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家暴说不:打孩子和打老婆一样不能容忍

本号讯 德欧华商 2021-01-19


德国二次封锁日记(5):家庭暴力时时有 双标好狗处处闻






作者:小丁


11月22日 星期日 湿冷薄雾


温度已降到一位数,天黑得也早了,推开窗薄薄一层雾气。朋友在西班牙瓦伦西亚海边,一件皮夹克就能上街,餐馆、酒吧在夜里12点之前都开张纳客。而我在德国,真是找不到任何理由上街。不出门、不交际,甚至不晒太阳的我们,封锁期间心理状况如何?
 
欧洲各国第一次封锁边境后,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干事Hans Henri Kluge曾表示,今年四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家庭暴力投诉热线接到欧盟各国女性拨打量增长了六成。他因此呼吁亲朋好友、远亲近邻观察到家暴苗头就检举揭发,对家暴绝不姑息。
相关报道

德国禁足中的奇葩事:律师快累死了,还要兼当心理治疗师

相关报道

德国禁足的男女,躲在家都干啥?购物暴露隐私嗜好



不难想象,情侣或夫妻突然被迫减少甚至杜绝与外界联系,成天守在一亩三分地里大眼瞪小眼,难免着急上火,针尖麦芒,瞅着瞅着就动起手来,当然男性占上风的可能性大些。但是并未听说封锁期间男性因家庭暴力负刑事责任的增加的新闻,因此这六成报案增量中有多少属于诬告或是不足以司法介入的呢?
 
新闻写作课上一位格鲁吉亚女生引述此事,并再次喊出欧美媒体多次提出的口号:Häusliche Gewalt ist keine Privatsache(家庭暴力不属于私事)。我当即提出质疑,如果不属于隐私,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私人领地还存不存在?
 


家庭内发生的一切事情应该首先属于隐私。如果是暴力事件,受害者当然可以选择公开,公开之后便不再属于隐私,需要司法介入。但是如果受害者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不公开,所有家事便一直处在隐私范围内,没人有资格强制其诉诸法律。
 
恰巧上周DW(德国之声)采访了一位遭受家庭暴力的男性Tami Weissenberg,在长达五分钟的访谈里他详述了自己遭受老婆肢体虐待的种种,甚至造成外伤和骨折,最终他决定结束这段不健康的婚姻关系。我在视频下留言:很难相信一面之词,希望听到女方说法。
 


当事人居然立即回复我:我已经忘了那段感情和那个女人,没有仇恨,只期待她有一天也能找到平静。听起来大度宽厚,实则回避问题。我立即给DW留言,希望能确认此事:如果是真的,就应该秉承媒体一如既往宣扬的对家暴零容忍的态度将涉事女子送上法庭;如果是子虚乌有,则妥妥假新闻。
 
DW随后留言:新闻单位只管报道,不管报案。所以“零容忍”就是媒体喊出来的一句漂亮的空话么?家暴隶属民法还是刑法管辖,是否需要司法介入,自有法律人士裁决,不是由记者来定义的。鼓励别人检举揭发,自己遇到就高高挂起,真是双标到极点。
 
我在这期间靠刷抖音打发无聊时日,多次刷到一部讲印度一对中产阶级夫妻矛盾的电影,丈夫在庆祝升迁的聚会上突然接到老板通知升迁无望,情急之下转身打了正在拉扯手臂劝解的妻子的脸。妻子回到娘家,不顾家人为孩子着想的劝阻,也不顾印度男尊女卑、女性再婚不易的现实,坚决要求离婚,
 
评论区清一色支持妻子离婚,还有那句名言“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意为只要打了一次,就不会停手,渣男不知悔改。我留言问到:如果你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要和你断绝父/母子关系呢?不少网友表示不可理喻,认为夫妻之间是平等的,孩子则“不打不成材”。
 
前两天RTL刊登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新闻:43%德国人认为以教育为目的打孩子屁股是可行的,17.6%甚至认为扇耳光也没问题。对于体罚的应允在男性、年长人群和童年曾经历过暴力的人群中比例更高。认为夫妻之间可以靠动手解决问题的比例肯定远小于此。
 
那些喊反对家庭暴力口号喊得最响的,其实不过是怕自己成为施暴的对象。一旦涉及到与己无关的暴行,比如针对儿童的暴力,则不痛不痒,甚至为其辩护。人非圣贤,难免容易对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人产生同情,即所谓“代入感”,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把两套不同标准用到自己和别人身上就成“双标狗”了。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很难的。曾和前室友西班牙胖妞看到一则广告,顽童滚了一身泥回家,会持家的母亲拿出某某牌洗衣液,表示什么污渍都不在话下。胖妞当即抗议道:以女性作为清洁用品的代言,不是在散播女人应该包揽家务的刻板印象吗?可是她忘了,为什么弄脏衣服的都是孩子,这难道不是也刻板印象?
 
北欧诸国渐渐开始迎接极夜现象。德国不是北欧,天黑得再早也还有出门活动的诉求。11月的关停封锁政策是谁都不愿面对的,但政府已经开始讨论延长到圣诞的可能性。新冠为我们所有人带来身体和心灵上极大的威胁,也为新形势下的大众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拒绝家庭暴力,从不打孩子做起;拒绝假新闻,从揭穿双标狗做起。

往期链接:


疫苗接种需先读:德国知名病毒学家陆教授全面翔实解说

德国疫情下 世外桃源何处寻?钢城杜伊斯堡一日游

默克尔总理被餐馆拉黑,顾客还是规则是上帝?

疫情重压又遭恐袭 欧洲伊斯兰化到底有多可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