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船来稿 | 再谈《朱德的扁担》(下)

朱新春 红船融媒 2023-11-10




本来,围绕“朱德的扁担”的有与无、真与假的论战与斗争,已经于2013年4月,随着位于“朱德的扁担”的发源地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著名的井冈山会师85周年之际,遵照中央的指示,率先按照朱良才同志撰写的文章《朱德的扁担》,对“朱德的扁担”的展陈,做出了规范化的展陈,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后,就宣告结束了。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英雄烈士保护法》已经正式颁发实施、全国正在掀起学习党史的大好形势下,又有人在网上发文,要重新“裁决”《朱德的扁担》。
对于该人的文章,实在不值得回应了。我就把当年在“朱德的扁担是真的还是假的?”“朱德的扁担上的几个字到底是谁写的?”“扁担上的字到底写的是什么?”……的论战中,我写的几篇文章重新整理成一篇文章发出,让对“朱德的扁担”的“来龙去脉”有兴趣的朋友们,再温习一遍党史;让想通过“朱德的扁担”再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我们革命领袖的伟大风范的同志们,送一份辅导材料。

我的父亲——开国上将朱良才,1900年出生在湖南省汝城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在上中学时,由于阅读了梁启超等人的进步书刊,开始萌生了爱国爱民、救国救民的思想。1925年,当大革命的风暴一刮到了湘南大地,已经当上了小学老师的他,就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衣食不愁的“小康”生活,参加了大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许多意志不坚定的人纷纷退党、退会、退出革命,刚刚被从国民党监狱中营救出来的我父亲,则是冒着被砍头的危险,主动找到党组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时,他任资兴县委组织部部长。4月底,他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很快,他就和谭政(开国大将)一起,被任命为刚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即:红四军)军部(即: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的第一任文牍参谋(即:秘书)。在毛泽东、朱德的言传身教下,他很快地就由一个朴素的革命者,成长为一个自觉的革命者。


毛泽东“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黄洋界保卫战,就是时任红31团1连党代表的我父亲指挥打的;毛泽东“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吉安,就是时任红103团团政治委员的我父亲亲率“敢死队”突破的;毛泽东“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张辉瓒,就是时任红9师政治委员的我父亲,亲自带部队活捉的。


1933年8月1日,时任红15军政治委员的他,由于屡建战功,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庆祝“八一”建军节的大会上,荣获二等红星奖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保卫和建设新中国……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整整奋斗了一生。





《朱德的扁担》的延续


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书名的《星火燎原》第一卷一问世,就轰动了全国。各省市区的教育部门,也纷纷上门来找我父亲,要求将篇幅不长;通俗、易懂;生动、精彩的《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列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之中。


我父亲很痛快地答应了。但条件是:一不谈稿费,二不署作者的姓名。为什么?按我父亲的话是:教育后代,谈什么钱!讲的是毛主席和朱老总,又不是讲我,署我的名字干嘛!要记,就记住毛泽东和朱德嘛!


1959年,《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就被有些省市编进小学语文课本之中。而到了1961年,全国统一中小学教材,教育部正式将《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列入全国中学、小学的语文课本之中。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小学语言课本中的《朱德的扁担》


让我父亲没想到的是,刚刚几年,这篇用朴实、亲切的语言,寥寥几百字,讲述当年已经是四十多岁的红四军军长朱德,带头和年轻的红军指战员们一起,每天翻山越岭,来回五十来公里挑军粮,大家怕把白天挑粮,晚上筹划作战大事的军长累坏了,采取“偷藏”扁担的办法让朱德保重身体,而朱德则亲手在新砍的竹扁担上写下了“朱德的扁担”5个大字的真实感人的故事的《朱德的扁担》,就出名了。


《朱德的扁担》出名了,可作为作者的子女,我们还真不知道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是自己的父亲写的。以至,上小学时,当学完这篇文章后,我还傻呼呼地拿着课文去向我父亲炫耀:“爸爸,你知道吗,朱德还挑过扁担呢?”


后来,我们长大了。经过多年的流传,《朱德的扁担》也更加名扬四海了。我父亲就将我们兄妹几人叫到一起,专门谈了《朱德的扁担》一事。


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为什么不叫署名,因为我写《朱德的扁担》是为了宣传朱德,宣传我们的革命领袖,不是为了宣传我自己。我为什么不谈钱?你们想想,朱老总参加革命前是滇军的少将旅长,他参加革命为的是什么?他为的是理想,是为了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解放。他为了人民的翻身与解放,抛弃高官厚禄上了井冈山,和年青的战士们一起挑军粮,我把他以身作则的光辉事迹写下来,是为了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不是为了钱。所以,不仅我不谈钱,今后,你们谁也不许去要什么稿费。”


是啊,仅仅从1961年到1995年由国家(教育部)统管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文的这35年中,《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就先后101次被选作全国小学、初中、特教、成教和教参中的语文课文。35年下来,什么中学、特教、成教、教参全不算,仅仅小学生的课本,少说也有好几个亿的印量。这稿费,可真不是个小数字呀!可是,作为老红军朱良才和他的子女,我们没有收取一分钱的稿费。


《朱德的扁担》的争夺



《朱德的扁担》,很快就成了一篇流传全国的经典之作,也成了革命领袖崇高形象的代表之作,还成了一张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响当当的红色名片。与此同时,《朱德的扁担》,也在某些人的眼里成了捞取政治资本、出名头地的一条捷径。于是,有些人就开始打起了《朱德的扁担》的主意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中,有人专程将我父亲请到三座门,一边吃饭一边说:“老朱呀,你那篇《朱德的扁担》,写得太好了!你看看,你是不是再写一篇‘林彪的扁担’呀!”我父亲也不含糊,当即回答道:“你也知道,当年在井冈山挑粮时,我们军部驻在山上的茨坪,林彪的28团驻在山下的茅坪,中间隔着好几座大山,我没见过林彪挑粮,这怎么写呀?”于是,他们只好找了个笔杆子,写了个《林彪的扁担》,还在报上发表了。


当朱德同志知道了这件事后,意味深长地说道:“扁担就先借给他吧。不过,扁担迟早是要还回来的。”


果真,没多长时间,那篇《林彪的扁担》的文章,也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了。


这是和朱德抢扁担。而那些实在没有半点资格与朱德抢扁担的人,就来与朱良才争夺《朱德的扁担》了。


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朱德、朱良才陆续去世和重病后。在广西桂林,一个叫范树德的人,到处发表讲话和文章,说朱良才的《朱德的扁担》写得不对,朱德的扁担上的几个字是他写的。直到我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的2011年5月,有人写文章登到报纸上,我才知道此事。一查,果真有此事。


据网上介绍,范树德当过红军,上过井冈山,管过后勤工作。可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范树德被俘了,叛变了,立即当上了国民党军队的少校,还加入了国民党。1948年,国民党大势已去,已经当上国民党少将副处长的范树德,偷偷离队,由河南的郑州潜到广西的桂林居住下来。1954年,范树德被当地公安机关逮捕,当作国民党高级战犯关进监狱去改造。直到1975年,范树德才遇特赦,从西安战犯管理所释放出来,安了个桂林市政协普通工作人员的职务。1980年,范树德当上了桂林市政协委员。


2011年5月28日某报刊登的“揭示”《朱德的扁担》“真相”的文章


大家都知道,跟在首长身边最近的就是秘书和随身警卫了。朝夕相处,如影随行。这是基本常识。然后,就是司令部、政治部的有关单位的有关人员了(比如作战、机要和情报部门的核心人员)。至于后勤干部,通常是得到通知,才会奉命来到首长跟前的。


这也就是朱德、朱良才、老同志都健在时,范树德不敢出来说朱良才写的《朱德的扁担》不对的真正原因。而主要的当事人不在了,或者是病重了,范树德就出来发议论、抢风头了,要的就是一个死无对证!


也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和年轻人还替范树德解释说:“那时,他还在监狱里呢,怎么了解社会情况?怎么写文章?”这更是对我党的战犯改造政策的无知。我党对战犯的改造,是很讲究政策的,也是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的。而对高级战犯的改造,就不仅是讲究政策和方法了,还特别重视对他们价值的利用。


这些高级战犯,基本都是某些、某件、某段历史的见证人。所以,我党在改造他们的过程中,不仅政治上不歧视,生活上还特殊照顾,定期地组织他们到全国各地参观访问,了解新中国建设的成就和巨大变化,还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尽量地发挥他们的特殊作用——就是动员他们将他们所参与、所知道的历史事件、史实写下来。


为此,还专门给他们建报刊阅览室、图书馆,保证他们的写作。非常有名的《文史资料》这套巨型丛书,就是这么来的。所以,不存在范树德因关在监狱里而不了解社会动态和方方面面的情况与发展变化,更不存在他无法写作和出版发表他的著作。


我父亲在写《朱德的扁担》时,唯恐不实、不准,除了广泛征求知情的老同志和朱德本人的意见,还有意将人物、细节省略、简化。同时,还特意把他自己这个最知情的、当然的“2号人物”和几个警卫员改称为“大家”。


尤其是我父亲在文章中忠实地记述朱德军长亲自用柴刀把新扁担削平一块,写上了“朱德的扁担”这5个字,既突出了朱德同志的革命品格和领袖风范,更生动地展现了共产党的领袖与人民融为一体,共产党的军队官兵一致、团结一心地为人民而生,为民族而战的根本宗旨。这正是此文最感动人和教育人的点睛之处,也是此文之所以能轰动全国,教育数代人的根本原因。


而在《朱德的扁担》发表二三十年之后才突然站出来的范树德,竟然还能那么清楚地记得五六十年前的种种细节。如果范树德的记忆力真的是“超强”的好,却为什么连朱良才是秘书还是警卫员都记错了?我父亲写《朱德的扁担》,是一心一意地宣传革命领袖,全文中没有他自己的一个字一句话,全是以“大家”的名义来出现。


而范树德呢,他不仅大谈朱德军长怎么请他这个就是连住都不住在一个地方,甚至,就连见朱德军长都需要请示报告的后勤干部花了一个铜板去给朱德军长“买扁担”(那可是在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竹子,中间只有一个小山村的大山之中的20世纪20年代。在那个年代、在偏远的群山之中,上山砍竹子建房、做扁担,也是和上山砍柴烧火做饭一样:谁砍了就是谁的,谁就用、谁就烧,根本就没有还要花钱去买的一说)。


甚至,还说极有笔墨功夫的朱德军长,竟然请他这个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二把刷子”的后勤干部,去代他在扁担上写字(就是真的要“代写”,还有时时刻刻就跟在身边的“笔杆子出身”的专职秘书,又怎么能轮到一个根本就不在一起的后勤干部呢)。


更为恶毒的是,范树德极具心机地把“朱德的扁担”5个字,篡改成“朱德扁担不准乱拿”8个字。看起来只是5个字与8个字之别,实质上,这是对朱德品德、形象,领袖风范截然不同的描述、刻画、歪曲与展示。“朱德的扁担”5个字,随和、宽厚、亲近。“朱德扁担不准乱拿”8个字,生硬、尖刻、僵冷。一个是告知式,一个是命令式。稍有文字常识与政治敏感的人,一看就心知肚明了——一个是歌颂、赞扬与肯定;一个是贬低、歪曲与丑化。


至于范树德,他到底是在宣传谁,污蔑谁?突出谁,贬低谁?为谁树碑立传,为谁栽赃泼污水?一目了然。至于目的嘛,看看范树德作为共产党的叛徒、国民党的少将和被关押了二十多年监狱的高级战犯的政治身份和复杂一生,就不用赘言了。


而让人不解的是,还偏偏有人愿意“反向思维”。有关朱德的事情,朱德本人、组织审查通过的可以不相信,却要相信一个几十年后才突然“冒”出来的“死无对证”的说法。对共产党的历史,共产党的开国上将、老同志讲的、写的不相信,却要相信一个叛徒、国民党少将的。岂非咄咄怪事!


还有个别专业单位,竟然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历史考证,就轻信了这个叛徒、国民党少将、获释战犯的信口雌黄。甚至,还专门请范树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8个字。结果,这个自吹极有“文笔”的范树德,不仅把当年竖写的汉字写成横写(如果横写,应该是从右至左地写,他却是从左至右地写),还把三十年后才出现的两个简化字“担”和“乱”字,用在了三十年前的历史文物之上。而我们的那些糊涂人与糊涂单位,竟然还把这条扁担放到展柜里去误导大众,成了贻笑大方的笑柄。


某博物馆展出的由范树德写的“朱德扁担 不准乱拿”


当我找到他们时,他们还傲慢地说:“你找中央去吧!”


当中央的有关调查人员质问他们:“当时你们改扁担时,怎么没向中央报告”时,他们这才目瞪口呆了。


篡改党史、军史,从根基上挖掉我们的共和国,正是那些日夜梦想颠覆我们国家的敌对势力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而偏偏,我们的党内、国内,还就是有不少这样糊涂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吃共产党的饭,挖共产党墙角的人。


进入新世纪了,《朱德的扁担》的争夺还在继续。


2001年6月4日,某报刊登了一篇采访文章《常想起藏朱德扁担的日子》,讲的是被采访人89岁的朱ⅹⅹ自称他在井冈山时是朱德的警卫员,是他藏的朱德的扁担。文章不长,尤其有关朱德扁担的事,仅仅是两段话,但一看就知道,和一二十年前范树德的讲法一模一样。其他的就不作评论了吧。至少,在我父亲撰写《朱德的扁担》时,老同志们和井冈山时期的红四军军部特务连连长张宗逊(开国上将)、党代表赖传珠(开国上将)、警卫排排长肖新槐(开国中将)同志,谁都没记得,谁也没提起过,当年还有一个叫朱俊才(巧就巧在跟朱良才只差一个字)的、16岁的战士是朱德的警卫员。又是一个死无对证,又是一个难以考证。


还有一些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和有关单位,也是不做起码的调查研究和探本求源的考证,就轻信一些所谓的“揭示历史真相”,或是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的不负责任的人,或是想出风头的人,和个别怀有其他目的的人的信口开河,先后发表了一些有关“朱德的扁担”的奇谈怪论。


更让人可笑的是,2008年,网上还贴出一篇“《朱德的扁担》是我写的”文章。一查,竟然是一个“六十后”。这还用驳吗?《朱德的扁担》问世时,他还没有从他娘肚子里生出来呢!可令人不解的是,竟然还在网上引起了“《朱德的扁担》是真是假和是谁写的”,及“扁担上到底写的是什么字”的大讨论。


讨论中,既有人举证“井冈山在江西,江西人都是写ⅹⅹ记。所以,扁担上写的应该是“朱德记”。”因为,还真有个别地方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朱德的扁担》中的扁担上,被写成了“朱德记”。 也有人说:扁担上写的就是《朱德》两个字。还有个上海人,则翻出了1928年的一份国民党的报纸,找到的一条消息中说:“朱毛赤匪走投无路,上了井冈山,无衣无食,只好到山下挑粮以解燃眉之急。”反而从反面证明了当年红军挑粮的真实性。


面对着这种对党史、军史的无知与戏耍,真不知道是应该可笑呢,还是应该可悲!


2007年7月28日,湖南《潇湘晨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配照片以“《朱德的扁担》是我父亲写的”为标题,发表了对我的长篇采访。


2007年7月28日,湖南《潇湘晨报》发表了对我的长篇采访


2009年9月,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全国人民的要求,《星火燎原》出了20卷的全集本。全集中,我父亲的4篇文章全部入选。同时,还从这1700余篇文章中,精选出48篇文章,以《<星火燎原>全集精选本》的书名,单独出版发行。我父亲写的《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又被选入《<星火燎原>全集精选本》。为了更好地还原当年作者创作的过程,还把我父亲当年创作《朱德的扁担》的手稿的复印件,插到文章之中。


2009年,建国60周年之际,解放军出版社新版全集《星火燎原》出版和有关《星火燎原》的出版情况


新版本中,增加了人物简介、链接、相关介绍和照片、图表,使读者在阅读文章的同时,能够得到更多、更全、更丰富的收获。上个世纪末,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开始接受大专院校和各有关单位的邀请,向大学生、向党政干部、向普通的听众讲起“朱德的扁担”的故事,讲起井冈山的故事。原因很简单,我就是要像我父亲朱良才一样,和大家一起,永远做一个学习井冈山精神,宣传井冈山精神,践行井冈山精神的井冈山传人。


2013年的“五一”前夕,位于“朱德的扁担”的发源地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著名的井冈山会师85周年之际,根据中央指示,率先按照朱良才同志撰写的文章《朱德的扁担》,对“朱德的扁担”的展陈,做出了规范化的展陈,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的朱德的扁担


2014年9月4日,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讲话精神的座谈会上,我呼吁:尽快地把从《星火燎原》中选出来的那36篇红色文章,重新列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之中。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自关心下,国家教育部重新审定、统一和颁发了全国的小学语文课本。由朱良才撰写的《朱德的扁担》一文,又率先重新回到了全国小学语文课本之中。


《朱德的扁担》,又回来了!


2017年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上册中的《朱德的扁担》


2018年,《狼牙山五壮士》,也重新回到了小学语文课本之中。


2018年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册中的《狼牙山五壮士》


让我们进一步期待:当年从《星火燎原》中选出来的那36篇红色文章,尽快地重新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之中团圆吧!

作者:朱新春

统筹:张喜斌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纪念建军95周年·讲家风丨“父亲掌管全军后勤,却从未索取过一分一毫”

红船来稿 | 再谈《朱德的扁担》(上)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