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岁数了,怎么还开始骑摩托了?”
提起机车,你也许会想起“青春、叛逆、不羁、迷惘”这几个关键词。
早在成为黑帮“教父”之前,马龙·白兰度就在1953年的电影《飞车党》(The Wild One)中饰演过一位潇洒不羁的机车青年。
他歪戴着帽子、穿着厚重的斜拉皮夹克、骑一辆凯旋机车的形象成为了跨时代的经典,愈加巩固了机车与自由、奔放之间的联想。
这身酷酷的打扮被日后的机车爱好者们竞相模仿。/《飞车党》
在中国的每座城市里,都有一群年轻人保持着对复古机车的热爱,张颢就是其中之一。
职业为飞行员的他并非想凭借速度和激情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现在城市节奏太快了,可能比摩托车还快。” 他想做的,只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氛围下,给自己一个自由的空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比起刻意装酷,沉淀下来的也许才是真的酷。
#01
骑机车很解压,也很帅
从事飞行工作十几年,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使张颢养成了严谨的性格。
几点起床洗漱、几点出发去机场、几点开机组准备会、几点起飞都需要精确到分钟的规划。工作中的他严肃、紧绷,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当他走下飞机,有机会放松时,就喜欢骑上心爱的机车,和朋友沿着山海的边界兜兜风。
“那是一种全然不同的状态。我可以完全让自己的脑子放空,只专注于骑行这一件事,保证自己的安全,然后去享受周围的风景。”
有时忽然想骑车了,可能拎着头盔就出门了。
“就像你今天忽然很想听一首歌,或者很想去一个餐厅吃饭。昨天下雨了,我就忽然很想骑车,无论骑到哪儿都行,哪怕一身泥,后背都脏了,也想骑。”
虽然长久以来就对机车抱有兴趣,但真正拥有自己的车,并开始钻研、驾驶它,是最近三四年才得以实现的事。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少年时候的张颢不是非常确定自己喜欢什么。对于潮流的、新奇的东西,总是想多多尝试。大学时的他喜欢穿着oversize的套头衫跳街舞,也会留起长发,在摇滚节奏里和大伙pogo。
过了而立之年,很多人都开始稳定下来,而这种“稳定”又是相对的。有人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喜好,开始投资、应酬、变得油腻;有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保持旅行、健身的习惯,追求时尚、学习更新的社交活动。
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店,亲手做咖啡也是张颢近几年的新尝试。
过了30岁才开始骑机车的张颢,正是后者的代表。他说:
“到了一定的时间点,你应该有意识地探索自己是谁,在做什么,要到哪儿去。我也会老去,变得不那么有活力。所以我觉得,这时应该穿上喜欢的服装,梳着喜欢的发型,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坚持真正喜欢的东西。使自己具像化、在外表上更加有辨识度,也是追求生命完整的一种方式。”
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常和摩托车有过穿插,现在开始也不晚。/受访者提供
说到为什么喜欢骑机车,张颢给了一个简明的答案:因为帅。
谁也说不清机车为什么就代表了一种帅的状态,也许这种DNA真的存在于每个男人的血液之中。张颢很喜欢贝克汉姆和布拉·德皮特身上那种硬朗的气质,“男人的阳刚和奔放结合了机车的硬朗,非常完美的搭配!”
骑机车的贝克汉姆。/ Into the Unknown 剧照
到了一定年龄,他越发体会到,“帅”不仅仅是速度和发动机的声浪,它更是一种生活的沉淀,一种对自我的清晰认识,以及在明确自己的追求后,能下定决心严格执行的魄力。
#02
骑摩托不只是拧油门,
有的是讲究
张颢十几年前刚刚来到现居城市时,偶遇过一支整装待发的哈雷车队。当骑手们纷纷跨上车,点上火的那个时刻,发动机的轰鸣使他全身的血液开始沸腾,鸡皮疙瘩也起来了。
“我当时就想,我一定要有一辆自己的机车。”
接触复古文化多年之后,他选了一辆Café Racer风格的400cc单缸车。虽然排量不大,但拿到车的一刻还是难以抑制住内心的狂喜。
骑机车并不是跨上座驾猛轰油门就完事,骑士需要花时间耐心地去学习机车的基础构造,熟悉它的性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还要讲究骑行时的穿着搭配。
皮靴、牛仔裤都起着保护皮肤的作用。
“虽然在一个夏天比较长的城市生活,但也习惯了经常穿着单宁牛仔和靴子。好的靴子没有想象的那么热,厚实的衣物也是为了防止骑车时发动机烫到腿和脚踝。现在的网红时代,很多姑娘可能穿件短裙就骑车了,如果出现意外倒车和摔车,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骑行时戴的头盔也很讲究从实用性出发的风格搭配。
“比起欧美人,亚洲人的体形普遍小一些,所以小盔体对于穿着和车型的搭配在比例上就会很协调。如果长途摩旅的话,就建议包裹性很好的全盔配面镜,保证更好的安全性。但是经常看到有戴着巨大的赛车头盔来搭配复古的车型,就是看起来挺滑稽的一件事儿。”
将头盔放在古董牙医模型上,很是别致。
比起讨论品牌,张颢更注重机车的风格搭配和背后的文化。每个品牌和车型背后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使用环境,回到那个年代的历史中,了解当时的人们喜欢在什么环境下骑什么风格的车,是非常重要且有趣的。
比如他所熟悉的Café Racer(咖啡馆赛车手)风格,背后就有一段带着鲜明时代印记的故事。
在1950年代,英国社会渐渐从二战的阴影中恢复,年轻人中出现了被称为 Rocker 的亚文化社群。他们听着摇滚乐,穿着牛仔裤和布满铆钉的皮夹克,骑着自己改装的摩托车在大街上竞相奔驰。因为经常在公路咖啡馆聚会,并以咖啡馆为起点进行一些竞速比赛,他们也被称作Café Racer。
这些洋溢着青春荷尔蒙的年轻人大多来自工薪阶层,还不具备购买专业赛车或重型机车的经济能力,于是他们将普通摩托车进行改装,例如给小排量的单缸车装上赛车式的八字手把,以追求更快更强的驾驶体验。
Cafe Racer们喜欢复刻白兰度在《飞车党》里的穿搭。/wiki
不同于当年的Café Racer对机车简单粗暴的追求,张颢觉得,骑机车一定要抱着对生命的敬畏,在规则允许的状况下去彰显个性。比起单纯地耍帅,他更希望通过机车来将自己的性格锻炼得更加稳重、成熟。
对张颢来说,机车是一种凝聚着制造者和使用者生活记忆的器械,它像一位亲密无间的伙伴,和你一起出发,看沿途的风景,同时你也不希望它半路突然把你撂下。所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定要花时间去琢磨,和你的伙伴“打成一片”,才能够在一次次出发后,安全到达下一个目的地。
#03
骑士精神就是对他人的关怀,
对生命的敬畏
谈到骑机车时最享受的环节,让人意外的是,张颢的回答并不是预想中的“追求刺激”,而是和伙伴共进退的那种集体情谊。
机车玩了有三四年,张颢的身边也慢慢聚集了一群爱好相近的朋友。他们有的做复古背包设计,有的经营着自己的户外品牌,还有专业的咖啡师、理发师。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都因为对户外活动和机车文化的热爱而产生了亲密的交集。
骑行后,摆上户外桌椅休憩一番。/桑榆
最近,张颢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咖啡馆,他很享受在放松舒适的氛围里慢下来,和志同道合的伙伴聊聊最近的趣事、分享有关机车的经验和知识、讨论新近发现的骑行路线和露营地,以及规划近期的出行。
咖啡馆作为爱好相投的人交流信息、建立联系的社交场所,在某种程度也是对Café Racer文化的延续。
和朋友在咖啡馆整装待发。
因为常常相约在傍晚出发骑行,他们还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叫做Sunset Ride(落日骑士)。
张颢记得,第一次和朋友结伴去海边骑行,就感到了一种奇妙的默契。从出发时整齐的队形次序,到路上的互相照应,都让他觉得很踏实。
有秩序地出发。
“去海边的路上要经过一些山路,路况比较复杂,这时大家都保持着低速,前后互相照顾。遇到沟沟坎坎或者需要压弯的地方,前车会伸出一只脚来示意后方队友。因为时间比较晚了,海边公路上的车辆也不多,耳边只有风和发动机的声音。我们把车停在海边,一起望着大海,那种感觉再舒服不过了。”
和朋友出行时体会到的集体感,正是张颢所理解的“骑士精神”中的重要部分。
生活在人流密集的城市,张颢很反感那些为了显得“有个性”而不遵守交通规则,在街上随意飙车的行为。
“跟飞行一样,骑车也是一件严谨的事儿,条条框框的约束都取决于每个人对自我的判断和认知。无论多少朋友一起骑车,真正在旅途中的伙伴,只有人和摩托车。”
他认为骑士应该遵循一套既保障自己安全,同时也关怀他人的骑行准则,可以称之为现代的“骑士精神”。它的核心就是抱着对生命的敬畏,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基础上互帮互助。
和伙伴骑行,一定会有细致的规划,领队控制车速,押尾的车注意队形。所谓“骑帅不骑快”,不能因为谁的车性能好就先飞。
为了减少对居民的干扰,他们会避开城中心选择海滨或者城郊骑行;每当考试季,他们约好不出车,给孩子们尽可能安静的环境。骑行中遇到汽车给相对小型的摩托车让道,他们会给司机举起大拇指以示感谢;路上遇到其他骑士,也会招手或者点头示意。
以张颢为代表的现代骑士们,不再将速度视为骑行的最高追求;他们在释放自己的激情与个性的同时,也关怀着共享城市空间的其他人。
近几年露营、房车旅行等户外活动的流行,反映了对快节奏生活感到疲惫的都市人想要猛拉刹车、迅速出逃的冲动。但或许我们并不需要逃离某个地点,相对于匆匆忙忙的追逐潮流,慢下来,在喜爱的空间里和朋友一起享受傍晚余晖,也许就是最好的定心良药。
参考资料:
[1] 纵横世界70年,永不退色的Cafe Racer文化 / 塞克旅馆Sake Motel
[2] The History of Cafe Racers / caferecertv
出品 丨 生活方式研究院
视频、动图 | YB
图片 | 见署名
撰文 丨 桑榆
设计 丨 Bi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