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我保健,提高防“疫”功能
中医认为如果情志失调(内因)、过劳、过逸、饮食失宜和气候异常(外因)等会致病。传统中医没有西医的细菌、病毒等名词和对传染病的诊断病名,但2000多年前对传染病已经有清楚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中医称传染病为“疫”,“瘟疫”或“疫毒”等。也认识到致病特点是: 传染性强、发病急,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素问遗篇·刺法论》称”无问大小,症状相似"。这次爆发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根据临床表现辩证,中医专家诊断这次流行病为“寒湿疫”或“湿疫”。
对于流行病,《素问·刺法论》言“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天牝是指鼻子,说明疫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汉书·平帝纪》云:“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都说明目前戴口罩和采取隔离是防止其传染和流行的有效方法。
除了预防外,中医还特别重视自我保健,使人体脏腑功能强壮,提高防病抗“疫”功能,使不生病或少生病。二千五百年前的中医经典《内经》阐述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存内”用西医来解释,为人体的免疫功能强盛,则会不生病或少生病,中医称“邪不可干”。
如何自我养生保健,使人体脏腑功能强壮,中医有许多方法。对于中医自我保健防治“寒湿疫”,应该强壮哪些脏腑?应用哪些保健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这次“寒湿疫”致病的临床主要症状是发热、干咳、气喘、乏力、肌肉酸痛、胃纳差,甚至恶心、腹泻。说明“疫毒”主要侵害肺。
中医的肺为脏,与大肠腑相表里,为一对脏腑,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宣散卫气,主治理调节、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情志为悲忧、主燥、五行属金。外感病,容易从鼻通过呼吸,从皮毛通过接触,侵入人体致病。尤其是对本身肺弱的人。所以防治“寒湿疫”,首先要增强肺的功能。
寒易伤肾,湿易伤脾胃。
中医的肾是先天之本,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和纳气。生髓主骨,情志为恐,主寒,五行属水。纳气,即吸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伤肾则影响吸气,导致气喘加重。中医的脾为后天之本。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运化水谷、升清和统摄血液。与胃相表里,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情志为思,主湿,五行属土。伤脾胃会引起纳差,肌肉酸痛,生湿生痰,气血生化不足,乏力等。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中相生相克理论,“土生金”。如果脾脏功能弱,则脾土不生金。这个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在治疗肺病的时候一定要健脾,为“培土生金”,即用健脾以补肺。所以防治“寒湿疫”,同时还要增强脾和肾的功能。下面提供几种简易的中医针灸方法,以补肺、健脾和益肾,祛风祛湿散寒,使人体脏腑功能强盛,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用于自我保健防治,中医名为“治未病”。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旁开六寸(4横指为同身寸三寸),锁骨下窝外侧。
作用和主治:肺经的第1穴,可以补肺气,抵抗外因治病,能治疗咳嗽,气喘等肺部疾病。
自我推拿按摩:食指和中指,点按,揉36次或更多。或者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沿着锁骨下向外向内移动按摩,一外一内为一次,按摩36次或更多。或者手握空拳叩击中府穴36次或更多。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横指(同身寸1.5寸)。可补肾,是强壮保健穴之一。
自我推拿按摩:双手掌沿着第二腰椎旁开2横指上下移动按摩,一上一下为一次,按摩36次或更多。
可健脾胃,祛湿,是强壮保健要穴。德国人学中医后,称足三里为“能量穴”(Energiepunkt)。
自我推拿按摩:食指和中指,点按,揉36次或更多。或者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沿着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外旁开一指上下移动按摩,一上一下为一次,按摩36次或更多。或者手握空拳叩击足三里穴36次或更多。
功效:通鼻,防治鼻塞,鼻衄等。迎香穴在鼻部,是大肠经的穴位,肺与大肠相表里。按摩迎香穴可以通鼻部经络,补肺,增强抗外感病邪的能力。
自我推拿按摩:用食指沿着鼻翼外缘上下移动按摩,下为迎香穴,上为上迎香穴,一上一下为一次,按摩36次或更多。如果肺弱的人,平时有肺病,容易感冒,易患流感,有过敏性鼻炎,目前应该多按摩迎香穴。
风池穴位于耳垂下,用大拇指向后水平沿线,至发际凹陷处。祛风要穴。防治感冒鼻塞、流感、目赤肿痛、头痛、热病等。
自我推拿按摩:大拇指,点按,揉36次或更多。如果点按风池穴,方向为对侧的眼睛。
从中府穴,在胸部,前正中线旁开六寸(4横指为同身寸三寸),锁骨下窝外侧,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大拇指。
自我按摩:如果有肺病,特别易患感冒或流感,过敏性鼻炎严重的人,可以增加按摩肺经。从上至下按摩,揉或拍打肺经36次或更多。
以上5穴皆为保健大穴。通过自我推拿按摩,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流畅,人体脏腑功能强盛,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用于自我保健,防病抗“疫”。
自我推拿按摩要点和顺序:站立或端座,双脚平行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双手对搓至发热,然后依次推拿按摩中府,肾俞,足三里,迎香,风池五穴。需要增强肺脏功能时,可加肺经。建议每天1-2次。以全身放松时,推拿按摩的效果为佳。湖北广播电视台特别报道:武汉市新冠肺炎诊疗中医药专家组组长李旭成认为,艾灸可以对人体起到强壮和预防疾病作用,对于预防新冠病毒有一定明显作用。灸法:是一种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中医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之说,指的是:如果要想身体安康而不生病,就要灸足三里穴。“常不干”是指直接灸的结果,现在基本不用。现在的灸法为间接灸。
灸法的作用为: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
对于灸法的作用,中医经典早有论述。《扁鹊心书》中言:“保命之法,灼灸第一”。明代李梃的《医学入门》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都是论述灸法的重要性。“针药不及,必究之”。是指用中药和针灸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时,必须用灸法。灸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中药,针刺等同时并用。
灸法的用料为艾叶,以蕲春的艾叶为佳品,称“蕲艾”。善调理气血,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鲜艾叶有小毒,陈艾气味芳香醇厚,不伤人。以三年的为宜,被称为“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灸法的注意事项:1、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2、凡热证及阴虚发热者、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儿童8岁以下均不宜施灸。1、关元穴(见图4),位于肚脐下3寸(4横指)。能补气,补肾。2、足三里穴(见图1),位于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外旁开一指。能补脾胃。3、三阴交穴(见图5),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4横指,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是脾经的第6穴,脾经是足阴经,另外两条足阴经肝肾在此相交,三条阴经相交,故称三阴交。三阴交穴能够补脾,补肝肾。建议每天1次,灸20分钟左右。可以单灸足三里穴,或加关元穴,或三穴同用。
温水泡脚:如果没有条件和时间用灸法,以用温水泡脚。
温水泡脚的要点:1、水的温度,以自己能承受和舒适为宜,2、时间约30分钟,临睡前约15分钟。3、水的深度,最少要高到小腿1/3,把三阴交穴(见图5)泡上。建议每天1次。
德国和欧洲多寒冷,日照少,灸法和温水泡脚为大家的健康所需。黄芪的功效: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脱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法:黄芪6g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可反复冲泡。
加减:1、寒性体质加生姜10g,2、肾虚加枸杞10g,3、脾虚血虚加红枣3-6枚。泡此中药茶饮,关键在于用保温杯焖泡,让有效成分慢慢溶解。4、喜欢蜂蜜的人,可以加入蜂蜜。5、湿气重的人,用黄芪10g,加薏米(薏苡仁)30g,薏米需要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煮。
玉屏风散:本方以黄芪12g为主药,加白术12g和防风6g组成。功效益气固表止汗,大补脾肺之气,是治疗气虚自汗(白天出汗)的良方。方名“玉屏风”,即是根据其功效有似御风的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晚上出汗者为盗汗,不能用本方。现代常用玉屏风散治疗呼吸道感染,鼻炎,过敏性鼻炎等。如果有人白天容易出汗,建议服用1-3个月。为使大家对黄芪的作用有更多的了解,特此介绍现代研究和央视报道。
现代研究证明:黄芪有如下的药理作用,黄芪多糖能促进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使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抗衰老,耐低温,抗流感病毒。黄芪水煎液的多糖等成分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能保护缺血缺氧心肌,有保护肾脏,消除尿蛋白和利尿作用,并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此外,黄芪有抗辐射,抗炎,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抗肿瘤和保肝的作用。(摘录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372页)
中国央视报道摘录:央视健康栏目《中华医药》曾在2015年2月20日播出的节目中,介绍了中国的长寿之乡浙江桐庐。其中桐庐县的石舍村还是著名的“无癌村”。中国中医科学院脾胃病专家魏玮到那寻找其秘密,发现在桐庐有天然生长的土黄芪,村民们平时挖来晒干泡水喝,保健防病,延年益寿。立冬后采挖用来炖鸡,当地人称“神仙鸡”。魏玮老师说,黄芪鸡汤,气血双补,调整人体气血的平衡。中老年人常年吃,能改善气血循环,延年益寿。
据记载,在古代,黄芪的地位颇为尊贵,只有“尊荣人”才可以享用,不过现在不一样了,黄芪人人吃得起,最简单的吃法就是泡水喝,取黄芪5-10克,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即可,可反复冲泡。
不仅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茶),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而且国医养生,也少不了黄芪。现介绍两位国医名师的黄芪方。
1、黄芪长寿粥:国医大师朱良春90多岁仍坐诊,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精力旺盛得惊人。朱良春的家人说,朱老爬楼梯一下可以爬两蹬,一口气爬到四楼。秘诀就是一碗长寿粥,这碗粥他从21岁开始吃起,喝了70多年。最大的秘诀在于其中的黄芪!
2、黄芪薏米饮(黄芪祛湿健脾茶):国医大师路志正说,行医70余年,接诊过不少的病人,发现很多病人的体内都有湿邪作祟。可以说,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湿邪重的患者多伴有脾虚,黄芪薏米饮可以推动湿邪更快地排出。原料:黄芪10克,薏米(薏苡仁)30克。
做法:将黄芪、薏米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煮30-40分钟。每日1次,代茶饮。以上提供的是自我保健方法,用以提高防病抗“疫”的功能。中医疗法作为治法,需要辨证施治,请大家咨询身边或中国的中医医生。有患病者,请一定及时就医,不可大意。最后还提醒大家,避免“内因七情”致病。在中医情志致病与脏腑的关系是:“忧悲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西医也认识到免疫系统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互相影响。所以建议大家,减少负面信息的影响,避免过多担忧,思虑和恐慌,注意调节情志,使身心健康。以上方法不仅用于家人和自身的养生保健,也是我在德国行医二十多年来经常介绍给中德友人和患者的养生保健方法,效果显著。特此呈献此文,敬供大家选用。愿天佑世界!祝大家吉祥平安!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