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听书丨《兰考长歌》第二十七集:脱贫致富领路人
红船听书
作者:叶留阳
张占亭
主播:王向明
兰考长歌
焦裕禄及其战友们的无愧人生
《兰考长歌》客观真实、生动感人地记录了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焦裕禄、张钦礼及其战友们带领兰考人民同沙碱涝作斗争,造福百姓的峥嵘岁月和辉煌成果,讴歌了这支英雄群体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诠释了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和他们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回答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裕禄遗愿是怎样实现的这一历史答案。
上集回顾
刘嘉颖是原开封地区淮河医院的创始人之一。他悬壶济世六十来年,医德医术享誉黄淮两岸,尤其在豫东一带广为百姓称颂。这么一个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到兰考,来给社员群众看病,让张钦礼深为感动,也非常重视。他安排王根善全程陪同,协助医疗队开展工作。兰考的百姓听说开封大医院的名医来了,高兴地一传十、十传百,三乡五里的群众都赶来请他们瞧病。过去难以治愈的病在家门口就治好了,大家高兴得不得了。乡亲们看着连天加夜忙着给群众看病的医疗队员们,是又感动、又心疼。有的给他们倒开水,有的把兰考的特产花生、大枣端出来请他们吃,简直是亲如一家。就这样,开封淮河医院农村医疗队废寝忘食地在夏武营一直工作了六天。
本集重点
说起张钦礼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可以说大到率领千军万马引黄灌淤造良田,小到不起眼的细枝末节。
兰考的老同事张广顺回忆说:“提起张钦礼书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兰考老百姓那可是都伸大拇指呀!那会儿我们村碱重,地里难见粮食。稍微好点儿的地每亩最多收一百多斤,村民们基本上是靠淋盐、晒盐、熬碱、卖盐维持生计。村前村后到处挖的是两米来深的土坑和大小不等的淋盐、晒盐。有人说‘道南一带盐碱窝,村前村后土井多,晒盐卖盐千般苦,缺吃少穿泪成河。’张书记要带领我们引黄灌淤造良田,让我们扔掉要饭棍、讨饭碗,那可是睡着了也能笑醒的好事啊!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社员群众积极性高得很,劲头大得很。张书记带领队干部、科技人员和老农,从勘察设计搞规划,到挥锹运土筑围堤,从早忙到晚。”
“后来,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我们大队高照头、田庄、郭庄、金营、惠窑、狮子谷、许楼等自然村的沙碱荒地全淤成了又肥又壮的胶泥地,最深达两米多,最浅的也有半米多厚。粮食产量年亩产达两千多斤,村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生活。大队摘掉了‘双吃’(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的穷帽子。据统计,全大队淤地三千七百多亩,成了让人羡慕的粮仓。一九七四年,一个麦季就向国家交公粮达五十六万四千二百多斤,年交公粮超百万斤。”
《兰考长歌》有声书点下面链接收听 | |||
第05集 | 第06集 | 第07集 | 第08集 |
第0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统筹:张喜斌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