“吃相难看”的主要原因。

 

“国产片中虽然一般没有票房分成,但有时合同里会签订票房奖励,即票房达到多少奖励多少钱。也不是所有一线明星都有,仅限于商业大片中的不可替代角色,比如说唐尼之于《复仇者联盟》。”一位有着多年制宣发经验的业内人士这样说到。

 


除此之外,也有少量国内明星既拿片酬又参与票房分成。但参与分成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明星本身投资了这部作品,以出品方的身份进行分成。比如吴京在《战狼》系列及《流浪地球》中,既是主演又是投资方之一。此类作品的内容质量与市场票房,往往表现惊人。


“好莱坞大牌明星的收入会很高,这取决于他们与制片方协商的结果,除了片酬之外,演员还会分到不同比例的票房分成。”凭借《夺宝奇兵》获得第54届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师的安德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片酬+票房分成,成为当前好莱坞一线明星薪酬构成常态。根据资深影评人周黎明介绍,通常是2000万美元底薪再加票房分成,分成比例决定身价高低。而25%的票房分账比例,也是好莱坞六大愿意为导演与明星预留出来的最大分成占比。因此,在一部作品中,好莱坞一线明星一般并不愿意搭档另一位一线明星,那样意味着双方的分成比例都将降低。

 

当片酬与影片市场表现相挂钩的时候,明星在参与拍摄过程中自然会更加尽心尽力,后期也会为影片宣传不遗余力。此外,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好莱坞一线明星的片酬都会控制在10%至30%以内,片方绝对不会把重金放在演员片酬上。对于国内影视作品拍摄,有些单个明星的片酬已经占到制作成本的50%以上。这也直接导致服化道预算的压缩及不足,进而影响成片的质量,许多烂片的诞生也就不足为奇。



客观而言,一线明星高片酬并非中美特色,韩国、印度等娱乐产业中,均存在此类现象。对于国内观众而言,他们真正反感的并不是国内明星的高片酬,而是与一线片酬形成鲜明对比的三线演技。

 

片酬与参演影视作品内容质量的巨大反差,才是市场的最大槽点。

 

让高片酬“打折”的经纪公司们


无论国内,还是好莱坞,明星到手的实际薪资都是打折的。因为在片酬博弈的两方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便是明星经纪公司。很大程度上,高片酬是中间市场炒起来的,他们像饿狼似的死盯着高佣金。

 

通常情况下,国内明星的到手片酬会是合同片酬的10%50%。咖位越高的明星,到手的片酬会越多。剩下50%到90%是合同成本,即合同每个环节的人力成本,具体体现为经纪人、经纪公司、团队的各种开销等。

 

其中,经纪人的分成通常占据人力成本的大头。因为明星接演的许多项目,一般是由经纪人利用个人资源促成的。在经纪人市场还不成熟的国内市场,一些项目的中间人还会抽成,这个比例占据合同薪资的20%左右,有时会更高。

 

 

在好莱坞很早就有明星经纪公司,为明星进行专业服务。曾经的MCA经纪公司,重新定义了创意人才和片厂的关系。看准了导演、制片、演员固定薪酬制背后的不合理性,而重新制定了新的片酬签约标准,将利润分成引入到薪酬体系,成为好莱坞工业化重要一环,这种薪酬体系标准延用至今。

 

如今,好莱坞主要有三大明星经纪公司,分别是CAA(创新精英经纪文化公司)、WMA(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ICM(国际创新管理公司)。其中,CAA是全球最大的经纪公司,全美有一半的艺人签在此公司,包括汤姆克鲁斯、汤姆汉克斯、布拉德皮特等。

 

CAA的经纪人平均薪水相比WMA等要高,但具体收入也是和项目挂钩。通常来讲,刚入行的经纪人年薪在5万6.5万美元、资深一点的20万美元,合伙人能拿到40万70万美元。顶级好莱坞经纪人,年薪能够达到千万美金。无论收入多少,经纪人的分成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除了支付经纪人的提成之外,好莱坞明星的高片酬也对应着高税收。因此美国一线影视明星的实际片酬占比,也是大打折扣。人力与税收成本,也是中美明星高片酬打折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价值决定价格的市场,演员收入贫富差距较大也是全球化现象。在亚洲,韩国演员的片酬呈“两极分化”倾向。据韩国演员经纪协会涉外委员原所强透露,韩国A级演员出演电视剧的每集片酬最高能够拿到一亿韩元(约56万人民币)左右,C级演员最高收入不超2000万韩元每集,有的甚至不如普通工薪阶层。在印度宝莱坞“三大汗”所代表的顶级演员平均片酬,与底层演员片酬最多相差百倍以上。

 

目前中国涌现的片酬问题仍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影视的商业化还找不到除演员流量之外更直接、更粗暴的变现希望。可以这样说,任何市场形态下,但凡明星值高价,市场自然会将他推向高价之上。


“物理降温”只治标不治本,这亟待各个产业环节的配合、自律和整体意识的加强,得迅速弥补工业化基础的不足,提升除演员外其他环节的议价水平。而对于其他国家的出现的新问题,中国处在初级阶段也不是坏事,因有了前车之鉴,可以减少很多探路成本。


End


近期热文


* 《权游》《生活大爆炸》等18部美剧集中完结,2019缘何成为告别年?

* 一季度35家上市文娱企业权重打分:谁在萎缩,谁被低估?

* 爱奇艺、虎牙、B站Q1财报群像:营收、成本、研发费用三箭齐飞

* 完美世界逆冬增长,因低调而被低估

* 长毛皮卡丘的中国电影启示录

* 先标准后内容,爱奇艺为什么要做全行业的互动视频实验场?

* 古装大剧积压、证监会调查、转型困难……欢瑞世纪迎来至暗时刻



商务合作|转载|加入社群|投稿

请联系微信wenlele0931 | wxjov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