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暴击的深圳学区房,给中山什么启发?(附10个真诚建议)
深圳,从不缺乏“热搜”。
这个月的两件大事,又超出了房叔想象。
一是,2周前“无奈之跪”的深高风波。
起因是5月底,深圳高级中学初中部报名的最后一天,福田8间按照住宅程序、占据购房指标购买的单身公寓,被踢出该学区积分入学一类档。
这样一来,买了“商务公寓”性质房子的业主,几乎没有机会入学。
他们哭诉,房子虽只有二三十平,但之前入读都被认定为住宅,而不是公寓。而且,购买的价格也是一样的,都是十多万一平。
当中出现了一张今年以来最震撼我的一张照片:
为了学位“维权”,一群花了几百万买房的家长,来到教育局门口,跪下申诉,渴求解决方案。
二是,1周前深圳500万“蹲”险些重现江湖。
6月10日,位于光明区的金融街华发御府,宣告第二天9点认筹,结果傍晚就有一大群人跑到现场,要彻夜排队到明天,第一批拿号。
当时,项目394套住宅刚拿预售证,起价4.7万/平,高价5.3万/平,均价5.09万/平。
最后,历经5天登记,收获8998批客户。认筹金100万/人,5天冻资89.98亿!相当于22人抢1套房。(详戳这里)
因为地段+学区+ 一二手倒挂,炽手可热,也是今年入市最早的网红盘。从媒体披露的信息看,中签可能会接近10:1。
好在开发商警觉,很快就疏散了人群,取消了认筹。
一“跪”一“蹲”,如同魔幻现实给我们的一个灵魂拷问:
优质学区,真的那么重要吗?学区房的逻辑在变化,还能买吗,要怎么买?
第一个问题,优质学区真那么重要吗?
作为一岁小孩的父亲,对这个问题更为敏感些。
比方说我去年底看到的一个视频。
抖音大V史别别的《北漂生存图鉴之学生家长》视频,讲述北漂一家,为了小孩能考上人大附中,负债60万。
当中最触动我的是,小升初考试需交8000元报名费,但主人公要孩子参加20场;还有最后:“孩子不是天才,但想努力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
该视频引发3万+的评论,其中“心态崩了”的,占大多数。
再说一个视频。
同样是去年,巴菲特的年会上,一个11岁的孩子向股神提问,挥洒自如。
▲优秀的小孩
感慨之余,令我一个大男人自惭形愧。
是的,包括发生在房叔身边的情况,都彰显学区与教育真的很重要。
表现在房价上,同样如此。
上文深圳的情况,其实是因为今年来疯狂的深圳学区房价。
来自南方楼事消息,从今年2月开始,学区房放盘量呈“量跌价涨”之势。
短短两个多月,各重点学区涨幅5-10%不等,有的16年楼龄小区大涨1460%,有的总价甚至涨超过200万。
▲统计于年初 图源/南方楼事
多个重点学区的资深经纪人一致表示,多盘小户型猛涨,最夸张的甚至同比涨200-300万.....
广州呢?在上半年,广州房产曾推过一篇文《市场这么差!这些楼盘却能逆势上涨》,三个重大因素中,就包括学区。
他提到,优质学区房是房价助推器。
无论是郊区,还是市区,都是保值的,中国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程度,远超想象。
当南沙多数盘降价、甚至最高降70万/套时,占据广州市外国语附属学校省一级学位的越秀滨海珺城,二手价格却在逆势上涨,交投活跃。
一线城市活跃,是理所当然,而一般趋势晚于广深一年左右的珠中呢?其实也有迹象,珠海更为明显一些。
比方,2019-2020年珠海最火的双学区房——五洲花城,其每次开盘,不打折、不够卖。
该盘房价4万+/平,首付定金要100万,要一周内付清。但房叔就有两个朋友,都是卖掉两套房去买。
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想讲,即是每一所城市的头部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并且随着城市能级的不断提高,学区房的价值也将被不断放大。
这一点未来大概率不会大改。
回归至中山,学区属性虽滞后。但目前教育资源更优质的东区,也早已成为各镇区人追逐的对象,来自链家的数据,东区朗晴轩、万科朗润园等小区,因坐拥优质学区,一直是稳居2万/平,经久不衰 。
今年,因“多校划片、民办100%摇号”,中山学区的话题,依然很旺盛。引发了不少购房者和家长探讨:
中山学区房,还能买吗?
其实很好理解,以广州越秀、中山东区为例,这些片区名校众多,教育资源比较均衡,即使实行多校划片,也不用担心派到太差的学校。
而那种名校少、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片区,多校划片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所以,学区房的概念并不会真正消失,只不过大家以后买学区房的思路彻底变了:以前只需要关心具体的学校,未来则要关心一个片区整体的教育水平以及成长性。
也正因为此,东区每个新盘出来,大家都会看看它将被划到哪一个小学。
比如最近将开的新盘利和文华里,房叔去踩盘时,销售就表示,大概80-90%的购房者,是冲着学区而来。该盘属桥岗社区,大概率将划分到朗晴或雍景园小学。
言至此,中山学区房能不能买,态度已很明确:好的教育一定都是贵的,不论哪个时代都一样。
我们可以期待未来教育资源会分配得更均匀,但千万别天真的以为它会变得一视同仁。
毕竟,资源分配是需要某些东西来区分优先级的。
最后,学区房该买还是得买,但也不能乱买。这里有几个通用观点(引用自珠海买房计划),仅供参考:
一、城市会发展,人口会迁移,学校的排名也在变化,因为教育最重要的并非师资,而是生源。买学区房要顺着城市发展的方向走,被重视的地方,未来也大概率会是教育资源更丰富的地方;
二、想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3年以内买当下最好的,3年以上则可以买未来有潜力的;
三、判断学校未来有没有潜力,看它周边的楼盘贵不贵、新不新、有没有城中村、以及区域是否得到重视;经济指标也是一个参考,比如你看中山去年经济人均靠前的东区与小榄。
四、学区房本质还是用来住人的,必须具备居住属性。不同定位的小区,购置学区房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点方向:
1)旧小区买小不买大;
2)刚需盘不买改善户型;
3)改善不买旧,能买好就不买差;
4)重点区域的一手/次新学区房可以买;
5)没落区域的一手/次新学区房则不碰;
6)用完学区就撤,不把钱花在不需要的地方。
为何周边豪宅遍地的小学,一般后期教育会越来越好?一是生源,二是家长注重教育。
▲学区的关注度很高
一个真实的故事,买了贵房子的家长,看学校里放幻灯片的机器更新不上,一口气就出钱换了。家长这么重视,教育只能越来越好。
所以,我们判断一所学校好不好,固然要看它的历史成绩,更重要的是看它的未来趋势。未来行不行,关键看两条:老师的水平,家长的层次。
正如知名公众号朱罗纪在《刚需买房三大铁律:地铁、学校、mall》里所提及:教育是第一重要的。没有地铁还能买车,但没有学校只能搬家。
最后,祝各位的孩子都能上到心仪的学校,也期待我们以后不会再问出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