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系列报道(二)
2019年9月9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图书情报知识》编辑部专门特派编辑前往会场,进行现场报道。此后将会为大家陆续奉上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共享此场学术盛宴。
不同于惯常的新闻稿,也不同于正式的会议综述,我们立足期刊媒体的特点,尝试以一种新型的方式来跟踪报道此次会议,力求将学术性、时效性、公众性、话题性融为一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欢迎转发和转载。
2019年9月9日,为庆祝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下午14:00-17:15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家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分会场一是在该馆南区五层进行。分会场一的主题为“记忆·传承:开放共享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会议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会议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汪东波主持,主讲人有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国家国际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卡塔尔国家图书馆馆长索哈尔·瓦斯托以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下半场会议是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广建主持,主讲人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彭以祺、美国国会图书馆国会研究服务副主任特里·哈斯泰德以及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如花。与会人员共同围绕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之下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讨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以及机遇等,通过积极建设开放共享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保护文化记忆、传承文化内涵,促进知识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主讲人之一:张志清
四壁图书标甲乙,十年树木续春秋——中华传统典籍的调查、整理、保护与传承
(1)回顾国家图书馆中华传统典籍领域百年发展
张志清副馆长首先指出中华传统典籍的概念,之后总结了新中国古籍事业的发展历程。他认为典籍是民族记忆、精神家园,图书馆与文明相始终,与国家共命运。国家图书馆前四十年,国家贫弱,则典籍簸离,朝不保夕;后七十年,国力日强,则山积海藏,蔚成大观。随后对国图中华传统典籍领域进行百年回顾:①国图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中华传统典藏收藏单位。经过百年的努力,通过国家的支持、藏书家捐赠以及国家图书馆努力搜采,海量典籍如百川汇海、汇聚国图,形成庞大的馆藏。②国图在中华传统典籍征集、编目、典藏、阅览、咨询以及研究等方面有着悠久传统。学术发展、大家辈出、古籍善本特藏每个领域,国图都有老中青专业梯队,国图海量馆藏得到细致呵护和有效利用。③国图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图书馆发展迎来重要的发展阶段,国图在中华传统典籍领域组建机构逐渐形成了古籍采编阅藏、整理、保护、出版、缩微复制、文化推广的完整体系。(2)国家图书馆中华传统典籍领域十年来的发展
(3)中华传统典籍保护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课题
在今后的中华传统典籍的保护传承方面,我们还存在许多发展中的问题:①亟待加强设计、统筹协调;②亟需资金投入、完善机制;③亟需开放胸襟,加强服务;④亟需做好保护,未雨绸缪;⑤亟需推广阅读,传承文脉;⑥亟需紧跟时代,创新发展。在信息化、智能化新时代,需要应对的课题包括:①如何将古老的中华传统典籍遗产与高新科技结合?②如何促进典籍在新科技引领下打破馆墙壁垒,开展一站式服务,做好典籍阅览、传承传播、教育推广?③如何促进智能化保护修复技术发展和保护科技设备在图书馆应用?④促进原本数字缩微保存战略体系建设?⑤如何促进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些都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4)中华传统典籍传承发展的思考
张志清副馆长认为需要及时总结前面的工作,探索如何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做好未来保护传承工作、坚持初心,开创未来。提出了在新时代环境下针对中华传统典籍的传承发展方面的思考:①坚定文化自信;②迎接文化融合的新未来;③必须处理好两对矛盾即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守成和创新的关系。其中特别说明迎接文化融合新未来包含的内容:①迎接文化融合的新未来图书馆面临融合发展的趋势,中华传统典籍的传承发展也面临融合发展的趋势。融合发展是未来十年发展的主题。②融合发展,指的是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的不同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行业的动态发展过程。融合发展可以分为渗透、交叉和重组三类是行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发展,不仅是一种发展趋势,而且是一种现实选择。③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众多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物流行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5G引导的数字通讯和阅读的提升、行业就业趋势的变革转型、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新形态、融媒体领域的深刻变革、图博文档的融合探索,是当今图书馆融合发展的先导。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前面的工作,探索如何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做好未来保护传承工作、坚持初心,开创未来。
主讲人之二:索哈尔·瓦斯托
(1)国家图书馆在21世纪的新职能和角色
索哈尔·瓦斯托馆长在总结了国家图书馆传统职能主要是收集、保存、科研、政府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她认为21世纪国家图书馆主要的职能包括以下内容:①支持科研工作;②文化保存和智慧传承;③支持知识经济发展;④支持教育与终身学习;⑤支持交流与发展;⑥服务于市民;⑦领导国家图书馆系统。(2)国家图书馆当前发展趋势
索哈尔·瓦斯托馆长还提出近来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与数字技术发展相对应;在支持其他图书馆方面增加其重要的领导作用;更注重用户是普通大众而不是学者的展示、社交场合和文化活动;更注重教育活动和年轻人的活动;更注重商业化活动的发展;大规模专业化而且数字化的服务;服务和支持学术研究活动;服务残疾人士;进行讲演、开展文化活动、社交活动的场所;开展教育活动;开展内部合作项目;推动大众和教育服务工作等。(3)现代图书馆的设计
针对现代图书馆的设计,瓦斯托馆长谈到创新、发现、参与和经验是相互融合交叉,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主要包括灵感空间、学习空间、会议空间以及表达空间,而创新、参与、认知与信息、授权是贯穿其中的。还以卡塔尔图书馆的设计举例说明现代图书馆设计的重要性,卡塔尔图书馆内书架被安置在台阶上逐层升高,随着建筑结构完全展开,读者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所在类别的书架,建筑的外墙也由玻璃制成,可以保证室内获得足够的自然光照。而且为了适应现代图书馆作为社区活动场所的属性,卡塔尔国家图书馆内还设置了众多大小不等的自学和小组活动空间,其中包括一个可以容纳200人的剧院,由一个巨型的降噪幕帘围起来,保证剧院内的活动不会影响到图书馆其他用户。
主讲人之三:陈建龙
(1)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对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定义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据此陈建龙教授简要说明了2017年和2018年中国普通高校的统计数据,包括学校数量、在校生数、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等。强调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必要性针对高校图书馆相关数据的统计说明:馆均资源购置费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购置费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电子资源的购置费用在2015年之后超过纸质资源的购置费用。图书馆在岗工作人员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岗工作人员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馆舍面积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馆舍面积2010年开始均超过2万平米,其中在建馆舍面积均超过2万平米。而且还指出随着双一流高校的确立,这些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如图书馆服务、资源购置经费、馆舍面积等。(2)20年回顾:共建共享共发展
① 按需共建
政府和高校专项投入在强化以纸质书刊为主的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适时开展以数据库为主的数字资源建设,不断提高信息资源满足需求的支撑度和保障率。其中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人类知识和世界文明的揭示、组织、利用和传承等。高校人才培养、立德树人需要课程、专业、学科建设等。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知识发现、技术发明等。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如“一带一路"倡议、“区域与国别研究”等。② 依法共享
高校图书馆专业集成切实保障师生用户合法、合理使用数字资源,不断提升学习、教学、科研活动的信息共享水平。具体包括本馆自建自用,交换使用:馆藏资源目录和推荐系统、特藏数据库等;馆际合建通用,协议享用:CALIS和CASHL联目录和服务平台等;采购数据库产品,合同商用DRAA等;协同研发资源库和知识库,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平台、机构知识库等。③ 固本培元共发展
厚重的传统资源,加上丰富的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事业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迎来了管理和使用数字资源、扩展和延伸服务的新课题。具体体现为:学科水平、学术竞争力、人才吸引力逐步提升;数字资源建设经费合适比例确定;资源的深度和精准开发利用既包括支撑度和保障率,也包含融合度和贡献率。(3)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未来展望:同心同行同使命
最后陈建龙教授对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总结为同心同行同使命,具体内容:①勠力同心:强化全局意识和新发展理念,全面梳理数字资源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与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关系,深化认识,重点解决“树根”问题,创建数字资源管理的标准体系。②携手同行:强化效用意识和“用户导向、服务至上”理念,全面梳理保存和使用的关系,协同行动,重点解决树干问题,构建数字资源管理的服务体系。③善作善成同使命:强化战略意识和价值理念,全面梳理投入与产出、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坚定信念,重点解决“树冠”问题,扩建数字资源管理的价值体系。
主讲人之四:彭以祺
(1)中国成为科技大国
彭以祺主任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科技大国,主要表现在:①科技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如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发展部署以及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②科技投入持续增加。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研发经费投入国。③科技人力资源世界第一。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科技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④科技成果丰硕。我国已经成为科技论文大国,发表论文数居世界第二位。⑤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如5G、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快速发展、载人航天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在这一发展背景之下,中国是科技文献用户数最多,需求最旺盛,需求量最快的国家。使得文献保障和服务面临新挑战:①科技文献数量爆炸式增长;②科技文献需求量持续快速增加;③科技文献用途更加广泛;④用户要求在不断提升;⑤文献种类不断变化等。(2)科技文献作用突出
彭以祺主任梳理了科技文献的概念、国内外最早的科技文献以及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创造,列举中国珍贵的科技文献,通过统计数据说明中国科技文献资源丰富。随后指出科技文献的重要性:汇集和保存了人类文明、科技进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确认发明创造优先权的基本依据;承上启下、科技发展的阶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科技工作的工具和助手。(3)文献工作发展趋势
在科技进步带来巨大变化,阅读方式、使用方式不断变化,以及期刊文献的发展和变化的背景下,科技文献保障服务面临新的困难。文献需求呈现新特点,文献保障不平衡的状态依然突出。在此情形下,文献工作发展也呈现新的趋势:①文献服务平台更加专业化、知识化;②智能服务不断发展;③稳定可靠的国家科技文献保障建设;④开放获取;⑤长期保存。需要国家高度重视文献资源、服务共享及能力、手段的提升,消除信息鸿沟,提高文献保障服务能力。(4)NSTL有强大的文献保障服务能力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机制,面向全国提供公益的、普惠的科技文献信息服。NSTL服务体系包括辐射全国的服务网络,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NSTL拥有9家成员单位,是核心组成部分,学科领域覆盖理、工、农、医四大领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力量。其强大的文献保障能力体现在印本资源、电子资源以及开放资源丰富,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还参与组织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研究。
主讲人之五:特里·哈斯泰德
(1)美国国会图书馆任务是为美国国会提供服务
特里·哈斯泰德副主任首先阐明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为国会提供信息,成为美国人民知识和创新的广阔且持续的来源。同时为国会提供研究与分析、参考服务、馆藏以及选民分析等服务。体现了图书馆为政府提供决策信息功能。(2)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组织结构
通过对美国国会图书馆组织结构进行介绍,来说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组织架构严谨,有为国会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专业能力。包括的具体部门有:国会科研服务部门、美国版权办公室、图书馆馆藏和服务组织(法律图书馆、图书服务阅读、读写、交流中心)、展示和翻译中心、首席信息官办公室、首席信息办公室。其中国会科研服务任务主要是为国会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分析、信息和机密咨询,以此来支持其作为政府分支的立法、代表和预见任务。(3)美国国会图书馆战略计划
主要有三个目标:目标一:拓宽途径,即拓宽发展的途径,不止局限于现有的发展途径;目标二:强化服务,强化为国会、国民服务的能力;目标三:激活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将未开发的资源积极利用起来。(4)美国国会图书馆今后的发展主题
特里·哈斯泰德副主任最后指出今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资源的日益丰富,用户信息需求日益变化,所以确定了美国国会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是围绕用户为中心、数字化、数据驱动。明确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升服务能力。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和保存,以便用户获取和使用。积极维护图书馆所获取到的数据资源,将可以开放的数据资源通过统一数据平台进行开放维护。比如美国国会网站、美国联邦立法信息官方网站以及立法文档和副本的建设,可以满足用户开放获取信息数字资源的需求。
主讲人之六:黄如花
(1)精选开放数据资源
国家图书馆在开放数据环境下,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可以选择以下开放数据资源:
① 国内外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国际组织机构、以及国家地区的一些专门数据平台,能为政府提供实证和决策方面的信息。
② 开放教育资源:如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文津讲坛等,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③ 开放科学数据:如国家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开放获取论文一站式发现平台、全球科研项目数据等,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效率。(2)提升数字资源可见度
国家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逐步提升其数字资源可见,为之后的开放数据获取提供基础和条件,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升数字资源的可见度:
① 提交数据至开放检索的工具。包括搜索引擎、联合目录以及开放存取仓储目录以及丰富已有的元数据信息。
② 以开放关联数据发布。涉及馆藏目录、国家书目、联合目录、主题词表等,选择合适的格式,遵循国内外认可的开放数据协议。(3)融合多源数字资源
对国家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出融合多源数字资源的建议,可以联系其他文化机构,实现不同机构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提升国家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水平。
① 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
国家目前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工程”资源融合,以方便基层群众登录一个界面,即可“一站式”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与服务,获得良好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验,提升服务效能。
② 跨界共建共享数字资源
比如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文献遗产机构以及出版发行机构中获取的数字资源进行融合。(4)规划数字资源建设
黄如花教授建议制定由国家图书馆牵头制定国家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计划,该计划要明确制定国家数字信息资源战略的原因(why),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what),主持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who),完善数字信息资源的体系(how),实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地区(where)。要保证数字信息资源可用、易用,即数字信息资源要具有完整、可访问、长期保存、满足用户体验的特点,通过在馆借阅、在线浏览、多媒体展览以及专题讲座形式获取。还要注重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即需要明确共建主题、对数据进行遴选、还要求保存规范。
制版编辑 | 姚志臻
END
学术活动 | 第三十期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系列报道(一)
学术活动 | 第二十九期 201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教育论坛通知
学术活动|第二十八期 201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论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