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迎来新变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经济外交学人 Author 研究中心
2022年3月9日,第20届韩国总统选举落下帷幕,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以微弱优势险胜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成功当选新一任总统。尹锡悦及其所在政党属于保守派,李在明则被视为现总统文在寅以及进步派的传承者,两大派别之间的政见对立与权力竞争由来已久。此次保守派的胜出与朝野的易位,预示着未来五年韩国内政与外交政策方向可能有所偏转,并对东北亚局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01
尹锡悦以微弱优势取胜,折射韩国社会分裂现状
本届总统选举经历了诸多变数,也折射出韩国政治生态的重重积弊与新兴难题。此次选举呈现“两强相争”的局面,国民力量党尹锡悦与共同民主党李在明选情旗鼓相当,他们在竞选过程中互相攻讦,先后曝光了对方及其家人的多项丑闻,使大选风向数次发生逆转。在此背景下,尹锡悦赢得此次选举并非易事,其最终得票率为48.56%,与李在明的得票率相比仅高出0.73%,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一、二位候选人得票率差距最小的一场“险胜”。尹锡悦之所以能获胜,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文在寅执政后期,韩国新冠疫情形势恶化,民生经济问题持续发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众对共同民主党执政的信心与期待。自今年2月17日以来,韩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基本都在10万以上,其中最高峰还超过34万。韩国民众大都将疫情形势的恶化归因于当局防疫政策不当与治理效率低下。与此同时,文在寅政府的房价管控政策难以奏效甚至产生了推动房价飙升的反作用,韩国高通胀、低就业率、低生育率等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在疫情背景下也有所加剧。对当局执政表现颇为不满的韩国民众因此寄希望于通过政权更迭来解决相关问题。
第二,在技术层面,同为保守派的国民之党候选人安哲秀在竞选后期宣布退选并支持尹锡悦,这一竞选策略有效避免了保守阵营的内耗与选票分流。在尹锡悦与李在明“负面竞选”引起民众的失望与质疑心理时,作为替代性选择的安哲秀坐享“渔翁之利”,吸收了部分选民并一度获得10%的支持率。在尹锡悦与李在明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安哲秀宣布退选并将其支持者纳入尹锡悦的票仓,对于李在明而言无疑是沉重一击。
第三,尹锡悦个人作为检察官的工作履历增强了民众对其好感度。韩国民众对于政治特权与腐败心怀愤懑已久,而尹锡悦在主持调查朴槿惠“亲信干政”、李明博贪腐等重大案件的过程中所树立的大胆反腐、刚直正义的检察官形象,正好符合民众对于清除韩国政治积弊的期待。
大选已落幕。虽然尹锡悦及其所代表的保守势力确定取得执政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政局的彻底“翻盘”。相反,从当前的朝野格局来看,新总统执政还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甚至障碍。
一方面,极低的得票率差距反映了韩国国内社会日益分裂的现状,如何弥合韩国日趋分裂的国内社会,成为尹锡悦上台执政所面临的首要难题之一。尹锡悦与李在明的得票率之所以如此趋近,主要源于支持者的背景分化及其均衡分布。
从选民年龄与性别看,尹锡悦的支持者主要为20-30岁男性和60岁以上民众,而李在明的支持者主要为40-50岁人群和20-30岁女性。这不仅反映了韩国不同年龄阶层和收入阶层的利益分化,还折射出近年来迅速激化、一触即发的性别冲突,二者目前已成为韩国内部难以弥合的裂隙。
从地域分布看,支持尹锡悦的选民广泛分布在除京畿道和湖南地区(全罗北道和全罗南道)以外的大部分地域,而李在明的票仓虽然高度集中在首尔周边的京畿道和湖南地区,但其中仅京畿道一个地区就集聚了韩国约26%的人口,选民数量较多。选民的地域分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均的结果。岭南地区(庆尚北道和庆尚南道)自朴正熙时代以来一直是韩国的工业化重镇和保守派的据点,相比较之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湖南地区则长期稳定作为进步力量的根据地。
另一方面,新当选的总统及其政党在目前的国会中并不占据优势地位,朝野博弈恐难受控。在2020年第21届国会选举中,共同民主党获得压倒性胜利,目前该政党依然占据着国会近3/5的席位,在韩国的立法与决策方面能够发挥充分影响力,这一格局至少将维持至下一届国会选举之时。因此,尹锡悦上台后若想高效推行新政,在国会层面可能会遭遇较大阻力。
02
新总统表态“战队美国”,东北亚地缘竞争或将加剧
作为保守派代表,尹锡悦在竞选期间以及确定当选后的一系列表态与行动,充分诠释了韩国保守派一贯的“亲美”“亲日”“对朝强硬”的外交理念。
在竞选期间,尹锡悦和李在明在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上发表了《“大胆向前一步”还是“坚持务实主义”?》一文,清晰阐述了各自的外交政策取向。尹锡悦通过这篇文章透露出的核心思想是,韩国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应该以更加明确的“站队”表态和更加主动的外交作为来保护自身主权和提升国际影响力。具体而言,韩国应该与美国构建更深层次与更全面的联盟关系,及时修复与日本的关系,同时在对华关系上须坚持以韩国的安全利益为先,对于“来自中国的经济压力”应采取不妥协政策。
在大选结果出炉当天上午,尹锡悦迅速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这也是其确定当选之后的首个正式外交行程。双方在通话中肯定了美韩联盟的力量,称该联盟是“印太地区和平、安全和繁荣的关键所在”,并承诺在应对朝鲜半岛问题上保持密切协调。拜登还强调了美国对韩国防务的承诺,并表示期待共同努力深化在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和供应链等关键全球挑战方面的合作。
从上述表态或行动看,尹锡悦已经表现出较为明确的“站队美国”的外交倾向。其在正式上台之后,预计会更加积极地配合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对华竞争战略,可能采取的具体行动包括在韩国境内追加部署萨德以及扩大韩美军事合作,寻求参与“四方安全机制”,更加密切地嵌入美国的技术与供应链联盟等。此外,未来尹锡悦可能会致力于改善与日本的关系,加强美日韩三边合作以及积极参与美国领导的技术与供应链联盟,以多边促双边,也许会成为其突破韩日关系瓶颈的策略选择。在处理对朝关系方面,尹锡悦可能会转变近五年来文在寅政府对朝缓和的政策方向,转而通过加强军事国防能力建设,对朝鲜进行强有力的威慑。
尹锡悦的外交政策取向确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搅动东北亚的紧张局势。韩美同盟的强化、日韩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会使中韩关系受到一定的冷落,朝韩正面冲突激化也将直接威胁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全。然而,若考虑尹锡悦政府落实上述外交政策构想的可能性,以及中韩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的现实条件,上述政策对于东北亚局势的影响在中短期内仍然可控。
一方面,如前所说,韩国内部进步派与保守派之争在大选结束之后仍在持续,目前的朝野格局使尹锡悦政府难以顺利、高效地进行政策调整。尤其在进步派务实主义外交立场的规制与影响下,韩国新政府应暂时难以放弃长期以来推行的在中美之间的均衡外交,并转向极端的偏向性外交,在处理对朝关系上也无法过于偏激。
另一方面,中韩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较高,韩国政府客观上难以承受中韩关系大幅度降温乃至恶化的代价。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3623.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占同年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29%。在技术与产业方面,中韩之间的合作也日益深化。例如,作为韩国龙头企业的三星电子持续扩大在中国的半导体生产投资,2022年3月初还完成了在西安半导体二期扩建工程,此次扩建将助推三星电子的NAND闪存生产能力扩大到占世界市场的10%以上。随着2022年RCEP先后对中国和韩国生效,两国在投资与生产方面的合作还将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作为中韩关系的压舱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韩国新政府对华外交政策的“偏航”程度。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研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