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荐读 2021年第6期 | 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与启示(内含视频摘要)
ISSN 1003-2797
CN 42-1085/G2
双月刊
同行评审期刊
曾粤亮① 梁心怡① 韩世曦②
①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9
②湖北省图书馆,武汉,430071
目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是适应数字中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调查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界提供参考。
研究设计/方法|
对美国50所州立图书馆的网站进行调查,确定8所州立图书馆为核心样本,对其数字素养教育项目、教育主题与内容、教育方式进行分析。
结论/发现|
美国州立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具有多方联动、科学组织教育内容、兼顾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线上线下提供多种教育形式等特点。我国公共图书馆在设计或参与数字素养教育项目中应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注重教育资源整合与科学组织,根据用户需求层次提供渐进式教学主题和内容,在完善网络和数字设备基础上合理规划教学形式与实践空间,加强教学馆员培训并重视用户反馈。
创新/价值|
从教育体系视角考察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项目、内容、方式相关要素的发展,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联动,有助于优化教育体系及公众数字素养水平。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教育 公共图书馆
美国州立图书馆
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正急剧改变社会发展形态,而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是个人积极应对、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这一新趋势所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学术界普遍认为Eshet-Alkalai最早提出“数字素养”这一概念[1];随后Lanham从狭义视角提出,数字素养是人们对图像、声音、文本等媒介信息的理解能力[2];Gilster将其阐释为“理解、使用通过计算机显示的各种数字资源与信息的能力,并能够读懂这些信息的真正含义”[3]。伴随ICT的发展,数字素养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丰富。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从广义层面将其定义为利用ICT查找、评估、创造、交流信息的能力,可从认知和技术两方面考察[4];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JISC)则将其细化为7个要素: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交流与合作、事业与身份管理、ICT素养、学习技能、数字学术[5]。也有学者根据主体特点进行定义,例如Ribble认为儿童数字素养包括技术使用、数字礼仪、数字健康、数字安全水平[6]。可以看出,数字素养关注点已由早期对媒介、计算机、信息的理解转向更广泛的ICT应用能力,且不同主体考察内容略有差异。本研究聚焦公众数字素养,将其界定为公众对数字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获取、整合、生产、发布、交流、批判和创新等全方位的能力,由多个分支素养构成且具有进阶性。
面对社会数字化转型、数字鸿沟加剧等挑战,提升数字素养成为国家、社区、个人发展当务之急。目前世界范围不少公共图书馆正积极探索或循序渐进地实施数字素养教育,致力于提升公众数字技术与服务使用水平,助其适应数字化生活并提升在线就业、医疗、教育的质量。其中,公共图书馆领域有哪些支持公众数字素养提升的项目、提供了哪些教育主题与内容、通过什么方式能有效实现教育目标,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美国公共图书馆界在公众数字素养教育领域进行了长期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由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协会(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IMLS)资助的“数字包容调查项目”显示,截至2014年,美国已有约94.0%的公共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数字素养教育机会[7],其中州立公共图书馆的实践不乏值得借鉴的经验。因此,本文对美国州立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界提供参考。
1
公共图书馆提升公众数字素养的时代背景
1.1
社会数字化转型凸显数字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流,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 EC)、英国政府、德国政府相继发布数字化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8]。CNNIC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1.6%,其中在线教育用户达3.25亿(32.1%),在线医疗用户达2.39亿(23.7%),在线办公用户达3.81亿(37.7%),整体呈增长态势[9]。在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公众数字素养问题不容忽视。ALA指出,拥有较高数字素养的人能够有效查找、理解、评估、创建和交流数字信息,判断信息真伪,更好地实现在线教育、医疗、求职,享受电子政务服务[4]。
1.2
多因素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呼吁
个人数字素养培育
2017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发布的《IFLA数字素养宣言》指出,数字技术水平和态度差异与社会生活差异(包括经济、社会、年龄、教育等方面的不平等)息息相关[10]。在经济方面,2019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PRC)报告显示,即使低收入的美国人在技术采用方面有所收获,但数字鸿沟仍然存在,家庭年收入低于30,000美元的成年人中有24%没有智能手机,未能使用家庭宽带服务和计算机的分别占43%和41%[11]。在社会发展方面,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当前城乡居民数字素养总体处于“不合格”状态(城市居民平均得分为56.3,农村居民为35.1)[12],城乡差异显著。在年龄方面,不少老年人成为数字弱势群体,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部分老年人因不会使用“健康码”而无法顺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13];也有研究表明面对信息超载、网络犯罪、虚假新闻、短视频沉迷、知识碎片化等问题,数字青年也不一定能积极处理[14]。
多因素引发的数字鸿沟可能会加深原有的社会断层,因此弥合数字鸿沟及应对其连带问题,使数字技术的发展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在当前尤为必要,而提升公众(尤其是“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素养是应有之义。2020年,EC发布的《欧洲技能议程》设定目标为到2025年70%的成年人拥有基本数字技能[15];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到2025年我国国民数字素养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6]。正如“十四五”规划强调的,要实现这些目标,“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势在必行[8]。
1.3
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是
促进社会数字包容的基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是支持和提供公众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机构和场所。相较于高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面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尤其关注老年人、儿童、务工人员、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其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是减小社会数字鸿沟、推动社会数字包容(Digital Inclusion)、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需要[17]。首先,IFLA在2019年欧洲互联网治理对话(2019 European Dialogue on Internet Governance, EuroDIG 2019)中指出,减少物理层面互联网访问不平等的进展依然缓慢,图书馆作为公共网络访问点的作用仍然重要[18]。PRC发布的《美国公共图书馆2016年度报告》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包括儿童和老人在内的用户提供诸如电脑、智能手机、APP使用方法之类的数字技能培训应是公共图书馆必须提供的服务之一[19]。其次,IFLA在2018年世界图书馆信息大会(World Library Information Congress, WLIC)上强调图书馆在提供虚假信息检测和识别工具来打击虚假信息的重要性,而馆员的专业知识能帮助公众批判性地评估其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20]。此外,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要“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目标4)[21];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合作伙伴之一,IFLA指出在各类图书馆中,全球约32万所公共图书馆将致力于提供ICT基础设施,通过普及数字素养技能,帮助公众——尤其是儿童、妇女和其他边缘化人群掌握ICT技能来实现教育、就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22]。
2
相关实践与研究
2.1
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与图书馆界的实践
近年来,一些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逐步为数字素养教育提供支持。政府层面主要通过战略支持完善软硬件条件,例如《英国数字化战略》将“帮助每个人掌握其所需的数字技能”提升到国家重大战略高度[23];EC发布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提出“提高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技能和能力”战略重点,强调分级培养数字技能[24]。国际组织侧重于标准或指南的制定和推行,例如EC于2013年联合多方力量发布《面向公民的数字能力框架》(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 DigComp),涉及信息、交流、内容创造、安全、问题解决五个领域[25],为公众开展数字能力自我评估、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培训和求职机会提供工具;此后又发布DigComp2.0和DigComp2.1版本,对领域和熟练水平测度等级进行补充。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 NMC)于2016年发布《数字素养:NMC地平线项目战略简报》,提出数字素养三维模型,即通识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2017年先后发布《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高等教育中的数字素养Ⅱ:NMC地平线项目战略简报》《2017数字素养影响研究报告》,为高等教育机构和大学生提升数字素养提供参考[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8年发布《全球数字素养框架》,在DigComp2.0五大领域基础上增加“设备和软件操作”“与职业相关的素养”[27]。
图书馆界也在积极推进公众数字素养教育。ALA信息技术政策办公室(Offic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y)于2011年成立数字素养工作组(Digital Literacy Task Force),联合各类图书馆参与国家数字素养教育实践。2016年JISC提出《数字能力框架》,核心要素包括:ICT熟练程度;信息、数据和媒体素养;数字创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数字交流与协作;数字学习与发展;数字身份和福利[28]。《IFLA数字素养宣言》指出数字素养教育应关注基本技能、网络运作知识、创造性利用网络技术、非技术元素(法律与伦理知识、全球公民意识),并强调图书馆的作用[14]。此外,NMC发布的《地平线报告2015(图书馆版)》《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均强调提升公众数字素养是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之一。上述举措、标准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公众数字素养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与指导。
2.2
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相关研究
笔者以“图书馆”“数字素养”为检索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组配检索,发现目前高校(包括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是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公共图书馆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性较强的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论文共8篇,其主题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对数字素养报告进行解读并分析对图书馆实践的启示。何蕾等剖析了《IFLA数字素养宣言》核心内容,认为图书馆应以之为契机做好角色转型、提升馆员素质、谋求社会合作[29]。②将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或地区(主要涉及美国、日本、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数字素养教育体系的力量之一,认为公共图书馆在为公众提供技术支持、就业培训、教育资源与服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30],着重解决“知识鸿沟”与“公平获取”问题[31];倡导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大中小学、政府管理机构共同推动全面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32-33]。③公共图书馆面向未成年人、贫困者的数字素养教育内容。蔡韶莹将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数字素养教育内容归纳为计算机基础技能、网络安全、编程、科学发明与创造[34];严贝妮从信息扶贫视角将美国三所典型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素养教育概括为信息检索与利用、数字学习、生活社科类服务与教育[35]。
此外,笔者以“digital literacy”“librar*”为检索词在WoS数据库中进行组配检索,发现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作用:①强调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公共文化机构,应通过数字素养教育发挥社会公平作用。Rolan等探讨了Mill Park公共图书馆建立和运营宽带数字培训设施的影响,发现社区网络建设、图书馆与学校和其他组织的合作有力地支持了ICT培训,不仅满足社区成员需求,也使其更充分地参与图书馆其他服务[36];Hall指出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美国宽带基础设施暴露出种族和阶级方面的差异,而图书馆应凭借数字素养教学、数字设备拥有、无线接入方面的优势发挥公平获取、社会正义的作用[37]。②公共图书馆面向特定群体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策略。Barrie等对参加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培训课程的12位老年人进行访谈,提出图书馆需要解决年龄歧视对参与者的影响[38];Bernsmann和Croll关注弱势群体的ICT终身学习模式,开发了数字素养2.0项目,馆员在接受ICT使用培训基础上,通过社交媒体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通过设置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增强用户学习的动力[39]。
综上,国内外研究均强调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社会意义,不同的是国内关注政府、协会、高校、图书馆等多主体协同体系,聚焦政策、报告、标准/指南的分析,以及面向特定群体的教育内容分类;国外多以个案分析为主,关注特定群体的教育策略。总体而言,目前研究侧重于特定群体、单一问题的探讨,尚未从全局视角对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施要素进行系统探究。然而,良好的教育体系应是教育大系统中各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包括教学层次、内容设置、教学方式在内的教育结构体系,还包括教育管理、师资培训等服务体系[40]。因此,本研究从实践视角切入,从教育体系视角考察美国州立图书馆数字素养实践,关注教育项目、教育主题和内容、教育方式相关要素的发展,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联动。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了解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最新实践,笔者以“digital literacy”“public library”“America”“USA”为检索词在谷歌搜索引擎进行查询,比较有针对性的结果集中于美国州立图书馆。根据IMLS的定义,美国的州立图书馆是由州法律指定负责拓展和发展全州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官方机构,除履行作为政府机构的职责,它还是面向全州的公共图书馆,向本州居民提供图书馆服务,具有双重作用[41]。其在统筹全州图书馆资金、指导全州图书馆工作方面,跟中国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有相同之处[42]。因此,笔者以预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美国各州信息聚合网站(https://www.50states.com/)和美国图书馆聚合网站Libweb中州立图书馆列表(https://www.lib-web.org/united-states/statelibraries/),逐一进入50所州立图书馆(不包括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网站进行浏览与检索,发现将数字素养作为专门栏目或有系统的资源导航的图书馆共8所(见表1)。通过初步调查发现,8所州立图书馆所涉及的项目大致覆盖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项目系统,且和个别县、市级公共图书馆比较,其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具有较高代表性。基于此,笔者以8所州立图书馆作为核心样本,对网站中与数字素养教育相关的栏目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进行系统深入地挖掘、梳理、对比,从教育项目、教育主题与内容、教育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4
美国州立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分析
4.1
数字素养教育资源与服务支持项目
4.1.1
全国性数字素养教育项目
全国性数字素养教育项目影响广泛,多数州立图书馆是全国性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依赖这些项目提供的资源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根据项目内容和适用群体,全国性数字素养教育项目(见表2)主要面向学生、老人、图书馆员、教师、学校等在内的个人和组织,内容包括:①可负担的计算机和宽带服务。以EveryoneOn、E-rate计划项目为代表,主要为贫困家庭、学校、图书馆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计算机、宽带接入服务,以保障教学实施。其中“EveryoneOn(所有人在线)”项目是非营利性组织EveryoneOn在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提出的“帮助美国所有人建立联系(Connect All People)”挑战的推动下,于2012年推出的公众意识运动和数字包容性试点项目;E-rate计划由电信通用服务管理公司(Universal Service Administrative Company, USAC)在FCC指导下进行管理,处理项目申请、确认资格、向服务提供商和符合条件的学校和图书馆偿还折扣服务费用,并确保申请人和服务提供商遵守委员会制定的规则和程序。②数字素养教育平台。典型代表为Digitallearn.org,由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Public Library Association, PLA)于2013年6月推出,由IMLS提供资助,旨在创建由图书馆和社区组织主导的数字素养支持和培训在线中心。③数字素养教育课程。主要有免费的教育网站Tech-Boomers(科技潮人)、商誉社区基金会(Goodwill Community Foundation, GCF)的LearnFree(免费学习)、Learning Express(学习快车)等项目,以提供海量、多主题、富媒体的在线学习资源为主。一方面强调与日常生活需求关联,如TechBoomers.com提供的资源主题包括社交网络和APP、网上购物、在线娱乐、有用的网站和APP、技术基础,凸显实用性;另一方面注重适用人群细分,如Learning Express将资源使用情景分为中小学、高中、大学、就业准备、成年人。④数字素养评估与认证。如旧金山公共广播电台KQED的PBS Media Literacy Educator Certification、国际非营利性组织“明尼苏达素养(Literacy Minnesota)”的Northstar,突出“学习-测试/评估-认证”学习模式。其中Northstar在线自我评估模块包括基本计算机技能、办公软件技能、日常生活使用技术(社交媒体、职业搜索技能、K-12远程学习、数字足迹等),体现层次性。⑤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基础设施评估与馆员培训,例如EDGE Initiative项目通过以评促建的形式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素养教育提供合理的环境与硬件支持,而Media Literacy@Your Library项目则为馆员提供面对面的培训,帮助其开发网络课程,以提升社区公众数字素养水平。
项目参与者可分为主导者和合作者,其中项目主导者类型主要有:①非营利性组织,如EveryoneOn、KQED、Literacy Minnesota、Common Sense等;②图书馆协会,如ALA、PLA、城市图书馆委员会(Urban Libraries Council, ULC)等;③互联网、信息技术、电信类企业,如Microsoft、USAC等。项目合作者类型包括:①政府相关部门,如FCC、明尼苏达州就业和经济发展部(Minnesota Department of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EED)等;②图书馆协会,如IMLS;③服务提供商,如Cox Communications、Mediacom、YouTube、Google、Skillshare(在线学习社区)等;④各级各类图书馆。以上利益相关者主要为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提供政策、资金、行动指南、设备、技术、人员、网络宽带以及场地支持。
4.1.2
各州特色数字素养教育项目
结合表3对样本图书馆项目参与者和适用群体的调研可知,州际项目主要由州立图书馆主导,图书馆协会和政府参与。典型图书馆组织包括IMLS、阿拉斯加图书馆协会(Alaska Library Association)、国家图书馆盲人和肢体伤残者服务部门(National Library Service for the Blindand Physically Handicapped)。通常提供资金支持或项目指导,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包括残疾者、低收入者、偏远地区用户、儿童。
从项目内容看,州际项目主要提供以下类型的支持:①面向特定群体的数字设备使用培训。涉及视障用户有声读物特殊播放设备、阅读障碍者专门格式设备、青少年AI/VR设备等,通过培训提高其使用水平,促进数字包容。②数字素养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典型代表是科罗拉多州立图书馆,通过社区教育工作者、虚拟区域培训平台丰富教育资源传播形式,扩大影响范围。③互联网安全培训。注重家长、馆员、教师的支持作用,例如阿拉斯加州立图书馆的“阿拉斯加互联网安全圈(Alaska Internet Circle of Safety)”项目联合馆员和家长引导儿童正确使用互联网:一方面为公共图书馆提供馆员教学数据包,包括信息书签、以“让孩子在互联网上更安全”和“你的孩子可以填补空白”为题的信息小册子副本(国家失踪和受虐儿童中心提供)、Net Smartz DVD;另一方面为家长提供教育资源访问链接(包括国家失踪和受虐儿童中心、NetSmartz、GetNetWise、Common Sense Media、Internet Keep Safe Coalition、iSafe、Net Cetera等)。④联合法律服务机构提供法律咨询。重点服务于法律资源较少的农村地区,通过科普和免费咨询提升用户网络安全意识和虚假信息识别能力。
4.2
数字素养教育主题与内容
5所图书馆提供了系统的数字素养教育主题与内容(如表4所示)。笔者根据调查结果,结合上文对数字素养标准与要素的介绍,以《IFLA数字素养宣言》提出的内涵框架为基础,将数字素养教育资源分为四大主题:基本技能、网络运作知识、创造性技术利用、非技术元素[14]。
4.2.1
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教育主要面向数字技术零基础用户,旨在帮助其理解计算机和互联网术语,了解系统原理、构成、功能,掌握基本使用方法,可分为四个方面:①计算机与移动设备基础技能。几乎每个图书馆都涉及该项内容,主要教授计算机、移动设备、数码摄影相关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使公众达到自主使用其基本功能的水平,并能安全维护和解决基本故障。②互联网入门。涉及网络接入、网速、远程访问、浏览器等问题,帮助公众了解多设备、泛在化互联互通的方式(包括局域网、Wifi热点等),此外通过多种浏览器性能和优缺点的比较(例如爱荷华州立图书馆区分了Firefox、Google、Explorer等浏览器),提高公众使用互联网进行快速、准确检索的能力。③社交媒体及基本设置。介绍当前国内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及其通用功能,并指导其下载和设置个人资料、隐私、权限等。④基础办公技能。主要服务于在线求职和有数字化办公转型需求的群体,内容包括电子邮件账户设置及其安全问题,以及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
4.2.2
网络运作知识
网络运作知识关注用户在掌握基本技能后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互联网功能认知。一是搜索引擎知识,如高级搜索工具介绍、主流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技巧;二是知晓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的便利,如阿拉斯加州立图书馆将数字工具的利用和日常生活相融合,介绍如何进行外语学习、网购及获取旅游、金融等方面的信息。②智能搜索。一方面涉及应用领域,包括工作(如在线查找和申请工作、简历创建、面试技巧分享)、学习(如寻找电子书、查找优质新闻)、生活(如在线观看电影、电视、视频);另一方面涉及搜索策略,如堪萨斯州立图书馆和缅因州立图书馆介绍了如何快速高效进行在线搜索,康涅狄格州立图书馆提供了获得优质检索结果的检索知识。③社交媒体基础应用。强调基本设置基础上的功能应用,如远程联系家人、社交平台沟通技巧。④互联网安全。旨在强化公众互联网安全意识,如阿拉斯加州立图书馆介绍了互联网欺诈案例、网上营销、远程访问骗局、强密码设置、黑客教育等,以提高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敏感度。此外还细化到具体对象,例如爱荷华州立图书馆针对儿童安全,以科普方式提醒家长、老师正确引导儿童合理使用互联网,防止遭遇网络暴力、网络欺凌,或沉迷色情信息、网络游戏。科罗拉多州立图书馆将校园网络安全分为五类(网络钓鱼、分布式拒绝服务、数据泄露、勒索软件、物联网),强调学生网络安全保护技能培养以及校园网络安全等级提升的重要性。
4.2.3
创新性技术使用
创新性技术使用注重对用户创新潜力的挖掘和培养,强调用户利用互联网和技术创造新的价值,提升自我满足感,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创建/创意工具。主要面向工作、学习、新技术等场景。首先是以办公软件为代表的生产力工具,如阿拉斯加州立图书馆为求职者提供Database、Google Drive等高阶型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科罗拉多州立图书馆向公众介绍如何使用HTML、CSS语言撰写代码进行网页设计,旨在提高其办公技能,增加获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其次是数字学习工具,如科罗拉多州立图书馆提供Canva(图形设计工具网站)、Educreations(交互式白板和截屏工具)、StoryBird(创建视觉故事)等工具,以激发用户学习和创造力。再者是新兴技术,与创客教育相融合,如康涅狄格州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XR技术、人脸识别、智能空间、植入式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机器人、无人机等前沿技术,旨在开阔用户视野。②社交媒体创作。旨在激发用户创新性使用多媒体内容和链接分享知识,如爱荷华州立图书馆向公众介绍Facebook、YouTube的使用技巧。
4.2.4
非技术元素
非技术元素强调对用户数字素养意识的培养,主要分为两方面:①知识产权。主要在于强化公众的网络版权知识,如康涅狄格州立图书馆通过列举违法行为告知用户如何保护自己和不侵犯他人版权,爱荷华州立图书馆针对文献引用,向科研人员和大学生介绍窃取和引用的区别,着重强调合理引用的方法;此外还提供了获取无版权资源的渠道,如科罗拉多州立图书馆指导用户通过Edupics、flickrCC等网站合理免费获取多媒体资源。②数字公民意识。注重规范用户在网络世界的行为,在关注自身网络安全的同时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如康涅狄格州立图书馆提供在线会议指南,以保证用户在参会时有良好的礼仪,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科罗拉多州立图书馆通过视频和课程对用户进行互联网安全、社交媒体网络礼仪和网络欺凌方面的教育,引导用户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4.3
数字素养教育形式
如表5所示,美国州立图书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多种数字素养教育途径。
(1)视频教程。州立图书馆所提供的视频教程大都较简短,多在10-20分钟内讲述一个简单的知识点。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系统学习;视频教程讲解通俗易懂,能够吸引用户注意力。爱荷华州立图书馆、缅因州立图书馆所提供的视频教程大都来自digitallearn.org项目,分为入门、在线安全、工作技巧、成效、与他人联系、移动设备、网上购物7大板块,各板块下的视频课程提供课程标题、时长、简介、目标等信息并安排测试以检验学习效果[55]。
(2)文档教程。图文并茂,以清晰架构向公众展示内容。缅因州立图书馆按照社交网络、网上购物、在线娱乐、有用的网站和应用程序、技术基础主题提供分步教程。每部分又按商标、名称、子类、描述进行归类,以图表和链接形式提供,支持下载、打印、转发。
(3)网络研讨会(Webinar)。涉及主题繁多,持续时间一般在1-2小时,参会者分享不同观点,通过互动加深其对主题的理解。康涅狄格州立图书馆将网络研讨会分为两大板块,即图书馆的新兴技术、图书馆社交媒体[65]。根据时间、主题提供历史研讨会存档音频。
(4)网络课程。一般在固定时间段开设,分为春季和秋季学期,提供关于一个主题较为体系化的知识。康涅狄格州立图书馆为公众提供了新闻素养相关课程,旨在提高其对虚假新闻、宣传、恶作剧、谣言、讽刺和广告的辨识能力。公众可从图书馆获得课程教学大纲,包括每周进度安排和涉及到的教学资源等,在课程完成后可获得相应课程证书[66]。
(5)线下研习。通常涉及数字产品的使用与工具操作,既有面向零基础用户的基础操作教学,也有面向创客用户的体验与交互。康涅狄格州立图书馆日历系统显示,其线下教学在本州不同公共图书馆进行,典型教学内容有两个:eGO信息分享会(eGO Information Session),指导用户下载SimplyE应用程序,获取本州数字公共图书馆电子书、电子音频等;②T3转变青少年服务项目(T3 Transforming Teen Services),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培训,聚焦成长和发展、互联学习(Connected Learning)、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等。
(6)游戏教学。将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游戏相结合,在游戏任务通关中提升公众信息评价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康涅狄格州立图书馆提供的游戏包括My Pop Studio、Factitious、Get Smart About News、Reality Check等[67],其中Reality Check为青少年和成人提供测试技能和学习新的身份验证技术的机会,在每个任务中玩家会看到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可能完全真实、完全错误或介于两者之间,玩家通过平台提供的事实检查网站和反向图像搜索等工具寻找线索,例如查找故事原始来源并与其他来源进行比较,判断故事可靠程度。
5
特点与启示
5.1
美国州立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特点
5.1.1
多方联动,合作实施数字素养教育项目
美国州立图书馆提供的全国性数字素养教育项目或各州特色项目均由多方力量推进实施。全国项目主要由图书馆协会、与信息技术或信息传播相关的非营利性组织主导,与各级公共图书馆、企业、社区、政府部门、教育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合作展开。各州项目通常以州立图书馆作为主导者,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以康涅狄格州立图书馆的Makerspaces项目为例,该项目由IMLS提供资金支持,由图书馆提供场地及人员指导,由包括Wonder Workshop、ozobot、ELENCO在内的企业提供教程、设备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项目的高质量发展[61]。可见多方联动,发挥各自功能支持是数字素养教育项目的主要特点之一。
5.1.2
科学组织,系统集成数字素养教育资源
为方便用户快速定位、查询、获取数字素养教育资源,8所州立图书馆都通过专门网页集成资源,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组织。一是罗列教育项目资源链接,配以文字说明,如纽约州立图书馆和德克萨斯州立图书馆;二是根据资源主题、来源、受众、教育方式、学习阶段等进行多维度、深层次揭示和链接,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格式多样的资源系统。例如,阿拉斯加州立图书馆根据主题将资源划分为本州精华、计算机基础、数码摄影、电子商务/购物、互联网、工作发展、移动设备、社交媒体等11个大类;爱荷华州立图书馆按照受众将资源划分为“面向图书馆用户的教程”“面向图书馆员的数字素养资源”“其他”3大类。在多层次组织方面,缅因州立图书馆按照主题划分资源,在二级类目下通过统一界面以标题、主题(同一资源可归属多个主题)、教学类型、资源格式进行组织和集成。
5.1.3
开放包容,
为不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数字包容性在本调研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数字化障碍,在解决低价、免费网络基础设施问题的基础上开展数字素养教育。例如,德克萨斯州立图书馆为K-12学生提供低价电脑;阿拉斯加州立图书馆、康涅狄格州立图书馆、缅因州立图书馆为老年人介绍可信赖网站和应用程序,提供免费的学习视频和文档教程;阿拉斯加州立图书馆、堪萨斯州立图书馆、缅因州立图书馆都提供有声读物和盲文服务,借助特殊播放设备帮助视障、残障者进行学习;缅因州立图书馆为低收入和偏远地区人民提供远程信息诊所,为农村地区提供在线法律援助。二是关注服务对象的素养水平,提供进阶型的教学内容,从基本技能、网络运作知识、创造性技术利用到非技术元素。例如,堪萨斯州立图书馆按照学习阶段将资源分为“做好准备”“开始”“学到更多”“下一步是什么”,便于用户循序渐进地学习。
5.1.4
线上线下,多形式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美国州立图书馆数字素养教学形式多样,且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教学融合视频教程、网络课程、网络研讨会、在线游戏教学,较好地满足公众不受时空限制获取资源与服务的需求,可选择性强。线下教学以面对面培训、研习为主,有时还与创客空间、创客教育相融合,以基础薄弱的用户为主要教学对象,更考验馆员的教学水平、互动性,强调用户反馈。
5.2
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启示
笔者在本研究基础上对我国大陆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数字素养教育信息进行浏览和搜索,结合马捷等[68]对多级公共图书馆的调查结果,发现以下问题:①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主要通过阶段性讲座、培训、知识竞赛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如重庆市北碚图书馆面向社区中老年人开设“常青e路幸福夕阳”短视频制作知识讲座,但类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系统性、持续性仍有待提升;②普遍没有开设独立的数字素养教育专题,线上资源十分有限;③主题较宽泛,主要涉及公共数字文化、数字资源利用,如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系列培训班,在受众类型和内容针对性上仍需规划;④馆员培训多聚焦于智慧图书馆建设、公共数字文化、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等业务性主题,也有部分培训可提升馆员数字技能,如河北省图书馆的“云端+终端+培训”,但总体而言专门服务于馆员数字技能教学的培训较少。通过国内外实践现状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应从教育项目、教育主体与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并关注项目利益相关者与教学馆员角色。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5.2.1
积极设计或参与数字素养教育项目,
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数字素养教育项目通常以实施主体明确、资源与服务形式丰富、效果显著为特点,是保障教育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基于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设计或参与公共数字素养教育项目可借鉴“5W1H”分析法进行顶层思考。①理念指引(Why):明确自身在数字时代的使命与角色,以公众需求为驱动,以缩小社会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为宗旨,这是项目启动和实施的源动力。②项目内容(What):综合行政区划与服务范围,将项目界定为全国性、区域性(省、市、县)、机构性三类,在此基础上结合服务对象与目标设计项目内容,着重考虑低收入者、老年人、残障用户、儿童等贫弱群体的需求。③实施地点(Where)与持续时间(When):根据项目内容、实施环境与条件确定地点(包括馆内、馆外合作实践基地和网络平台等)与时间(包括项目周期、具体活动时间与时长)。④实施主体(Who)与方法(How):应从横向与纵向维度联合力量以增强项目稳定性与影响力。纵向凸显行业协同,以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代表的行业组织主导项目需求调研、政策推动与标准制定、项目资助、平台搭建,各级各类图书馆在项目宣传、资源(包括场地与硬件)与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横向谋求多元支持,包括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非盈利性组织的平台、资源、资金、管理支持,互联网、通信类企业的设备、技术支持,教育机构的课程设计支持,社区的人力、宣传支持等。
5.2.2
整合多源数字素养教育资源,
对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组织和多维揭示
教育资源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基础要素。目前数字素养教育资源不足、来源单一、缺乏专门栏目建设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提高资源查寻、获取效率,增强资源利用率和可获得感,整合多源网络资源并进行科学组织应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努力的方向。根据8所美国州立图书馆网站数字素养教育资源组织特点,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资源建设应考虑以下问题:①设置专门的栏目和便捷的导航系统。可将“数字素养教育”设置为特色栏目,或参照被调查的图书馆,在“学习/数字学习(Learning/ Digital Learning)”“图书馆指南(LibGuides)”“图书馆发展(Library Development)”等大类下建设二级类目并提供多层级链接。②整合多源网络资源。包括特色馆藏资源、自主开发资源、国内外数字素养教育项目/平台资源(如Digitallearn.org)、教育机构资源(如哈佛大学的Project Zero)、在线学习社区资源(如Digital Promise、GCF LearnFree、Skillshare、Learning Express)、素养测评平台资源(如PBS Media Literacy Educator Certification)等;对于馆外资源应当以链接、引用、获得转发许可等形式加以利用,以强调知识产权保护。③多维度组织和揭示资源。根据用户浏览和查询习惯,从资源主题、来源、受众(学生、老年人、视障用户、馆员等)、资源格式/教育方式(视频、文档、网络研讨、网络课程、软件等)、学习阶段等方面完善资源元数据,或为其添加标签,在此基础上通过组配实现多维度揭示。
5.2.3
兼顾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提供渐进式的教学主题和内容
个体素养有高低之分,这决定了数字素养教育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本调查中部分图书馆在网络资源组织上体现出了渐进性,但在实践渠道和形式多样性、教学环节全面性上尚需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多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且以短期讲座为主,难以满足多类群体持续的学习需求,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①对社区潜在对象数字素养水平和教育需求进行测评与调查。教学馆员可参照国际上相关素养标准/框架,及Digital Promise、Northstar等测评指标,开发有针对性的测评量表,对其素养水平进行评估,并开展大规模需求调查,根据整体概况进行内容设计。②根据对象类型和学习阶段对在线教育资源进行有序组织。如前文所述,结合爱荷华州立图书馆和堪萨斯州立图书馆的经验,对资源适用对象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划分学习阶段,也可融入游戏教学和通关式测评,引导用户由浅入深地学习。③分级分类设置线下教学。线下课程与实践注重数字技能操作与数字设备体验,强调教学馆员、技术顾问的指导,其中初级课程面向零基础用户,内容包括计算机和互联网术语、基本操作;中级课程以解决日常问题为导向,包括搜索引擎使用、数据库操作、社交媒体应用、在线学习等;高级课程以个人兴趣或就业为导向,包括3D打印技术、编程技术、数字媒体制作等[69]。
5.2.4
以完善网络和数字基础设施为基础,
合理规划教学形式与实践空间
线上教学平台建设、实体馆宽带布局与网速提升、先进数字设施配置是数字素养教学活动高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吸引用户参与的关键要素。受调查方法限制,本研究侧重于探究美国公共图书馆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涉及的教学形式包括视频教学、网络研讨、网络课程、线上游戏教学等。类似的富媒体教学值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参考,需重视平台引入/开发、多媒体技术应用、互动功能嵌入。此外,线下教学更应关注宽带和数字设备建设。2015年以来,伴随着国家互联网“提速降费”计划的实施,我国公共图书馆宽带布局与网速得到基本保障,其作为社区计算机和互联网访问点的角色得到有效发挥,未来需进一步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提供高质量网络服务,尤其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通过公共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开展了特色线下培训,例如苏州图书馆的“扶老上网”免费培训与计算机技能比赛、嘉兴市图书馆的“夕阳红e族”培训项目等,为老年人提供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实用操作培训,广受好评。类似的培训要求图书馆增加公共计算机数量、更新计算机系统配置。此外,基于创客空间开展数字素养教育也是公共图书馆可选择的路径,如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图书馆的Makerspaces项目、我国嘉兴市图书馆的“小小创客家”项目等,打造类似的创客空间(创客集市)、移动技术实验室、数字媒体制作中心等需投入先进的计算机、3D打印机、扫描仪等数字设备,并强调互联网服务商、教学馆员的指导。
5.2.5
多渠道驱动教学馆员能力提升,
完善“学习实践-效果”反馈链机制
教学馆员是数字素养教学活动中促进者、连接者和合作者[70],其基本职责包括用户水平与需求调查、线上教学资源采集与整合、教学方案设计(包括主题、内容、形式、活动宣传等)、教学与辅导、教学反馈与调整等,其能力决定教学质量与成效。因此,一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来应注重教学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多渠道支持和提供馆员培训。具体包括:①招聘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教育学相关专业人才,并要求其通过数字素养相关测评;②组织教学馆员参与专业培训,由互联网企业、教育机构等提供指导;③提供针对性进修资源,包括本文提及的美国数字素养教育项目资源,尤其是科罗拉多州立图书馆、爱荷华州立图书馆面向馆员提供的资源门户。另一方面,教学中应形成“学习-实践-效果”这一反馈链,馆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分阶段关注用户学习与实践效果,通过问卷、官方邮箱、公众号、微博号、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征集反馈,组织教学馆员进行研讨和调整优化。
6
结语
对于数字化时代的个体而言,数字素养意味着如何更好面对生存、生活方式的数字化[71]。本研究从公共图书馆教育实践出发,探究了美国州立图书馆公共数字素养教育项目、内容、方式,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网络调查法对线下教育实施情况掌握不全是本文的不足之处。未来可通过邮件咨询、访谈等方法进行更深入探索,挖掘深层次问题(如素养测评方法、实施障碍、反馈机制等)及对策,持续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切实提升我国公众数字素养,缩小数字鸿沟。
作者贡献说明
曾粤亮: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网站调查,撰写和修改论文;
梁心怡:网站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
韩世曦:资料收集。
支撑数据
支撑数据由作者自存储,
Email: zengyueliang2014@163.com。
1 曾粤亮,梁心怡.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 programs. xlsx. 数字素养教育项目.
2 曾粤亮,梁心怡.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 resources. xlsx.数字素养教育资源.
*本文原载于《图书情报知识》2021年第6期21-37页
版权归《图书情报知识》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制版编辑 | 卢慧质
--END--
当期荐读 2021年第6期 | 面向科研诚信的科研数据管理保存:逻辑关联、作用机制与实现策略(内含视频摘要)
当期荐读 2021年第6期 | “以人为本”的数据科学教育:图书情报学科的新发展(内含视频摘要)
当期荐读 2021年第6期 | 信息贫富分化的“时间悖论” ——基于个人信息世界边界要素的实证检验(内含视频摘要)
当期荐读 2021年第5期 | 文旅融合背景下国产游戏创新与推广的模式探索:基于《原神》的案例分析
当期荐读 2021年第5期| 后疫情时代信息科学发展的新机遇—韩国延世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系前系主任Min Song教授学术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