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上海一家人”三姐弟,讲述首个新冠医院内情和养老院的生与死

本号讯 德欧华商 2021-01-26

作者:静 水




在严峻的新冠疫情下,德国度过了最悲凉的新年除夕之夜。

没有烟花爆竹五彩斑斓的升腾; 没有众人举杯换盏的觥筹交错; 没有亲朋好友热闹聚会的欢声雀跃,悄无声息地流到了岁尾,不知不觉地迎来2021年。心中遗憾、担忧、苦楚久久萦绕不散。

 回首不堪恨依依,望尽故园路漫漫。

一夜春梦雪皑皑,飞花穿庭树茫茫。



元月六日,一场久别重逢的大雪,突然一夜之间,光顾了伊萨尔河。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诗句的景象,居然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慕村的每个犄角。 

这一天,整个城市被唤醒,各家各户热血沸腾: 

欢撒戏笑儿童乐,雪橇疾驰雪人堆。

满屏白色鹅毛飞,恰似喜迎新春归。

这场雪,一扫德国新冠病毒飙升的阴霾。

这场雪,照亮了人们心中的暖阳,升起了鸡鸣紫陌的曙光。

窗外玉蝶娟娟起舞,雪花扬扬潇洒,闪耀苍穹。心中那份涟漪、痴念、眷恋的情愫,油然升起。一直期待,想要诉说一场落雪的相思,点滴的不移。一些或远或近的事,一些难以忘怀的人,宛如雪花一样纷至沓来。



那个久久长长的年代,那个迫切想要" 走出去"、"翻过去"的年代,那个看看外面那个陌生世界的年代,也正是下雪的冬日。那一年,多少与我同行的人,忽如一夜飘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

 历经雪花飞扬的寒冬,认清生活的方向。

走过与百花争艳的春色,踏实旅途的脚步。

涉水与海浪齐拥的炎夏,掸去尘埃的浮躁。

聆听与秋虫呢喃的黄昏,不忘静音的心灵。

穿过四季,跨越年轮,如今小小飘泊的种子,却深深地扎在巴伐利亚的泥土里。

有首诗这样写道:

     "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

   


这样的种子有多少,这样铿锵的玫瑰又有多少。尤其在德国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多少华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在自己几十年工作的岗位上,守护着大家的安危,爱护着脆弱的老人,保护着众人免遭新冠病毒的侵袭。

当我们跟孩儿们,在雪地里打雪仗时; 当我们宅在家中,雪韵悄悄诗上咏时; 当我们与屏前闺蜜,银絮切切私语时……

谁又曾去想,我们身边的同胞,我们熟悉的身影,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新冠病毒浓郁污染的空间里工作。他们安全吗?他们能安然无恙度过这一难关吗?

我相识''上海一家人'' 姐妹弟仨人,他们的故事,如同雪花一样,飞扬在空中。似柔波的心胸,消溶在人们的心里。



2019年秋天,在一次歌友聚会中,我认识了"上海一家人"中的妹妹W女士。她对唱歌的执着和热爱,使我惊奇万分。她身上好像挂满了音符,能调动每个人唱歌的细胞。在海外三十余年的生涯中,她不忘初心,在工作之余,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唱歌上。

她那醇厚浑然的嗓音,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蕴藏着许多款款深情的葫芦笙。我们一见如故,站在夕阳风中,摇曳苍松枝叶,唱着葡萄园的夜曲。沐浴在晚霞暮霭里,约定在慢慢流转的时光中,去追逐快乐的梦思。

歌翻意外声,忽听妖魔吼。去年第一波新冠病毒暴发时,她工作的慕尼黑Schwabing Krankhaus医院,是德国最早收治新冠病人的医院。从刚开始几个感染病人数,到现在第二波疫情,一飞冲天、地动山摇。她好似一个被新冠病毒包围的小鸟,在四面楚歌的医院里,飞来飞去护理病人。

有关Schwabing Krankhaus医院治疗新冠病患的情况,请看报道:

德国告急:四例武汉肺炎病患确诊,欧洲各国最多,40人还在排查中

【德国四顾】德国首个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讲述治疗经历,经验十分宝贵

澄清弥天谣传:德国雾化器能治愈新冠肺炎?


 当重症病人,痛不欲生时,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她,使出浑身解数,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减轻病人的痛苦。当奄奄一息的病人将离开人世时,她和同事们尽量做到,不让病人遗憾而去。一声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亲切关怀的动作,都会让病人感到依靠和欣慰。



前几天新闻报道,德国顶级肺病专家威尔姆斯曼教授死于新冠(请看《感动德国的故事:顶级肺病专家死于新冠,他们都在最前线》,点击阅读),他就是在医院最前线阵亡的将士。在2020年这场新冠战役中,德国有超过3万的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倒在新冠病毒的魔爪下。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这些白衣天使,用行动践行了对生命的敬畏。

有次与W女士通话中,她讲到工作在医院里,现在已淡忘了对生死的恐惧。反而每天最难忍的是,带着医用FFP2口罩,连续工作八小时,因她本人是哮喘病患者,比常人呼吸上更困难,所以戴着口罩,透气吸气成了她最大奢侈品的享用。

工作不忙时,她们偶尔奔出门外,抢吸一口新鲜空气,马上回到病房。如果工作繁忙,那就得憋到下班,一天工作下来,头昏胸闷等各种症状反复出现。

由于工作关系,医院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通过鼻咽拭子的方法进行采集,医院是一周做一次PCR测试,有时还要进行快速新冠检测,鼻咽部都很难受,尤其喉咙的不适应感,会维持进行好几个小时,影响吞食。

她已近耳顺之年,丈夫爱惜,儿子成长孝顺,安定富足。本应减少工作量,调养虚弱的身体。唱着自己喜爱的歌,重拾般若波罗蜜的愿望。

记得苏州寒山寺有幅对联这样写道:

"天以高远纳万物,人凭宽厚超自然。"  

无论世事变得,如何危险可怕,她的内心依然朝着有光的方向走去。她赠予病人安暖、向阳、明媚的心。病人在她的心里有多重要啊,可她在病人的心中就更不可缺少。

医院的医护人员



大约在2020年的1月,在一次慕尼黑聚餐会上,"上海一家人"中的姐姐,L女士就坐在我身边,因同是故乡人,有种"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的兴奋。共同的离乡背井,长期的流浪海外,让我们相聊胜欢。她原来在国内是记者,使我肃然起敬。这个职业是心怀真善美之情,生就一双慧眼,手握正义之笔,浓缩人间万象。

到了德国后,她和许多漂泊的游子一样,重新开启了人生的旅程,选择在养老院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几年。由于长期工作,双腿膝盖骨受损,行走困难。原来安排立即手术治疗,可第一波新冠病毒飞卷德国时,养老院是危害最大的人群。

当时她所工作的慕尼黑养老院,护理人员缺少,防控新冠感染老人的工作,相当艰巨。面对这种情况,她毫不犹豫决定,推迟手术时间。继续拖着沉重的双腿,忍着膝盖生不如死的疼痛,承受着眼疾的难熬,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五点多已奔波在上班的途中,顽强不屈坚守养老院的工作。

在病痛而繁重的工作中,在新冠感染致命而危险的环境中,她却拥有一颗善良而高贵的心,没有半句豪言口号,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朝朝暮暮,夜以继日守护着养老院老人们的安全。

养老院的老人



L女士将近退休年龄,根据她的身体状况,完全有理由申请提早退休,朋友也劝过她,她也曾经有过这个想法。但当看到老人恐慌无助表情时; 当她听到老人悲哀痛苦呻吟时; 当她看到死神步步紧逼老人时......

她的心不寒而栗地颤抖着。她又怎样忍心离开这些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的老人呢。

何况现在新冠病毒传染汹猛的关键时刻,老人们是多么盼望和需要她的陪伴和保护。一路陪伴老人,是需要手握着手,心贴心。从老人的眼神、动作、表情、体姿,甚至只是碎言片语中,L女士就知道老人的意思、感觉、身体状况。

正是由于她和同事们的一起努力,做好一切防护措施,无微不至地关怀服侍老人,她工作的养老院,目前第二波新冠疫情感染阶段上,没有老人感染上新冠病毒。

在新年的微信联系中,她告诉我,在去年疫情回落时,她总算进行了膝盖手术,现在已告别膝盖死去活来的疼痛。眼睛现在每三个月还要打镇静剂来维持。她还继续正常养老院上班。

L女士做完膝盖手术后重返工作岗位

丰子恺大师曾说过: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回顾新冠疫情的每一个阶段,有多少这样的有心人,在危险中逆向行走,将每一份坦然与热爱,把每一天温暖和爱心,投入到他人的生命中去。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里尽力倾心。



"上海一家人"中的弟弟,D先生我还没有见过面。听他的姐妹在谈论时,所流露出来的担忧和爱惜之情,也深深震撼了我。

新闻报道,德国第二波新冠感染患者,平均年龄45岁,死亡患者82岁。尤其在养老院的老人,感染情况更加严重。

据妹妹W女士所述,她弟弟D先生,也长期在养老院工作,第二波新冠病毒疯狂时,

D先生负责的护理区域,就有五个老人感染去世。还有十几个老人染上新冠病毒,照理应送医院治疗,可医院不接受,只能由养老院负责每人一个房间隔离治疗护理。

有些感染新冠的老人,同时也是老年痴呆症患者。他们根本没有意识,串门走动会传播新冠病毒。有时不让走出隔离房间,他们就脱光衣服,随时做出危险的举动,以示抗议。在那瞬间,当D先生看见,他们在房间里手舞足蹈,乱蹦乱撞时,他都来不及自身的防护准备,只带了一个口罩,就冲上去阻止,以免他们受伤,帮助这些痴呆的老人穿好衣服,安抚好他们。

养老院护理人员和老人

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新冠病毒老人时,养老院没有提供,全套从头到脚的防护服,D先生只能在亚马逊网站,自己掏钱购买了防新冠面罩等防护品,一方面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能更及时地为新冠的痴呆症老人服务。



冰心说: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D先生用爱和情,织起了一张为社会大众分忧解难,为无数家庭尽孝尽心的网。随时随地保护着这些病危的老人,一步一步长久地陪伴这些走在人生灰白旅程上的老人。

D先生早年是小提琴手,还是一位音响技术员。人生在世,难免都会有遗憾,更何况当初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海外华人总望如愿以偿,但多数事与愿违。但是他没有后悔和埋怨。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干着养老院的工作。

他和养老院的老人们,建立起亲人般的情谊。疫情前,他把以前学到的音乐艺术,用在烹饪上,制成美味可口精美的佳肴,经常拿去与老人们分享。疫情中,由于养老院新冠病毒糟糕的情况,一些工作护理人员害怕传染,有些请病假,有些干脆辞职,另寻其他较安全的工作,造成了养老院护理人员严重短缺。

D先生亲手烹饪的佳肴

那一张张熟悉的布满沧桑的老脸,那一个个佝偻弯曲的身躯,D先生的心情如洪水泛滥,挣扎地在水中浮起浮落。如果他也逃避这危险的境地,那这屋檐水,点点滴,那这养老院老人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

一个人不仅要有一颗同情的心,更要有一双愿意为老人工作的手。D先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举着一双勤奋的手,三班倒地在养老院坚持不懈地工作。



作家周国平说: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从"上海一家人"姐妹弟仨人故事情怀中,正体现了生命价值的舍予、关爱与奉献的意义。

"上海一家人"姐妹弟仨人在突如其来新冠病毒灾难面前,一心一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没有轰轰烈烈的高声吟颂,就如午夜皓月当空的那皎洁的月光,轻轻柔柔,照亮每个人的心,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纯洁美丽的月亮。

以前有人总爱把 "门槛精"、"明哲保身"、"小家子气"等词语来形容上海人的精明,仿佛这就是上海人的标签。今天看到"上海一家人",在德国疫情下,人性的闪烁,那种"飞蛾扑火的勇气"、"浩然坚毅的大气"、"洁身自好的正气"....… 足以可以重新认识上海人,尤其在海外的上海人。


十一


腊八节的微风把雪花吹走了,日丽映出了笑脸,渐渐融化了小溪河道上的冰雪,白云在蔚蓝的天空飘逸,草木争相斗显嫩绿的芽儿,大地宛若被雪滋润过,用爱温暖了慕村每一个孤寂的角落……

虽然德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没有被冰雪消融,新增确诊日超过一万多例,新增死亡日近一千多例。 "上海一家人"姐妹弟仨人,还要在新冠病毒最危险的阵营里,继续努力防守。

可他们身上散发出一缕缕的温情,好像吹化了新冠疫情冰雪的氤氲,他们犹如雪后的阳光,照射在厚厚的积雪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带给人们春的希望。

愿世界充满爱,祝好人一生平安!

2021年1月21日于慕尼黑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 “德欧华商”。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