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 2018年第5期

一一由于期刊网站服务器迁移,公众号原先推文里的二维码链接有所更新,故将此期荐读内容重新发布,以方便各位阅读。谢谢支持和关注!


ISSN 1003-2797

CN 42-1085/G2

双月刊

同行评审期刊



 大数据对情报学研究的影响

     马费成,张瑞,李志元


在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学正面临一个全新发展机遇。就学科发展和研究而言,考察大数据对情报学研究过程各个要素即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研究工具影响,是最根本的、最能揭示大数据及当代信息技术对情报学研究影响的实质和方式。

(1)拓展了情报学的问题域。在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学所处的介质、空间和场景发生了根本变化。新介质:数字介质替代了纸质介质,建立了人与自然的“数字体系”关联;新空间:物理空间转移到了虚拟空间;新场景:情报学工作流程完全被颠覆。在新介质、新空间和新场景中的问题都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问题,需要运用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分析。

(2)创新了情报学的研究方法。随着情报学研究工作复杂性的提升,传统研究方法局限性越来越大,由此引入和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例如:社会网络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大数据分析、认知计算、社会感知计算、平行计算、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这些研究方法为情报学利用实时数据、大规模数据和客观数据开展研究提供了条件。

(3)增加了数据获取的渠道、方式和规模。过去情报学研究数据获取渠道单一,数据获取方式以客观数据、“冷”数据为主,数据规模较小。而现在情报学研究数据获取的渠道、方式和规模具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为情报学研究进一步探究人类信息活动和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提供了数据保障。

(4)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在数据来源日趋庞杂和数据化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情报学对研究工具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出现了许多专门针对大数据的集成、管理及分析的技术(有形的研究工具)。第二,在网络环境空间中涌现出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无形的研究工具)。

(5)增加了研究人员的参与度。一方面,研究人员能够单方面参与研究过程,不需要被调查对象的配合和响应;另一方面,情报学研究人员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来一展所长。情报学是一个距离数据很近的学科,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处理经验,创新了许多研究方法,大数据大大拓展了许多原有数据资源的应用范围,使得情报学可以引领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处理,也能够为其他学科提供研究工具和方法。

对于情报学研究而言,获取信息的价值是信息增值的核心过程,而问题引导才是从大数据中提炼价值的核心。深刻洞察情报学研究在大数据环境中的变化,找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才能不断产出有影响力的成果,不断促进学科发展,扩大情报学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未完可上下滑动

    延伸阅读:

①马费成: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深度融合.光明日报,2018-07-29(06).

http://share.gmw.cn/news/2018-07/29/content_30160823.htm?from=timeline.

全文对应二维码


  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柯平,胡娟,刘旭青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社会各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文化建设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事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主体。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需要坚持文化自信,持续深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发展文化事业也是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政府文化管理、立法保障、基础设施保障、经费保障、文化资源保障、人才保障、文化活动及效能、公民文化素养、行业规范与业务指导和理论研究等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要深入分析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服务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事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的伟大使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策和法律层面的保障,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法制化进程深入推进、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政策体现出其应有的公共性和合法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标准化与均等化都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目标,标准化、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实现途径。数字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方式和发展方向,同时是均等化实现的必然选择。合理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领域可以弥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有助于逐渐形成投入多元、参与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良好局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水平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民国时期广州书刊文献中的图书馆史料探析

      彭嗣禹,陈润好,肖鹏


文章以民国时期广州地区书刊类型的图书馆史料为切入点,旨在探索该批史料的组成、特征及其价值,为我国民国时期地方图书馆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提供一种方法与思路。

文章首先界定图书馆史料包括图书馆相关著述、图书馆出版物以及图书馆人著述三类文献。基于这一概念范围,作者采用文献调查法与网络调查法,从《民国时期总书目》《广州文献书目提要》、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CADAL以及北美东亚图书馆馆藏目录等数据来源,共查得广州地区图书馆书刊史料157种,其中图书馆相关著述96种,图书馆出版物124种,图书馆人著述57种。这些史料主要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等公藏机构,且38%的史料已实现全文数字化。

具体而言,图书馆相关著述涉及民国广州地区15个图书馆,以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立图书馆、岭南大学图书馆的相关史料居多,内容涵盖图书馆书目、图书馆规章制度(含分类法)、图书馆概况、图书馆工作情况(含收支情况)以及图书馆员教育等诸多方面;图书馆出版物包含10种图书馆刊物以及114种图书馆出版图书,其内容广泛,涉及到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诗歌等众多领域,而且当时广州地区图书馆丛书出版现象蔚然成风;在图书馆人著述方面,杜定友、何多源(民国岭南大学图书馆代馆长)和梁格(民国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员)的著述较多,这些著述不仅反映了图书馆员的活动经历和思想观念,更直接推动了广州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例如:1922年杜定友著《世界图书分类法》,其确立的杜氏图书分类法深刻影响了广州图书馆界的馆藏分类体系。

在基本的史料整理工作之后,文章将视野回归图书馆史料本身并挖掘其更为深刻的价值,结合具体的史料剖析了它们在印证广州地区图书馆近代化转型、展现地方图书馆历史脉络、反映广东图书馆事业发展全貌、丰富广州图书馆人研究史料以及重现图书馆出版的关键地位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可为后续系统全面收集、整理与出版民国时期广州图书馆史料奠定基础。


未完可上下滑动

   延伸阅读:

①新浪博客:程焕文.《杜定友文集》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2dzlg.html

豆瓣日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续编.

 https://www.douban.com/note/574941344/

③网易博客:pkautumn. 《清末民国图书馆史料汇编》即将出版! 

http://pkautumn.blog.163.com/blog/static/2781931320141991121250/?ignoreua

④CNKI论文:顾烨青,何静. 关注局部与边缘 全景展示近代图书馆发展——写在《 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四编》出版之际.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3):91-94. 

http://kns.cnki.net/KXReader/Detail?dbcode=CJFD&filename=GXTG201403025&uid=WEEvREcwSlJHSldRa1Fhb09jSnZnRy9zcWoxMUdiUDYyaC80MWduYXJsO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

⑤豆瓣读书: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五编.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85524/

全文对应二维码


面向数字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信息基础设施与机器学习:数据管理、分析与出版的融合

      梁少博,吴丹,徐惟佳 


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机器学习的相关工具、算法能够帮助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分析其用户行为数据、业务处理数据等,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务。

基于此背景,2018年国际数字图书馆联合会议(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y, JCDL 2018)召开了题为“面向数字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信息基础设施与机器学习:数据管理、分析与出版的融合”的专题研讨会,围绕网络基础设施与机器学习方法等在数字图书馆、档案馆的数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主要对本次研讨会中的9场专题报告进行综述,本次研讨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1)图书馆如何存储、处理大数据。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建设的德克萨斯数据存储项目(TDR),并介绍了其数据存储项目的主要优势,如推动科研合作等,以及在当前实践机构中所面临的数据量、法案约束等实际问题;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学者则介绍了如何利用在递归和自反工作流中与人类劳动链接的自动化机制来执行视听内容的大规模元数据描述,以生成和管理用于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元数据;与会专家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创建共享集合的架构,实现PB级大数据的处理。

(2)机器学习方法、工具与信息基础设施的结合。德克萨斯前沿计算中心的学者通过一个地质学科的数据门户实例,研究了面向信息基础设施与机器学习的大规模数据需求建模问题;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则探讨了机器学习和众包不同角色,以及人力计算等新概念;同时,该机构的其他学者还介绍了德克萨斯前沿计算中心展开的相关工作。

(3)机器学习方法的具体实践应用。武汉大学的学者为与会者介绍了他们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数字图书馆用户的跨设备转移行为进行预测;俄勒冈州立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学者介绍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发现实体共现背后的关联关系等。

本篇文章希望通过对本次专题研讨会中的相关工作进行介绍、总结,以期向读者介绍当前国际上围绕这一研究领域所展开的相关研究工作。


未完可上下滑动

    延伸阅读:

①2018年国际数字图书馆联合会议(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y, JCDL 2018)

官网.http://2018.jcdl.org/

②JCDL2018之“面向数字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信息基础设施与机器学习:数据管理、分析与出版的融合”工作坊的报告PPT. https://www.tacc.utexas.edu/conference/jcdl18

全文对应二维码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特征研究

     ——以上海大学生为例


      邓香莲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引发了有声阅读方式的兴起。为深入考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有声阅读行为,课题组以上海大学生为例,按照严格的多轮分层取样方案,首先根据各高校在校生人数占全上海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严格配样,在确定了各大学应采集的样本数后,再充分考虑到各高校大学生的男女性别比、各年级、各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大学生分布比例科学确定采样方案,一共采集了2000个样本。在剔除“完成问卷时间低于200秒”和“整份问卷选择同一个选项”的样本后,课题组共计回收有效样本1774个,样本有效率为88.7%。

课题组对样本的初步分析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偏好有声阅读;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对有声阅读的平均选择率呈上升的趋势。基于此,课题组分别从性别和年级角度,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有声阅读行为特征展开了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① 在有声阅读平台的选择上,大学生对喜马拉雅FM的偏好显著,除此之外,男生对蜻蜓FM的选择率更高,而选择荔枝FM的女生比男生多一倍左右;② 在偏好的有声读物类型上,有声书的被选率最高,比较而言,男生更偏好有声书和新闻资讯,女生更偏好分期节目和广播剧;③ 在有声阅读时长上,女生和本科阶段的大学生偏好短时阅读,而男生、专科生和博士生的阅读时间偏长,并显示出一定的有声阅读沉溺趋向;④ 在情感类有声内容的偏好上,部分男生、专科生和博士生的偏好显著,而女生的选择两极分化明显;⑤ 在对有声平台的偏好程度上,男生、专科生和博士生的偏好更加显著;⑥ 在看重的有声读物要素排序上,大学生最看重内容的“知识性”,内容的“权威性”次之,读物“作者”的重要性排第三,比较而言,女生比男生更看重作者要素,专科生和博士生对有声读物的娱乐性、畅销程度有更高要求。本研究结论可以为科学引导大学生阅读提供参考,也可为有声平台运营者针对大学生的精准化营销和推广带来启示。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