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识别与防护 ——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

重症肺言 2023-06-14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识别与防护——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科   消化内科 联合播报
2020 年 1 月 23 日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来势汹汹,武汉人有信心,但更应沉着面对!患者及早自我警惕、主动防护,医务人员及早临床识别﹑早诊断﹑早隔离及早治疗,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实施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1.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一定会有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吗?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部分患者可无发热,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但我们在临床诊疗中发现有部分患者是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情况,如:

1)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2)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
3)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4)   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
5)   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上述以非呼吸系统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易至相关科室就诊(如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 内科等),特别是消化内科接诊患者较多。由于这部分患者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增加传染的机会。因此,对此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医务人员与患者都应加强认识,加强识别与防护。


2. 这些非呼吸系统症状临床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有何危害?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有较长的潜伏期(大约两周左右)。在潜伏期内的患者也存在传染性,在疾病发作前后传染性将会增强。由于以上无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很容易被患者自己忽视,加之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明显增加了诊断难度,因此这类患者将是非常重要的隐性传染源。

3.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如何传播?

目前除了明确的空气飞沫传播,其他传播途径还不十分明朗。目前报道有怀疑通过眼结膜感染病例,因此除了呼吸道外眼结膜可能是感染途径之一。


4. 普通人群如何防护?

1) 必须提高防护意识;
2) 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强调减少家庭聚会;勤洗手洗脸, 对于手机、公共电脑键盘要注意定时定期消毒;
3) 学会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方式,严禁随地吐痰;
4) 对于使用过的口罩不要随意乱扔,放入垃圾袋封口处理;


5. 如何及早识别非呼吸系统临床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我们应该更加详细地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特别对于有疑诊或确诊患者接触史,近两周内是否出现发热的病史。应及时进行血常规,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建议有条件情况下行胸部 CT 的检查,同时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若提示异常,则应进一步完善冠状病毒的检测。特别强调不建议进行胸片的检查以避免漏诊难以发现的早期病变。

6. 提高医务人员的识别与防护意识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部分病人无发热等明显症状,医务人员必须充分提高对纳差、乏力、肌肉酸痛(包括轻微酸痛)和精神稍差患者的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排查。一线门诊医务人员,包括急诊、发热门诊、专科门诊必须强化防护和诊断意识,切实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医护感染,也将减少其他就诊患者的暴露风险。


总之,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临床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及时识别与处理将有利于控制当前疫情的发展。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关键!


宁可加强防护,不可心存饶幸!

众志成城,坚守武汉,我们在一起!




* 封面图来源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