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理念下自然教育活动体系的优化策略研究 ——以武汉植物园为例
“五育并举”理念下自然教育活动体系的优化策略研究 ——以武汉植物园为例
刘梦馨,万 敏
摘要:在加快推进植物园自然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其活动仍存在类别庞杂、策划混乱、特征模糊等现实问题,亟需借助“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形成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完整活动体系。该文以武汉植物园为典型研究对象,针对活动开展现状,借鉴优秀案例,提出挖掘植物元素、拓展科普渠道、引入多元项目、突出视觉设计、加强场所建设五大优化策略,达到发挥德育功能、提高智育实效、丰富体育活动、拓宽美育视野、服务劳育教学五大目的,构建出五育一体的新型自然教育活动体系,以期助力植物园自然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五育并举自然教育活动体系武汉植物园
中图分类号:TU-02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942/j.cnki.hzjz.2023.12.010
伴随着2022年《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郑重启动[1],自然教育正逐步走进大众视野,其相关建设也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迎来新机遇。据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科协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有22家植物园,2017年教育部认定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有10家植物园。植物园依托多元化的植物展示与栽培基础,始终处于各类科学理论与实践的交叉点上,由此成为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理想场所。
1有关植物园自然教育的实践现状
1.1有关植物园自然教育的研究进展
植物园自然教育的相关实践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发展相对成熟,已形成相应的管理组织、人才培养、项目设计及运营体系。以美国为例,其拥有数目最多的植物园,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科普模式[2],运用“情境教育+过程教育+体验教育”的科学思路[3],结合教育展览、参与体验、娱乐休闲等科普活动以激发受教人群的创造力与决策力。而我国植物园的自然教育虽起步较晚,但亦涌现出诸多有关课程开发、活动策划、景观规划设计、宣传推介、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如华南植物园创建了“博物四季”等6大系列自然课程体系,自主开发80余种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自然教育课程[4];南京中山植物园利用“流水学习法”,设计策划“任务式+游戏式”的“自然物寻宝”活动,从而为生物学教学提供新思路[5];郑州植物园的探索园基于儿童的行为特征,从空间构成、景观要素、硬件设施3方面营造适宜自然教育的景观环境[6];宝鸡植物园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移动终端APP软件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植物科普的线上渠道[7];仙湖植物园则成立逾百名的专业志愿团队,吸纳具有植物科学知识讲解经验的讲师等[8]。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植物园自然教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日趋多样化,涉及植物学、园艺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领域,涵括参观解说、科普讲座、科普展览、手工制作、游戏竞赛、冬夏令营、研学旅行等多类型。但现有理论及实践研究大多是进行笼统、片面的类目划分,尚未形成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完整活动体系,这即是本文选题的动因与先进性所在。
1.2有关武汉植物园自然教育的开展现状
武汉植物园便为上述问题的典型案例。作为全国三大核心植物园之一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其现收集保育植物资源13000余种,始终坚持“植物造景,生态建园”的原则,先后建成17个特色专类园,从而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自建成以来,武汉植物园围绕“植物与人居环境”“生物安全”“水与人类健康”3大科普主题,持续丰富自然教育活动类型,形成了集“研学旅行+自然课堂+植物专题营+野外科考营+科普进学校/社区”为一体的“植物+”综合教育活动体系,累计开展了上万次自然教育活动。尽管上述活动皆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仍存在类别庞杂、策划混乱、特征模糊等问题。武汉植物园正处在蓬勃发展的上升期,亟需借助高度的育人观念,展开深刻的活动体系变革,从而最大化实现自然教育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这也是本文选择武汉植物园作为研究地的重要原因。
2“五育并举”理念下自然教育的活动体系构建
2.1“五育并举”理念的新时代内涵及意义
为解决“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的五育现状问题,满足社会及个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五育并举”被纳入了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五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而“并举”则指不分先后、齐头并进,故而“五育并举”强调“五育”共同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一方面,“五育”要求“德智体美劳”五位平等、功能各异[10];另一方面,“并举”则要求五育相互渗透与融合,共同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11]。因此,应避免狭隘化地仅从字面去理解和践行“五育并举”。“五育并举”不仅是国家在新发展阶段面对“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所提出的“药方子”,更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其能够整合各类素质教育的优势,平衡地培养道德情感、知识智慧、身体素质、审美情操和实践能力,从而锻造出新时代所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2.2“五育并举”理念与自然教育活动体系构建的衔接
“五育并举”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课程建设、教材评价、学生管理等理论研究中,鲜涉及自然教育。而作为“近自然,育全人”的自然教育,其自身特点同“五育并举”所强调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逻辑高度契合。自然教育还借助自然观察、自然体验、自然笔记、自然游戏等多种活动载体,拓宽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路径,由此成为各类课程教育实践的有力补充。在自然教育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个体能够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多元化方式,培养自身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自然教育活动对于促进个体五育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亟需将“五育并举”这一特色理念同自然教育活动的体系构建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发挥自然教育所具备的多重育人价值。具体衔接应以德为先、以智为源、以体为基、以美为趣、以劳为乐,打造修身、成才、健康、尚美、实践活动。
3武汉植物园自然教育活动体系的优化策略
通过网络调研中国植物园联盟标准认定的162个植物园(特别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15个植物园)[12],搜集自然教育的相关活动,最终将其归纳五育体系下的5大类、10中类、16小类。再依据这一自然教育活动体系,按类别记录武汉植物园的代表活动,并对其策划程度进行评价(表1、图1)。现将体系建设现状总结如下:
①德育:活动形式及内容单一,多是针对内部组织的党建活动,极少面向公众,缺少有关植物素材的利用。
②智育:研学专营类型丰富,有效提升活动品质,但现有讲座课堂多为线下,科普渠道有待拓展,网络资源的平台建设也存在不足。
③体育:以露营为主的休闲互动类活动反响颇佳,竞赛协作类活动能够结合文化节日,但部分存在形式陈旧、内容无趣等问题。
④美育:活动出色融合绘画、摄影、音乐、手工、地域文化等领域,但视觉设计的有关内容较为单薄,缺乏特色。
⑤劳育:围绕生产生活、公益服务的活动丰富,但功能场所及硬件设施亟需完善。因此,下文参考其他植物园自然教育活动的优秀案例,对武汉植物园提出具体对策,从而优化“五育并举”理念下的特色活动体系。
3.1挖掘植物元素,发挥德育功能
在人才的衡量指标中,“德”被视为最重要的因素。武汉植物园应深入挖掘植物背后的思想特质和党史故事,帮助个体提升政治素养、培养优良品质,并养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及行动自觉。具体而言,可设计有关党政方针、社会热点的活动专题;依托重大节事、文化仪式,推进德育与体育、艺术、文化的整合;举办先进榜样的宣传活动,发扬其事迹及精神以引发思想共鸣;联动其他先进组织机构、实践基地共同组织活动,开展多形式的社会调研等。以宁波植物园为例,其“见证百年·草木华滋”植物主题展以植物学的独特视角,将绿色生态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相结合。从“通风报信”的吊兰、长征时充饥的野菜,到击溃敌军的“竹钉阵”;从印染红旗的茜草、栀子,到突破封锁的“米胶协定”、震惊世界的“东方魔稻”……500余种植物背后的精彩故事,也昭示着“烽火岁月”“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绿水青山”等党史国史进程。
3.2拓展科普渠道,提高智育实效
智育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在实施智育的过程中,武汉植物园要坚持“术道结合”,创设多元化的科普渠道,深化个体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具体而言,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科普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以新内容、新媒体、新形式推进“互联网+科普”工作,如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线上专题演讲;利用直播手段开展同步知识讲解,并依托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海报、短视频、手绘等多种新媒体作品;加强网络影音厅建设,整合优质智育资源,推进自然教育系列课程的录制;开发趣味的科普小程序等。以上海植物园为例,其“‘绿色上海’云科普十讲”活动以“阳台上的蔬菜种植”“厨房里的香料植物”等宅家热点为话题,邀请业内资深专家予以讲解和指导,并进行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号的在线直播。此外,园区还以支付宝的AR识别技术为支撑,推出首款科普游戏“宝贝树木大侦探”,提供与珍稀濒危树木“云见面”的机会。
3.3引入多元项目,丰富体育活动
体育是实现五育综合发展的基础条件。武汉植物园应利用优势资源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引入多元项目,达到培养个人毅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户外生存能力的目的。具体而言,可根据个体特质及兴趣,开发新颖有趣的运动项目;策划具有体验探险性质的定向越野活动;设置集体竞赛项目,帮助认识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利用植物材料,制作项目工具等。以华南植物园为例,其“神奇植物在广州”定向越野活动依托多个任务点,通过设置“植物常识积分赛”“植物返寻味”等任务,结合园区的热带亚热带植物知识和岭南园林文化,让公众在体验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此外,园区还创新性开发了“趣攀树”“叶柄斗草”“苍耳飞镖”“吹种子”等趣味项目帮助儿童领略植物的生存智慧。
3.4突出视觉设计,拓宽美育视野
美育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武汉植物园应重点强化视觉设计,利用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结构等要素,生动展现园区的优势植物资源、特色文化内涵,从而助力个体审美素养的发展。具体而言,可抽取典型植物进行IP形象设计,赋予其“拟人化”的情绪表达;举办主题竞赛,征集大众及专业工作室的创意,衍生周边文创产品;打造特色景观墙、艺术小品等。以辰山植物园为例,其推出的系列明信片将植物形态解剖和微距摄影相结合,较好还原了植物的精细结构和真实色彩,激发了人们亲近植物、认识植物的兴趣。该系列还按照花期分为“春夏秋冬”4个主题,专辑每期精心挑选5种植物的精细解剖图版,并兼顾不同的花色和生活型。
3.5加强场所建设,服务劳育教学
劳育能促进人在实践中领悟提升,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高效途径。武汉植物园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相应的劳动教育场所建设,以提升有关活动的参与度、认同度、专业度。具体而言,可建设农耕园、农耕文化展厅、温室厅、养殖园、生态餐厅等功能场地,从而为农事劳作、蔬果采摘、农耕文化体验、趣味垂钓等活动提供支撑;完善配套硬件设施,包括劳作器具、教育展板、技术系统等。以杭州植物园为例,其农耕园开设展示区及体验区2部分。展示区保存了华东地区可露地栽培的蔬菜、粮食、纤维、油料4大类农作物123种,重点展示了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历史演化过程;体验区配置开地、翻土、起畦、播种、移苗、浇水、搭棚、施肥、除虫、采摘、收割等全过程式农耕项目,提供专业技术示范指导,以帮助个体全面学习农业知识,而非单一项目下的机械操作。
结语
“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活动体系是推动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植物园自然教育活动的诸多问题,本文以武汉植物园为典型研究对象,针对开展现状,借鉴优秀案例,分别提出五育的对应策略及目的,从而构建出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完整活动体系。希望本文能够为植物园自然教育的推进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果叮咚,林昆仑.推进新时代自然教育事业新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22-09-22.
[2]Willison J.植物园与环境教育:植物园环境教育指南[M].李梅编,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苏媛媛,陈泓.可持续的培育——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植物园儿童花园设计策略[J].装饰,2019(2):82-85.
[4]李汉龙.华南国家植物园: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先河[J].环境,2022(10):31-34.
[5]周青梅.自然教育活动案例探究——以南京中山植物园“自然物寻宝”为例[J].环境教育,2022(12):60-63.
[6]郭欢欢,赵建霞,付夏楠,等.自然教育理念下公共绿地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分析——以郑州植物园儿童探索园为例//2021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C].中国山西太原,2021.
[7]张琳,白芳芳.宝鸡植物园植物科普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传播,2023,15(7):45-48.
[8]王桂花,李珊,王青.深圳市仙湖植物园自然教育项目实践[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2,18(6):66-68.
[9]杜静媛,马云鹏,田雪.“五育”并举进教材:价值意蕴、基本遵循及现实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1(10):84-90.
[10]裴哲.“五育并举”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2(1):97-103.
[11]黄宏文,等,编著.中国植物园标准体系:界定标准、技术规范、绩效评价与认证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期刊:华中建筑 2023年 第12期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
自然教育在森林公园经营中的应用研究——以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