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食》分享@「珍食」展览·深圳
启幕于2021年10月23日的公益展览《珍食》,以15组关于食物的研究和设想,艺术家和设计师们以食物为主题进行创作,研究、反思了与饮食有关的多个议题。
当下的我们正处在世界发展的多重矛盾之中,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创作视角,激发公众对“食物”议题的关注与讨论。
11月,“珍食”携手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Atelier Fang食物设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处、“明日之路”行动小组、PDT食物小站、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食物领域的研究者、行动者们,以“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倡导健康饮食”为题,发表他们的见解、介绍他们的行动,展现组织及个人的“珍食”行动力!
并提供限定席位的“食物废料实验室”工作坊体验,邀请富有设计力、想象力的你,共同探索食物“残渣”在未来的潜力!
活动详情
珍食漫谈: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倡导健康饮食!
时间:2021年11月6日13:30-17:30
L3 境山剧场
食物废料实验室:可以吃的新材料工作坊
2021年11月7日14:30-17:00
L2 公教空间
即刻报名
作为《珍食》展览公教活动
本次珍食漫谈、工作坊均免费参与
席位有限,扫码即可报名预约!
珍食漫谈报名二维码
*珍食漫谈活动为限定250人,先到先得;如遇疫情等不可抗拒因素需停止线下活动,我们将执行应急方案,改期、或转为线上参与。
工作坊报名二维码
*由于本次工作坊限定20人,先到先得,报名成功后,工作人员会以电话形式通知最终报名结果;请准确填写具体报名信息。
珍食漫谈
演讲嘉宾&主题
重塑食物——利用循环经济促进自然再生
于杨今奇 (Vigil Yu)
循环经济与食物议题项目管理者
写作者,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中国)食物项目顾问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是一家国际慈善机构,致力于通过设计推动循环经济,以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他们提出:食品行业有机会通过循环经济应对当前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危机,帮助食物系统自然向好;快消品企业和食品零售商可以让自然向好的食物成为主流,在盈利的同时造福农民。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最新报告 《重塑食物:利用循环经济促进自然再生》提供了一种以设计为主导的新方法来实现这一机遇。领先的快消品企业和零售商可以从根本上重新设计其食品组合,创造对多样化原料的需求,鼓励更多样的作物耕种和牲畜养殖,从而实现大规模且快速的转型。
食物减损的创新技术与模式
董乐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驻华代表处减贫与创新官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FAO)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其宗旨是:保障各国人民的温饱和生活水准;提高所有粮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最终消除饥饿和贫困。FAO在食物减损的创新技术与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董乐先生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减贫与创新官员,负责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等相关议题的推进。
用设计传递与推动健康、自然的饮食文化
胡方|中国美术学院讲师
Atelier Fang食物设计创始人
从“吃豆府”食物设计艺术项目到“面,明明是条线”的索面装置与吃面体验,从“可生长的皮革”到“可以吃的新材料”,胡方以设计师的视角审视人与食物、与自然的关系。
她通过设计教育、互动作品、策展等不同的表达方式,探寻“食物设计与饮食人文”在当代语境下的意义。设计传递着代表当下、直指未来的文化和生活形态。分享中她将结合实践案例,与听众分享“以食物为中心的设计”探索之路与心得。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面,明明是条线」融设计展开题分享会 After Party, 2021
猎奇 食物设计展 &「猎奇餐厅」快闪店,2019
你辣吗?Spice it !食物设计展,2018
味觉陶瓷 Dip it !展览开幕式互动,2018
中国食物损失、浪费及减损长效机制构建
刘晓洁,博士,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的于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整合而成。
本次将由地理资源所将从田间到餐桌,分享中国食物损耗与浪费的总体情况,包括数量、结构等;并结合反食品浪费法分析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未来减损的长效机制构建的思考。
明日之食:重建人与食物的关系
冯婧|《明日之食》制片人及从策划
“明日之路”发起人
人如其食——我们每天吃的东西,反映出我们的生活状态,《明日之食》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进行食物教育,去关注身边那群不为人知的“食物行动者”。他们通过改变食物,改变了自己的处境,也改变着我们的未来。在内卷日趋加重的后疫情时代,一群年轻人将带着普通人的困惑,踏上寻访全国各地“食物行动者”的改变之旅。这次改变之旅将给更多普通人重新认识食物的机会,并借助食物寻找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明日之食》纪录片海报©“明日之路”行动小组
减少食物浪费酒店及餐厅指南
赖妙妙|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官员
全球现有农业生产使用了70%淡水资源、33%土地及30%能源,并排放了20%温室气体,然而超过1/3的食物被浪费掉了,本次分享将会介绍酒店及大型餐饮行业,如何通过各种策略,有效减少食物损耗及浪费。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主持人&圆桌嘉宾
珍食漫谈及圆桌特邀主持人
刘源博士
万科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200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法学博士学位(文化人类学),2006年自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自然保护区管理)。十余年发展领域工作经验,先后就职于国际减贫与发展机构和国内基金会。
圆桌特邀嘉宾
余梦露|PDT食物小站联合创始人
PDT食物小站(Pomme de Terre)于2017年3月成立,2021年在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主要聚焦于减少食物浪费以及食物教育的创新项目开发,旨在构建可持续食物系统的知识和行动体系,以此践行和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余梦露于2017年加入PDT食物小站成为顾问,并于2020年成为团队负责人。
活动信息
珍食漫谈: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倡导健康饮食!
2021年11月6日13:30
SWCAC L3 境山剧场
活动流程
13:30:正式开场;
13:45:主题分享 by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中国)食物项目顾问丨于杨今奇 (Vigil Yu);
14:10:主题分享 by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处减贫与创新官员丨董乐;
14:35:主题分享 by 中国美术学院讲师、Atelier Fang食物设计创始人丨胡方;
15:00:主题分享 by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丨刘晓洁;
15:25:主题分享 by “明日之路”行动小组创始人丨冯婧;
15:50:主题分享 by 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官员丨赖妙妙
16:15:圆桌对谈:
主持人:刘源博士丨对谈嘉宾:于杨今奇/胡方/冯婧/赖妙妙/余梦露;
16:50 :现场Q&A。
食物废料实验室
你是否想过废弃的食物残渣,能转化为实用材料?设计师考虑身体与事物的相互作用,认识身体,打开感官,拓展我们敏锐的触角在日常事物中的认知。
如果将周遭习以为常的事物用来做设计材料,它有什么特性?过期的牛奶、咖啡渣、鸡蛋壳,可以制成结实的板材,海藻也可以制成塑料?它和我们的情感如何连接?我们吃的食物来自哪里?废弃的食物如何创造为未来的新材料?
工作坊从“材料的感性评价”、“食物和它塑造的可能性”两块内容展开,学员将体验到一种实验的成型方式。
胡方|中国美术学院讲师
Atelier Fang食物设计创始人
毕业于德国包豪斯大学和浙江大学。探索着“可以吃的设计”专业领域的教学和设计实践,她主导“吃豆府”食物设计实验艺术项目,曾策划多场食物设计主题展览,亦是第三届伯克利-斯坦福“食物创新与设计”年度峰会受邀讲者。
活动信息
食物废料实验室:可以吃的新材料工作坊
2021年11月7日14:30
SWCAC L2 公教空间
活动流程
14:30:工作坊正式开始,导师引入“材料的感性评价”内容;
15:00:分组体验,导师1对1进行指导,制作作品;
16:00 :交流环节,导师就“食物和它塑造的可能性”进行深度分享。
珍食漫游直播二维码
*也请保留线上直播二维码,以备不时之需!
防疫指南
1、请提前准备并佩戴好口罩,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入场测温,自觉扫码出示粤康绿码;
2、入场后请佩戴口罩并和场内观众保持一定距离;
3、如有任何身体不适,请第一时间向最近的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活动贴士
1、活动现场自带水杯;
2、零废弃,垃圾请自己带走。
点击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何为《明日之食》
一部探索人与食物美好未来的影响力纪录片。
人如其食——我们每天吃的是什么,反映出我们的生活状态;
而食物背后的问题及应对方案,则勾勒出当下社会的痛点和趋势。
食物,不仅维系着我们的生命,
也许还是解决个人及社会问题的一个入口,
更是重建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起点。
新冠疫情提供了一个改变的契机,
在内卷日趋加重的后疫情时代,
一群年轻人将带着普通人的困惑,
踏上寻访全国各地“食物行动者”的改变之旅。
何为“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行动小组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行动团体,
聚集了一些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年轻人,
我们想以共创的形式一起探寻“明日之路”。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制作纪录片《明日之食》,
如果你愿意成为“明日之路”行动小组的志愿者,
欢迎和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