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监测数据分析与建设实践
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监测数据分析与建设实践
边策,徐文彤,党婧文,王道阳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北京100714)
摘要:本文以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森林康养的内涵、要素、特征及意义,介绍了森林康养发展现状及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及监测数据分析,总结了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成效,分析了森林康养基地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突出产品特色、形成产品体系、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及注重生态保护等方面建议,为森林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康养;监测数据;产品特色;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788.1;S7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5-0140-05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05.017
近年来,森林康养作为一种新业态,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占有重要地位,其相关产业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文立足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现状,将森林康养基地相关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探讨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吸收借鉴相关经验,提出发展对策,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森林康养基本情况
1.1森林康养的内涵
森林康养疗法是指自然环境中,人的身体会自主地调节和修复,对多种疾病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1-2]。基于此,森林浴等被广泛推广,并提出建设自然疗养林,森林康养活动逐步得到普及[3-4]。我国森林康养发展起步较早。其中浙江省天目山林区与上海新华医院合力创办了一所“天目山森林康复医院”,它是我国较早利用森林浴独特保健康复功能,开展森林浴活动的先驱[5]。在四川成都周边山区依托农家乐开展了森林康养活动。各地加快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我国森林康养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一项生态产业,其起点较高,潜力较大,前景较为广阔。
1.2森林康养的要素
森林康养是指将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传统医学等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养生和休闲等一系列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6]。即森林康养是以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多样的食材和丰富的文化为依托,让人们在森林中进行修养身心、休闲疗养的活动。森林康养包括3个基本要素。
一是具备适宜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包括树种、地质、地貌、水质、空气和风向等,这是森林康养的基础;
二是提供生态产品,既包括实物产品,也包括非实物产品;
三是建设一支提供康养服务的人才队伍,包括精管理、善服务和懂技术的人员。通过3个要素的密切结合,实现森林康养的健康发展。
1.3森林康养的特征
森林康养主要有资源共有性、区位差异性和功能多样性3个特征。资源共有性是指康养基地的自然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人们都可以使用和享受这些资源所产生的福利,自然资源的共有性与经营主体无关,要高度重视森林康养服务大众的公共性。区位差异性是指不同的森林康养基地因地理分布不同而各具特色,如海螺沟是典型的冰川森林温泉康养基地;莲花山森林康养基地开发冰雪特色运动旅游产品。功能多样性是指森林康养具有调节气候、休闲疗养、生产食品药材和开展森林体验等多种功能。其自然资源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系生态安全;基地利用植物环境缓解疲劳,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利用当地特有的农产品,打造养生食品、药材,供人们品尝和享用;运用当地的森林文化,修建宣教中心或博物馆,进行科普教育和拓展实践,开展森林体验活动。
1.4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意义
1.4.1改善生活品质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森林中富含的空气负离子等能够改善人们的呼吸与心血管功能,缓解压力。森林植物产生的植物杀菌素可杀灭多种细菌与微生物,提高适应性、免疫力等[7],对人体健康有积极影响[8]。康养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有利于人们增强体质,还能带给人们不同于城市的体验与收获,主观健康幸福度有明显提升[9]。森林康养产业是基于大健康产业提出的,符合当下需求,这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引领休闲方式。
1.4.2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能够一定程度上修正人们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短期行为,使人们长远地看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并做出积极行动。森林康养产业可带动农业、林业、旅游业、医药业和教育业等多业态的融合发展,优化经济结构[10],提升经济效益。引进新技术、人才及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吸引更多游客,使当地的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增加[11]。改善森林康养的品质,使其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1.4.3保护生态环境
康养基地的自然资源是丰富的物质基础,对基地的建设十分重要,对康养活动的疗效起着重要作用,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康养基地的根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一方面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业,让更多人接受自然,进一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即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2森林康养发展现状及基地建设情况
2.1森林康养发展现状
森林康养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物质生活改善,在吸收借鉴相关康养产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森林康养的需求,并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部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进入试点工作,标志着森林康养实践活动的发展。
2.2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共96家,其中以县(市、区)为单位的有17家,占总数的17.7%;以经营主体为单位的有79家,占82.3%。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的相关数据统计,以县为单位的森林康养基地总面积为1 781 772.30 hm2,平均森林覆盖率80.4%;以经营主体为单位的森林康养基地总面积为756 982.41 hm2,平均森林覆盖率85.5%。
按地区统计,东北11家,占总数的11.5%;华北6家,占6.2%;华东29家,占30.2%;华南12家,占12.5%;华中12家,占12.5%;西北8家,占8.3%;西南18家,占18.8%。其中,华东地区比例最高,华北地区比例最小。
3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成效及问题分析
3.1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成效
3.1.1基地建设方向
各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文件,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出发,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等方面作出了总体设计。
3.1.2基地建设共识
康养基地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积极推进各种类型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并强化管理,优化结构、不断创新,在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康养产业布局等方面开展工作,逐渐形成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发展共识。基地建设以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为共识。
3.1.3基地试点建设工作
2016—2023年,已完成了9批试点,共认定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1 682家[12]。其中2021年,全国森林康养年接待近5亿人次[13],比2019年的年接待客流量3.77亿人次[14]增加了32.6%。试点建设工作的开展,给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3.1.4基地管理机构
开展森林康养国家重点建设基地以来,大多数建设单位都编制了工作方案,部分基地成立了基地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统筹推进的管理机制。主管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保障措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3.2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3.2.1产品特色
从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监测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的康养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部分康养项目在某些基地可以实施并取得成效,但条件限制性较强,无法将模式完全照搬到别的基地,如温泉浴、温泉疗养等特色项目。部分基地产品主题不突出,同质化较严重[15],其森林康养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3.2.2产品体系
部分森林康养产品的食品药材、康复疗养、休闲游憩和自然教育等项目之间,主线不清晰,布局模式较散碎,资源整合度不够高,规划不够完善,项目之间关联不够紧密导致产品体系不够健全。在森林康养基地疗养时,部分产品使用效率较低,不能充分体现产品特色,导致暂无法充分发挥产品的作用。
3.2.3森林康养基地资金来源
经费支持是康养基地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以基层为单位的森林康养基地环境投资平均5 849万元,经营收入平均10 250万元;以经营主体为单位的森林康养基地环境投资平均27 182万元,经营收入平均92 107万元。可看出以基层为单位的康养基地在环境投资和经营收入方面较低,可能存在其资金来源不稳定,运营受到限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能受到影响等部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
3.2.4服务、经营类指标
按地区统计森林康养基地服务类指标(床位总数、餐位总数、购物场所面积、车位个数和科普宣教场馆面积)和经营类指标(人数、环境投资、经营收入、接待人数及就业人数)的平均数如表1—2所示,结果表明部分地区森林康养基地的发展不均衡,要注重协调发展问题。
结果显示,在服务类指标中,西南地区的床位总数、餐位总数较多,购物场所面积较大,从侧面体现了该地区的康养基地规模较大,康养产品较丰富。东北地区的车位个数较少、购物场所面积和科普宣教场馆面积较小,可能原因是该地区的康养基地交通较为不便,康养产品的多样性较少。
在经营类指标中,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其冬季比较寒冷,不适合户外活动,游客冬季较少。华中、华南等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占据了天然发展优势。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低、交通不够便利成为该地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限制性因素之一。科技水平及城镇化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康养基地发展。
4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实践
4.1因地制宜,突出产品特色
抓住康养基地的特质,注重基地与基地之间产品的异质性[16]。依托当地绿色产品和民俗文化等,将森林康养资源品牌化,构建品牌体系[17],彰显地区特色。如三明市以“森林+”为主线[18],因地制宜建设了各具特点的森林康养基地,依托鸟类资源,打造“森林+观鸟”特色产品,推动生态观鸟的产业发展;依托自然环境和医院资源,开展森林有氧运动助眠、中医助眠和膳食助眠等活动,设立睡眠门诊,打造“森林+睡眠”特色产品;依托温泉资源,开展温泉疗养及民俗体验等活动,打造“森林+温泉”特色产品。根据康养基地的不同资源,打造特色产品,注重品牌建设和品质提升,为康养基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4.2形成生态产品体系,提高市场辨识度
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生态产品的特色和优势,而且要从单一的生态产品转向多样的生态产品,形成一个系列,逐步打造成多层次的康养产品谱系[19]。在形成多维度康养产品体系[20]的过程中,康养基地着力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文化体系规划,依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及红色教育基地等,规划森林康养旅游路线,丰富森林文化体验[21],使特色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在建设基地文化的基础上,改变部分康养基地集旅游、疗养和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状,突出重点功能,挖掘每个基地的特色产品,提升基地的专业化水平[22]。
二是做好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从医疗、养老、体育和教育等产业角度,构思新的发展模式,开发多元化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使其他产业与康养产业高度融合。
三是做好智慧旅游体系规划,注重康养基地标识系统建设,提炼品牌元素。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康养”平台,实时发布康养基地环境资源及管理服务监测数据,提升基地的智慧体验、信息宣传等智能化服务水平。
4.3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以经营主体为单位的康养基地,其服务类和经营类指标均高于以县为单位的基地。因此,以县为单位的康养基地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营销规划,加强市场调研,塑造鲜明形象,注重生态产品的维护和推广,根据不同的营销对象设计营销内容,争取康养市场份额。
二是招商引资,扩大资金来源,吸引国内行业企业、集团参股[23],寻找投资方对康养基地的酒店、公寓等进行投资。
三是加强宣传,加大康养基地推广力度,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渠道增强宣传效果,展示基地特点,打造品牌效应,提升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4.4坚持科学发展,注重生态保护
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要注意保护生态。鉴于当前部分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未来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间的深度融合和资源共享,优化康养产业布局。注重改善森林环境,关注生态保护问题。
一是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森林经营管理,通过森林抚育和改造,充分发挥森林的各项功能,建立森林康养标准体系,对康养基地定期考核,进行监测和评价,实行奖惩机制,把好环境质量关,守住保护生态的底线。
二是建设森林康养旅游人才体系[24],打造一支既熟悉康养业务、热爱康养事业,又懂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对森林讲解员、森林康养师以及森林康养服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塑造一批掌握森林医学、健康保健和旅游服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拓宽森林康养的宣传渠道[25],对游客、当地居民进行自然教育,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的观念,了解自然资源是康养基地的根基。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有限的森林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26],是实现康养基地的生态价值、落实“两山论”的重要实践。
5结语
综合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多元化发展的对策和途径。突出产品特色是基础,形成产品体系是关键,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是抓手,注重生态保护是根本。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既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不断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打造拥有宜人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康养产品、浓郁的生态文化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森林康养基地,努力实现森林康养产业的健康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骁,王梦君,叶静,等.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研究进展与对策分析[J].林业建设,2021(3):53-58.
[2]邓三龙,潘爱华,柏方敏,等.中国森林康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
[3]杨利萍,孙浩捷,黄力平,等.森林康养研究概况[J].林业调查规划,2018,43(2):161-166,203.
[4]谭益民,李卿.森林浴100问[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5]李向明.森林浴及森林浴场的开发[J].江西林业科技,2004,32(1):25-26,24.
[6]邓三龙.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016,29(6):1-6.
[7]雷巍娥.森林康养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8]KAPLAN.R.KAPLAN.S.The.experience.of.nature.a.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9](日)上原严.森林疗养学[M].南海龙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10]高妍蕊.康养产业发展要加强体制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J].中国发展观察,2017(17):41-42,40.
[11]杨辛夷,覃丽华.国有资本生态资源保护功能的实现条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3):57-60.
[12]贵州省林业局.2023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认定结果公示公告[EB/OL].(2023-11-22)[2024.03.15].https://www.chinaforesthealing.com.cn/newss⁃how.php?cid=96&id=1348.
[13]曹云.2021森林康养产业大事回眸[J].中国林业,2022(1):66-73.
[14]陈心仪.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增刊1):50-52.
[15]沙涛,李群,于法稳.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2,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城市和绿色发展分社,2022.
[16]刘朝望,王道阳,乔永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2):93-96,156.
[17]王飞,王文磊,解晓悦.基于AHP分析的晋城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6):78-81.
[18]黄莹.福建三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情况探析[J].中国国情国力,2020(5):78-80.
[19]罗栋,李兵,文诗.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产品创新策略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22(2):113-119.
[20]李欣华,陈红玲.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3):171-177.
[21]吴普侠,柳隽瑶,昝林森.陕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22,50(6):100-106.
[22]李祗辉.韩国森林疗愈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对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启示[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5):59-64.
[23]曹净植,伍海泉.社会共生视角下的森林康养[J].林业经济,2020,42(9):43-52.
[24]丛丽,张玉钧.对森林康养旅游科学性研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16,31(11):6-8.
[25]郑群明.森林保健旅游[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26]杜莹,王洪俊.森林康养基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139-140.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 第5期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
基于SWOT分析法的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