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BBS × 龚斌|避世之思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爱,动太阳而移群星”源自但丁的《神曲》,这段文本和本次展览的关联是什么?
“是爱,动太阳而移群星”出自《神曲》天堂篇的最后一句。这句诗句非常的打动我,我认为爱也是我创作的推动力,用绘画构建一个情感宣泄地和避世的精神窗口。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认为:万物来自上帝;上帝不仅是它们存在的基础,也是它们力求与之重新联合的至善。因此,“爱是一切因果关系的最深刻的源泉”。归根到底,是爱的力量推动世间万象的运动,爱是宇宙的普遍原则。
《预言》,2022 ,布面丙烯、色粉、喷漆, 145 × 100 cm 图片由艺术家及MOU PROJECTS提供
看见你的展览主题同名作品的时候,其实联想到的旧石器时代的岩穴绘画,比如阿尔塔米拉洞穴里的壁画,人类最早开始在这里通过绘画记录社会活动和世间所见的万物。洞穴在你作品中似乎与一种神秘感相通,是和这种远古的艺术有关联吗?
和远古艺术几乎没有关联。你可以将每件作品看作一场精神游历,我不太在乎去模仿某种现实,我希望带领观者去感受此刻他们当下无法企及的世界。作品主要想展现一个崇高的时刻,风和云、光与石、聚集和陪伴,画面的里所有物体是互为关联,成为整体。
《是爱,动太阳而移群星》,2022 ,布面丙烯、色粉、喷漆,180 × 180 cm 图片由艺术家及MOU PROJECTS提供
这次个展的作品几乎都是今年的新作,是在开始准备这些新作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线索或者叙事吗?
作品都是围绕着情感表达而展开创作的,并没有去从一开始就用一个线索套住所有作品,边画边思考。
你曾表示过非常喜欢风景题材,这些风景有着自己成长和生活的痕迹,但是新的展览在这方面的感受似乎被弱化了,甚至和现实的生活是有点割裂的,它们更多表现的是糅合了小说、诗歌的架空感,你是怎样平衡你的绘画与现实的关联,以及这次展览里你的作品和文本之间的联系。
风景依旧是我创作的主要题材,但创作有不同的阶段,以上个阶段为例,主要是围绕着记忆和生活轨迹来处理画面,多以静态的场景呈现。回到这个展览的作品,从题材上将风景拓宽了,自然削弱了原有的平静的情感表达。我一直不太在意绘画和现实的关联,我的绘画意图就是将观众带离现实,提供避世之思。而文本是作品的义肢,辅助艺术家阐释作品,在我看来是主次关系,不需要去平衡。真正需要平衡的是心和手,绘画是古老的艺术语言,真的很难,我每次都想画的更好一点,更深一点,更开心一点。
“龚斌:是爱,动太阳而移群星”,展览现场,MOU PROJECTS,香港,2022 图片由艺术家及MOU PROJECTS提供
提到“避世之思”这点,还挺引人遐想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希望作品可以为观看者们打开一个怎样的世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往往就是我们生活中困境,精神超载会让我们忽略随处可以见到爱和美。我不想把观者带到一个确切的目的地,作品只是一场精神游历的窗口,后面的旅途是观者自己的宇宙。
人物在你的作品里一直都不是探讨的中心,甚至几乎在你过往的作品中很少看到。但新的展览中,无论是作品还是主题却明确有着对“人物”这一题材的描绘和指向,尽管是抽象的,符号化的。是什么样的契机或思考使得人物的形象出现在了你的最新作品里。
从以前的作品来看可以发现,常出现对称性的构图,这是情感上对安全感和陪伴的诉求。当人面临一个陌生的世界,总会退到一个最安全的角度来打量,所以我经常将树或者是山丘对称性的安排在画布左右,这从视觉上将你移到一个舒适的安全距离。把自己融入画面,想象成为异世界的旅人,就会期待在新的环境里找到熟悉的寄托,而“非人物”的物体以人形的面貌出现就会增加趣味性和亲切感。
在通过观看你的作品的时候,会很明显的觉察到这不是一种在自然光线的映照下呈现出来的日常风景,你是如何构建作品画面中的色彩关系,使之形成一种合理性的?
靠绘画和视觉经验的积累。以《情人节的傍晚》为例,作品之中有三个光源,底部和顶部的画面画面之外的探照光和直觉中心的日落。如果只有单一的日落光源,画面的所有将是完全背光,视觉上将缺乏层次,达不到我需要的效果,所以添加光源是我当下能想到并且能处理的好的一个手段,加之作品原本就是记忆和想象的复写,用异于自然的光线既符合逻辑也更加合理,但不能完全违背视觉规律,保持相对合理,自洽。
可以看到其中一些作品中,很多“心”型在不断唤起、提示和呼应这次展览的主题,但是又可能会让观者陷入一种流行性的情感表达的误读,所以是否可以和我们聊聊如何理解你画面里它们之间的指涉关系。
心形符号出现于14世纪初期,比如弗朗西斯科·巴尔贝李诺(Francesco Barberino)的《爱的记录》(Documenti d'amore),到15世纪末通用在扑克牌形象之中,而到了19世纪“心形”已经代表心脏也象征着爱情。关于心形起源有许多说法,指向意义也一直在流变,所以“流行性”的情感表达也是有历史背书,我非常乐意并且享受用绘画来表达通俗情感,流行和小众没有高低之分,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问题。其实你可以将每件作品看作一个“相互爱”的世界,云可以喜欢树,树也可以喜欢石头,洞穴可以喜欢夕阳,夕阳也可以爱夜晚。浪漫由此浸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所不在。当你看到一张你喜欢的画,你就选择去了一些你认为有趣的世界,成为这个世界的旅人。
以今年创作的新作品为参照,你觉得和过往的作品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尝试和改变吗?
我觉得有延续也有改变,过往作品的重点集中在风景或者静物本身,而现在从题材上有了拓宽,绘画上也更加深入。不难发现,新作品笔触痕迹变多了,手的动势更能传递情感。
龚斌(b.1992)
龚斌(生于1992年,中国益阳)的创作寻求一种避世之思,以此为心灵带来慰藉。他充满活力和趣味的绘画作品融合 了富有表现力的色彩和半抽象的图形,描绘那些只存在于幻想里的场景和景观。龚斌拥有插画和版画的教育背景,热衷 探索图像之间可能的叙事联系,而这也将他的作品变成一个充满着浪漫谜题的视觉迷宫。他经常用诗歌、人物和虚构的 地点来命名作品,在他的画布上,坐落在广阔的环境中的物件和物体被赋予了生命、活力以及不同的角色,拥有了爱与 被爱的能力。龚斌于2014年获得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插画专业纯艺学士学位。 艺术家目前生活和工作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