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的章法

牧羽尘 狮心阁 2022-04-30


   原理  



知识本身是由问题所决定的,学科的分化,系对不同问题域,集中处理之便宜结果。实质是不同学术共同体,在历史中,分别对自身建制的规范化产物。不同的学科,通过对不同问题域的解答而展开(问题域的中枢通常是某个元问题);对一门学科之问题域的解答,就构成了这门学科的论域,也就是这门学科的对象、范畴和边界。


受制于学科对象的自身性质,不同方法论由是形成,譬如:解剖之于医科,试验之于工科,逻辑之于法科。方法系属工具,服务于其目的,也就是对问题本身的解答。因知识由问题所决定,故对问题的解答,受制于问题本身的指涉;因要处理性质不同的对象,从而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故对问题的解答,也受制于方法所能穷尽的极限(实质是受制于学科对象的自身性质)。


一切研究,均可总括为二:拓展认知本身的边界;在边界之内,通过梳理和构造,形成更合理的体系。





   技术  



结构:「问题意识」→「隐藏预设」→「论证梳理」


知识与问题的关联,已如上述。读书倘若无问题意识,无异于缘木求鱼。阅读文本,非就文本而文本,而是要通过文本,确定文本背后,作者所欲解决的问题。「问题意识」是阅读的门槛,直接决定读者能否真正进入文本。


文本背后是文脉,也就是核心概念,及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乍看之下,从对问题意识的捕捉,到对问题论证的梳理这一展开次序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我们很难意识到:问题之所以可以成为问题,是因为该问题符合其背后隐含的预设。因此预设,问题才是可被问题的问题,理论才是可被理论的理论。在确定「问题意识」之后,要做的并非直接进入到论证环节(「问题意识」→「论证梳理」),而是再进一步,找出问题之所以可成为问题所满足的预设。通过问题寻得预设,并在此预设下观照问题,梳理论证过程与论证结果,才是自恰且完善的阅读。(「问题意识」→「隐藏预设」→「论证梳理」)


以笔者为例,我曾在过去的三年里,长期执着于对认识论的探索,这一问题的命题式可写作:如何获得必然成立的知识?此问题背后的预设即为:存在必然成立的知识。全部的论证,都是在这隐而不彰的预设下,进行「获得」的努力。也就是说,这一认识论的问题意识,其背后的预设却是存在论,或者说本体论的。


而对于指涉价值关怀的人文学科(如法学、道德哲学),其问题意识背后的预设,不仅仅关涉存在论,也往往关涉价值论,关涉一种可欲的应然秩序。不同的预设,对应不同的目的关怀,其方法论亦不可混淆(实然层面经验实证,应然层面阐释共情)。







阅读的技术,便可大段拆解如下:

01:在已寻得的预设下,作者提出了那些问题?(预设与问题要做两层次的处理)
02:作者是通过何种方法,对该问题进行解答(包括对问题的拆分与置换)的?
03:作者对问题所解答之结论为何,此结论是否穷尽了该问题的全部可能性?


注:02与03之次序系就学理而言,在实际阅读中,次序宜反。






    附录   



读书的章法 · 提纲






入门:

01 知识本身是由问题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问题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科。

02 对一个学科的问题域,及这个学科所特有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有所了解。






初阶:

01 作者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02 他的结论是什么?03 他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所用手段和说理过程?





进阶:

01 他的问题本身能否成立?(该问题背后隐含了什么预设?)02 他的结论有无创新,是否拓展了我认知的边界,或让我在认知的边界内对思想的把握更清澈了?03 他的论证有无漏洞,不足或偏差?






高阶:

01 如果是我,我会如何提问?(我的预设为何?进路为何?)02 我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结论?03 我是通过怎样的论证,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



简而言之,问题是什么?凭什么解决?有没有说服我?如果我来我会怎么搞?


干人事,说人话,仅此而已。






牧羽尘 二零年十月五日夜 豫州龙子湖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