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专访 | 张亚龙:从“科技+金融+人才”到可持续发展
张亚龙
香港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科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SISD)院长,零碳学院院长
RME—ESG创新中心主任
中欧-深圳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主任
Q
可否先请您简单介绍下自己主要在做的事情?
我们在做的是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命题,重点是研究以深圳为代表的超大型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瓶颈,并寻求有效解决方案。在城市尺度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我们希望以问题为导向,助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城市尺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扮演智库的角色,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议。
我们的第二个任务是挖掘创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的问题,例如废弃物如何处置、城市资源如何循环利用、城市空间如何高效开发、城市与人有关的布局,包括公园、人文景观等的改造。
再其次,我们把可持续发展与场景结合起来。从城市尺度到街区街道,甚至到社区、小区、企业、工厂的尺度,让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方法论能有更好地应用或践行。
双碳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很关键的领域,我们关注的重点包括技术与模式如何创新。在具体业务层面,如何打造城市背景下的近零碳排放场景,园区、社区、景区、医院、学校分别应该怎么做,这都是我们要开展的工作。
Q
深圳是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城市,您作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和机构代表,又长期扎根深圳,可否请您来介绍下深圳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
深圳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很多,具体来讲,深圳的创新过程就是按照从城市、街区,到社区的多维度可持续发展目标做了贯通。可持续发展的街区标准或者企业标准,都可以作为开创性的案例。
Q
十分好奇您是在什么机缘巧合下成为2023向光年会的共创方的?为什么选择向光年会?
向光年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今年正好有机会与向光年会的主办方有比较深入的交流,希望在向光年会的平台上,结合深圳可持续发展的试点示范,能够互相促进,共创共享。
Q
可否请您从共创方的角度介绍下,本届向光年会有什么亮点?
首先,向光年会的内涵不断丰富。从过去强调公益、慈善、社会责任,慢慢地融合可持续发展、碳中和这些新的焦点性的领域。其次本届年会更侧重企业的参与,同时也更关注企业的ESG领域,今年要推动的正是ESG生态大会。企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能否可持续直接影响到城市是否可持续。所以通过ESG去引导、挖掘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些成功模式和创新,同时又放大到更多的企业生态产业链,让更多的企业去学习、参与和吸收这些成果,是本届向光年会我认为非常有意义之处。
Q
从共创方的视角,您认为本届向光年会选择深圳有什么意义?
这与刚才所谈的深圳作为可持续发展城市试点有关,另外深圳具有最好的创新土壤,在大湾区城市群起桥头堡的作用,带动大湾区产业和企业的参与。
Q
您提到向光未来的业务模式适合深圳的是:科技+金融+人才。可否请您分享下背后的观察是什么,为何可以得出这样的洞察?本届年会会不会对这个畅想有帮助?
科技、人才、金融这三个关键词有共性和普适性,只不过对深圳而言意义不同。深圳从小渔村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城市规模,最大的获益来自科技创新和人才输入,金融也在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赋能作用,从城市角度,这是非常清晰的发展支撑点。
我们很早就提出从新动能的角度转变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作为新的动力来驱动城市的发展。往大一点说,驱动国家的发展也是一样,从高质量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科技都是其中的核心。在很多领域,科技短板都成为了制约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因素。
当然,科技的背后还有很多要素,其中人才是第一要素。人才也不局限于我们所关注的大学教授。相反,大学教授并不缺,缺的是能够把科研、产业和市场高度融合的一批人才,缺的是产学研融合的人才体系。否则,科研一直是科研,市场一直是市场。
金融是一个存续了上百年的老行业。金融是整个经济的血液,所以大家很关注金融的效能,包括金融的可持续性。但是可持续金融如何和科技、人才这两个板块结合,目前还是一个盲区。首先,许多科技的成熟度不够高。其次,成熟度高的科技还在探索如何快速借助金融,既保证科技在创新能力方面相对独立的一面,又能够让金融找到资本的逻辑,快速进入快速退出,为科技产业形成一种快速的赋能。这些方面都是科技+人才+金融的关键所在。
科技不是曲高和寡。真正的科技一定是基于需求,基于市场和整个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产出的成果。在向光年会上,参与的企业会去感知与思考,他们的企业是否需要科技,科技对他们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可持续性如何赋能。如果年会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讨论形成科技+人才+金融的发展模式,将是一个重大的成果。
深圳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安排了专门的经费,每年扶持几十个项目,可以考虑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投融资当中。而产出的成果需要向光年会这样的平台面向市场去持续推广与发布,从科技+金融+人才,到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Q
您如何理解本届向光年会的主题?ESG、可持续发展、社会价值三者应如何结合?
本届向光年会的主题是“ESG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创新”。这是一个非常创新的主题。ESG、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三者之间是有交集的,但是又有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评估标准或评价体系。三者的交集是,它们都强调参与者的身份和可持续的能力,以及与企业社会的互动。不同点在于,ESG更强调企业背景下可持续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波及整个城市生态的体系化、目标化的标准,社会价值是在企业、社会大众、政府等利益攸关方之间,形成有助于整个社会生态的价值提升和再造。这三者是在同一条主线下产生的不同的诉求点和发力点。
Q
您认为此时举办向光年会有何重要意义?向光年会能够为参会者带来什么价值?
本届年会就是将这三个维度进行了融合,这也体现在了参会嘉宾的组成上,有来自学界资深的研究者,也有社会机构、社会组织的代表,还有企业代表。将多个利益攸关方在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导向下聚集在一个互动的场合,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更多先进的观点和模式,同时也产生更多的践行者,这是年会为整个城市和参会者所赋能的方式。
Q
本届年会的筹备及呈现如何响应绿色低碳的要求?
作为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年会,绿色低碳也是大会的标准之一,需要按照我们所一直希望的,绿色、低碳、零碳的标准来制定各个环节。从报名到会务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材料,以及展会布置,参会人员的出行、住宿、餐饮,都在大会有详细精准的设计,让绿色低碳不仅是口号,更多是参与和成果,让所有参会者都感受到年会的价值导向,同时教育和影响参会者,让大家能够把这样的理念带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年会的绿色低碳办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示范意义。
Q
在ESG成为热议话题的当下,企业如何更高效、创新地参与共创?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ESG是必须做到的披露要求,而在今后将逐步成为企业核心战略的支撑。通过参与年会,企业可以达成与有关方的共创,比如,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学界、社会机构共同完成企业ESG的搭建。
企业需要有更多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不同岗位人员融入到ESG战略当中,人才的培养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把更多的技能通过业绩的披露吸引投资人、监管层,和更多的攸关方关心支持企业的未来发展,让企业的经营更加有序。这些方面都需要企业非常高效地参与到多方共创的背景下,这也是本届年会一个重要的诉求。
Q
您在向光年会中都有什么角色?可否简单介绍您在ESG生态建设行动计划中的参与?
一个是解读清楚城市碳中和的前世今生,包括机遇和风险,另外协助企业,为它们提供创新的可持续的建议,让它们能够重新审视和定义自己的市场战略,包括产品、研发战略等等。
在这个角色当中,我们更关心的是年会的成果如何落地。作为ESG生态建设行动计划,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些参与的方式。第一,让自己的大会按照绿色低碳的标准来做。我们已经率先在国内发布了展览展会业的绿色低碳指引。
其次,我们搭建了国内最大的ESG创新网络。我们希望我们网络中的专家能够多维度地与企业互动,通过开放式讨论或者通过专题的平行论坛,让专业的人群聚焦专业的问题。
再其次,我们作为深圳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机构,在深圳、香港、澳门三地都设有研究院,建立了研究院的协同创新机制,我们愿意在向光年会结束以后,支持向光奖和年会在深圳落地,搭建一个以深圳为中心,以广州、香港、澳门等大湾区城市群为背景的创新平台,同时让更多的资源能够在我们所搭建的年会生态下,赋能给大湾区的企业,让上市公司能够把ESG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源源不断地在战略中体现。
群策群力,见向光未来
2023向光年会
观众招募进行中
扫描二维码报名
2023 向光年会
ESG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创新——
ESG生态大会
11月28日—29日
连续两天
500人相聚线下
在不同场景见证ESG与可持续发展的
价值创新方式
亮点集锦
⭐️会议地点位于世界领先的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试验园区——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性的典范园区,看到绿色未来的缩影;
⭐️打造绿色、低碳、零废弃、无障碍的沉浸体验——将面向未来的ESG解决方案应用到会议现场;
⭐️采用开放空间技术链接关注共同议题的参会嘉宾——打造开放的观点表达、社交场域,让你的声音被听见,用群体智慧促进创新涌现;
⭐️百位ESG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领袖嘉宾——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实践;
⭐️聚焦ESG相关的多场平行分论坛——无论你关注哪个方面的ESG议题,总有一场你不想错过;
⭐️参与向光市集——亲身体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
“2023向光年会”不仅是一场会议,更是关于社会价值创新的聚合地,也是一个集体的信念,一个对可持续未来的坚定承诺。
更多亮点
请见2023向光年会议程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