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可以流浪,此心安处才是故乡
在己亥年元日的电影银幕上,“今天是中国的大年初一,中国人都团圆的日子”,身在遥远宇宙空间站的刘培强(吴京饰)惦念着3D荧幕前春节团圆的你,同时也惦念他留守在地球上的那个倔强的儿子——刘启(屈楚萧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亲情是以太空为背景的至高维度,地球可以流浪,然而此心安处才是故乡。
2019年1月末的超前场点映中,刘慈欣激动地落下了泪水,作为一位以宇宙为土壤的科幻文学的耕耘者,他是寂寞的,多年来中国科幻电影作品始终未能正式走入大众的视野。今年春节,刘慈欣终于成为最幸福的人,他在铅字纸面上排列着的文字,以更加直观和美学的方式展映于荧幕之上了。科幻,不再是幻想。
其实电影春节档的选择有很多,欢乐应景的喜剧《疯狂的外星人》,星爷的经典再现《新喜剧之王》……但“科幻”二字的号召力就像星辰大海一样广阔。在中国人团圆的日子,导演郭帆带领的制作团队几度春秋才熬出的科幻美餐带来了不一样的年味儿。对大多数人来讲,立足本土的科幻电影毕竟是件新鲜事,在春节期间携同伴侣,看着未来的人们带着地球远走他乡,足可参见现实团圆的温情与厚重。
古人讲“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浣衣之景在月下历历可见,在人的视野极限中,广寒宫中的玉兔是人最遥远的寄托了。一般中国人春节惦记着的无非是家乡的水井和亲人的讯息,但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木星上的火焰,是在人眼中真实燃烧的。在流浪的地球上,人未动,目光却抵达了寰宇的深广奥渺处。在以往,饭羹飨食是春节的全部细节,今天人们会觉得,科幻电影是春节时候的一种壮举,在行星的运行中,团圆时带着一份前进的力量。
在今年的春节档,刘慈欣似乎为大家演绎了关乎中国人的生存美学——不管地球流浪到何方,地球人始终要保持生命的尊严。对中国科幻电影来说,这种姿态是系于土地之上的,土地有着不可被剥离的踏实感。宇宙浩渺,生命仍需有根系,以带着家园行走的方式去流浪,迁徙的路途才是中国人此心安处的故乡。刘慈欣的科幻世界,展示出了中国科幻不同于西方的叙事模式,没有将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体系舍弃掉,而是以一种智慧的方式实现了科幻与传统的对接。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人的“乡土性”和“他乡为客”是二元对立的,在《流浪地球》中二元整合为一,客居宇宙仍以土地为居,他乡便也是故乡。
正如电影中的台词所言:“在我们这个年代,‘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在刘慈欣的宇宙格局中,地球逃逸出太阳系的整个计划要持续一百代人,耗时2500年,可是维系这整整一百代人薪火相传的动力又是什么呢?当然还是亲情和挂念了。地球上仅存的35亿人已经转入地下城,中国大陆上的标志性建筑早已被冰封,如艾青的诗中所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啊!”此时此刻,人类可以融化冰雪的就只有像星星火种一样的“希望”了——“点燃木星,我们只需要一根火柴”,最终刘培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了自己的儿子,也为了地球人共同的命运,选择了“飞蛾扑火”。浩渺宇宙,木星不会记得一个人间姓名,但从“流浪地球”计划启动的第一天起,每个人都甘愿做一颗火种,点燃人类的希望之光。
也有人在观影中坦言,《流浪地球》中泪点突兀,剧情略显生硬,科幻特效虽可圈可点,但感人画面和亲情交融的铺垫仍显不足,豆瓣、猫眼等众多平台的影评观点各一、不尽相同。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今年是中国的“科幻电影元年”,新元伊始的事物总是需要成长的。若以原著小说来看,小说中的叙事线索和电影剧情之间的错位终究是难以避免。而以影视美学本身的价值来看,《流浪地球》立意鲜明,对大多数电影观众来说是顿心满意足的年夜饭。
地球缘何需要远走他乡?“流浪地球”只是一种科学幻想吗?人们在关心年夜饭的时候也开始思考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科幻电影对现实的参照和警示作用才是其命脉所在。“太阳系的老化”、人类资源的有限、人口的扩张等,地球上一切生命形式的演化等一直都是科幻人在思考的问题。在春节的华灯之下,春节大餐不再是寡淡无味,而显得更有嚼头了。
撰稿| 石天宇
编辑| 任健菲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