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目录 | 2019年第1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ISSN 1003-2797

CN 42-1085/G2

双月刊

同行评审期刊


卷首语


四季就是前路,学术就是生活

陈传夫

专稿·全球iSchools院长专访(一)


LIS学科的视界——UNC-SILS院长Gary Marchionini教授学术访谈

Gary Marchionini

专题·科研数据利用与服务


科研人员科学数据重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文 静等


科研数据开放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案例研究

刘桂锋等


融合多源异构教育大数据的高校科研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余 鹏等

图书、文献与交流


桂质柏图书分类法本土化探索研究

刘应芳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图书馆读者权益保护分析

谭春辉等


国内外记忆实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加小双等


新时期“五计学”的研究内容与趋势——以第16届ISSI会议为视角

杨思洛等


“普罗米修斯之火”还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数字人文与图书情报学的理性思考

谢欢

情报、信息与共享


高铁促进了沿线城市之间的学术合作吗?

曾轩芩等


信息行为领域概念空间构建与研究进展述评

姜婷婷等


基于扩展疾病本体的电子病历大数据组织研究

陆 泉等


共现科学知识图谱构建技术与工具研究

 张洋 赵镇宁 



卷首语

四季就是前路,学术就是生活

陈传夫

一一欢心悄然至,又迎一岁新。

一一过去的2018年,我们记录学界的发展轨迹和历程,传播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思想。

一一作为注重学术传承的期刊,我们关注图书情报学科教育制度的历史变革、图书馆史料、图书馆学者群体及图书馆学教育编年,以此向传统经典致敬。作为具有强烈社会使命感的期刊,我们专设“十九大精神研究阐释与践行”专栏,聚焦健康中国战略与图书情报服务创新、公众科学与创新文化、文化事业与公共文化服务等主题,并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话语体系构建框架下探讨大数据对情报学研究的影响。作为引领学科发展潮流的期刊,我们追踪学术研究前沿,探讨人工智能与图书馆、在线知识付费平台和跨学科研究模式与特征等热点。

一一“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不忘初心,遵循本然,做到心有所定,便明日可期。

一一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科领域的主流研究,重点投向新时代图书情报与教育发展、大数据和数据科学视域下图情学科建设、数字人文与数字学术、社交媒体与学术成果传播、图情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方法等。在国际化方面,我们精心策划推出“全球iSchools院长专访系列”,新年第一期即与大家见面,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全球视野下的LIS发展图景和认知,并进一步推动LIS及相关学科的深度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将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全媒体传媒模式,构造由纸刊-邮件-期刊官网-期刊公众号-学术社交媒体组成的立体矩阵,在期刊内容传播和影响力扩展方面进行新的尝试。

一一全球数据显示,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缩短,更加重视对出版周期的有效管理,缩短稿件处理周期是必然趋势。除了内容“硬核”和媒体平台之外,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期刊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管理,通过优化审稿和出版流程提升作者的投稿和发表体验,通过知网的首发平台快捷刊发录用论文,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一一2019年,我们力求做出更好的自己。

一一能够成为一本有学术理想、有学术高度、有情怀的期刊,是我们的梦想。欢迎加入我们,豪迈新征程。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专稿·全球iSchools院长专访(一)

LIS学科的视界——UNC-SILS院长Gary Marchionini教授学术访谈

Gary Marchionini等

一一iSchools是国际顶级信息学院联盟组织,在全球LIS领域(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本刊从2019年起开设专栏——“全球iSchools院长专访系列”(Interview with Global iDeans),邀请全球知名iSchools院长做客专栏,畅谈LIS学科现状及展望、研究热点和前沿等话题,以期为大家提供全球视野下的LIS发展图景和认知,并进一步推动LIS及相关学科的深度研究。

一一在第一期专访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UNC)信息与图书馆学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SILS)的院长Gary Marchionini教授作为首位嘉宾,他的访谈涉及iSchools运动及其影响、UNC-SILS概况、个人研究新动向、数据科学与LIS领域、学术期刊发展等方面。

一一回顾iSchools运动的发展历史,UNC正是2003年iSchools运动发起的策源地,而第一期的专访嘉宾正是该校iSchools的院长。这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非常的纪念意义。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专题·科研数据利用与服务

科研人员科学数据重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文静,何琳,韩正彪

一一 [目的/意义] 了解科研人员进行科学数据重用的现状以及影响其进行数据重用的因素。[研究设计/方法] 针对科学数据重用的特点,通过对500余名科研人员的调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科研人员科学数据重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论/发现] 重用数据质量、重用数据来源、进行科学数据重用的科研人员背景以及科学数据重用规则因素都会对科学数据重用意愿和科学数据重用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其中数据质量因素会正向影响继续进行科学数据重用意愿,重用数据来源、科研人员背景以及重用规则因素会间接正向影响继续重用意愿。[创新/价值] 采用量化方法发现了影响科研人员科学数据重用意愿的多重影响因素,可为科研数据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科研数据开放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案例研究

刘桂锋,张裕,刘琼

一一[目的/意义] 通过构建科研数据开放平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案例研究法对国内外代表性的四个数据开放平台进行剖析,为国内科研数据开放平台开发建设提供实践参考。[研究设计/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查法,分析比较6个国际组织开放政府数据评估项目,对其评估框架、指标进行梳理,结合科研数据开放平台的特点与实例,提炼出适合科研数据开放平台的评估指标,并构建框架体系,对哈佛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科研数据开放平台进行实例评估。[结论/发现] 揭示国内外科研数据开放平台的特点,从平台建设基础、平台数据、平台管理功能以及平台效果与影响4个方面来对国内科研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提出建议和提供借鉴。[创新/价值]受开放政府数据评估框架和指标启发,构建科研数据开放平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例评估。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融合多源异构教育大数据的高校科研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余鹏,李艳,万晨

一一[目的/意义] 创新高校科研服务应用模式,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及效率。[研究设计/方法] 首先,剖析教育大数据融合中的相关问题,构建面向高校科研用行为视角的多源异构教育大数据维度视图;其次,以科研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作为切入点,设计了融合多源异构教育大数据的科研服务平台,分析了高校科研应用服务的大数据工作流程;最后,以科研全量数据实践体系、高校科研应用五类典型服务场景为例,给出了相关应用实践。[结论/发现] 实现了科研数据的深度分析与挖掘,为当前高校科研管理方法提供新思路。[创新/价值] 为科学提升高等院校个性化科研服务质量,客观评价科研个体及团队研究水平,辅助分析科研个体及团队优势与不足,科学指导决策者提升管理效率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图书、文献与交流

桂质柏图书分类法本土化探索研究

刘应芳

一一[目的/意义] 探索民国时期分类法本土化的实践,对现代图书分类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 使用比较法,对桂质柏图书分类法前后期的实践进行比较。[结论/发现]桂质柏早期在齐鲁大学的《杜威书目十类法》编制实践,后来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士论文”理论研究,以及归国后在中央大学、四川大学推行的《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分类大全》,是他在图书分类领域本土化探索的“三部曲”,呈现出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对我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探索做出了贡献。[创新/价值]将桂质柏的博士论文研究与他具体的分类实践相结合,发现了桂质柏图书分类法本土化探索的清晰脉络。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图书馆读者权益保护分析

谭春辉,王一夫,王红武

一一[目的/意义] 我国已经出台系列图书馆读者权益保护政策,对其进行分析以促进我国图书馆读者权益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展。[研究设计/方法] 从我国已出台与图书馆相关的系列政策中选取30份政策文本,基于政策工具类型和读者权益内容的角度,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论/发现] 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较大,内部工具使用不合理;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不足,内部工具使用单一;政策工具配套措施待完善,部门配合较少;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馆员服务意识不高。提出建议:优化协调政策工具整体结构;注重政策工具在读者权益内容体系的平衡使用;构建读者权益政策工具网络体系,建立部门协同机制;提升政策工具可操作性,增强馆员服务意识。[创新/价值] 构建图书馆读者权益政策文本分析二维理论框架,结合内容分析法和定量分析,得出我国图书馆读者权益保护政策的内在联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国内外记忆实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加小双,徐拥军

一一 [目的/意义] 对记忆实践的发展背景、现状和趋向轨迹进行阐述,以期为记忆实践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同时推动提升国家和社会对数字记忆实践的关注,启发学界对于该问题的思考。[研究设计/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对记忆实践进行归类,并进行典型案例介绍。[结论/发现] 提出记忆实践正在延展向“数字记忆”的发展趋向和运行轨迹,这赋予记忆实践以新的机遇和挑战。[创新/价值] 在对记忆实践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数字记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释。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新时期“五计学”的研究内容与趋势——以第16届ISSI会议为视角

杨思洛,沈小雯,欧佳

一一  [目的/意义] ISSI会议是“五计学”领域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际会议,文章通过解读第16届ISSI会议,展示学科前沿内容和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设计/方法]  从分会场主题、论文分布和获奖情况等方面对本届会议进行介绍;以会议论文集为数据源,总结了新时期“五计学”的研究主题;提出了“五计学”的发展趋势。[结论/发现]  新时期“五计学”有七大研究主题:引文分析、Altmetrics、计量方法与模型、科学政策与评估、专利计量与挖掘、科学合作与交流、其他研究;呈现“六大”发展趋势: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实用化和国际化。[创新/价值] 从国际会议的角度,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五计学”研究主题和趋势。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普罗米修斯之火”还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数字人文与图书情报学的理性思考

谢欢

一一  [目的/意义] 探讨数字人文的内涵及其与图书情报学的关系。[研究设计/方法]  利用文献研究方法,对目前有关数字人文研究论著进行研读比较。[结论/发现]  数字人文源于人文计算,对数字人文的理解主要有四个维度,即一门学科,一种研究方法,一种空间,一种实践。图书情报学应该抓住数字人文的契机进行学科自省和工作自省,从资源整合、加强与人文学者交流、嵌入生活三个方面参与数字人文,从而体现图书情报学在数字人文中的角色与地位。[创新/价值] 为图书情报学界参与数字人文提供了一个相对理性和全面的视角。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情报、信息与共享

高铁促进了沿线城市之间的学术合作吗?    

曾轩芩,韩天尧,康乐乐,李江

一一[目的/意义] 以高铁对科研合作的影响为例,探讨技术进步拉近时空距离之后产生的社会影响。[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微软学术数据收录的中国京沪高铁沿线城市发表于2000—2016年间的论文,采用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与非参数假设检验,比较了京沪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合作强度的变化。[结论/发现] 京沪高铁开通之后,沿线城市的学术合作强度发生了显著提升,中小城市从中受益更大。此外,论证了这种提升并非经济发展与人力投入等因素所致。[创新/价值] 文献数据与交通数据的结合显示高铁线路正在改变城市时空格局,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的科研成果在交通发展中得到更大的提升。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信息行为领域概念空间构建与研究进展述评

姜婷婷,杨佳琪,李倩

一一[目的/意义] 立足于图书情报学,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对信息行为领域的概念进行划分,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信息行为研究人员的概念混用问题,并对信息行为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研究设计/方法] 对大量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与综述,构建信息行为领域概念空间模型,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结论/发现] 将信息行为领域划分为信息搜寻、信息偶遇和信息规避三个子领域,对各子领域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进行了阐释与辨析,以嵌套图的形式展现了搜寻、偶遇、规避三种信息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区分了其所包含的核心概念。在分别综述各子领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信息行为领域的未来作出了展望。[创新/价值] 构建了信息行为领域的概念空间模型,对信息行为领域内的诸多概念进行了界定,详细阐述了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基于扩展疾病本体的电子病历大数据组织研究

陆泉,江超,陈静

一一[目的/意义] 电子病历大数据作为主要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应用价值,但其多源异构特性阻碍了其有效利用,需要针对性研究其组织问题。[研究设计/方法] 本研究从电子病历大数据与疾病知识体系的联系出发,提出了一个基于扩展疾病本体的电子病历大数据组织模型框架,通过多源知识聚合进行疾病本体知识体系扩展,进而基于扩展后的疾病本体知识体系进行电子病历大数据映射,实现了电子病历大数据的知识描述与组织。[结论/发现] 利用维基百科与MIMIC数据集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模型框架与方法行之有效。[创新/价值] 本研究可以有效支持多源异构电子病历大数据的知识组织与多样化的精准数据访问,拓展了医疗健康大数据的组织与利用途径,有助于提升医疗健康大数据利用率。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共现科学知识图谱构建技术与工具研究

张洋,赵镇宁

一一 [目的/意义] 共现科学知识图谱在研究热点与趋势洞察、学术共同体发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测度与可视化等方面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有必要深入探究其构建技术与工具。[研究设计/方法]  将共现网络知识图谱构建流程划分为知识单元抽取、知识网络构建、知识发现与可视化三个层次,结合主流共现图谱软件系统梳理各层次涉及的关键技术,并基于行动者、事件和转换方式三大维度构建具有普适性的共现网络构建模型。[结论/发现] 知识单元选择的细粒度、客观性与创新性;共现网络构建的差异化、语义化和多元化;统计分析方法的改进以及不同图谱科学结构揭示能力的比较是共现科学知识图谱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挑战。[创新/价值] 对共现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工具进行了详细梳理,提出了共现网络构建模型和未来发展方向。


未完可上下滑动

全文对应二维码



制版编辑 | 朱静


当期目录 | 2018年第6期

当期目录 | 2018年第5期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