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小常识

蔡燕辉 七分妈妈 2023-03-08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CV-A)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疾病。



01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


该病潜伏期为3~5天。疾病初期即可从粪便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病程第1周病毒检出阳性率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呼吸道排出病毒一般持续1~3周,粪便持续排出病毒可长达2~3个月,感染后持续排毒也易造成病毒广泛传播。




02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03疱疹性咽峡炎的易感人群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均可患病,1~6岁学龄前儿童感染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免疫,但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因此同一患儿仍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而导致重复的感染发病。




04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和咽痛,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为高热,亦可高达40℃以上,可引起惊厥,热程2~4天,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有时述头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



发热期间年龄较大儿童可出现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年幼患儿因口腔疼痛出现流涎、哭闹、厌食,个别患儿症状重,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等类似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05疱疹性咽峡炎的局部体征


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部分手足口病的初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全身和咽部症状体征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个别重症患儿(多为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06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缓解口痛症状。病程一般4~6天,预后良好。


对症治疗方面,体温38.5℃以上者,应先给予物理降温,如果体温不降,有可能发生高热惊厥时,再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降温。止惊治疗方面,使用镇静剂时要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做好呼吸支持准备。


病因治疗方面,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药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因为此类药物是抗DNA病毒药物,对属于RNA的肠道病毒无效。




注意事项:

(1)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2周。


(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


(3)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


(4)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5)发热患儿护理:

  1. 衣被不宜过厚;

  2. 鼓励患儿多饮水;

  3. 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4. 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3):177-180.


 作者介绍 



蔡燕辉
主管药师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师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
从事医院药学工作七余年

 审稿专家介绍 


袁学文
副主任药师

简介: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毕业于广东药科大学药学专业,从事医院药学工作二十多年,精通相关业务管理和技能。现担任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药物治疗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静脉用药调配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基本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惠州市药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药学会会员等,主持开展市级科研立项多项。


精彩回顾

  怎样让小朋友爱上运动,科学运动?
  孕期这些流产症状不注意,你可能会痛失宝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