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益生菌小常识,一文全知道!
益生菌是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与化学药物不同,益生菌为活的微生物,其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菌株特异性,即某一菌株的治疗作用不代表本属或种的益生菌均具有这一作用。
目前国内使用的益生菌有20余种,主要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布拉酵母菌、肠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尽管使用的细菌种类与国外相同,但是菌株绝大多数与国外不同。
益生菌儿科应用推荐:
1
儿童腹泻病:
急性腹泻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预防和治疗脱水、继续进食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等,使用益生菌可以缩短腹泻病程,减少住院时间。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因复杂,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并予去除病因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同时使用益生菌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及疗程,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益生菌能够明显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并且减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程度。
3
化疗相关性腹泻的防治:
化疗相关性腹泻是肿瘤患儿接受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和接受的化疗方案不同而不同,在使用化疗药物的同时使用益生菌能够明显减少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4
乳糖不耐受的治疗:
益生菌辅助治疗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可明显缩短疗程和住院时间。
5
功能性便秘:
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益生菌可改善粪便肠道运输时间,增强肠道的运动频率,使排便次数和粪便黏稠度明显改善,并且可以缓解排便疼痛和困难症状,降低功能性便秘的复发率。
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能够提高儿童Hp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是导致早产儿死亡最常见的原因,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综合治疗。大量研究显示,益生菌有益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及治疗,可降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可降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和严重程度,而针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益生菌可缩短其病程及腹胀时间。
8
新生儿黄疸:
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很多,在综合治疗基础辅助益生菌治疗可降低胆红素浓度,缩短黄疸持续时间。
9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益生菌可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患儿体重增长,能减少早产儿喂养过程中呕吐、胃潴留、腹胀的发生,缩短其达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节省住院时间,减少静脉营养的不良反应。添加益生菌的早产儿大便性状更接近母乳喂养儿。
10
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对于婴幼儿湿疹,除了局部治疗以外,益生菌作为全身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湿疹评分,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11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益生菌可以明显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发热时间、咳嗽及喘息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
益生菌使用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
益生菌的作用具有明显的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即某一菌株的治疗作用并不代表本属或种的益生菌均具有这一作用。不同的菌株,发挥作用所需的剂量不同,甚至同一菌株针对不同的疾病所需的剂量也可能不相同,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评价。
2
多种菌与单一菌、联合用药的评价:
由于各种益生菌使用的菌株和剂量不同,目前很难评价多种菌与单一菌制剂的优劣;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多种益生菌联合使用较单一药物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3
与抗生素合用问题:
益生菌为活的微生物,应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素,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2~3h以上。布拉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胞杆菌制剂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以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4
个体化:
肠道菌群紊乱的程度和方式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同一剂量的效果可能出现差异,选择使用时应该个体化。
参考文献: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2):81-90.
作者介绍
审稿专家介绍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