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评丨企业主被约谈后坠楼身亡事件可能产生的舆论误区

墩爸 墩墩舆情课工作室 2023-12-28


大家好,我是墩爸。

心理学上有个比较著名的效应叫后此谬误,是指当事件A发生在事件B之前,大众很容易产生“假因果联想”,想当然地认为发生在前的事件A为因,发生在之后的事件B为果

这种情况在舆论事件中经常出现。比如刚刚被推上热搜的“江苏常州一企业主被约谈后坠楼身亡事件”,在诸如“被约谈后自杀”“遭约谈后坠楼”这类标题转载传播后,已经在舆论场域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因果联想”,即认定“被约谈是因,坠楼身亡是果”,而一旦这种猜想经社群圈层及公开平台继续蔓延扩大,后续势必会对官宣的调查结论形成对峙冲击,如果经调查核实事实并非如此的话。

分析认为,虽然常州市委市政府已经快速官宣“正在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开展调查,纪检监察机关正在深入核查相关案件办理情况,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的原则认真处置”表明回应态度,情绪烈度有了较为明显的缓和,但受“常州”属地标签关联影响,仍存在一些负面声音,需要加以针对性化解。

结合观察,提供以下三个处置建议,以供圈内读者参考。

一是建议考虑省级层面提级派员进驻事件调查组。虽然后续常州市委市政府形成的调查意见大概率要报请省级有关部门,特别是省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内部审核,但对那些关心事件进展、却缺乏体制了解的围观网民来讲,容易形成“常州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对抗性猜想。因此,省级层面提级派员进驻事件调查组参与事件的全程调查,可以在公开的舆论语境中形成“三方”角色,既能体现对彻查事件原因的坚定决心,又能避免被带入类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负面陷阱。

二是建议邀请省级以上权威媒体全程参与事件监督。权威新闻单位是帮助舆论确证后续调查结论公平、公正、公开最为关键的公信力稳定器,建议事件调查组能够及时邀请省级以上的权威媒体参与,从第三方权威媒体参与的视角帮助舆论真实还原事件的经过,特别是对坠楼身亡的企业主平时生活状况、工作状态等方面的信息还原,形成足够充分的信息对称。

三是建议高度警惕一些试图带偏舆论节奏的破坏性声音。分析认为,对于一些碰瓷热点的营销力量而言,“企业主被逼自杀民营企业主被约谈坠楼”这样的话题标签,可能轻而易举地让情绪舆论关联到针对“民营经济遭受打压”“民营企业被权力压榨”这类破坏性议题的聚焦讨论,一旦仍其在舆论场域中放大蔓延,势必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最终影响到全国上下对提振民营经济信任的正面氛围,是后续的主要舆论风险。

我始终认为,在事件还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任何一个可能性即便已经达到了90%,那么与100%之间一定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报着“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心态,等事件调查结论出来之后,再去表达观点也不迟。

本文终。

欢迎大家订购这本可以帮助大家建构舆商思维的实战工具书籍,如需订购,可以点击微店链接咨询客服事宜。

没有经常点“在看”的,可以请将“墩墩舆情课工作室”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看”!

1.舆评丨包河公安连夜通报合肥工业大学学生轻生是个很好的处置开端

2.舆评丨天津这份通报更适合由事件调查组来发布

3.舆评丨舆情“洁癖”的错误舆论观需要纠正

4.舆评丨关于及时开展存量涉低级红高级黑信息处置的提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