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2020年第5期 | 智慧服务群俦:期刊主编笔谈(五)

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情报知识 2022-04-25

在学科交叉发展律动中

探寻专业学术期刊服务学科的增长点


魏志鹏

《图书与情报》常务副主编


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综合到分化到再综合三大阶段,学科交叉是20世纪科学整体化的具体反映[1],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加剧态势,特别是迈入大数据驱动的数据密集型第四科研范式时代以来,学科壁垒逐渐被打破,学科界限进一步模糊,学科交叉成为常态。正是感知到这一学科发展动向,教育部于2018年启动实施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期全面推进以学科交叉发展为主要特征之一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而2020年7月29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则将交叉学科调整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可以说科学已经进入学科交叉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了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学科发展共同体新的使命,学术期刊(特别是专业学术期刊)如何在新时代服务学科建设并探寻新的增长点,成为学术期刊和学术媒体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新课题。


面对这一时代命题,专业学术期刊既需要对学科交叉发展的态势有敏锐洞察,以学术行动回应学界发展需求,也需要参与学科交叉发展之建设实践,以学界协同服务学科发展。更重要的是,专业学术期刊要辩证看待学科交叉发展之利弊,以学科情怀坚守学术阵地,助力学科发展乃至学科体系建设。


首先,敏锐洞察学科交叉发展之态势,以学术行动回应学界需求。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社会分工的细致化和专业化,这是因为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必须通过专业化分工让专业人才解决专业问题。社会的专业分工助推科学的学科分化,从而推动了近代科学的繁荣发展。就学科本身发展的规律而言,学科分工越细密,产出的知识资源越丰富和优质。随着学科内知识生产的不断积累和突破,学科专业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与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积累到一定阶段时,原有学科专业的知识内容与结构体系就会在不断的分化、重组和相互作用中突破既定边界[2]。特别当社会生产实践的新需要或科学技术的新动力出现时,新的学科专业的出现以及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也就在所难免。同时,学科分工越是专门化、差异化,学术界就越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便进行共同合作和交叉研究[3]。特别在进入科学、经济、市场相互深度交融的信息时代后,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经济、环境、卫生、资源等重大问题是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这就驱动科研人员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以产生新的知识来解释、分析和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如在实践领域,当前全社会正在积极推进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就需要公共卫生、医学、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专家的协同参与;在科学研究领域,被世界主要国家均列为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人工智能研究就涉及哲学、数学、心理学、信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此背景下,专业学术期刊就是要透过这些学科交叉发展的表象,敏锐洞察到所在学科、相邻学科在不同场景、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所呈现出的交叉融合发展态势,以服务学科建设等学术期刊应有的学术行动来回应学界需求。


其次,积极实践学科交叉发展之建设,以学界协同服务学科发展。学科发展和学术期刊发展相辅相成,一流的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学术期刊来服务,一流的学术期刊也需要一流的学科建设来支撑。在学科交叉发展的背景下,专业学术期刊需要在服务学科的过程中注入交叉元素。具体而言,就是专业学术期刊为学科从业者提供具有学科交叉发展视野的知识和经验,让所刊发的学术研究成果、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所包含的发展理念、前沿文献、学术理论、科研方法成为学科交叉发展的“智库”,助推学科领域从业者特别是研究者了解学科交叉发展进展,进而夯实学科研究基础、拓展学科研究视域。其中,在传播学科成果方面,专业学术期刊需要积极利用所在学科气质、核心作者、期刊特色等学术优势,同时利用新媒体出版、语义出版、数字出版等出版模式打破传统专业学术期刊的传播群体局限于学科内部的固有限制,向交叉学科的学者群体、学术社区进行重点主题推送,既保证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的纵深传播,为更多学者提供进一步破解学术难题的研究思路,也向交叉学科学者提供了研究素材、讲述了所在学科故事,助推所在学科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等内容的反向传播乃至交叉发展;在引领学科方向方面,专业学术期刊需要站在学科交叉发展的潮流前沿,把握学术发展脉络,通过学术规范(表达规范、引用规范、统一标准等)、学术评价(同行评议、引文分析、传播测量等)、学术人才(培育新人、搭建平台、学术研讨等)、学术道德(学术把关、学术不端防治、学风净化等)来引领学科交叉发展方向[4]。例如,为了凸显学科交叉研究焦点,可采用专题专栏或系列刊载专题性学术论文来打造特色栏目,聚焦特定的学科引领研究方向或选题,邀请相关学科顶尖专家就给定研究选题的前沿动态、选题拓展、未来态势等进行学术对话,以协同协作的方式引领学科建设特别是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建设。


再次,辩证看待学科交叉发展之利弊,以学科情怀坚守学术阵地。近年来,面对融合交叉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重大趋势和转向,在政策引导、实践需求、技术发展、学科评估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交叉性研究机构和交叉研究如雨后春笋争相出现,跨学科也成为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的热门词汇。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拓宽了学科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形成了诸多新的学科生长点,有利于产生新的学科样态。同时也不可否认,学科交叉发展也带来了如学科边界模糊、削弱传统基础性学科和弱势学科发展等问题。专业学术期刊需要辩证地看待学科交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趋利避害,以学科情怀坚守学科阵地,为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做出应有贡献。具体来说,专业学术期刊要为所在学科保留应有的学术资源、保持平衡的资源配置。可以观察到,近年来一些自然科学、强势学科以其技术优势(如数据挖掘、编码编程等)或学科研究方法(如知识图谱、量化研究、数据统计、数学建模等)以“学科交叉”的名义进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特别是一些传统弱势学科),并抢占了大量话语权和宝贵的专业学术期刊资源,使部分固守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无法获取发展所必须的学术资源支撑。更有甚者,一些机构将理工科领域的相关评价标准(如SCI论文数量及影响因子高低、课题经费数量等)不加区分地移植到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众所周知,每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都有其自身的学术传统,人文社科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作为人文社科学科持续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重要资源,如果在办刊宗旨、学科引导中失去应有的学科情怀而盲从于“非数量不科学”“唯定量研究”等观点,则会造成学术资源的错位配置,严重挫伤所在学科的发展动力和信心。我国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的“除四唯”“破五唯”专项行动,经济、管理等领域一些重要学术刊物纠正过度“数学化”“模型化”“唯定量倾向”的学术倡导,都是对包括上述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现象的积极回应。然而,如何进一步辩证地看待学科的交叉发展,并在学术行动中充分地进行科学表达及立场传递,还需要更多期刊同行的持续实践探索与研究。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到来,将进一步深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发展,也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和无限可能。专业学术期刊唯有厚植学科情怀、不忘职责使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科交叉发展,以积极的态度开展服务学科的成果传播、学科引领等学术行动,才能在服务学科建设乃至学科体系建设中探寻出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制版编辑 | 卢慧质


--END--


当期荐读 2021年第1期 | 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地位

当期荐读 2020年第5期 | 智慧服务群俦:期刊主编笔谈(一)

当期荐读 2020年第5期 | 智慧服务群俦:期刊主编笔谈(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