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2019年第5期 | 全球视野下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变革之思考

Photo by Agence Olloweb on Unsplash.  
黄如花 黄雨婷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摘 要

[目的/意义]全球复杂的信息环境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图书馆学教育适时变革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适应复杂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设计/方法]基于全球图书馆学研究与事业发展环境的扫描,寻求图书馆学教育变革的对策。[结论/发现]图书馆学教育变革可以从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重塑图书馆学体系、强化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战略思维、切实采用复合教学模式四个方面出发。[创新/价值]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等角度回答了图书馆学教育如何变革的问题。

关键词

图书馆学教育 图书馆事业 全球视野 变革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综合应用使全球图书馆事业面临更为复杂的信息环境。2016年,国际图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针对联合国(United Nations, UN)提出的17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出图书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资源、教育培训、活动空间等服务促进这17个目标的实现[1]。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最重要途径的图书馆学教育,必须关注环境的变化与新的时代需求、适时变革。但目前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变革的力度与效果均不够尽人意。

可喜的是,2018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该问题,围绕图书馆学教育变革历程[2,3]、现状[4]、发展方向[5,6]等开展研究,启发了笔者做进一步思考。本文拟基于对图书馆学教育所处国际环境的扫描,提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变革的几点建议。


01

图书馆学教育所处的国际环境扫描

联合国(U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国际图联(IFLA)、全球顶级信息学院联盟(iSchools)等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或动态为图书馆学教育变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1.1

UN提出《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可持续发展

议程》

为了寻求21世纪人类面临的系列问题解决途径,联合国于2015年9月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7](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下称《2030议程》),呼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为未来15年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关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

1.2

IFLA发布《图书馆可推进联合国2030全部议

程》

《2030议程》17个目标的实现,IFLA发布《图书馆可以推进联合国2030全部议程》(Libraries Can Drive Progress Across the Entire UN 2030 Agenda),逐一对照《2030议程》提出的17个目标,指出图书馆在每个目标实现过程中分别可以提供哪些服务(如表1所示)。

1.3

UNESCO启动“全民信息计划”

2001年,UNESCO启动“全民信息计划”(Information for All Programme, IFAP)[8],提出了6个优先发展领域,即信息促进发展、信息素养、信息的保存、信息伦理、信息无障碍和网络空间的多语言问题,旨在把握信息时代的新机遇,改善信息获取,建立包容和可持续知识社会。前5个优先发展领域均与图书馆工作具有直接、密切的联系。

1.4

iSchools组建数据科学与数字人文教学委员会

数据科学和数字人文是近年iSchools关注的重点之一。iSchools年会iConference2017讨论了从信息科学到数据科学的iSchools新发展方向[9]、iConference2018则研讨了iSchools在开放数据管理、开放科学数据管理中的作用[10]。为指导数据科学与数字人文人才的培养,iSchools于2019年初组建了“数字人文”和“数据科学”两个教学委员会。iConference2019院长会议期间,两个教学委员会分别委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丹教授、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曾蕾教授就iSchools成员的数据科学、数字人文课程开设情况作了详细的报告。


02

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重塑图书馆学体系

2.1

拓展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驱动下,图书馆学的开展需要进行多方位拓展。《2030议程》目标1、2的主旨分别是“无贫穷”、“零饥饿”,图书馆可根据农民群体及其他农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建设农业专题信息资源、提供农业信息服务,为农民群体提供畅通的农业研究、前沿技术、天气和气候、市场价格、农业政策和新兴设备等信息获取渠道,以促进目标1、2的实现。目标3提出要确保和促进人类健康,图书馆可面向医疗保健提供者提供支持教育和改善医疗实践的研究资料;面向普通公民提供开放获取的健康和保健信息,帮助个人和家庭保持健康。相似地,图书馆在教育(目标4)、平权(目标5)、资源与能源(目标6、7)、经济与就业(目标8、9、12)、政治(目标9、10、11、16、17)、文化(目标1、4、11)、生态(目标13、14、15)等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领域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书馆学课程体系宜新增多个领域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相关的教学内容。传统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课程多以“面向科研服务”为核心进行人才培养,难以有效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的多领域、多群体和多样化信息需求。为满足政府与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医生、农民等不同社会群体的信息需求,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图书馆学教育可以从农业、医学、教育、卫生、能源、环境等行业需求出发,拓展“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以信息素养教育为例,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以科研信息的检索、辨别、获取为主,教育对象多为在校师生与科研人员。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各个国家(地区)公民信息素养的提升,毫无疑问,信息素养教育的对象需由在校师生拓展到社会公众。相应地,其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形式等也应做出较大调整,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建立包括知识产权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可视化素养、数据素养等在内的多元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在全球知名的慕课平台Coursera开设的《元素养:在互联网中提升自我》(Metaliteracy: Empowering Yourself in a Connected World)中讲述了“信息素养”、“信息检索”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没有涉及的内容,有助于增强学习者对媒介信息、移动信息、视觉信息等的发现、理解和应用能力。

2.2

深化系列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

随着图书馆业态的变化,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中许多核心概念,如图书馆、读者、文献、馆藏资源、服务等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信息服务”等图书馆学的核心必修课程教学内容亟待深化。

就“信息组织”课程而言,由于图书馆工作的变化,原有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的分类、编目与排架等核心业务逐渐实现外包。与此同时,大量的开放存取期刊、开放数据、开放教育资源、文化遗产、社交媒体信息等都需要进行描述,以实现与馆藏资源的有机融合。该类资源采用什么描述框架与元数据标准、选用哪些元素、如何进行语义标引、遵守哪些开放协议、如何实现互操作等,已非停留在文献层面的传统信息组织课程所能解决的问题。美国北卡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在Coursera开设的《元数据:组织和发现信息》(Metadata: Organizing and Discovering Information)[11]讲授了传统的信息组织课程极少涉及的图像、声音、动画等网络信息资源描述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如何描述与整合多种媒介信息资源。

再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大数据时代,相比获取数据和信息本身,用户更关心如何挖掘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潜在价值。图书馆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更应了解如何进行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利用。“信息检索”课程在讲授信息检索的理论与基本方法、重要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技巧等知识的基础上,应着力培养学生获取多源数据、利用多源数据进行分析、并基于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支持的技能培养学生利用多源信息解决学习、生活、研究与工作等多种问题的能力。笔者2014年起在爱课程网开设的《信息检索》慕课[12]讲述了如何多途径获取信息,如何通过查找衣食住行信息来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教学方面的应用,如何利用信息检索站在世界科学前沿、提升企业竞争力、辅助政府决策。课程吸引了国内外各行业20万名学员学习,并被收入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首批慕课,有助于提升各行业人员的信息素养、从而间接推动前文所述的《2030议程》提出的目标3、4和8的实现。

参考咨询被誉为图书馆工作的心脏。图书馆面向科研、企业、政府等不同对象的参考咨询越来越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随着科学研究进入第四范式,图书馆更多地参与到科研生命全周期,致力于提供数据驱动的科研服务。在企业竞争力提升服务方面,图书馆由竞争情报提供服务过渡到商务智能服务。在国家高度重视智库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的决策咨询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018年4月13日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期间指出要加快建设政府数据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决策施政[13]。鉴于此,在政府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如数据开放平台的功能设计、实现方法、资源组织、检索功能和服务提供等问题,这些都可由图书馆学人才参与解决。传统的参考咨询或信息服务类课程涉及的服务对象或领域的教学内容理应进行调整。

2.3

充实新兴服务相关的教学内容

IFLA的教育与培训组(Education and Training Section, SET)在2019年8月举行会议,讨论新兴技术对图书馆学教育的重大影响[14]。美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协会(Association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ALISE)2019年年会的大会报告之一为《在多元化信息环境下塑造复合型的专业人员:全球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思考》(Shaping LIS Education for Blended Professionals in a Pluralis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Global Reflections)。报告讨论了在技术驱动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学重新定位的问题,认为图书馆学教育应该将传统技能教育与新兴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15]。全球许多图书馆已纷纷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丰富信息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图书馆学教育需注重培育学生利用这些新兴技术进行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能力。

2.4

教育体系

IFLA的教育与培训组(Education and Training Section, SET)在2019年8月举行会议,讨论新兴技术对图书馆学教育的重大影响[14]。美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协会(Association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ALISE)2019年年会的大会报告之一为《在多元化信息环境下塑造复合型的专业人员:全球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思考》(Shaping LIS Education for Blended Professionals in a Pluralis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Global Reflections)。报告讨论了在技术驱动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学重新定位的问题,认为图书馆学教育应该将传统技能教育与新兴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15]。全球许多图书馆已纷纷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丰富信息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图书馆学教育需注重培育学生利用这些新兴技术进行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能力。

2.3.1 设计数据科学相关课程

图书馆针对科学数据、政府数据等数据的管理、研究、存储、分析、服务,以及研究咨询和竞争力分析等服务,越来越受到用户和相关管理机构的欢迎。以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为例,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帮助用户进行数据管理规划、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安全和分析以及数据传播和保存等活动[16]。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设置了元数据与数字资源图书馆员职位以支持图书馆馆藏的描述和发现[17]。香港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数据管理、数据收集、数据储存与恢复、数据引用等服务[18]。我国大陆地区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科竞争力分析、学者竞争力分析与专利竞争力分析等服务。

诸多iSchools联盟成员将图书馆学教育向数据科学教育拓展[19]。前文所述的iSchools数据科学教学委员会在iConference2019院长会议的报告表明,iSchools院校中已经有20多所,即五分之一的iSchools成员院校开设了数据科学相关课程或项目,课程涉及“数据挖掘”、“数据科学”、“数据分析”、“信息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等。iSchools采用学位教育、证书教育等多种形式发展数据科学项目,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iSchool设置了信息与数据科学硕士学位,华盛顿大学iSchool设立了数据科学硕士学位,武汉大学设置专门的数据科学学位,从数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出发设计课程,有利于系统培养学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事实、发现规律的能力。

2.3.2 重视数字人文知识的传授

在我国科技创新、教育创新背景下,大数据、语义网、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20]。香港大学科研副校长在科研发展报告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校各学科发展态势,并提出未来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加强“智能生物和生物医学”“未来创新技术”“智能系统及可持续社会”和“情报、数据、电子商务和自动化”四个领域[21]。国内图书馆界近年进行了诸多数字人文实践[22]。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数字人文项目“数字敦煌”吸引了多位图书馆学背景的专家参与。他们在数字敦煌藏品的元数据标准建设、元数据描述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图书馆将馆藏家谱资源数字化,建设了开放家谱知识库数据服务平台,并利用可视化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动态地向用户进行数据呈现,挖掘了大量社会历史信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开放研究数据平台收录了中国家庭、健康与养老、经济、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优质科研数据,并提供数据在线浏览、统计分析、可视化等功能[23]

为了促进中国数字人文的研究与经验交流,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于2018年组建了“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毫无疑问,国内外图书馆和相关机构开展的数字人文实践与研究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持,这就需要开设数字人文相关的课程,或者在“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参考咨询”等相关课程中新增数字人文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利用大数据和文献信息促进与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马里兰大学信息学院在本科生教学中设置了“数据源与操作”“数据可视化”“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文化大数据收集中的数字策划研究”等课程[24]。2019年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面向全院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各个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平台课“信息检索”拟嵌入数字人文相关的教学内容。


03

强化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2019年IFLA年会讨论了图书馆与医学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25]。2017年讨论了不同国家图书馆的跨文化交流能力[26]和图书馆跨领域合作问题[27]。图书馆需要具备与不同机构、领域和地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人才。

3.1

提升学界与业界合作能力

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教学要与图书馆工作实际相对接。在信息组织课程中可以融入图书馆的编目工作现状、馆藏资源整合系统等内容;信息检索课程可与图书馆科技查新、学科服务实践相结合;信息服务课程则与图书馆对政府、企业、科研等对象的信息服务工作密切相关。目前一些高校在相关课程教学中邀请图书馆员进入课堂讲授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做法值得关注。笔者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核心必修课程《信息检索》就邀请了武汉大学图书馆胡永生研究馆员、林嘉研究馆员等进入课堂,结合其工作实际讲授怎样进行科技查新、如何为不同学院(系)师生提供学科服务,以及如何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与规划办公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人事部等管理部门提供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与人才竞争力的数据分析服务,有助于学生等深切地体会信息检索的价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与自豪感。

3.2

提升跨领域合作能力

IFLA2009年就提出了图书馆跨界融合问题。之前学界提出了三馆融合,希望推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ibrary, Archive and Museum,LAM)间的合作。艺术馆和出版社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记录、保存、传播、展示上也存在相似的职责与作用。在三馆融合的基础上,还可以积极推进图书馆与艺术馆、出版社及包括文化遗产机构在内的其他不同社区的合作,开展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和揭示工作。从LAM到五馆融合(Library, Archive, Museum, Art Gallery and Publisher, LAMAP),图书馆跨界融合的领域将更广泛。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面向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开设了专门面向档案馆和特别收藏服务的课程内容,将“档案管理”、“保存信息资源”、“视听资料”、“社区档案”等档案学课程纳入图书馆学教育体系,有利于拓展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知识边界,加深对图书馆学相关联专业的认知。为满足LAMAP发展需要,图书馆学教育可以开设档案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艺术学等领域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根据未来职业规划定制培养方案。

在文旅融合与公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图书馆越来越多地探索针对酒店、机场、旅游景点等的服务模式。恩施州图书馆在恩施女儿城梦想小镇内成立分馆,举办阅读推广活动,促进文化惠民[28];桐庐县图书馆在桐庐各高端民宿区建设了12个“乡村生活书吧”,既烘托了民宿区的文化氛围,又推动了全民阅读;为弘扬红色精神,嘉兴市图书馆在重要旅游景区建设“红船·特色书苑”[29]。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如何将服务延伸到旅游领域尚在探索阶段。图书馆学教育要把优秀的文旅融合案例融入图书馆学课堂当中,带领学生学习成功经验,启发灵感。

3.3

提升国际合作能力

笔者2008年起就关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问题。是年7月,与多名国外同行合作的论文《跨学科、跨机构与跨文化合作:全球数字图书馆教育的方向》获得第12届世界系统、网络与信息多样化会议最佳分论坛论文奖[30]。在2017年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IS&T)年会及ASIS&T成立8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笔者与国外同行合作提出设立“图书情报学教育国际合作”分会场的设想[31],被大会采纳。

全球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是大势所趋,在我国建设国际一流高校、国际一流学科的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应该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2019年3月,全球著名的梅隆基金(Mellon Foundation)项目提供70万美元的资助,专门研究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合作[32]。ALISE2019年会主题是“探索全球信息背景下的学习”(Exploring Learning in a Global Information Context)[33]。在多方倡导图书馆学教育开展国际合作的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应该抓住国际化大好时机,积极与国外优秀同行开展交流与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全球视野,提升我国图书馆学教育质量。令人欣慰的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已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3.3.1 教学内容国际化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本科教学中多门课程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模式,如《图书情报专业英语》采用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外语能力、使用英文思维进行学习和科研的能力。为丰富学生对图书馆学事业的宏观认知,笔者提出并促成了《全球视野下的图书情报事业》课程的开设。图书馆学研究生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掌握全球科研动态,了解学术前沿信息。除《国际视野中的图书馆》《图书情报专业英语》之外,还开设了《信息管理国际学术前沿》《图书馆学研究进展》课程。在《信息组织原理与利用》等教学中导入国外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素材,使武汉大学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

3.3.2 培养方式国际化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通过在线课程向学生提供国内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获取国际最先进的信息和知识。2017年iConference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主办,学院广泛招募在校学生作为会议志愿者。同年,学院组织本科生赴联合国亚太总部(泰国)参加国际会议。2018年,学院本科生赴英国剑桥大学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欧美顶尖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图书馆学专业人才。资助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寒暑期学分项目、联合培养等形式为本科生搭建出国学习平台,有利于引导学生接触前沿的学术思想,激发科研兴趣,开拓全球视野。

3.3.3 师资力量国际化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以图书情报国际合作研究院为平台,与国外同行签订包括为学生授课在内的合作协议;聘请国际知名专家Ronald、Glanzel、Dominik等为兼职教授;经常性邀请国外专家来院讲座,或走进课堂,如邀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技术部主任林海青研究员到信息检索课堂讲授该馆如何利用电影大数据开展数字人文服务,深受学生欢迎。以专职教授、客座教授、海外学者讲座等形式引进国际高水平师资力量,可以为学生带来前沿的学术理念和技术,为未来海外深造奠定基础。

3.4.4 实习实训国际化

学院加强与重要国际组织的联系,实现教学实习实训的国际化。2018年底,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档案、图书及文件管理中心签订协议,旨在为信息管理类本科生提供联合国实践工作的经历。2015年5月,在首届iSchools视频大赛中,学院师生创作的信息支教为主题的视频荣获优秀奖,成为国内唯一的获奖者。武汉大学与谢菲尔德大学、丹麦皇家图书情报学院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向本科生提供国外高校实习机会。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赴国外研究机构、企业实习,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多样化的国际实习实训途径有利于学生锻炼表达与沟通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04

培养学生战略思维

图书馆是连接社会各界的重要组织机构,从表1可以看出,其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敏锐洞察图书馆在各领域建设中的价值。

4.1

提升国际合作能力

2019年4月,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发布《2019年美国图书馆状况报告》[34](State of America’s Libraries 2019),指出近年美国图书馆致力于向弱势群体提供充足优质的信息资源、教学培训和交流空间。其行动推动了社会平等,促进了经济增长。iConference持续关注图书馆在多样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iConference2017讨论了通过图书馆服务支持难民的服务内容和方法设计问题[35];iConference2018关注到了信息流通和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作用[36];在iConference2019中,密歇根大学的富山健太郎在主旨报告中提到社交媒体时代的虚假新闻问题,并指出图书馆等机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7]。由此可见,图书馆服务与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健康福祉等息息相关。谢菲尔德大学信息学院开设了《图书馆,信息与社会》《数据与社会》等课程[38],以信息化社会、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阐述图书馆的社会角色;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开设有本科生专业必修课《全球视野下的图书情报事业》、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国际视野中的图书馆》,从全球视野的宏观角度探讨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全局思维。

4.2

培育领导能力

如表1所示,IFLA针对UN《2030议程》目标11提出要建设促进文化包容和理解的可信赖机构;针对目标17提出要建设支持地方发展计划的全球社区机构网络。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责任日趋多样,只有具有领导、管理和变革能力的图书馆员才能更好地推动图书馆发展。

在洞察高校图书馆服务动态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当推美国的大学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ACRL)每两年发布一次的大学图书馆趋势。2018年ACRL发布的发展趋势报告[39]第3条强调了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2017年11月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署(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 IMLS)发布报告《面向21世纪实践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定位》[40](Positioning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Graduate Programs for 21st Century Practice),认为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学生领导力、管理能力、社区胜任力的培养,要注重图书馆学核心课程的建设,要推进跨学科跨机构合作。2016年9月1日,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发布白皮书《ALA许可的图书情报学硕士学位价值:通过专业化工作服务我们的社区》[41](The Value of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ccredited Master’s Programs in Library & Information Studies: Serving Our Communities Through a Professional Workforce),认为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信息时代背景下,ALA许可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在包容、隐私、公平、开放政府、公民参与、人权、知识自由、民主价值和理念等领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价值。ALA还委托马里兰大学信息学院完成报告《重新审视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发现、问题与思考》[42](Re-Envisioning the MLS: Findings,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强调了领导、沟通、合作能力在图书馆学人才竞争力中的核心地位。

我国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主要由基础理论、信息技术等板块组成,对学生领导力、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关注甚少,有待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对象囊括了人、财、物等方面。图书馆学专业人才领导能力的培养要相应地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用户服务、经济学基础知识、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等领域的内容。图书馆学致力于培养图书馆高级专门人才,即职业的领导者。马里兰大学信息学院将《战略信息管理》《21世纪的领导力》《战略管理》等课程纳入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体系[43];谢菲尔德大学信息学院则将《领导力》《战略与变革》等课程作为图书情报学位的必修课程[44]。培养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领导力、战略思维,并强调使用战略思维推动图书馆事业变革,有利于图书馆及时响应全球环境动向,调整发展和服务方向,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各界发展进程中的促进作用。


05

切实采用复合教学模式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指出:“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图书馆学课程教学除内容的重塑与更新外,还应切实采用适应信息环境的复合教学模式

5.1

多样化的面对面教学方式

在面对面教学方面,除课堂讲授外,图书馆学教育应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将课程知识的学习嵌入面向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对象的信息资源服务场景之中。中山大学程焕文教授的《信息资源建设》课程秉承“快乐的学习,学习的快乐”的教学理念,在课堂讲授之外还综合运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课程实习、课堂参观等复合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笔者在给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中,除了采用授课、案例分析、检索实习、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外,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设置了由是否题、猜测题、快速抢答题等形式组成的全英文“信息检索知识竞赛”,深受学生欢迎。北京大学张鹏翼博士讲授的《信息组织》课程的“小组实践”环节以小组为单位,从授课老师给定的主题中选择一个,搭建一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快速吸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5.2

在线课程教学模式

《规划》指出要“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在线开放课程”。全国已建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包括《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检索》《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作为最新教学方式的慕课也受到了全国同行的重视,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已在爱课程网、学堂在线、超星等平台开设了《信息检索》《信息组织》《目录学》《学术规范》等慕课。仅信息素养方面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就有5门(如表2所示)。

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对学科专业、行业乃至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如武汉大学的信息检索课程被安徽大学等其他院校用作“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资源[45]。为了扩大图书馆学的社会影响,促进学界与业界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领域的合作,笔者与高教社王友富教授在2015年北京大学博士生论坛期间向时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朱强教授和教育部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余光教授建议,组建“全国图书馆学在线课程联盟”,当即得到两位主任的认可。2017年,该联盟在“爱课程”网组建。联盟现有成员65家,建设了在线课程26门,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和小型私有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等形式向全国高校、企业、社会提供“信息检索”、“信息计量”、“信息组织”、“信息素养”等在线课程服务[46]。联盟汇聚图书馆学界、业界优势资源,对我国图书馆学教学课程的拓展和深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各有利弊。在图书馆学教育变革背景下,将SPOC、MOOC等线上教学与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有利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交流沟通,弥补单一教学方式带来的局限性。匹兹堡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在面对面教学基础上融入了网络在线学习、实习、项目讨论、预约学习等教学项目[47]。雪城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教师讲授之外,还融合了专题研讨、自主学习、田野实习和信息研究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并通过网络直播形式远程授课[48],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同步更新。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在图书馆学科学学位研究生“信息检索进展”课程中采用“MOOC+SPOC+F2F”的复合教学模式。近年“元数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等相关的在线开放课程数量增多,许多图书馆学的高质量在线课程都可免费学习,并与相应的传统面对面教学课程形式相结合,以强化复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本文原载于《图书情报知识》2019年第5期4-14页版权归《图书情报知识》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制版编辑 | 姚志臻

当期荐读 2019年第4期 | 论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更新

当期荐读 2019年第4期 | 面向精细化治理的城市画像: 构成要素与应用体系

当期荐读 2019年第4期 | 卷首语 垂教作程  斐然成章

当期荐读 2019年第4期 | 高山景行 文章华国———彭斐章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当期荐读 2019年第4期 | 彭斐章先生治学的哲学思维观管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