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建军95周年·讲家风丨“父亲掌管全军后勤,却从未索取过一分一毫”

红船融媒 红船融媒 2023-11-10



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为纪念建军95周年,红船编辑部与雪松控股集团旗下雪松公益基金会共同推出“家风故事栏目”。雪松控股集团作为优秀民族企业代表,秉承“坚守实业兴中国,创造价值报社会”的初心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投身于公益事业。

“家风故事栏目”,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烈士的后人们,娓娓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以飨读者。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帅中,负责后勤工作的开国上将杨至成被毛泽东称为“红军大管家”。


杨至成出生于1903年11月30日,侗族。1928年,在反“会剿”的情况下,负责伤病员管理工作,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1938年冬因病到苏联就医,后入苏共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组织扩建军需工厂、兵站、医院和仓库,为部队进行辽沈、平津战役提供了物资保障。1949年起任华中军区、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67年2月3日于北京病逝。


在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时,杨至成之子杨子江谈到父亲时,用到最多的词是“和蔼可亲”。杨子江介绍,和父亲熟识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老头”。父亲在苏联学习时,对小字辈非常关心爱护,毛岸英、毛岸青和周恩来的干女儿孙维世、朱德的女儿朱敏和林伯渠的女儿林利等人都叫他“老太爷”。


开国上将杨至成




父亲掌管后勤,从未索取过一分一毫


1946年杨至成正式回国,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一边组织领导后勤工作支援东北解放战争,一边组织建设后勤学校和开展军工生产,初步奠定了东北部队物资供应的基础建设。


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组织扩建军需工厂、兵站、医院和仓库,为部队进行辽沈、平津战役提供了物资保障。1949年夏随第四野战军南下,杨至成先后任华中军区和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在中南地区组织领导创建各类军需工厂、仓库、医院和学校,同时组织接收和发展了地方轻工业。


做后勤保障的,经手的物资甚至钱财何止千万,可是杨至成却从未索取过一分一毫。杨子江回忆父亲生前的经历,作为开国上将,父亲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孩子们的衣服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给老三,有亲朋好友来做客,他都是自己掏腰包,从未用过政府的钱,也从未用公车接送过一次孩子,未曾有过公车私用的事情。


杨子江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中




要继承发扬父辈的光荣传统


在杨子江眼里,杨至成是位好父亲。


“父亲40多岁时有了我,年纪慢慢大了,加上身体也不是很好,就特别喜欢小孩。他很慈祥,从来没有打过骂过我们兄弟姐妹几人,工作再忙也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时候开完会,他会顺道去我们学校里转转,和老师沟通,了解我们在学校的表现。”


杨子江还有两个姐姐和三个弟弟。受父亲影响,兄弟姐妹几人基本都在军队工作过,杨子江在野战部队当过10年炮兵,之后去了军委后勤学院,现在退休在家。


“我的人生轨迹和父亲的很像,曾经做过一线士兵,后来改行做后勤。我记得父亲曾跟他的秘书方大愚回忆自己的一生,说自己被授上将军衔是有些愧疚的。‘我在革命的这几十年是尽心尽力工作的,但是和其他的同志比,可能我做得很不够。其他被授上将的军人差不多都在解放战争中当过兵团司令、政委。我在解放战争中没当过司令、政委,却也授了上将。有党的肯定,我很满足。’同父亲一样,我很开心得到大家肯定,但也为战争背后默默奉献的人们感到骄傲,觉得这是无上荣耀。”


1966年,杨志成全家福(后排左一为杨子江)


“父亲1967年2月病逝后,母亲一人抚养我们姐妹兄弟6人。他去世后,我忽然一下长大了,也懂了很多事。1968年,我主动申请报名参军,母亲非常支持我,我当时的单位是38军野战部队的基层连队,条件非常艰苦,母亲经常写信,从政治思想上关心我,要我继承发扬父辈的光荣传统。”


杨子江介绍,母亲在信中常说:“你们现在当兵是和平年代,幸福多了,同你父亲那些老红军相比差远了,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上井冈山,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受敌军围追堵截,飞机经常在头上机枪扫射、投炸弹轰炸。你们要向老红军、老八路学习,学习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忠心耿耿,对人民无限热爱,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撰文:周晓宇
统筹:张喜斌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红船来稿 | 再谈《朱德的扁担》(上)

纪念建军95周年·讲家风丨回忆我的父亲林伯渠同志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