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荐读 2020年第2期 | 美国纽约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项目解析与启示(内含视频摘要)
ISSN 1003-2797
CN 42-1085/G2
双月刊
同行评审期刊
严贝妮 杨柳(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039)
[摘要]
[目的/意义]美国纽约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文化扶贫工作,减贫颇有成效,其实践经验对我国有参考价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网站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对纽约地区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四个代表性文化扶贫项目进行解析。[结论/发现]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点启示:应加强对不同贫困群体的精准识别,提供人性化的延展服务;针对贫困地区未触网人群提供宽带支持,助力网络文化扶贫;研发图书馆app并细分数字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数字文化服务;重视与其他公共文化机构间的交流协作,积极推广图书馆服务。[创新/价值]总结纽约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项目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实施文化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供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开阔思路。[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文化扶贫 扶贫项目 纽约
01 引言
文化扶贫在国内外减贫事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美国系贫困率最高的发达国家,而纽约市的贫困率自1980—2016年一直保持在20%左右,高于全美平均水平[1]。该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积极响应联邦政府号召,实施了多个成效卓然的文化扶贫项目,其经验对我国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文化扶贫事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回顾国内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相关研究,学者已就其对象识别[2]、路径[3]、模式[4]和策略[5]等进行归纳和论证,其中大多是选取国内案例加以阐释[6-8],虽有少数以外国文化扶贫项目为例者[9],但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实践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网站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视角上创新性地以美国纽约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开展的“架桥”项目(Bridge UP)、“图书馆热点”项目(Library Hot Spot)、“开放电子书”项目(Open eBooks)和“文化通行证”项目(Culture Pass)进行解析,并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提供启示和借鉴。
02 纽约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相关政策
199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出台了名为《解决贫困、经济不平等问题及图书馆的责任》(AddressingPoverty,EconomicInequality,andtheResponsibilitiesofLibraries)的政策[10],强调:图书馆应该意识到其在帮助贫困群体参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要了解贫困群体的需求,并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与制定有关战略来实现减贫[11]。此后,ALA于1995年发表《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12条宣言》,提出“图书馆是改变社会不公平现象的阵地,图书馆应不分贫富等级,向社会大众平等地提供资源”[12]。1996年,在上述政策的引导下,ALA社会责任圆桌会议(Social Responsibilities Round Table)组建了“饥饿、无家可归和贫困问题特别工作组”(Hunger, Homelessness & Poverty Task Force),为美国公共图书馆推进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帮助[13]。同年,美国联邦出台了ALA参与制定的《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Library Services and Technology Act,简称LSTA)以规范和指导图书馆事业,该法案于2003年修订时扩大了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范围,包括知识技能有限的人和贫困家庭的儿童等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14]。LSTA同时作为一项支持图书馆发展的联邦计划,提出:“为具有不同地理、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功能性识字能力或信息技能有限的个人提供图书馆服务”、“向在图书馆的利用上存在困难及居住在服务欠缺的城市和农村社区的人(包括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人)提供图书馆和信息服务”[15]。该计划由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署(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监督实行,各州的州立图书馆负责资金的管理。2012年,纽约州图书馆发布了《纽约州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案五年计划(2012-2017)》,提出“全体纽约居民都能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从而促进和改善他们的个人生活、教育和工作状况”等四大目标[16],为纽约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
03 纽约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项目解析
3.1 “架桥”项目
2013年9月,“架桥”项目由纽约公共图书馆在Helen Gurley Brown信托基金会的投资下启动。该项目系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教育兼脱贫项目,旨在为纽约市低收入地区的青少年提供学习方面的支持和指导[17],其目标人群为布朗克斯和曼哈顿的服务欠缺地区的9年级至12年级家境贫寒的学生。项目通过组织兼具趣味性和学术性的培训等活动,培养参与者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最终指导贫困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或大专院校[18]。
“架桥”项目以四年为一期,每期与学校合作招收参与者,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项目。图书馆会要求他们填写一份详细的申请表,包括个人自我认知的考察(长处和不足、兴趣爱好、长期目标和梦想、报名原因自述)及熟悉该名学生的老师对其的全面评价(特长、综合素养和能力、学习优势和弱点、在校表现情况和潜力、性格优势和发展空间)等信息[19],以便项目负责人对申请者进行较为深入的评估,有利于制定教学指导方案。“架桥”项目的课时通常安排在每周一至周四的下午3—7点,由学生自主分配课余时间参与,较有灵活性。项目主要面向参与者开展了四类活动[20],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该项目依托公共图书馆,让贫困的青少年们有机会提升和发展自我,为其铺平未来的求学道路。纽约公共图书馆的项目负责人指出:“‘架桥’项目旨在为低收入社区的孩子们建立一个新的体系,为其创造性思维和学习提供机会。‘架桥’项目致力于改变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因此他们也能反过来影响并改变其他人的生活。这是几十年来最明智且最有希望的城市扶贫项目之一。”[22]
3.2 “图书馆热点”项目
纽约市超过80万户家庭未建立宽带连接[23],36%的贫困家庭不能上网[24]。2014年12月,为弥合纽约市数字鸿沟,纽约公共图书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和皇后区公共图书馆推出了“图书馆热点”项目,旨在向纽约市低收入居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允许缺乏宽带连接的家庭免费租借共1万台移动Wi-Fi热点设备,以满足他们在家中访问互联网的需求。该项目与白宫的“联网计划”合作[25],由Sprint公司提供设备支持,并获Google和Knight基金会共150万美元的捐款[26]。
家中未联网的用户可向参与项目的46家纽约市的公共图书馆分馆申请租借设备,要求申请者为纽约市公立学校的孩子家长或监护人,且所持图书证中待还罚款不高于15美元[27]。在第一轮项目中,每个家庭只能租一台热点设备,租期为半年或一年,需参加图书馆的免费教育项目;2015年,租期延长至一年,且要求放宽,用户无需参与其他项目[28];2016年,每年可提供的Wi-Fi设备数量减半[29]。除了提供热点设备外,图书馆还指导用户学习相关的使用政策及规范地使用和维护设备,并对后续反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该项目全程免费,除非用户丢失或未按时归还设备,则须缴纳罚款100美元,同时图书馆会停用该用户的图书证直到其退回设备或支付罚款[30]。
此外,纽约公共图书馆于2016年借助Knight基金会的资金,将“图书馆热点”项目的试点范围扩展至农村地区,与堪萨斯州和缅因州的24家农村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展开合作,参与了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署的研究项目——将城市与农村地区的项目实施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农村图书馆如何通过热点租借项目(hotspot lending programs)来更好地接入互联网[31]。
3.3 “开放电子书”项目
2016年2月,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获取高质量的阅读资源、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纽约公共图书馆联合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Digital Public Library of America)、非营利组织First Book,与电子图书经销商Baker&Taylor、在线教育平台Clever合作,在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署和Alfred P. Sloan基金会提供的资金支持下,推出了“开放电子书”项目[32]。该项目面向4—18岁低收入家庭背景的学生开发了一款免费的电子书阅读应用程序[33],并与政府的“联网计划”合作,获得了11家图书出版商捐赠的价值超过2.5亿美元的电子书资源[34]。纽约公共图书馆在该项目中主要承担了核心软件开发的任务。
满足贫困家庭认证条件的学生可在移动终端下载与项目同名的“Open eBook”电子书阅读应用程序,输入特定的代码登录后,能直接浏览到包括许多畅销书和数百本经典文学名著在内的免费电子书;教师等教育行业工作者也可以在First Book的网站上注册后,为有需要的学生申请访问Open eBooks的资格[35]。App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用者能根据个人感兴趣的主题选择电子书,目录按阅读水平、所处年级(小学、中学、高中)或标题等进行分类和排序,并包含有导读作用的“精选好书”栏目。该app的使用是完全免费的,它允许用户一次性借阅10本电子书,每本书的借阅周期为56天,到期后若未按时续借,系统则自动将电子书归还,不会产生任何滞纳金或罚款[36]。
3.4 “文化通行证”项目
2018年7月,纽约公共图书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和皇后区公共图书馆合作开展“文化通行证”项目,让持有图书证的市民能通过网上预约通行证的方式免费进入纽约市数十家文化机构[37]。该项目支持低收入群体“享受纽约市世界一流的文化产品”[38],由纽约社区信托基金会(The New York Community Trust)、Charles H. Revson基金会和Stavros Niarchos基金会赞助。截至2018年12月,已有分布在纽约市的五个行政区46家文化机构参与合作(见表2),涉及的文化机构种类多样(见图1),例如犹太博物馆、曼哈顿儿童博物馆、皇后区历史学会、布鲁克林植物园等[39]。
“文化通行证”项目的目标人群包含纽约市的低收入家庭和服务欠缺社区的居民,符合条件的持卡人均可在网站上预定文化通行证。该项目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将打破市民参观文化机构的收入门槛,为低收入者享受文化产品提供更多的机会。对此,纽约市市长评价称:“图书馆已成为获取知识的门户,现在它们可以帮助纽约人与本市的世界级文化机构建立联系……我们的图书馆将继续成为整个城市社区的心脏。”[40]这一项目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办理图书证,以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04 思考及启示
4.1 加强对不同贫困群体的精准识别,提供人性化的延展服务
纽约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扶贫项目十分重视对贫困群体的精准识别,与我国存在相同之处。“架桥”项目中,图书馆专门面向贫困地区的青少年组织了课后辅导活动,以弥补孩子们因经济原因缺失的课外教育。据调查,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中也有指向性地对贫困家庭留守儿童这一特殊贫困群体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大部分图书馆向农村学校捐赠了图书、书架等物资,助建图书室或图书馆。较有特色的如连云港市图书馆推出的“书乡少年”项目,为改善农村贫困儿童课外阅读缺失的状况,组织教师和志愿者定期开展了阅读辅导课、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41]。而不同之处在于,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活动更重视个体的全面发展,除了课业相关的辅导外,也支持青少年的个性特长及实用性生活技能的培养,促使其创新力等多元能力的养成;而国内图书馆文化扶贫中组织的相关活动则主要着力于培育儿童的读写能力,支持课外兴趣拓展方面的延展服务较少。图书馆是终身教育的重要阵地,我国公共图书馆可借鉴“架桥”项目,推行人性化的周期性帮扶项目,做好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的“引导者”。除此之外,“架桥”项目基于由参与者和其任教老师填写的申请信息,预先对学生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以便于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鉴于此,公共图书馆也可考虑在贫困户档案的基础上对每一名服务对象展开调查和访问,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于个人发展,综合考虑个体的具体需求。对于其他特殊的贫困群体,如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留守老人等,公共图书馆也应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能够满足该群体特定的文化和信息需求的服务和活动,在帮扶的同时充实民众的生活。
4.2 针对贫困地区未触网人群提供宽带支持,助力网络文化扶贫
纽约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扶贫项目针对贫困地区未触网人群提供宽带支持,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图书馆热点”项目中,纽约公共图书馆面向未联网的家庭分期提供免费租借无线宽带设备的服务,并具体落实到各户的使用、维护和反馈等环节,确保了项目的高效实施。国内不乏有类似的案例,如河北省图书馆于2016年投资建设张家口蔚县回回墓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实施互联网宽带进村入户工程;次年,又为该村接入了两条百兆光纤,打造全村免费无线网络[42]。可见,在文化扶贫的实践中,我国和纽约市的公共图书馆都注重扩大贫困地区互联网的使用,以保障贫困用户获取数字资源和服务的权利。
具体而言,“图书馆热点”项目有两大亮点可供参考:①提供移动Wi-Fi热点设备。纽约公共图书馆直接向本市有联网需求的低收入家庭开放硬件设备的免费租借权限,该做法与图书馆业务中的电子移动设备外借服务相似,能有效帮助用户节约购买设备的成本,满足其短期使用需求。此项目在设备的种类上实现了创新,不局限于电子书阅读器等常见设备,从特定用户群体的现实需求出发,扩展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公共图书馆在尚未实现无线网络覆盖的贫困地区提供移动热点设备的免费租借服务,从用户的角度,居民可根据各户实际上网需要申请租借设备,节约了部分生活开支,也避免了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从当地图书馆的角度,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既能节省当下购置和维护设备的成本,也为相关工程的继续推进打好了一定的基础。②规范化服务。项目对移动热点设备的申请标准、外借数量、租借期限、使用规范、维修与赔偿等均制定了相应规定,兼有反馈追踪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和管理流程。这点提示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相关文化扶贫项目时,亦应在前期设计好可实行的、全面、灵活的方案,明确规定服务流程中具体事项的处理规范,确保项目有序实行。
4.3 研发图书馆app并细分数字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数字文化服务
纽约公共图书馆“开放电子书”项目的特点在于基于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对数字资源进行细分,创新性地面向青少年贫困群体研发了免费电子书阅读app。与此相似的是,我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于2016年启动“网络书香基层图书馆帮扶计划”,开发了可由各贫困县图书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功能定制的“基层数字图书馆”网站以及手机app,该系统专为欠发达地区图书馆读者开放,贫困县居民通过数字阅读卡,借助手机、电脑或图书馆的电子触屏设备即可免费获取丰富的数字资源[43]。“基层数字图书馆”基于贫困用户的阅读需求对数字资源进行了特色化分类,并设置了少儿专栏。但相较于“开放电子书”项目而言,国内专门以特定贫困群体为服务对象的数字资源平台较为少见。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对贫困地区实施均等化数字资源服务的同时,应结合用户群体的差异性开发和细分数字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首先,公共图书馆可基于文化扶贫服务对象的精准识别,对贫困群体进行区分,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贫困儿童、贫困青少年、贫困成人、贫困老年人等,抓住此阶段用户的独特的文化需求,为其整合相关的数字资源,同时结合对象的特征,对丰富的数字资源内容进行再细分。如“开放电子书”项目面向4—18岁的贫困儿童,依据其课外阅读的需要,提供文学经典、畅销书等种类多样的免费电子书资源,且将资源根据不同年纪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所处年级等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分类和排序。其次,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发移动终端产品,通过创新的服务方式推进贫困地区的移动阅读。就我国现状来看,即使在贫困地区,手机已然成为人民大众主流的上网终端,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亦逐年提升,为公共图书馆推广图书馆应用程序提供了机遇。纽约公共图书馆在“开放电子书”项目中,即以自主研发的app为载体推行数字阅读服务。图书馆app的优越性在于其移动性和便捷性,村民可随时随地联网获取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和内嵌的信息服务。由各地区图书馆自主研发app,则更能结合地方特色,实现功能的个性化,提升本地区用户的满意度。
4.4 重视与其他公共文化机构间的交流协作,积极推广图书馆服务
纽约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扶贫项目强调机构间的合作。①纵向来看,纽约地区公共图书馆实现了系统内总分馆的协同,部分项目由市内多家图书馆共同开展,服务也从行政区一级的中心馆辐射到各社区的分馆,如“图书馆热点”项目所提供的无线宽带设备分散在分馆中,照顾了不同区域的贫困家庭,便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还有跨地区的协同,在“图书馆热点”项目的后续进程中,纽约公共图书馆将该项目推广到了堪萨斯州和缅因州农村地区的公共图书馆。②横向来看,纽约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项目离不开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合作,如“开放电子书”项目中,图书经销商等合作方直接提供物资援助;“文化通行证”项目中,由图书馆牵头,与本市的文化场馆进行了联动。特别是后者——对我国贫困地区的居民来说,高品质的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馆显得相当遥远,要真正实现向贫困地区传播文化知识、提高贫困群众的文化水平的目标,图书馆除了利用自身资源外,还应积极和其他公共文化机构构建合作关系。合作方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机构间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的互补,充分调动并合理配置社会文化资源,分担和减轻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的压力,提高文化扶贫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共建公共文化机构扶贫联盟,采取图书证或其他证件“一卡通”的方式,向贫困地区居民定期免费开放;按需调用不同机构的专业人才和文化资源,选派文化工作者组成团队下乡举办公益性讲座、培训会和展览等。
另外,纽约公共图书馆“文化通行证”项目还以创新手段推广图书馆:报名者须持有图书证作为申请项目的凭证,且满足一定的信用要求方可获取参与资格。该举措的结合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良好宣传,将贫困家庭借助图书证这一易于获取的中介同其他免费的文化资源连接起来,从而使各种形式的文化体验和图书馆产生联系,实乃有效的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在我国贫困地区,存在民众“阅读行动实施率低”“阅读条件的利用有限”“消极对待阅读资源”等阅读需求贫困的情况[44],如何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使用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和资源,是文化扶贫实践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借鉴于上述案例,我国图书馆应主动推广自身的资源和服务,可由贫困地区的图书馆或农家书屋向居民赠送区域内通用的免费图书证,赋予其同贫困户建档立卡中的各种证件相似的功能(如凭证可报销省、市内部分文化场馆的入场费),以纯公益性的“营销”形式宣传当地图书馆,并将图书馆的服务与图书证绑定推广。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员还可对贫困地区读者的图书证中的借阅信息进行采集、统计和分析,进一步识别其需求,以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本文原载于《图书情报知识》2020年第2期75-81页
版权归《图书情报知识》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END
当期荐读 2020年第2期 | 引文国际化对论文被引的影响研究(内含视频摘要)
当期荐读 2020年第2期 | 国家科学基金视角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分析(内含视频摘要)
当期荐读 2020年第2期 | 中国情报学年会暨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2019)纪要
当期荐读|专辑:ASIS&T年会综述系列(2015-2019年)
当期荐读 2020年第2期 | 人与信息无处不在的连接与交互———2019年ASIS&T年会论文综述
当期荐读 2019年第3期 | 情报学的坚守与拓展——基于2018年ASIS&T年会论文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