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朱里钺:问世间,“琴”为何物?丨《先锋派报告》舞台造梦师系列专访③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十年热爱,放在群星闪耀的历史长河中,或许微不可见,但对于骨肉停匀的人来说,纵使孤独清寂,但热血难凉,足以见其一片赤诚。
《先锋派报告》专栏五一特辑“舞台造梦师”系列专访第三期,今天走近与古琴十年为伴的“赤子”——自得琴社社长朱里钺。
“我一开始以为就是一场古琴,岁月静好,然后可能就一直都这样了。没想到现在会发展成这个样子,的确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如果时间回到2012年,朱里钺不会想到,他会成为一个拥有近百万粉丝的国乐乐团社长,以古琴为生,以古琴为荣。
十年前,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对于人们来说就像一块“历史遗迹”——或许听说过,但很少见到,更不用说抚奏。
计算机专业的朱里钺出于兴趣,在上海的一家琴馆里学习。学到一定级别后,他发现身边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连教课老师也离开了。这时,他遇到了现在的合作伙伴唐彬、蔡珊,为了留住这些古琴同好们,他创立了“自得琴社”。“当时起名字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的四个字就是‘天真自得’。我觉得每个人就是‘天真’的状态,有发现美、欣赏美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
与一般琴社不同,对于自得琴社而言,古琴不只是赚钱谋生的工具,也象征着他们所倡导的文化审美。
2019年,“自得琴社”推出第一支古画视频。乐手们穿上了朱红圆领袍、艾绿上衣等宋制服饰,高冠峨髻,手持各色乐器,在藕色绢底背景中倏然演奏起来,如同一幅流动的古画。音乐则改编自国漫《秦时明月》的《空山鸟语》,意境悠远又妙趣横生。朱里钺介绍,这支既不失古风又有当代元素的视频一经上线,播放量很快达到了100万,成为了他铭记至今的几个出圈时刻之一。从那以后,自得琴社就一直延续“古装配古琴”的模式。
尊古而不泥古,自得琴社将古琴看作是一把钥匙,他们由此打开更广阔中华传统民乐世界。
为突破古琴独奏相对单调的范式,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和记住旋律,自得琴社的作品逐渐形成了现有的小合奏模式。它就像一支现代的乐队,有以旋律为主的笛、箫,以和声为主的古筝、中阮,渲染气氛的古琴,还有带来节奏感的打击乐器。这不仅更符合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欣赏习惯,也俘获了一批海外观众的心。目前,自得琴社在海外视频平台上获得了70多万订阅者和近亿播放量,不同国家的观众会用各自语言在视频下方表达着他们的喜爱。
当线上流量转变为连绵不绝的线下演出邀约,古琴等民族乐器像磁铁一样,将观众从屏幕外吸引到剧场里。
2020年起,自得琴社把《天真自得》《琴为何物》《江南好》系列音乐会开到全国各地,常常一票难求。
近5年可以说是自得琴社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但也给朱里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古琴本是他怡然自得的方式,却渐渐因经营业务繁忙而被束之高阁。他半开玩笑地说:“感觉本来我就在一个小庙里自己修行,后来大家都来了。然后,我做了方丈,只能天天出去化缘,让大家还能继续留在这里。”
边“化缘”边“修行”的还有白无瑕。历史系出身的她因为热爱加入自得琴社,如今,她不仅是乐手、教师,还是团队新媒体运营负责人。
4月13日,自得琴社的最新作品《江南好》在上海YOUNG剧场举行公开彩排与首场演出。记者观察到,当其他成员在吃饭或休息的间隙里,白无瑕仍在台上一遍遍地练琴。朱里钺评价她,把所有清醒的时间都奉献给琴社了。
是什么值得他们这么做?朱里钺表示:“我觉得像我们这样以弘扬中国传统高雅文化为责任的团队,希望看到这些高雅艺术从小众文化变成大众文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尽量节省它的时间。”
来源:先锋派报告
图源:自得琴社
编辑:杨博雅
责编:严括、江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