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市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步道特征和森林康养应用设计

森林康养 森林与健康
2024-08-30


武汉市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步道特征和森林康养应用设计

向珊珊(1),郑京津(1) ,杨  威(2),王瑞文(1),刘  星(1)

(1.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2.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恩施.445000)


摘要:城市郊野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关键组成部分,对于调控城市气候、丰富市民日常休闲出行有重要的意义。为揭示郊野公园支撑森林康养建设的关键途径,本研究以武汉市九峰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系统分析了公园内7条森林步道的分布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路线场地资源设计了适宜的森林康养活动,从提高森林质量、林相改造、步道铺设和场所布置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公园康养环境的建议,以期为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发展和类似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步道;森林康养;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S759.91;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3)05-0056-06


2017年颁布的《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中,森林步道被定义为: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徒步旅行为主,也可以利用其他非机动方式通行的带状休闲空间[1]。欧美国家对森林步道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2]。国内关于森林步道的建设和研究始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2008年之后,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森林疗养理念的引入,以及原国家林业局发布第一批国家森林步道,森林步道作为游人视觉与身


心体验的实体和载体[3]开始了较快的进程[2],在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近十年,森林康养有利于人体健康已被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证实[4],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开始了萌芽和发展[5]。森林步道是人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享受森林文化、景观观赏和康养体验的最直接途径[6]。张梁认为森林康养基地及其步道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多地注重实体开发,缺少在审美偏好、心理学、激发五感等方面的系统理论指导[7]。因此合理规划设计森林步道、挖掘优化森林康养资源是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关键且重要的建设内容。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是武汉中心城区内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对于调控城市气候环境、丰富市民日常休闲出行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新冠疫情的暴发和持续凸显了人们的自然缺失感,九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呈增长趋势。森林步道是人与自然的连接枢纽,本文详细介绍了武汉市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步道的分布和特征,设计了适宜的森林康养活动,并提出了提升九峰森林公园康养环境的建议。


1研究区概况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汉市东郊(东经114°28′52″~114°31′53″,北纬30°30′1″~30°30′59″),东西长约5km,南北宽约2km[8],总面积483.52hm2[9]。距武汉市中心12km,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公园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以夏季最长,约135d;冬季次之,约110d;春秋短促,约60d左右。全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约1200~1400mm,年日照时数1600h左右。


该区域夏季高温期间温度较武汉市区低2~4℃。土壤大部分为红黄壤[8]。


公园森林覆盖率85%以上,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由于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植被组成成分上反映出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10]。主要针叶树种有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等,主要常绿阔叶树种有樟树Cinnamo-mumcamphor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等,主要落叶阔叶树种有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小叶栎Quercuschenii等,主要灌木有油茶Camelliaoleifera、野蔷薇Rosa multiflora、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等。


公园境内9座山峰分别为宝盖峰、钵盂峰、狮子峰、黄柏峰、象鼻峰、纱帽峰、大王峰、马驿峰、顶冠峰(图1),四周环绕形成九峰矗立之势,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因此得名“九峰”。一般海拔高度50~100m,顶冠峰海拔最高,为240.5m。因历史原因,狮子峰、象鼻峰和纱帽峰逐渐演变为墓区,不宜游客日常出行,因此现行游客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其余6座山峰。公园内枫林路、书画路和提顶路自西向东穿行而过,连接东西两边的主干道,有九峰水库和马驿水库等小微湿地镶嵌其中。

2研究方法

(1)走访咨询。向公园工作人员咨询公园的范围、山峰名称等公园基本情况、现状与历史变迁。向周边原著居民询问公园的所有大路小径,全面了解公园步道分布。


(2)文献研究。搜集阅读森林步道、森林康养、森林疗法、中医养生学等文献进行总结整理,了解公园内科研植物分布,掌握森林步道的研究进展,以及森林康养疗法和中医养生学对森林步道设计需求等理论依据和方法。


(3)实地踏查。分别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实地踏查公园步道,调查公园森林步道的现状、观察游客的特征和行为,拍摄收集可利用的康养资源照片,归纳总结公园内森林步道和康养资源的特征。应用手机“两步路”APP在高德卫星地图实时显示和记录行走轨迹,包括距离、爬升高度、海拔、时间等数据,直观掌握步道信息。


3森林步道分布与特征

3.1森林步道分布

经实地勘察,除车行道外,公园内现有森林步道7条,以“山峰+坡位”的方式命名,分别是宝盖峰山脊线、钵盂峰环山线、钵盂峰山腰线、黄柏峰环山线、黄柏峰山脊线、大王峰~顶冠峰山脊线、马驿峰山脊线。其中大王峰和顶冠峰之间连接小路的对外出口常年封闭,2条山脊线合为1条路线。7条路线长度范围为1.0~3.2km不等,参考步行时间范围为25~120 min(表1)。6座山峰的步道起止位置均在车行道上,首尾相连可以围成环线。

3.2森林步道特征

(1)各步道坡度长度适宜,提供多种路线选择。整体山势呈东西走向,南北多为坡面,山脊线大部分坡度在0°~15°,上下山坡度较大,局部路段可达25°以上(表2),爬升高度在90~160 m之间,步道距离适宜;除大王峰~顶冠峰山脊线需要120 min外,其余6条步道的参考步行时间都在25~70 min,大部分人群可以完成。6座山峰出入口均在公园内车行道上,可以根据喜好、时间安排和身体素质选择1段或者几段相连的路线。


(2)植被资源康养特征明显,满足徒步野趣和自然科普需求。森林公园内面积较大的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湿地松、樟树、青冈栎、苦槠、枫香、栓皮栎和小叶栎等[10](表2),有较强的康养价值。马尾松、杉木和湿地松等针叶树种提供高负离子环境[11];青冈栎、苦槠、栓皮栎、小叶栎等壳斗科树种的种子和叶片在制作手工、食材和科普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枫香不仅植物文化内涵丰富,其精油和果实都对人体有良好的疗效[12];樟树是芳香树种,其气味有显著的舒缓疗效[13]。此外,公园还有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罗田垂枝杉示范园、经济林种质资源圃等林业科研基地。


(3)地形变化场地优越,为不同身体素质人群提供休闲健身多种体验。步道沿山体沟谷、山脊起伏,山脊处可以登高望远,如宝盖峰山脊有小型观测塔,与树冠层齐高;大王峰山脊视野开阔,可远观对面居民小区,其中一段悬崖陡峭,适合岩降爱好者;顶冠峰山脊可以远眺整个九峰水库,风景优美;马驿峰山脊可俯瞰山下高尔夫球场(表2)。山谷处之间形成了许多沟谷、盆地和水体,如长春谷、筲箕兜、九峰水库和马驿水库等,适合野炊露营和老人小孩步行玩耍。


(4)步道路面石砾较多,长时间步行有挑战。公园土层厚度不等,一般缓坡和盆地土壤深厚约40~100cm以上,山脊和部分坡上部土壤瘠薄,石砾含量较高,岩石裸露。母岩多为砂岩(石英砂岩,泥质砂岩),约占总面积的95%以上,个别山头有零星的石灰岩裸露。特别是在上下坡的路段,较多的石砾容易让步伐不稳,对身体素质弱的人群或者儿童有一定挑战。

4森林步道康养功能提升规划设计

4.1森林慢运动

瑜伽、太极拳、八段锦和五禽戏等慢运动需要开阔和平坦的空地,若是群体活动需要相对大一些的空间。钵盂峰环山线(图2)自森林公园大门口至马驿水库西侧,一面依山、一面靠近科研基地,路线蜿蜒,路面开阔平坦,且路线日常交通管制,无车辆干扰,是开展森林慢运动的绝佳场所。唯有不足是花山大道隧道穿山而过,有间断的车辆噪声,选址时可以避开隧道口。推荐森林公园大门口路线起点处,枫香松林环绕,交通方便,附近有公共卫生间。

4.2森林浴

树木种类和林地经营状况决定森林环境中芬多精和负离子等疗养因素的类型和浓度。森林浴对森林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钵盂峰环山线、山腰线和黄柏峰环山线(图3)森林郁闭度高,植被树种类型以针叶树种、壳斗科树种和枫香为主,理论上空气负离子含量较高、芬多精含量较高,可以作为森林浴场开展森林康养活动。在漫步、静息等森林活动中,吐纳植物精气,深度体验森林浴。黄柏峰环山线道路比较窄,大部分地段仅容1~2人通过,较多的人数产生的人为噪声可能会影响活动效果,建议每次参与森林浴人数不超过10人。钵盂峰环山线和山腰线人数可以适量增加,由森林康养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3森林徒步

路线较长、难度适中的步道适合开展森林徒步,高海拔差的路段适用于地形气候疗法。公园7条森林步道均纳入森林徒步选择范围。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可以选择由5条步道连接而成的大环线(图4):从森林公园大门进入,经过钵盂峰环山线、黄柏峰山脊线、大王峰-顶冠峰山脊线、马驿峰山脊线和宝盖峰山脊线,回到森林公园大门,全程约10km,参考徒步时间4~5h,中途在九峰水库和马驿水库休闲停留。身体素质较弱、不适宜爬山的人群可以选择钵盂峰和黄柏峰环山线,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行程短。

4.4森林远眺呐喊

森林远眺呐喊要求地点海拔为区域高点、植被遮挡少、视野开阔。大王峰山脊线高点对望纱帽峰墓区,可以引导访客体验“岁月如梭、珍爱生命”的生命观(图5-1)。顶冠峰山脊线高点远眺九峰水库,旖旎风光尽收眼底,可以带领访客想象“天高任鸟飞”的意境(图5-2)。马驿峰山脊线高点有凉亭,城市风貌和高尔夫球场一览无余,远离城市、闹中取静,有助于放松减压(图5-3、5-4)。

5九峰森林公园康养环境提升建议

5.1提高森林质量

森林步道的康养效果主要来源于森林环境中的多种康复保健因子的综合作用[14]。公园植被大部分是九峰试验林场自20世纪60年代依托科研项目营造的人工林[8],现处于野生自然状态,有的地方开始衰退,一些水库水塘被过度利用,森林质量乃至生态系统整体环境有明显的提升空间。建议以适当的人为干扰调整林分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质量提升。不同森林资源类型的主要康养指标有显著差异,可以有针对性地构建负氧离子康养、运动休闲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模式[15],以此改善空气负离子和芬多精浓度、小气候的舒适度、森林色彩丰富度等有益保健因子,构建科学五养的步道环境[14]。


5.2林相改造

公园内马尾松纯林为主的常绿针叶林面积最大,各主峰均有分布,其次是优势树种为枫香、栓皮栎和马尾松的针阔混交林[9],整体看来林相略显单调、资源相对匮乏。森林康养强调以森林元素调动人体五感(即人体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的感受)来促进人与自然的连接,林相改造应该以强化五感体验和打造治愈性环境为目标,使人们在不同的季节获得不同的五感治愈体验[16]。建议仿照近自然多目标群落的组成与结构,通过补植改造增加植被层次和丰富景观季相,重点考虑具有观赏性、芳香性、可食用等五感特性的九峰原生物种。视觉穿透力尤其是林木间的视觉可及程度影响游客的景观体验[17],明亮的森林使人愉快,提高森林浴的疗愈效果[18],因此光环境也是林相改造需要注意的部分。


5.3步道铺设和场所布置

不同长度坡度的步道满足不同人群的森林康养需求[16],要保持自然荒野性,进行低限度建设[19]。除钵盂峰的硬化马路和部分石头台阶之外所有步道均无铺设,路面石砾较多,行走体验感较差。森林康养步道应当用原生建筑材料,如细木屑、落叶、碎砂石等[14]。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量,建议在坡度较大的地段采用砖石、小径原木等自然原料进行辅助步行性质的不完全铺设,降低徒步难度。为满足更多康养活动需求,步道适宜穿插自然生态、平静安逸、半开放半围合的康养空间[14]。马驿峰高处的凉亭,钵盂峰山腰的石桌凳,以及钵盂峰宽阔的马路都可作为活动场所,但仍显不足。建议将步道沿途平坦宽敞的场地布置成活动平台,便于访客开展静息、冥想和森林浴等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公园内大部分步道同时兼具防火通道的功能,在空间设置上需以防火需要优先。


6结论

健康的森林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舒适的森林步道让人们更好地利用森林休闲健身。本研究介绍了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步道的分布和特征,包括交通方便、路线长度适宜、受众广等优势,以及部分路面行走较难和管理欠缺的不足;针对各森林步道的资源禀赋,提出了适宜开展的森林康养活动;并且以森林为本、以人为纲,建议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林相、简易的步道铺设和场所布置,从整体上提升森林康养环境,希望在未来九峰国家森林公园为武汉市民带来更有深度的森林福祉体验。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LY/T2790-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陈子滢,杨天娇,姚杰,等.我国森林步道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20(6):83-87.

[3]吴明添.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4]邓芙蓉,李晨.森林疗养与人群健康[J].环境与职业医学,2022,39(1):1-3.

[5]刘立军.森林疗养放飞梦想:森林疗养在中国的现状[J].国土绿化,2016(12):16-19.

[6]曹丽雯.复合功能视角下空中森林步道规划与设计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9.

[7]张梁.北京地区森林疗养步道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9.

[8]张家来,郑兰英,朱建新,等.九峰科技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20,49(1):53-58.

[9]付甜,崔鸿侠,潘磊,等.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信息数字化建设[J].湖北林业科技,2016,45(2):22-24.

[10]庞宏东,王晓荣,郑京津,等.九峰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7,45(5):1-5.

[11]李爱博,周本智,李春友,等.树种配置和叶元素含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效应[J].林业科学,2022(5):65-74.

[12]谢琼臖,钟有添.枫香树叶的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4):651-653.

[13]郑红富,廖圣良,范国荣,等.芳樟精油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9,47(5):17-19.

[14]宋琬.森林康养步道规划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9.

[15]李伟成,楼毅,郑彦超.森林康养共享模式下生态环境及资源优化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21,33(5):21-25.

[16]张志强,谭益民.日本森林疗法基地建设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6,41(5):106-110.

[17]张雪云.森林步道环境特性对游客心理评价反应的影响[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18]何双玉.日本森林疗养研究概况及其启示[J].湖北林业科技,2022,51(1):52-56.

[19]黄鑫春.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的基本思路[J].辽宁林业科技,2019(1):60-63.


期刊:湖北林业科技 2023年10月 第52卷 第5期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


短期森林康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芳香精油疗法对失眠症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浙江省森林康养品牌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森林与健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