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BBS × 郭隆耀|“没有时间,一切都是自由的”
你上一个展览的名字叫"白凤凰",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白凤凰"这个展览。
“白凤凰”是西北那边民歌里面经常出现一些词,是关于爱情、愿望的美好意象。展览是围绕地域产生的绘画项目,以我的家乡展开,布展、陈列以"盘旋的凤凰"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感觉是意象的,但内容是具体的,从上到下都是基于现实的地缘呈现出来。
"白凤凰"跟你的家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你是怎样在图像上处理和家乡或者个人经历之间的关系的?
你通常的创作方式是怎么样的?例如刚刚在你工作室看到你的作品,很多作品展现的是你家乡的房子,感觉都是刚刚好可以走进去的尺寸,形成了一个可以探索的空间。它是从你的记忆里跳转进来的吗?
应该是都有。很多是从我自己觉得很有感觉的图像转换而来的,但是大概有一个比较意象的东西,一种身临其境感,是想象自己站在那里的切身的体验感。当你面对画布的时候,就好像面对镜子一样,能把自己映射进去,跟自己的某些方面比较贴切。之前我可能没察觉那种很多类似来源于民间的,或对称的状态,但是后来有一次我看那些文艺复兴的画,发现他们很多壁画里面也是圣母、圣婴、圣灵三位一体的构图,也是属于对称的。
可能还有一些是我对目前流行绘画的反思,我感觉那些和自己不太贴切,我是往正大光明的画,不是往坏了画。
"正"是相对于“坏画”而言的一种反面吗?就像是拉斐尔前派,他们用特别“正”的方式,回归到乔托之前的绘画传统,来捍卫他们当时的一种艺术理想。那种历史内的叙事或许可以对比我们今天的"坏",其实这样理解是不是会准确一点?
是的,好多绘画其实都是那样,包括梵高、塞尚等艺术家的作品,放在那感觉特别深层庄严,正大光明。这个好像也比较抽象啊。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坏画”本身,只是我抵触这些关于流行的潮流。
观看你的绘画时会有很强的宗教性,特别是你在香格纳的展览"寸土寺"里所营造出的感受。不管是在这个空间,还是要回到了你当时所画的那个家乡,也许只是某个静谧的晚上。
因为策展人何迟和闫冰对我作品的脉络比较熟悉。还有一点就是,一开始我们就想做区别于白盒子、艺博会的那种展陈方式。所以那个展览呈现出的感觉我们也觉得特别满意。后来我尝试着以陌生的状态进去过几次,还是挺感动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寸土寺”展览现场,香格纳M50,上海,2021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香格纳画廊
平日你都是怎么安排工作和生活的?
平常就是每天工作,因为之前我一直都是晚上工作比较频繁,这个习惯形成之后,搬到新工作室我就觉得是否能调整一下,结果还是有点调整不过来,比如说有时状态特别好就起来,之后会趁着阳光也赶紧画一画,然后等到晚上以后才能画进去。
看到你最近也在创作一些新的作品,那些是桃花还是梨花?
杏花。但是它里面也可能夹杂着桃花,因为桃花、杏花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开的,所以有的时候里面可能也有桃花的。
桃花、杏花都是来自你对家乡的记忆和经验吗?
感觉在那个地方还有种精神性的象征,平常春天能看到的花很少,那个时候正好满山遍野的开满了杏花,开的特别绽放,但是四周全是光秃秃的,一根草都没有,孤孤寂寂的。每逢此时,就觉得和“人”的状态特别像,比如特别孤独或者其它之类的,好多东西只能自己来消化或绽放,有时候是一些感觉比较美好,或者是那种比较高贵的人格等,我就会有诸多这样的联想。
杏花,一开始开得特别灿烂,但有的时候又特别脆弱,特别短暂,还是比较残忍,特别像人的某种状态。一旦遭遇降霜或者是冰冻,一夜之间就没了,感觉脆弱,但是又特别的繁华,特别美好的那种繁华。是人和万物生存的意志。
你画中的家乡面貌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改变了吗?因为一些城市化的进程。
是有改变的,因为现在那种房子可能越来越少了,他们要消灭那种所谓的"视觉贫穷"。还有一个可能是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然后回来之后因为挣了些钱,就会把那些房子都推了,重建那种砖的房子,看起来比较洋气。
你提到的这个词“视觉贫穷”,这是如何理解的。
从美学上我不认为是这样的。我感觉那里还是有比较偏向于精神的东西,可能有的时候像宗教体现的那种感觉。那些房子的质感和构造,我感觉特别好,也符合自然,呈现在画面上的物质感就感觉挺好的,我挺迷恋那个东西。我在画面里面感受不到时间,没有时间,一切都是自由的。
其实我觉得也是回归到一种自然当中。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也是有挺多,特别是非洲(裔)的艺术家,他们把自身非常原始的感受呈现在西方世界的视线里。有你觉得印象深刻的吗?或者跟你的个人经验比较类似的。
有,但是我记性比较差,看到那些名字都不大记得住,但是画作品什么之类的我一看就知道,比如说弗兰克·鲍林。
你平时很喜欢唱歌是吗?之前打开一个你的资料,看见你唱歌,像信天游那种。唱得挺好的,是你自小跟着你的长辈学的吗?
来了北京这边之后有好多朋友经常一起玩,正好又比较感兴趣,而且有的时候比较放松,反正平常也是自己一个人,晚上出去骑车或散步,骑着,走着,那种比较二的状态来了,然后就开唱啦。
可以跟我们推荐一些平时听的音乐吗?电影也行。
电影我可能最喜欢的就是小津安二郎的电影,还有最早期的日本武侠片。音乐的话我特别喜欢一个西非的乐队"Tinariwen”,属于沙漠布鲁斯。他们乐队里面可能有一两个成员是地方武装头头之类的角色,那种感觉很酷,他们拿着吉他的时候就感觉好像端着ak47。他们的音乐属于世界音乐,特别特别动人,节奏有一种空间的流动感,感觉好像是在沙漠那种最原始最深处的地方,突然出现一片文明。非常原始,非常自由,跟没有形体的灵魂一样灵动,热浪滚滚,是特别干燥的音乐。他们有一种为了自由,为了他们家乡而奋斗的感觉。
特别“干燥”的音乐,这个词很有意思很形象。你平日画画的时候也是听着他们的音乐吗?
经常会听到他们的音乐。平常画画,画着画着就感觉状态对了,很上头,然后连唱带跳。但是多半时间比较冷静,只想怎么画画,有的时候画着画着的可能某一个地方感觉画对了,满意了,自己就很容易松弛下来。
刚才你说到小津安二郎,他电影里展现的那些“日常化”的视角和叙事,会影响到你的创作吗?你的作品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强烈的叙事的,往往还是对平常时光的记录。
我不知道,可能有些地方潜移默化会有影响,和种子一样时间到了自己会发芽的。
相比你在北京这样的生活跟创作状态,如果在你家乡有这样的一间工作室,你觉得和北京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肯定是有。之前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感觉受到的干扰应该会比较多。北京的话平常可能还好,就像之前住过的一个院子,过年过节的时候就没人了,一到冬天,整个大院子里面只有我一个人,我特别享受那种氛围。
近期有什么展览或者新的创作计划吗?
郭隆耀
(b.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