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律所涨薪下的破局之道|案牍分享

案牍AutoDocs 2023-02-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薄命长辞知己别 Author 江东帆影迟

本期分享

近来诸多律所纷纷宣布涨薪,而在律师薪资待遇逐年增长的同时,律师的工作压力也水涨船高,高薪高压成为律师行业生态的关键词。如何能破解律所合伙人与律师之间零和博弈,帮助律师寻找到WLB?知识管理和法律科技如何帮助改善行业现状?


案牍本期精选一篇文章,作者基于自己的实习经历和对律所生态的观察,从律所的运作模式切入探求解决这一行业生态问题的可能方案,并为困顿于dirty work的实习生提供了一些实现自我成长的建议与方法论。


感谢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下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薄命长辞知己别」

作者|江东帆影迟

编辑|涂涂



从涨薪看律所的运作模式


近几个月来,内外所均掀起了一波新的涨薪潮。


涨薪不会无缘无故,凡我们所能看到的变化均出自对市场的回应。近两三年来,一线法学院毕业生选择律所作为毕业去向的比例几近腰斩,大家纷纷投入公务员和国企的怀抱。如不涨薪,律所将无法保持自己在招聘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因此我们看到,一些律所即便是勒紧腰带,也硬着头皮跟着涨了上去。


但这只是涨薪的原因,律所对于涨薪的配套措施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白律所的收费模式,人均创收=小时费率*工作小时。即便是按项目收费,其实也只是以估算的工作小时乘以折扣后的小时费率罢了。现在比起上一波涨薪,律所的小时费率(即收费能力)有提高吗?我想总体来说是没有的,甚至可以说有下降的趋势。近年来律所之间价格战打的很凶,市场上也涌现了很多精品所和优秀的青年律师,像PEVC这种业务都快卷成红海了。


另一个公式是合伙人利润=团队创收-成本。那么我们来看,律师涨薪意味着成本的提高,如果团队创收不相应提高,涨薪将导致合伙人利润的降低。


此刻在自己学校宿舍里听到涨薪消息的你可能正打算感激老板们蜡烛般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你),看来还是too young了。合伙人也是商人,不是慈善家。为了保持自己的利润水平,他必然会想办法提高团队创收,来补上用人成本的提高。既然小时费率没有提高,那就只好逼手下人卷工作小时了。譬如,涨薪前后某律所折扣后平均小时费率为1000元,律师平均年计费小时为1800小时,月薪为20k,那么他一年能为老板创收180万。可如果现在他的月薪涨到了30k,那么为了让老板不亏钱,律师的平均年计费小时可能就需要提高到2100小时,用多创收的30万元弥补自己涨薪带来的成本上升。


还有一个公式是,团队岗位数量(headcount,俗称hc)=总业务量/律师年均计费小时。如果合伙人业务量没有显著上升,那么涨薪带来的律师年均计费小时数的提高将导致团队hc的减少。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涨薪之后都会有一些律所鸽掉已经确定留用的实习生。总业务量在数学上的直观反映是团队总创收,因此在律所层面一般会要求合伙人每多创收xxx万元才能多招一个律师。



破解零和博弈的可能途径


这个故事看着好悲伤啊,难道就没有别的解决之道了吗?难道老板和律师一定要零和博弈吗?


经我思考,解决的途径可能包括:


(1)涨薪后律所吸引了更优秀的人才,他们效率更高,相同的实际工作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贡献超过涨薪前律所普通律师的收费小时。


其实我很难认同这一点,现在初年级律师在团队分工中做的是什么性质的工作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人与人之间能差到哪里呢?不怪总有人说“做律师只要能吃苦就行”。所谓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无非是一群title都很闪耀的人共同维护自己所在的鄙视链罢了。低能的卷王我也不是没见过。


(2)团队内的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目前现实中的常见提升原因主要包括团队积累了较多同类项目的经验、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文件模板等。


如前所述,我们的目标是尽量避免因涨薪带来的工作时间的延长。由于本人并不认同(1)的理论,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2)的其他可能,我们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不要向午夜要时间,要向效率抢时间。



提高效率的方法


01/律所层面


律所层面能如何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我想管理合伙人们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出的努力是发明出了所谓“公司制”律所。


然而,公司制也有真公司制和假公司制。假公司制是合伙人的公司制,而不是底下律师的公司制。无非是各个合伙人的客户之间互通一下,所以在他们分赃,哦不,分利润的时候会打破原有合伙制律所的藩篱。真正的公司制律所应该在同一个复杂项目上通过各业务团队的合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进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当然,真正的公司制律所还会建立起强大的行政后勤团队,保证律师能专心于法律工作,而不必被这些并不会直接带来创收的琐碎行政工作所干扰。


除了践行“真公司制”,愚以为律所能做的还包括:


(1)在全所层面投入额外的人力财力大力发展知识管理


确有听闻近年来有些律所在编制一些常见项目的模板,这当然是知识管理的一种。但我以我不成熟的观察,内所与外所的直观差距,如果抛开文化和物理意义上的工作环境(后者指宽敞的工作场地,实习生恨不得都能坐到办公室里,你去问问红圈所有多少实习生整天在楼里打游击),我觉得差距最大的就是知识管理。当然,这两年部分律所出的业务分析报告质量喜人,但我想大部分律所目前做这些的初衷更多还是为了发给客户彰显自己在该业务领域的实力,受众为低年级律师的详细业务指引实在少之又少,恨不得能给实习生写个网络核查指南的就算是above average了。


除了形成书面的详细业务指引,我认为提高效率的最好方式还包括通过知识管理加强对中低年级律师的培训


你可能要反驳,啊我在某某所实习的时候,每周都有那么一两场培训呢,怎么能说我们做的还不够呢?


其实我也没说还不够,只是说可以更好。我也在几家律所实习过,算是把里面感兴趣的培训听了个遍。我认为可以补强的内容有两点:一方面,培训从主题上,多以近期新兴起的业务热点为主,而非对基础实务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即便是对基础实务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计上也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能看出来,有些很好的律所的知识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不可谓不努力:把这个业务口才好的合伙人软磨硬泡都找来,千叮咛万嘱咐这次培训是基础的培训。合伙人们也很认真,看得出来是花了大时间在上面的。于是我就听了五六个合伙人各讲了一遍股东协议,由于每个人都只能讲一个半小时左右,基本上都是风月露水、点到为止,因此培训结果就是让听众把同样的内容浅尝辄止了五六遍。其实完全可以让他们内部沟通后进行更细致的分工,或是为了同一主题下前后风格的一致由同一个组的两三个合伙人在较长的时间段内讲完全部。


(2)积极拥抱法律科技,在全所层面跟进行业最新进展并适当采购


我也认同法律科技无法取代头部律所的结论,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的法律科技可能只能抢十八线小城鸡毛蒜皮的官司。但愚见认为目前国内律所对To B的法律科技的关注非常不够。律师们轮流发修订版并在后面命名v1v2v3的笨拙样子简直堪比21世纪的人类钻木取火。


像世辉搞的法律科技其实就不错,尽管现在用处可能还有限,但我相信未来成熟后的应用前景会非常广阔。因为无论是尽调中基础性的摘录工作还是交易类项目中条款模板库的筛查,这对于码农来说做出一个能作为律师们辅助工具的软件实在是太容易了。


我还记得去年当我在上海流窜的时候,有一日摸鱼摸到了浦东图书馆内,当时饭后非常的困,就想找本书垫着睡觉。但浦东图书馆法律相关的书真的都太久了,垫着都嫌脏,我找了好久才找到一本厚度适宜的新书。睡醒之后我出于对书的愧疚就随便翻了几页,大概算是吕立山律师为推广他创立的法律科技所写的推广书吧,最初主要是为了面向三资企业转换的市场需求,很有洞见,另外他也在B站上有讲的很不错的课程跟文件模板,各位还在学校的萌新可以去听一听。


哦有点扯远了,总之我发现其实他们的法律科技已经做到了相当高度,我认为适当的采购完全可以从效率层面提高律所的整体效益。

02/个人层面


(1)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的资源红利


进入互联网时代,搜索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成为形成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原因,现在公开和半公开的优质学习资源其实很多,就看你能不能找到。


我们总能听到身边同龄的实习生抱怨自己天天做dirty work,当然我也很讨厌dirty work,但我觉得大部分人不如想想自己除了dirty work这一阶段还能做些什么,就算给你些有难度的工作你有信心交出一个能用的成果吗?


你可能很委屈:那我在学校也没学啊,为什么律师不现场教我?对不起,项目上你的负责律师自己都加班到通宵达旦,有教你的功夫还不如自己做完了。久而久之,团队内依资历进行的工作内容的分工越来越泾渭分明,不可逾越。


可问题是,难道学校没学的东西你就没地方自学了吗?其实本人目前也仍是研究生在读,加起来正经PEVC的实习也就不到三个月,而且很多时间还在实习生池里帮其他组的律师打杂。在互联网时代你该有这个能力搜索到优质的学习资源,如果你想做的与众不同,告诉别人你的价值不止于dirty work,你也该有这个热情和能力去自学一些东西。


可能有的人也很委屈:我每天搬砖已经这么累了,哪还有时间看其他的东西?


那我觉得这种想法就很容易让人陷入恶性循环,自学是为了提高效率的,持续的积累一定能收获成效。提升知识与技能是为了让工作更轻松,让你更能从工作中收获成就感的,不要把它跟休息对立起来。一直缓慢搬砖当然得一直累了。


(2)通过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澎湃的工作热情提高效率


好的工作习惯可以帮你提高工作效率,澎湃的工作热情可以欺骗你忘记工作中的烦恼。


好的工作习惯无法穷尽且因人而异,远非本文所能阐述。但我们应培养起这样的意识,积极与同龄人与前辈沟通或暗中观摩,时刻以养成习惯、提高效率为己任。吾日三省吾身,常在工作中总结自己的不足,思考破解之道,并对这些过程进行记录。


很多时候这只是一个意识的问题,完全花不了多少时间,但能从顶层设计层面提高你工作的效率,进而减轻工作中的痛苦。拿到工作多想想这项工作是必要的吗?有没有聪明的方式去完成它?怎样的顺序安排能避免重复劳动和返工?



我对自学者的一些建议


想要初步掌握一个领域的基本知识,如果能亲身去实习两个月自然最好,当然不是说你能在实习过程中学会很多,而是你知道了他们在干什么后才能明白自己该朝哪些方向搜寻资源并自学。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或者本身还在找第一段实习,我想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我对自学一个陌生领域的流程性建议如下:


第一步,阅读。去互联网宝库找一些资源,用你聪明的慧眼甄别一下质量高低,然后开始你的阅读。这个过程是摄入。


第二步,记读书笔记。广泛的阅读时,很重要的一步是记读书笔记,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你对内容的陌生,你对知识的记忆力将比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差。好的读书笔记可以让你在以后的回顾时不至于太过彷徨,也可以承载你对所读内容的疑问、思考和吐槽。在阅读过程中要毫不吝啬的记下你的想法和疑惑,这本身就是一个锻炼思维的宝贵机会。


第三步,写下一些文字。当阅读量到达了一定的范围,你开始可以自己写一些属于你的想法了。人在组织语言时不得不开始运转大脑,可以强迫自己想明白自己初读时由于逃避而没想清楚的内容。


第四步,复习你的读书笔记。此时你写出来的东西无疑是青涩的,你需要回去重读你的读书笔记,你会发现自己文章里内容的遗漏,以及你最初阅读时误解或遗漏的地方。


最后,修改你最初的想法,形成你自己的文章到此,你完成了全流程最后的输出。当你能写出自己的文章,下一步就可以和专门从事这个领域的律师进行沟通和探讨了。如果前几步做的好的话,写文章就会像喝水一样容易。


为了改变实习生只配做dirty work的刻板印象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哦!


END


推荐阅读

从红圈所去到科技公司,我在一路寻找工作的成就感

做律师总有一天要准备签字页的

文档工作自动化如何赋能法律行业?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申请演示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