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钟飞腾: 究竟如何评估西方在俄乌战中的行为逻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Author 钟飞腾


 导读:俄乌冲突导致的最重大影响之一是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冲突爆发不久,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迅速攀升至100美元/桶,美西方一系列针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制裁驱动油价持续维持高位,而能源价格的上涨又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通胀率显著增加。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的钟飞腾研究员认为,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波动对国内政治的影响是我们评估美西方行为的重要方向。    平衡能源市场的主要办法是增加供应,美国目前大力推进的一种措施是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根据白宫4月21日简报,美国释放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同时国际能源署31个成员国联合释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加上美国承诺的1.8亿桶,共使全球市场总量增加2.4亿桶原油供应。这一不同寻常的动作背后反映了西方国家对平息通胀的急迫需求与增加石油生产供应的现实困难之间的矛盾。据此,作者指出,美国承压的能力不一定比一般的国家强。同时,能源安全的问题也警示我们,先进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国家安全问题。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编发本文,供读者参考。本文为作者在2022年4月1日《文化纵横》杂志社和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俄乌冲突、国际格局演变及中国的战略安全”研讨会上的发言,经作者本人审定并授权发布。


乌克兰危机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大宗商品的影响

文|钟飞腾

来源|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国内部分地区汽油价格飙升至每加仑5美元以上。图源:the hill

 

我主要从能源和大宗商品的角度来观察美西方的行为,并检验目前舆论上的一些争议性问题。虽然在学术界不是什么新问题,但是鉴于讨论乌克兰危机热点问题并不都来自同一个学科,因此具备一定意义。

 

 1   对俄制裁导致美西方通胀高企

 

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大概占全球10%左右,现在可能不到800万桶一天。俄罗斯供应了欧盟近40%的天然气、四分之一的石油,但不同国家依赖的程度不一样。基本上来讲,靠近俄罗斯的这些国家依赖的程度深一些,例如波罗的海国家、德国、意大利。英国依赖度比较小,大概3%天然气消费来自于俄罗斯。依赖程度的不同能够部分解释欧盟成员国对俄罗斯制裁的不同态度。3月7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宣布欧盟寻求在2030年之前完全结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8号美国和英国也相继表示要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澳大利亚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这大概会影响到俄罗斯出口的13%左右。由于西方加大对俄罗斯制裁,使得短期内市场缺口没办法补上,油价大幅上升,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油价上升的态势,导致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通胀率现在达到40年来的最高水平。出现这种情况,美国怎么办?

 

 2   平衡市场的四种办法与美国的选择

 

一是敦促欧佩克国家增加产出。所以拜登从去年到现在经常给欧佩克国家打电话,要求增产。当然欧佩克国家很清楚,油价好不容易涨上去了,能够弄点收入,也不那么容易答应。二是美国国内增加产出,出口到欧洲,这个已经开始部分实施了,但是量并不大,只是一种承诺。三是欧洲向其他地区来购买,比如说德国正在向卡塔尔购买天然气,也在向非洲国家购买。四是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从最终结果来看,第四种方法是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三月底拜登政府发布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的惊人声明,引起非常大的关注。从去年11月份发布释放5000万桶战略石油的公告,到三月份的3000万桶,总计数量非常惊人,共1.8亿桶。这个规模是非常大的,因为如果按照拜登目前的计划,每天可能要释放100万桶,这个数量是前所未有的,如果真的按照他的计划实施完毕,美国战略石油的储量会减少32%,低于4亿桶,相当于20年前水平。这个消息放出来以后,原油的价格开始往下跌。


▲ 1985年至俄乌冲突爆发期间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存量。图源:eia 


拜登为什么最后动用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手段?因为要说服盟友不容易,加大供给、加大国内生产也不快,释放石油储备能够非常快的去平息市场的预期。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释放规模非常大,美国从1975年开始设立战略石油储备,90年代初第一次在伊拉克战争当中使用,从现在的数据来看可能量不是很大。美国使用这个手段的次数也非常多,第一次是伊拉克战争,第二次是1996年2月-1997年1月,每个月大概释放接近260万桶。未来拜登政府想做的是一天释放一百万桶,数量等级是不一样的。第三次是在2000年9月-12月的时候。最近有媒体统计,2017年以来美国能源部已进行了七次战略石油储备释放,石油储备在美国大量减少,原因其实有时候并不是为了平息国际石油的供应中断,而是要进行基础设施完善,释放一部分旧的原油储备换取部分财政资金来补贴基础设施的改善。我算了一下,从90年代以来到现在的30年,一个月释放的量不超过400万桶。现在是一天要释放100万桶。原油价格的反应会怎么样呢?这超出了以前所有学术文献的估算,按以前学术文献的估算,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对价格的影响不太大所以这是一种新的情况。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确实有很多情况超出以前学术界的积累,这可能也是我们现在产生一些争议的原因。


我们刚才看到美国有四个选项,两项是涉及到外部世界,两项涉及到国内。拜登政府为什么选择释放战略石油储备,而不是选择让国内产业部门增加产出?过去10年,美国尽管发生了页岩油气革命,但是石油行当其实遭受了很大打击,股市上的表现和回报率上的表现并不是很高,所以美国的原油产量并没有一直在迅猛增长, 2019年前后达到高峰后开始略往下降,截止到今年3月中旬,产量比2019年下降了10%。也就是说价格尽管不断暴涨,但是好像没有刺激美国石油部门的产出。原因在哪里?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的调查显示,原因是因为华尔街希望把收入不要应用于再投资和扩大生产,而是要去回报股东。之所以要回报股东,是因为过去10年间石油行业的盈利并不太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至少可以推断石油投资与生产周期不太同步,这个行业不盈利。很多人现在讲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要收割乌克兰危机,但是我们可能略微夸大了美国在战争中的收益,这是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因为前一阵子中概股、港股就在大幅度下跌,很多人认为是美国华尔街在收割,但是石油行业表明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的,石油行业的盈利是不如预期的。所以可能还要继续去核算,到底华尔街有没有在原油价格暴涨和天然气暴涨中获得很大的盈利。现在的证据我觉得不太充分,这是我想强调的一个点。

 

 3   制裁影响对我国国内政策的启示

 

第一,国内政治到底有多重要?


俄罗斯商品供应短缺之后,政权合法性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危机。美国面临的问题有点不一样,因为原来传统来讲社会主义经济国家容易出现商品短缺,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是商品过剩。比如说美国进口的原油当中,40%是用来生产汽油,油价上升之后导致美国普通家庭所使用的汽油价格飙升,已经达到每加仑4.3美元的历史新高,比2021年年初的时候翻了一倍多。这种情况下美国会产生什么样的政治效应呢?这个好像我们关注得不多。我现在观察到的,这至少迫使很多选区的国会议员开始动议,要求拜登政府采取措施制止价格上涨,所以去年11月份的时候拜登就已经开始动用战略石油储备。


拜登希望平息通胀,因为如果他不能够平息通胀,特别是汽油价格的明显上涨,他可能会在今年的中期选举当中失利。这样一种因果机制的链条是我们评估美国行为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说俄乌战争爆发当天,美国参议员众议员就联手给拜登写信,要求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来帮助工薪家庭度过难关。他们之前一直呼吁美国工业集团增加产出,因为拜登政府封存了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生产,要转向绿色发展。在很危急的情况下,这些国会议员也认为释放战略石油储备能够更快降低价格,保障美国老百姓的生活稳定。这个因素到底对美国的国内政治以及它的对外政策有多大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加以认识的方面。我们总认为美国非常强大,美国作为制裁方、霸主国,承受压力的能力是不是比一般的国家都要强?我觉得不一定。在很多美国理论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在应用于国别区域研究的时候都要重新界定,比如说经济学里经常出现的“基尼系数”,其实每一个国家能承受的基尼系数是不一样的,承受制裁的能力和意愿也都不一样,朝鲜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第二,先进技术能否解决所有的国家安全问题?


过去几年在中美贸易战的刺激下,中国人把技术的先进性视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首要因素,但是从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我们看到,事情可能不是这么简单。欧洲处于后工业时代,同时在追求能源转型,稀缺性的矿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实际上是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稀缺的。所以用某种稀缺性来定义资源技术在国际生产中的地位,更具有本质性。先进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国家安全问题,欧洲国家的技术水平领先于俄罗斯,但是并不解决国家安全问题。例如,德国2/3的天然气,一半的煤炭,1/3的天然气是有来自于俄罗斯。德国企业非常担心俄罗斯关闭能源供应,德国的一些工业巨头已经向德国政界发出警告,由于能源价格推动的通胀和成本高企,这些公司的收益面临巨大减损。德国要比法国更加依赖于工业,工业对德国GDP的贡献率超过20%,法国大概不到10%,两个国家的承受力度是不一样的。

 

 4   全面制裁的未来可持续性

 

去年在危机发生之前,美国参议院也动议拜登政府动用战略石油储备,那个时候的想法跟2月份以后有点不一样,当时从意愿角度来讲,美国政府的选项还是比较多的,既包括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也包括增加国内的能源生产,同时要重启加拿大的供油渠道,因为拜登政府上台以后关闭了这条输油管道。当时美国国会议员告诫美国政府,绝不能依赖于欧佩克国家这样的外国行为体来实现能源安全,而要关注美国未来面临的真正挑战。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我们看到拜登政府的选项明显转向了战略石油储备,也就是说事情越来越紧迫,美国人感受到了能源价格上升、矿产资源价格上升对国内通胀的巨大影响,这是40年来前所未来的高度。由于这种能源依赖关系,后期美国及其伙伴的这种全面制裁,我觉得可持续性是比较差的。现在媒体上已经有一些讨论,以德国为例,德国说要根据事情的进展来评估北溪2号会不会重新启用,也是在欧洲目前争议性比较大的问题。


* 本文为作者在2022年4月1日《文化纵横》杂志社和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俄乌冲突、国际格局演变及中国的战略安全”研讨会上的发言,小标题为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自拟。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热点分析


 张慧智:俄乌冲突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杨延龙:韩国对俄乌战争的反映及影响

 陈昌洙:尹锡悦政府对日政策的方向及建议

 刘天聪:尹锡悦将采取何种内外政策

 郑继永:韩国大选目击记

 宫崎雅史:2022年国际形势与日本外交的课题

 韩国学者闵正勋: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及对韩国的启示

 青瓦台迎来“文尹会”,尹锡悦的“搬家”计划能否成行?

 日本学者森聪谈,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