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情神话》:“反差”中,看你相信怎样的爱情 | 导演邵艺辉专访

艺东西 艺东西 2022-07-15



“如果不是真的有话想说,有和别人不太一样的话想说,那么我就不会动用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拍电影。”《爱情神话》的导演邵艺辉曾对外这样说道。


呈现熟龄人群的爱情故事,徐峥监制并主演,马伊琍、吴越、倪虹洁三个上海女人主演,全程讲着上海话,这样一部沪语电影却90后山西女导演邵艺辉之手……这些颇具“反差感”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让《爱情神话》在年末贺岁档自带话题。


将影片命名为《爱情神话》,邵艺辉说正是一种“反讽”的手法,“片中其实没有神话,同时爱情好像也不是传统的爱情,这其实是为了一种反差的感觉。”


邵艺辉说,“边写边修改剧本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传达了一种人们看待感情、看待世界的态度,就是‘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相信怎样的故事’。”


在《爱情神话》上映之际,导演邵艺辉接受了东西文娱 | 艺东西的访谈,讲述了“借电影想诉说的一些话”,以及电影拍摄幕后的故事。


剧本创作之初,“想拍什么和能拍什么”成为了邵艺辉主要的出发点,两个小时的电影时长内呈现了她所熟悉的环境和想写的那些人。独立精致的李小姐(马伊琍 饰),带着女儿过着单身生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前妻蓓蓓(吴越 饰),离婚后热衷跳探戈;天然具有风情的格洛瑞亚(倪虹洁 饰),有钱有闲。三个完全不同的女性因为老白(徐峥 饰)而产生了交集。



自称杂家的老白,平日里教人画画,会生活的他也因此更加理解女性。而好友老乌(周野芒 饰)虽一生追逐浪漫,却会用惯性思维来对女性做出评价。


在《爱情神话》中,邵艺辉塑造了三位“反客为主”的女性。一方面在故事设置上,三位女性掌握主动权,引导情节发展和关系的走向。另一方面,当女性作为主体,不以爱情作为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潇洒自由的活着。


片中,无论是全沪语对白,还是对于上海市民的咖啡文化、骑自行车习惯等的表现,为影片衬托出了浓厚的沪上风情。其中咖啡店、临期进口超市、菜市场和修鞋摊等生活化场景的刻画,来自于邵艺辉寓居上海六年的观察。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邵艺辉选择来到上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剧本加工、小说写作后,邵艺辉于2019年开始构思并完成了《爱情故事》的剧本,然而因为没有机会暂时被搁置。


2020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邵艺辉给FIRST影展投了剧本,没曾想一路走到最后一轮。《爱情神话》由麦特影业、北京真乐道、上影集团、捕影传奇出品,在麦特文化CEO陈砺志先生作为出品人、徐峥作为监制、领衔主演的加入下,成为2020第14届FIRST影展创投单元最快“出炉”的项目。


谈及首次执导电影长篇的感受,邵艺辉称是幸运的。而接下来,她也会继续写作小说,以及拍摄自己写作的剧本。


“因为我还有很多东西没表达。”邵艺辉说道。




 


两小时内的上海


EW:如何看待观众对于《爱情神话》的一些反馈?


邵艺辉:因为我也是资深的豆瓣用户,平时喜欢在豆瓣上看大家讨论,觉得特别有意思。好多东西我都没想到,人家都帮我想好了。包括可能有一些影片里逻辑没有那么好的地方,网友都会帮我把这个逻辑补齐,这让我感到很开心。


其实我昨天还在豆瓣上写了一小段文字回复,因为有人评论说“影片中的上海不是真实的上海”,“没有体现在上海打拼的那些外地人” 等等。所以当时我就写了一小段文字,当然我也不是针对他回应的,我只是想让别人了解一下我的思路。因为我不是说要拍一个真实、客观、全面的上海,这事谁都干不了是吧。


我的意思就是说一个电影两个小时,它就是一个很片面的东西。尤其像我这种有局限的人,我只能写一些我比较熟悉的环境和我想写的那些人。因为我就是想拍一个单纯恋爱的事,至于说外地人少,完全是从表演上来想的,希望大家能用方言你一句我一句的。因为一旦有一个外地人的话,上海人他就是会说普通话。这样的话我觉得对表演有折损,因为他们用方言去演戏的感觉是跟用普通话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设置成他们都会讲上海话。


如果我去拍其他城市,我也会拍这个城市讲方言的那群人说话,因为这种戏你一句我一句的就是很过瘾。如果一个方言一个普通话夹杂着,好像差点意思。


EW:和上海这座城市有怎样的渊源?


邵艺辉:因为我是太原人,小时候一直都在太原,上大学在北京读书待了有4年,然后想换个南方的城市体验下,所以去了上海。


关于场景,其实说实话,我当时写剧本更多考虑的是我能拍什么。其实片中好几个店都是朋友开的,然后也让朋友来客串。本身也和剧中的人物角色贴切,不是那种消费水平特高的地,也不是那种特别接地气的地,然后中西结合,符合这些人物的背景。



EW:就目前的市场来看,选择拍摄一个沪语电影是不是一个冒险的选择?在制作阶段是否有带来一些挑战?


邵艺辉: 因为我写剧本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全沪语),最早想让朋友来演,预计是一个小投资的。当时参加FIRST影展解说自己项目的时候,我就说是一部全沪语的电影。像麦特影业的陈总、徐峥老师决定出品的时候,首先他们是认同我这个想法的,既然选择了我这个剧本,那就是给我足够大的自由和创作空间。


制作整体就是很顺利,因为的确是因为想好了。这些演员老师们都是上海人,所以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当然是更熟练自如。不过你看影片字幕就能发现其实很多上海话和普通话差别不大,只是念出来音调不一样,所以制作就还挺顺利。


EW:演员选定的过程是怎样的?


邵艺辉:最早是麦特影业的陈总找到了徐峥老师做监制。本来徐峥老师还和我们一直在讨论谁能演“老白”,上海40多岁的男演员。最后想了一圈,还是觉得徐峥老师最合适,所以后来说服他演。他愿意演了之后,之后一切都比较顺利了,我们再去找了其他的演员。


另外,像马伊琍老师是当时FIRST影展的评委。我原本写剧本的时候就是参照她的形象去写的,所以我就在台上就跟她说了这点,当时马伊琍老师给我的感觉也是挺愿意演的。


其他老师我原本不知道他们是上海人,后来由徐峥老师引荐后才知道,然后我就跟其他演员老师一个个见面。像吴越老师、倪虹洁老师,一见面我就觉得她们来演就又合适这个角色,同时人又很热情真挚,我作为新人导演不会有那么大压力。


其实我跟这些演员都见过之后,我回去修改了剧本,让这个角色跟他们本人更契合一些。也是根据这些老师们,让角色更加丰满起来了。



 


反差的“爱情神话”


EW:为什么片名叫做《爱情神话》?如何去理解老乌那段真假难辨的私人回忆?


邵艺辉:我用了一种“反讽”的手法,因为片中其实没有神话,同时爱情好像也不是传统的爱情。这也是由老乌的爱情故事带出来的,但是他至死也没有看到另一方面,这其实也是为了一种反差的感觉。


老乌的那段私人回忆,片中有的角色相信“那个人就是索菲亚·罗兰”,有的就不相信。其实刚开始写剧本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觉得有趣,真真假假不把这件事搞得那么实。不过边写边修改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传达了一种人们看待感情、看待世界的态度,就是“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相信怎样的故事”。


EW:作为90后的创作者,如何去把握中年男女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层面?你刻画的这群人具有怎样的调性?


邵艺辉:其实我在写的时候,我并没有把他们当成中年人去写,我觉得他们对待感情的态度就是我现在的态度。


我觉得我刻画的这群人其实还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我没有把生活更沉重的那一面去表现出来。这也是我前面为什么说两个小时的时长,我就先把最重点的事弄清楚。我希望我刻画的这群中年人就是可以更潇洒一点,因为中年人在这个社会上其实是很辛苦的一群人。


但没有表现这些沉重并不代表不存在,只是融入在背景里没有去强调。比如说像李小姐住的那个地方,她妈妈和她的对话中提到她嫁了一个外国人但离异了。包括像格洛瑞亚、蓓蓓这些女性,她们背后也都有很多自己不如意的事。所以沉重的部分肯定是有的,但我也就点到为止,也不想去放大。一个成熟的中年人,就是即便背负了很多,也都是埋在心里。



EW:影片中“李小姐、格洛瑞亚、蓓蓓”三位女性角色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谈谈塑造这三位女性角色想法?从初始到结交成为好友,她们之间有怎样的共性特点?


邵艺辉:我觉得她们之间有一个共性都是“活明白了”。


一开始陌生人之间都会有点戒备和防范意识,熟了之后发现彼此有共同的这种人生观和感情观。其实她们都是挺潇洒自由的,没有把爱情当作是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


但是不同的经历也导致了大家一些观点的不同。像“蓓蓓”这种比较传统的女性会觉得“一个女人这辈子没小孩是不完整的”,这其实也是我的一种疑惑,所以就选择放到影片中了。其实我自己也没有答案,但大家肯定都会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就呈现了。不过蓓蓓也有自己的另一面,比如她和老白当时离异的原因。不过普通人就是这样的,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都是有一种模糊在。


另外,其实蓓蓓说完之后,另外两位女性说了女人这一生还可以有别的目标。我觉得这对蓓蓓是有触动的,开启了她的另一扇门,她也愿意进入到那个世界里,所以她们最后就会成为朋友。


像格洛瑞亚和李小姐两个人其实本来就是很像的,她们的很多想法只要一聊熟就发现其实她们是一路人。所以是她们已经走一路了,蓓蓓才加入她们,然后三人再接着一起走。



EW:请谈谈塑造两位男性角色的想法,看似截然不同的两人为何能成为朋友?


邵艺辉:我觉得主要是老乌这个人耐不住寂寞,他需要被一个人忙活起来。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特别悲观,所以他就是每天“蹭”着老白。但老白其实是一个朋友挺多的人,他跟小鞋匠、菜市场的大叔都是朋友,是个社交很丰富的人,因为老白这个人他很会倾听别人。


但老白自己的台词也说了,老乌没有朋友。看上去老乌为老白做了很多事,但他们都知道是为了让老乌忙活起来。所以我觉得这是成年人的一种相处状态。



 


把自己当成普通观众


EW:首次执导电影长片,有怎样的感受?认为目前的创作生态如何?


邵艺辉: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幸运,真的就是运气使然,然后特别顺利,当然这个顺利也都是因为运气造成的。


从整体上来说,大部分创作者的生活过得都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小编剧、小作家都没有特别稳定的经济收入,不过这也是必然的。对于他们来说,当初既然选择了写作必然会想放弃一些物质层面的东西。或者对于他们来说,买一个包带来的这种快乐,和写了一段很牛的台词是不能相比的。


EW:目前看来,你的创作表达会具有怎样的特点?


邵艺辉:我写作的时候,常常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普通观众,就是在想我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如果我是观众,能不能看的进去。包括我刚才跟你说的,作为观众我不喜欢一些作品将女性刻画的特别片面,所以当我有机会去表达的时候,就是表达我喜欢的,影片中三个女性角色的态度的确就是我更喜欢的。还有就是希望有趣一点。


EW:你个人喜欢哪些导演或者作品?


邵艺辉:我是一个口味还比较大众的人,什么类型都看,可能偏好喜剧多一点。不是特别偏好文艺片,好多电影大师的片子,节奏特别缓慢,我不太容易看得进去。


我其实很喜欢《窃听风暴》《无主之作》的导演,虽然他的作品在电影风格上不是很强烈。


EW:接下来有怎样的工作计划?


邵艺辉:继续拍自己写的剧本,因为我还有很多东西没表达。这段时间忙完了,我还是会继续写小说。


因为小说和剧本还是不同形式的创作,最重要的还是看我想表达的内容。像电影可以融合我喜欢的多种元素,比如这次我在《爱情神话》中就配了很多我喜欢的音乐。如果一些要深入到本质去讨论的问题,可能更适合用小说的形式来呈现,可以加入很多叙述,不像剧本都得转化成人物的台词和动作。



访谈/撰文:EW | 徐肖冰 胡岚

审核:EW | 岳鸿

支持:东西文娱影视组

   近期艺东西相关内容












EAST WES
               ART艺东西的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