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 | 能源与福祉研究有待推进
题目
Advancing energy and well-being research
作者
Narasimha D. Rao & Charlie Wilson
期刊
Nature Sustainability
时间
2021年10月
一作
单位
Energy,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Program,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IIASA), Laxenburg, Austria
Yale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USA
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1-00775-7
研究内容
以经济关系为根基的能源和气候变化缓解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与福祉的提高是脱节的。本研究提出一个跨学科研究议程,通过在社会科学、能源经济模型和气候政策分析之间建立桥梁,希望将能源使用与个人福祉通过消费联系起来。
在这篇观点评述性文章中,Narasimha D. Rao等人主张建立一个以消费为中心的综合研究框架,该框架通过消费将人类福祉和生活方式与嵌入的能源和碳足迹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候和环境结果联系起来(图1)。它的核心贡献是将有关福祉和消费的现有研究领域与影响气候政策的能源核算和建模领域联系起来。通过系统框架的建立,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出有着不同福祉的消费的减排潜力,从而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改善人类福祉。从而将会影响到人类福祉的可持续消费系统地纳入到气候变化缓解策略的研究中。
图1. 通过消费及其衍生的能源需求构建起人类福祉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概念联系研究框架
①至④是构成该评述中提倡的研究框架的研究流。①:能源需求模型和居民异质性研究;②:生活方式与消费研究;③:消费与福祉研究;④:生活品质与福祉研究。不同颜色用于区分不同主体:蓝色指个人/居民;黄色指机构;绿色指自然资源。
为什么当前研究范式中都要求了在进行气候变化减缓措施研究时需要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呢?原因之一是能源-气候模型与消费的社会科学分析之间的脱节。目前提出的能源需求是基于收入的上升,这个推理使用了如下假设:我们的后代的生活质量会随着能源增加而提升,并且能源的使用对生活质量提升是必不可少的。这与过去40年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的结论是不相符的:很大一部分消费是地位的信号,而不是为实际物质需求服务;富裕的人可能不会变得更幸福;经济增长可能隐含着带来更高的不平等和环境不公正;能源服务可以以更高的效率提供。跨国的历史性研究也表明,在其他福利指标上的进步,如预期寿命或基本需求满足,能源密集型程度是较低的。未来研究的挑战是评估、量化和预测能源需求及其与消费相关的气候变化后果。将消费与福祉联系起来,进而为探索减少能源需求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与最终影响人类的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研究框架
基于已有的研究进展,该评述中Narasimha D. Rao等人提出了一些有待推进的研究建议,具体分为四部分:(1)推进能源模型研究以深化与生活方式和消费的联系;(2)推进生活方式研究,扩大研究范围和规模;(3)推进将消费和生活方式与不同维度的福祉联系起来的福祉科学;(4)推进福祉公平研究的进展,研究能源使用的收益和环境反馈如何影响不同的人的福祉。
能源需求模型
能源需求模型中需要更现实的社会和行为,长期以来已经被学界普遍认同。加强消费和福祉的联系需要更现实地反映家庭决策过程及其外部影响,包括供应系统(例如市场和政府)、环境和气候。
家庭能源需求模型通常依赖于单个具有代表性的决策代理,这些决策代理主要根据能源价格和技术成本做出决策。许多模型已转向纳入收入和地理位置的异质性(例如,城市与农村),但仍忽略了其他背景和社会因素,如社会规范、同伴效应、基础设施的获取和其他结构性限制。数据可得性和对复杂系统认识的加深限制了对模型中对于异质性因素的考虑,迫使建模者从单个或几个案例研究中进行概括。
工业生态学研究的进步已经使得我们可以将整个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都归因于消费,并将这些能源划分到各供应链。然而,这些工具以当前的经济结构为基础,并受限于总消费的表示方法。将未来的能源需求与不断变化的家庭消费模式联系起来,需要在工业生态学中采用新的方法,将工业供应链中的技术动态与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的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生活方式与消费
生活方式是居民行为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将消费活动与能源需求和福祉联系起来。生活方式将旅行、食品或休闲等离散领域的行为和消费活动联系在一起,形成广泛的消费模式,这些模式有可能被归纳为能源需求增长模型。这些消费模式会受到社会、文化和物质环境的影响,环境的不同限制或增强了人们花钱和花时间的方式。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人们的身份感、态度和偏好,这可以与福祉联系起来。
消费与福祉
该文章中建议的第三个研究方向是推进将人们在不同背景下的消费与可衡量的幸福感联系起来的研究。部分实证研究粗略表明:唯物主义似乎与更低的主观幸福感有微弱联系。一组跨国研究使用总体福祉指标,如平均幸福度、预期寿命或人类发展指数,表明许多国家在资源使用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相对较高的平均福祉,但其原因尚不清楚。对过度消费会降低或限制福利收益这一假设进行更系统和更严格的测试,可能可以揭示追求可持续消费是否同时满足自身利益和分配正义的需求。
当前对于人福祉的研究已经为我们认识消费如何促进幸福感,以及不同人之间幸福感的异质性提供了充足的经验基础。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包含足够的信息来推断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通过福祉优化自身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消费支出和福利调查往往是分开设计和进行的。必须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以检验关于消费模式或消费的特定方面对福祉的影响的假设。
福祉公平
将消费活动和能源需求与福利联系起来可以反过来为量化人们消费影响的分布开辟新的研究可能性。能源使用有助于福祉,但其提取和副产品会降低他人的福祉。由于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而避免空气和水污染,减缓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协同效益已得到广泛研究。世界各地的土著人和有色人种承担的化石燃料开采不成比例的负担已经在有关环境正义的文献中得到了研究。类似的不公正现象已经出现在低碳技术的生产中,例如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锂和钴的提取。地方层面由此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如果对不同的福祉影响进行量化(例如,在收入分配方面),或者甚至将其定性地纳入缓解方案的政策分析中,则激励措施可以针对更良性的技术或开采实践。还应推进制定不平等指标的研究,以比较人口群体对能源和排放的贡献与他们面临的不利影响。尽管此类反馈与现有的能源和气候模型相距甚远,但它们对于评估实现公正转型的进展和关于不平等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非常重要。
研究意义
该评述提出的集成这四种研究流的框架有许多应用。通过生活方式将福利与消费联系起来,我们可以评估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旨在塑造行为的政策干预对人力和资源的影响。例如,一个对气候和发展具有强大共同利益的低能源需求的未来,可能需要从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共享经济。这种变化的可能性取决于我们对共同使用集体资源和加强与他人互动的福祉影响的理解和沟通。
了解家庭的消费模式和不同的福利结果可以作为追踪不同生活方式的资源强度的起点。我们很早就意识到炫耀性消费是地位和特权的象征。通过以福利为基础的资源核算,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在气候影响或资源开采成本方面为人们获得和维持地位所付出的代价。此外,如果物质追求被发现对心理健康无关紧要,我们将有强有力的经验证据证明可持续消费的个人好处。随着全球供应链中的产品创新催生出一系列潜在的低碳新技术,这些新技术有可能掩盖负面的社会环境影响,将消费与福祉和气候结果联系起来的研究变得更加迫切。
编辑:肖逸龙
排版:吴凯
相关阅读
1 高温热浪对经济的影响:以南京为例2 气候减缓政策下家庭获取现代能源服务的情景3 到2035年实现清洁和低碳供暖的路线图: 中国北方省级层面分析
4 亚太地区消费和贸易的环境-社会-经济足迹
5 COVID-19相关能源需求持续变化的气候缓解情景
6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小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