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凯平:如今的我们为何感到不幸福?

美国伟大励志作家海伦·凯勒亲述:冲破黑暗逆境,寻求光明(附视频&讲述稿)



彭凯平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后留校任教。1997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任教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曾任加州大学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和美国心理学会科学领导委员会成员等国际职务。2008年5月起受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高级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联合主席。


  



“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的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与养伤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鲁迅




在更为古老的年代里,人类衣不蔽体地在丛林与平原间躲避着猛兽,依靠着简单的工具采集野果以及猎杀动物。生命的消逝通常没有预兆,也许下一秒已经进入了野兽的腹中,也许在夜晚会被放大无数倍的寒冷与饥饿所吞噬。


每一个捕猎成功的傍晚,人们点起篝火,围在一起载歌载舞,或许是庆祝又存活下来了一天,或许是期盼着明天能够更为美好。璀璨的星光映照着摇曳的火舌,欢呼生命,成为了人类有关于幸福的最初感受。


时空越过万年,来到如今这个现代化的时期,日升月落,曾经的深海褪作平原,曾经的高峰裂成鸿沟,一切都变得截然不同。野兽再也不会侵扰人类在夜间的安睡,寒冷与饥饿也很少再成为夺走生命的元凶,探测卫星已经代替人类的眼睛延伸到了地球之外的宇宙之中,手机彩色的屏幕里仿佛有着一个飞速旋转的小型地球。


在如今这个时代,感叹和赞美生命变成了一件很少有人想起的事,那么人类真正寻求到幸福了吗?


然而事实却是,人类仍然在追逐着幸福,并且将会一直追逐下去。岁月的车轮只会永不停歇地向前滚去,经过数十年拼命发展之后,中国这个曾经历经磨难的的国家终于追上了时代翻滚的浪潮,人民的钱包鼓起来了,生活也变得好起来了。


但抛却所有外在,幸福感却犹如是一条突兀的沟壑,一道隐没在上升趋势下的低谷,人们没有感受到最大程度的幸福。


据统计,中国在155个国家里幸福指数仅排第79位,但我们的GDP总数已经达到世界前三水平。中国人为什么感到不幸福?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系教授彭凯平对此有着全面且独到的见解。


幸福不是物质的满足


“短暂的满足感,会来源于物质和欲望。”从远古时期的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到如今吃穿不仅不会缺少,反而有着诸多选择,这之中的跨越,人类用了近万年的时间。


当街道两旁商店越来越多,商城琳琅满目的商品越来越多丰富,货柜上色彩越来越缤纷时,一个由人类选择物质的时代便拉开了序幕。


在近代史所遭受的一切伤痛仍然是所有中国人心上隐隐作痛的疤痕,贫瘠到缺衣少粮的生活在那时是常态,昏黄的天空之下青涩的稻谷麦苗成为了饥饿之人晕厥后做的最后一个美梦。


或许正是因为曾经太穷,所以当中国人富起来之后所会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尽情地购物消费,用奢华贵气的奢侈品堆砌而成的光彩照人,来掩盖过去所有的伤痛,这几乎是人的天性。


“钱放在那只是数字,用在自己身上才是实现了价值。”如这样鼓吹物质消费的广告语席卷了整个网络,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许多中国人的想法。有的人疯狂地在网上购物,只为体验收到快递开箱时那一瞬间强烈的愉悦,也有的人横扫商场,却只是为了能够享受到包装精美的货物被递到手里的那一刻的满足。


物质与欲望,确实带来了极为短暂的满足,但那只是虚假的幸福感,几乎不需要多久,便化作了空虚的泡影。


彭凯平教授指出,人类对于幸福的感受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不停地满足物质欲望,不仅不能使幸福感上升,反而会在强烈的空虚之后,使人陷入情绪更为深一层的低谷之中。


内卷的社会


“一切皆可内卷。”一句有些调侃意味的网络话语在近些年成为了风靡名句,但却也暴露了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发展之中所存在的社会问题。


内卷,即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形式固定后,因为停滞不前且无法跨越式进入更高级模式,从而导致竞争压力的无限拉大。当有的人从飞快前行的车轮上被狠狠甩了下来,淹没在滚滚烟尘之中时,或许巨大的落差与无法接受的抛弃感将会是心灵上最为沉重的一击。


资本的逐利从来不会停止,压榨是其最核心也是最罪恶的手段。当如今的普通白领在经历了一周单休且一天十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工作之后,他们回到狭窄的出租房内却仍然得不到片刻的休憩,为了不被淘汰他们还要用仅剩的时间投入进无休止的学习之中。


人好似无形之中,化作了一枚微小的齿轮,成为了公司的一个小小部分,日以继夜地碾磨着,悄无声息地淌下冰冷的血肉。


随着内卷的逐步扩大,除了普通公司以外,甚至连学校与工厂都出现了内卷的现象。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麻木地上着一个一个补习班,工厂里的工人眼中满是血丝,却不敢休息。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社交失去了应有的温度,没有底线的对比成为了生活的主体,面对着压力,所有人都有着无法言说的痛苦。


针对这样的现象,彭凯平教授认为,这样无底线的作比较将会降低个人的幸福感。现在我国的发展阶段并不应该出现这样日渐严重的内卷现象,是不停歇的对比导致了竞争焦虑的疯狂滋生。或许可以学着慢一点,多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原本看似透不过气的生活可能豁然开朗。


装满心灵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刘擎提出一个如今中国社会中逐渐显露出来的问题:“成年人的童稚化。”当人们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短平快的形形色色视频之中,那么用于阅读和学习较之深厚的书籍时便会出现明显的障碍。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凭借着小小的手机屏幕,我们已经能够掌握全世界的动向,看全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但在短视频的火热的表面之下,是对于书籍阅读的日渐冷却。


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量犹如井喷般的时代,我们都被各色杂乱不堪的信息所淹没,但在愉快的躯壳下却唯有一颗空空如也的心在空虚地跳动着。


有的人立下壮志,随后便躺平做梦,妄图梦想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里突然得到实现;有的人沉溺在当下短暂的视觉快乐里,将未来当作天边缥缈的云彩,永远不会到来;有的人一味沉浸在单薄的悲伤里,用灰色的颜料将自己整个世界涂满,用哭泣来代替每一步的行动。


他们像是飘在自己的生命里,自己把自己变成了无依靠的浮萍,彭凯平教授认为,这样的不幸福感源自于空虚的心灵,是对生活的“不走心”。


把握现在,注重未来


中华民族曾经从炮火连天满是硝烟的黑暗里走了出来,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为祖国而献身的革命烈士们曾经要穿着单薄的衣裳埋伏在雪里,只为能够为战争取得胜利,他们曾经吃一个苹果还只能每人一小口,有时候连水都只能混着泥喝下去。


革命战士们有的是贫瘠到了极致的生活条件,但他们却依然能够从困苦之中挖掘出一点点的甜,并让那一点点的甜化作心中的幸福。


幸福犹如是人类心灵中的一片甘泉,若是拥有着顽强的信念,能够把握住现在,能够期盼着未来,脚踏实地努力着,那么这甘泉便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我们是肩负着那些革命战士传承下来的梦想和信念的,那么我们也绝不能沉溺于眼前的物质欲望,要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在心灵上站起来,去追逐最真实的幸福。


小结: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身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充裕的时代,却也不要忘记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这是我们不能转移的方向。短暂的迷茫与沉溺并不要紧,我们能够乘着祖国这列飞快前行的列车,用自己的努力去迎来幸福的终点。



转自美中科教 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