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亏65亿!中融人寿“资不抵债”,迟迟不披露偿报背后,隐藏的风险到底有多少?

13精 13个精算师 2023-11-07

中融人寿

2021年亏损65亿


近十年寿险公司

亏损No.3


②严重“资不抵债”

偿付能力恐不达标


③万能险结算利率仍高

母公司股价不确定性较大


背后还有多少风险...


1

巨亏65亿!中融人寿“资不抵债”

恐为偿付能力“不达标”机构...


1. 中融人寿亏损65亿,为近年寿险公司亏损NO.3!仅次于此前的天安、幸福人寿...

近日,中融人寿的母公司,中天金融披露年报,透露中融人寿巨额亏损。


据报告披露,2021年,中融人寿实现营业收入141亿,亏损65.36亿。

要知道,这一数额不仅对这家注册资本不过13亿的公司来讲,太过巨大。


就算是在近十年的寿险公司净利润中,这个亏损金额,也仅次于2019年亏损近70亿的天安人寿,以及2018年亏损68亿的幸福人寿。


其实,看到这儿,也许了解保险圈儿的大家,不难看出这些巨额亏损公司,背后的一些“共性”,详细的后面说。


2. 风险评级为C或D,恐为偿付能力“不达标”机构,严重“资不抵债”!

其实,此前“13精”已经综合保费和利润等多方面,分析过2021年寿险公司的经营情况,详见《2021年寿险公司利润榜》。


彼时,很多粉丝表示为何只有部分公司的数据,这是因为很多公司截至目前尚未披露相关报告。


其中,就包括今天要说的中融人寿!


截至目前,中融人寿的2021年四季度、2022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均未披露!

不过,即使这些报告没有披露,我们也已经透过行业均值反算等多种方法,察觉到这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可能存在一定特殊情况。


比如,在《2022年一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排行榜》中,我们就指出除已经统计到的5家C类公司,和1家D类公司外,还有3家C类公司和3家D类公司,也是偿付能力“不达标”!


中融人寿就是其中之一!


更严重的是,如本文第一图所示,其2021年净资产已经是-33.33亿,也就是说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的状态!


同时,中融人寿2021年接受监管对其进行的SARMRA评估,虽然,目前因其偿报尚未披露,不得知道准确的得分。


但是,恐怕会很低(也许会低于50)...


2

经营波动较大:保费“高歌猛进”

总经理“多年缺位”,历史再度上演


1. 前三季度还盈利,四季度就亏损超74亿?还是投资惹的祸...

其实,从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看,中融人寿还是连续盈利,在三季度末的累计净利润达9亿。


也就是说,在四季度一朝亏损74亿,这是为何呢?


这就要说,作为寿险公司,投资端往往是影响公司经营最大的。

根据“13精”测算的投资收益率可以看到,中融人寿的投资端波动很大,忽高忽低。


这一点是很多中小险企的通病,为迅速扩大规模,就要推出高性价比产品,而这就需要高的投资收益率做支撑。


然而,在当前利率整体下行的环境下,想要高收益,恐怕就要承担高风险。


2. 踩雷“地产”,中融人寿投资端损失较大!

首先,从中天金融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到,其购买的恒大等地产公司的债券,为此计提重大损失。


其中,不少债券都是此前中融人寿于2020年左右购买的。


此外,其审计事务所在出具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还指出“中融人寿2021年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和非标准金融产品。”


其中,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44.04亿元, 2021年度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4.36亿元!


另外,从中融人寿2020年的年报中看到,期末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高达236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115亿元;长期股权投资80亿元,增加了50亿元;新增投资性房地产17亿元。


这些投资累计高达33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82亿元,可以看出2020年中融人寿的步子迈的有多大...


由此可见,此次中融人寿的巨额亏损,恐怕还是投资端惹的祸。


3. 保费“高歌猛进”,高管缺位,历史重复上演...

此前,在华夏人寿等4家险企被接管后,我们才能了解明天系背后的关联交易等诸多故事,详见《天“雷”!亏损646亿+会计差错调整363亿的天安财险》。


不过,要说这一切没有征兆么?倒也不是...

这就是为何前文我们说,这些巨额亏损公司都有一些“共性”,比如,经营波动较大,盲目追求保费规模等。


中融人寿也是如此,回顾其成立至今的净利润不难看出,在2016-2017年,也曾亏损14亿和8.6亿。


也因违规运用保险资金,虚增偿付能力等,被采取监管措施,但是,这一切也未阻挡其发展的脚步。

从2018年至2020年,保费一路“高歌猛进”,增速均在50%左右,3年间保费规模突破百亿。


不过,隐藏在这背后的还有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比如,总经理常年缺位。


今年年初,其新任总经理孟岩才到位,与此同时,还有一位与恒大有关的副董事长到位...


看到这儿,不难发现,这些年与此情况相似的公司很多,其中,不少都爆出过诸多问题,比如,违规投资的珠江人寿,被接管的华夏人寿等...


3

隐藏的风险都有哪些?

利差损、偿付能力,母公司影响


1. 万能险利率仍高!没有利差损风险?

目前,中融人寿仍未披露年报,我们难以细致的分析其具体的亏损问题。


不过,随着这份亏损的预告,有一些风险是需要提前关注的。


风险点1:利差损风险?


如果,如前文所说此次的亏损与投资有关,那么,就说明中融人寿的投资收益率恐怕很低。


但是,在被爆踩雷地产的情况下,中融人寿的万能险产品利率,还是居高不下。

2022年3月,中融人寿的26款万能险产品中,还有22款结算利率超4.33%,17款超4.9%,仅有四款为最低保证利率2.5%。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即使公司经营如此艰难,还能保证客户利益,似乎是利好,可是这种方式可持续么?

毕竟,从2020年年报的数据看,其保户储金和投资款账上仍有180亿!


2. 母公司中天金融未来难测,如何解决偿付能力承压问题?

风险点2:母公司的股价?


2017年,中天金融曾经想“蛇吞象”,拟以310亿元购买华夏人寿21%—25%股权,并为此付出定金70亿元。


但是,目前华夏人寿已经被接管,相关收购事项没有进展。


对此,其也表示存在定金损失风险。


此前,天安财险巨额亏损并被接管,导致其母公司西水股份股价接连下跌,甚至,不惜选择对天安财险不并表。

但是,也没能摆脱退市的风险,目前总市值仅为9.18亿。而中融人寿的母公司中天金融,截至今日的总市值也跌至119.79亿。


两家公司这一轮资本运作,可算得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


对于中融人寿而言,如果中天金融有什么情况,将难以寻求原股东增资,为解决偿付能力承压问题,增添极大的不确定性。


最后,大家可以联想下,当前寿险市场可能与此情况类似的公司还有,历史上有,未来也有...


这一切背后,各家险企的股东如何看?高管又如何看?员工们怎么想?大家可以文末留言交流,我们就不在此延展了...


关注我们


13个精算师

入驻平台:雪球、头条号、微博、百家号、知乎

邮箱:thirteenactuary@163.com

小编微信号:xxjss13

查询海量保险资料关注13精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