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成果|专业设计5(四):聚焦于PBL课程中小组协作的多场景融合智慧教学平台设计
前言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本科大四课程,专业设计5:系统化视角下的学习设计与质量设计,旨在采用系统化方法探索在线学习产品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丰富设计理论,拓展设计思维。本课程的四个小组经过九周的积累与打磨,推出各自课题下的在线学习产品。本篇为系列成果第四期。
项目简介
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指的是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即以提升教学效果与体验为核心,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通各环节的数据,并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学习场景,实现标准化的流程与个性化的服务。
本组聚焦于同济黄浦创意中学的特色教学模式——PBL课程(项目式学习)中的小组讨论协作环节,作为OMO的应用对象。采用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纳入知识图网等方式,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转化,设计合适的线上线下融合智慧教学平台。综合认知心理学及行为设计学,在原1.0平台满足教学管理的效率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效果,改进以课程产出为导向的模式,期望帮助学生在过程中培养设计思维、协作能力等,增进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前期调研
同创中学概述
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是一所以创新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学校依托于基础课程知识,以“设计思维”为导向,开展PBL项目式学习。据了解,虎丘路校区目前是高一年级学生使用,一共2个班级,55人。每周上PBL课程的时间为周一、周四以及周五的下午。特色课程会按照每个阶段的课题重新打乱班级分组,校内有各种研讨空间、开放空间、阶梯教室等供他们进行讨论和成果汇报。
1.0平台功能
同创智慧教学平台1.0的开发是为了应对不同课程的教学管理需求,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端口,目前已进入初步测试阶段。经过线下的走访及测试观察,我们发现1.0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基本功能差别不大,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用到平台的机会较少,目前平台上的功能更多是从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角度设计。
从管理模式上看,无论是课前发布的课程公告、课中环节的聊天、作业和资料提交,再到课后互评,1.0在以提高效率为目的进行资源、信息和人员的管理,基本功能较为全面;而课堂分组、课堂监管等环节还待完善,用户也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线上的平台能够为线下教学带来多少便利?特色课程尤其注重以问题、兴趣、实践和伙伴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而从教学效果上看,平台目前似乎还没有相应的功能以支持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基于同创的教育特色和1.0应用情况,我们希望同创智慧教学平台2.0版的大方向从教学管理角度转变为聚焦PBL教学。
1.0质量特性分析
综合以上调研成果,我们对1.0平台进行了基本的质量特性分析,作为一个教学管理系统,它能够有效提高在线教学管理的效率,功能设计全面但还不深入;流程设计上具有便捷性,能够完整地串联起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线下测试发现部分界面设计易用性不佳;在实际应用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存在异步性。
用户和痛点分析
用户体验地图
为了探讨PBL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在1.0平台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补充了学生访谈,总结用户体验地图,以此深入课中的授课、讨论协作、汇报三个场景。
✦
学生
✦
用户旅程-学生
✦
教师
✦
用户旅程-教师
问题聚焦
同创PBL课堂的场景模式
1-听课、授课 2-讨论和创作 3-汇报
根据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组织形式,我们发现在授课和汇报阶段都采用集中-同步模式,授课阶段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听,汇报阶段体现为学生讲全班听;而在小组讨论阶段学生之间形成了几个小组学习团体,不仅包含师生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属于多元-同步模式。
基于不同课程阶段和教学模式
设计重心从PBL教学聚焦于讨论协作
因此我们总结出不同场景和不同教学模式下在模态、信息流动两方面的特点,发现只有在讨论创作阶段,学生和老师的行为感官包含了看、讲、听、想、记、做等多个模态,信息之间双向流动,这种信息碰撞和多模态的互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也更符合PBL课程中对学生的问题导向、伙伴导向、实践导向的培养目标。
明确了讨论协作这个方向以后,我们继续进行用户调研,并结合认知心理学和行为设计模型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深化设计重心为讨论中的行为和心理。
痛点分析
接着使用鱼骨图,系统地分析了影响PBL课程讨论阶段效果的因素,从动机、触发、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作为后续功能设计的依据。
我们发现,讨论未能达成预期目标,从行为模型中的能力角度看是因为缺乏项目推进的能力,细分表现为教师精力有限、学生能力不同且不敢主动求教;从动机角度看表现为缺乏小组讨论意愿,例如小组合作不愉快、基础课课业压力大、对PBL认识不够等;从触发的角度看缺乏适当的过程性刺激,例如教师无法实时得到课堂反馈,学生在陷入消极状态时缺少过程性鼓励。
需求和功能分析
最终,我们2.0的定位是聚焦于PBL课程中小组讨论协作环节的多场景融合智慧教学平台,线上平台具备实时性、智能性,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公平性及教学场景的融合性,并由此推导出了相应的用户需求和功能模块。
需求与功能定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方案
系统架构
同创2.0系统架构图
同创PBL课堂每个学生和老师都会自带一个ipad或电脑,我们设定学校提供或自行配备耳机,以便上课时录入个人数据。若有线上教学,同创智慧教学平台2.0会和线上课堂软件,比如腾讯会议联通,实时处理数据。
在2.0平台中,教师端和学生端的流程都可以分为协作前、协作中、协作后三阶段。协作前,师生登录、进入课堂、分组;协作中,老师点击开始上课即可开始全班数据的采集分析,并能查看讨论情况,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协助讨论,协作后查看课堂报告以及在平台上欣赏他人的作品。
从功能上大体分为课堂、学习报告、作业与反馈、作品展廊四部分。
理论与技术
✦
语音识别
✦
功能:
- 精确到个体的语音分辨
- 语音转文字
- 关键帧标记
- 语词分析与知识图谱构建
硬件环境:
- 语音输入:自带/学校提供耳机,精准化获取
- 语音分析:人均一台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信息端口:
- 线下课程:网页,教师点击上课按键,教室内各设备录制和分析。
- 线上课程:与线上课堂软件(腾讯会议等)实时连通
技术支撑:
- 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语音转换为文本
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语义理解、文本分类、文本相似度处理、情感倾向分析、文本生成等
- 声纹认证技术 - 区分每个人的声音
✦
知识图谱
✦
技术支撑:
A Speech-to-Knowledge-Graph Construction System
- 从语音到知识图谱构建
HAO图谱(HI:人类智能,AI:人工智能,OI:组织职能)
语音转文本(实时)→ 知识图谱构建 → 知识图谱抽象化
理论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
节点-关键词
连线-联系紧密程度
语义网络 → 知识图谱
服务流程
✦
讨论中
✦
讨论中-流程交互图
学生端:
头脑风暴发散思维
高亮重点生成纪要
语音识别转化文字自动生成知识图谱
手动编辑知识图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More
根据Fogg模型,当行为动机较低时,可以提供一个刺激因子,使触发行为成功,转变为高动机。这里的刺激我们用游戏代替,可以让讨论气氛活跃起来。
教师端:
全局界面(了解全班各组讨论情况)
单组界面(了解一组内成员讨论情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为了解决老师无法同时掌握多个小组讨论情况的问题,智慧教学平台会与腾讯会议联动,在教室的多媒体一体机上,可以同屏显示线下不同空间的小组及线上同学们的实时画面。在全局界面中,可以观察到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对比,包括实时活跃度以及讨论中产生的词云图,在学生申请举手求助时,老师也可以很快进行解答。在每组讨论中,教师能对讨论活跃度低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根据学生讨论实时生成的文字信息引导学生讨论方向。
✦
评价
✦
评价-流程交互图
学生端:
分别对小组内、个人、课堂评价
小组互评
教师端:
查看小组及个人讨论情况报告
查看班级课堂总报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作品
✦
作品-流程交互图
左右滑动欣赏学生作品
学生查看同学、老师对作品的评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界面演示视频
课程成果|专业设计5(一):济语台——人机协同智慧外语协作服务平台设计
课程成果|专业设计5(二):星声点亮“星娃”的声音——自闭症儿童构音训练APP设计
课程成果|专业设计5(三):劳动盒子Pro——为劳动课⽼师设计的⼀站式备课与课程开发辅助平台
参考文献:
[1] 余越凡,周晓云,杨现民.基于元宇宙的线上线下融合(OMO)学习空间构建与教学模式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22,40(04):14-22.DOI:10.15881/j.cnki.cn33-1304/g4.2022.04.002.[2] 王超,顾小清.OMO教学的推进:以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参与意愿为切入点突破在线教学困境——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02):72-80.[3] Ronghuai Huang, Ahmed Tlili, Huanhuan Wang. Emergence of the Online-Merge-Offline (OMO) Learning Wave in the Post-COVID-19 Era: A Pilot Study, [4] Xiaoyi Fu, Jie Zhang, Hao Yu, Jiachen Li, Dong Chen, Jie Yuan, Xindong Wu.A Speech-to-Knowledge-Graph Construction System. IJCAI 2020: 5303-5305. doi: 10.24963/ijcai.2020/777
参考案例:[1] 百度知识图谱 https://kg.baidu.com/#/kgData/kgdataty[2] 飞书-语音转文字[3] Bilibili 关键帧标记
图片来源:个人拍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