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泡泡玛特线上社区葩趣“下场开店”:关注新设计师、新IP孵化路径

东西消费与科技 ECT营造研究 2022-07-31


葩趣负责人介绍,旗舰店开业后的第一阶段处于过渡期,店内IP内容和泡泡玛特会有一定程度重合。运营进入第二阶段,葩趣会逐渐降低泡泡玛特原有IP内容的含量,直至与泡泡玛特完全错开,形成独立的店铺风格。


经是泡泡玛特线上潮玩社区的葩趣,即将在2022年起,在线下以更独立的新身份发展。

2022年开年第一天,葩趣首家线下旗舰店在上海美罗城开业。与泡泡玛特旗舰店以往IP孵化方式不同,首店将尝试新的店铺逻辑——暂不以卖场逻辑立店,而是通过店铺空间,更多展示尚未成名但具备潜力的设计师及其新作,为泡泡玛特摸索新IP的孵化及价值实现路径。

葩趣的转变背后,被认为有内外之因。内因上,2016年成立的葩趣,长期以来在线上与用户交互的价值,需要通过线下场景来进一步挖掘。外因上,泡泡玛特也需要能承载更多元潮流内涵的子品牌,来拓展业务边界,挖掘泡泡玛特下一个增长点。

日前,东西消费与科技对话了葩趣的主要负责人。他透露,2022年将先把葩趣全国铺店30家,逐步建立起店铺独立风格,进而找到新IP孵化和经营之路。



葩趣从线上走到线下

泡泡玛特对葩趣旗舰店的定位是“潮玩+潮流艺术”空间。而在2016年,“葩趣”的定位是泡泡玛特的线上潮玩社区。

当时,葩趣是泡泡玛特用来直接与顾客交流交互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最新潮玩资讯、推广艺术家和IP,同时兼售泡泡玛特旗下潮玩及提供二手转售渠道的功能。

要理解葩趣,需将其放入泡泡玛特整个版图中看。泡泡玛特自成立以来,一直长于线下经营。但在新零售的浪潮里,泡泡玛特被认为需要有一个线上抓手来做支撑。

在过去,葩趣虽然承担了这样的角色,但长期来,其沉淀的社交关系在价值变现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虽然在部分用户那里,葩趣二手潮玩交易比较活跃,成为其社区自发衍生出的一大辨识度,但这似乎也并不符合泡泡玛特对葩趣的定位方向。

用线下方式将葩趣从线上落地,被认为是泡泡玛特将葩趣线上价值进行变现的策略尝试。事实上,此次葩趣转线下,还是由泡泡玛特以前负责线下开店的负责人来推进,某种程度上呈现的还是泡泡玛特希望将自己传统线下优势进一步发挥的目标用意。

据了解,在开设葩趣上海旗舰店之前,泡泡玛特曾在杭州和南通的两家门店做过葩趣试点营业,占用店内部分空间,对合作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展出。通过观察,泡泡玛特评估认为,消费者对于潮流艺术展存在需求,这成了葩趣之后的定位依据之一。


据介绍,葩趣上海美罗城店占地约三百平方米左右,并进行了功能分区。其中,店铺50%以上面积将基于此前的评估结果,用于潮流艺术展,给合作的艺术家、设计师提供“能自由发挥表达”的空间,进行用户交流。

葩趣负责人透露, 2022年葩趣上海店预计将有5-6场IP艺术展,平均每场持续2-3个月。随着全国店铺数增加,葩趣希望有更多IP加入与葩趣的合作。

展示部分外,葩趣也在基础的潮玩零售业务上强调对新作的露出和扶持,并从中挖掘出新IP。葩趣负责人认为,IP孵化是多样化的,并不拘泥于已有的潮玩、手办等形式。

据介绍,接下来一年中,葩趣计划在全国一线城市开业30家葩趣。

葩趣负责人强调,重点发展线下不意味着放弃APP。未来线上线下将保持协同,线上APP将进行内容和构造升级,加强内容传播和社区运营等方面的支持,搭建潮玩玩家、设计师的良性交流平台;线下将提供各方见面交流空间与机会,强化圈内社交。

目前葩趣团队有四十余名成员,其中多数成员负责产品研究和IP发掘、运营,重点辅助IP推出前的准备工作。余下约四成成员负责前端、零售等业务。



线下孵化IP的思路

据东西消费与科技对潮玩行业的案例研究,此前,一个潮玩潜力IP的诞生,不少是设计团队先在线上社交媒体通过发布概念或原创作品,来吸引用户,建立产品认知。待有一定用户基础后,才会进而主动或被动与泡泡玛特、52toys这样的平台级企业合作,由后者提供产品孵化和运营的资源,进而“进店销售”。

葩趣负责人则表示,与目前潮玩线下店大多仍秉持的“卖场逻辑”不同,葩趣重点关注的是新作背后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希望从原创的概念开始,给他们充分表达内心世界的空间。所以,葩趣的重心并非玩具销售,而是IP衍生品孵化。

这意味着葩趣较之前的潮玩线下店,将对新人新作,有着更低门槛、更高开放度。

基于IP衍生品孵化的业务定位,葩趣将此前“线上积累用户、线下进店销售”的IP孵化过程,集中于店内。

一是通过给设计师一部分店内空间,先通过传统潮玩(盲盒、手办、大娃等)商品展示,帮助消费者形成对IP内容的认知;

二是积攒人气后再关联至IP产品线,葩趣为IP提供诸如跨界联名、与传统文化合作等多维孵化方向。

在IP选择上,葩趣的判断主要基于三个方面。

一是IP角色形象是否符合主流审美。葩趣将其主要消费群体定为18-35岁年轻人,对符合顾客普遍审美的形象将会有所偏向。

二是IP的人气基础。葩趣将从网络浏览量、设计师知名度、已有市场基础等多元角度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有进一步孵化的价值。

三是葩趣配置有IP星探团队,对于曝光率较低但具备潜力的设计师和萌芽阶段IP,会进行积极接触。

“一旦确定,我们会尊重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合作意向,参考他们对衍生品的构想制定孵化计划,以平台思维解决创意的开发需求。”该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葩趣线下旗舰店首批推出的IP内容,以市面上已有IP为主,但目前也已开始与部分仍处于创意阶段的设计师进行合作交流,计划在后期公布。

葩趣负责人介绍,旗舰店开业后的第一阶段处于过渡期,店内IP内容和泡泡玛特会有一定程度重合。运营进入第二阶段,葩趣会逐渐降低泡泡玛特原有IP内容的含量,直至与泡泡玛特完全错开,形成独立的店铺风格。



对泡泡玛特
原有线下能力的扩展

泡泡玛特由潮流杂货店起家,多年来形成以设计师、零售渠道与产业链为一体的模式。同时,自2017年起,泡泡玛特在北京和上海,通过举办六届国际潮流玩具展,以平均每届来场观众超十万人的规模,来进行市场教育。


不过,同样以规模化开店为起步的葩趣,似乎并不准备踏袭泡泡玛特原有的发展之路。

葩趣负责人表示,如今的泡泡玛特拥有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并且在IP艺术家选择上相对闭环。

“主动向泡泡玛特投稿的艺术家已完全能够满足商品开发和潮玩展的需求。”此外,泡泡玛特已经确立以萌系为主的形象,但潮玩世界风格多样,怪诞等其它特殊风格难以融入品牌。而葩趣以潮流玩家社区,将对此持更开放的态度。

为了区分,据透露,葩趣线下店希望给更多的新锐IP艺术家创造表达机会,提高其曝光度。在与泡泡玛特共享公司IP库的同时,也将主动寻找新增量,为更多新潮IP提供多元孵化的机会。

关于葩趣未来业务发展是否会与泡泡玛特产生冲突,葩趣负责人认为,虽然粉丝群体市场可能有重合,但并不会冲突。葩趣在IP选择逻辑上与泡泡玛特有别,双方将达成良性竞争,共同成长。

近年的疫情也对葩趣业务定位有所影响。葩趣负责人介绍,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线下大型展会极易被推迟或取消,公司因此萌生拆分大型活动,转为小型、常规化运营的想法,也将在葩趣的后续运营上进行实践。

此外,葩趣对产品定位预期也相对高端。相较泡泡玛特均价数十元的盲盒,葩趣引入客单价更高的高端潮玩、乃至潮流艺术收藏品,尝试构造消费者对潮玩消费的理解和认知,寻求新的成长机会。









东西消费与科技的朋友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