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柳州仔,把美丽的柳江画给你!(收藏)

二两 画卷柳州 2020-08-28

提要

江是柳江,九曲回环,天赐精华。江有魂,因那千古一人柳宗元,也因那两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承,更因那“柳江人”所代表的人类发源之秘的魅力。江有灵,山水城浑然天成,造就世界独一无二的天然大盆景。江有情,泽润万物,滋养这一方水土一方人。

“百里柳江 百里画廊”,用全国排名第二的水质滋养着柳州人。柳州还以柳江沿岸“水陆两路七个主题区十二点”为重点打造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

最近,有一位柳州小伙,用钢笔画下了这条旖旎的柳江,取名《我家有条江》,并提供了电子版给“画卷柳州”展示柳州之美。


MV:《我家有条江》
来源:柳州日报社


我家有条江 

曲似九回肠

柳侯遗韵泽千年

山歌唱希望



白沙大桥

看江上  又起巍峨

反向斜拉揽清波

柳州之门傲立

苍穹下白云千朵

抚弦弹啸

携浪花且舞且歌

虹桥飞架

天地顿时宽阔

  

晴空下  英姿卓卓

轻舒臂弯朝天掠

疑是人间彩虹

璀璨了八方城郭

挥汗浇铸

换来这大道通衢

绝世妖娆

惊艳了你和我

2018年柳江上第20座跨江大桥白沙大桥通车,独特的造型再次刷爆了朋友圈,成为柳州桥梁博物馆最年轻的“网红”。



工业博物馆

大幕拉开,缤纷的舞台

故事的主角,却在场外

一辆机车

洒下一路风骨

百年艰辛,在心里深埋

岁月如梭,凝固在工博

历史的积淀,

沉入血脉

 

春风拂过

种下城市精神

敢为人先,我心自澎湃

如果岁月是一首诗

这里一定能读到精彩

如果历史是一首歌

这里一定会风华绝代

建筑以红色为基调,寓意“追忆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见证柳州工业10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老铁桥

静卧江流听浪花翻涌

笑看人世间春夏秋冬

七十载风云不过弹指一挥

寒来暑往依旧气贯长虹

铮铮铁骨傲然屹立

蓝天下

你的身姿矫若游龙

  

经历过战火洗礼

见证过浊浪排空

你一如既往

不为所动

一手牵起一江两岸

任时光走远从未放松

只想在天地间洒脱从容

柳州铁桥是柳江上的第一座桥梁,始建于1939年,重建于1950年。历经70年风雨,见证了时代更替和岁月沧桑,如今仍似铁龙承载着交通的南来北往。



柳侯祠

无论是路过

还是寻踪而至

只要站在这里

就不会高声喧哗

因为人们的心里

有一种虔诚、一种崇敬

还因为这翘角飞檐青砖黛瓦的室内

有一尊他们心中的神

 

有德于民的柳侯

理应获得经久的怀念

人们用城中最好的地段

宣示着感激之情

因为柳侯留给他们的

不只是打井、种柑、植柳

还有一种文明的血脉

千年万年、流淌不绝

唐长庆二年(822年) ,为纪念柳宗元的政绩,建庙于罗池畔,取名“罗池庙”。历代或重建或修葺,清人记“历唐、五代、元、明不废”。后多称柳侯祠,位于今文惠路柳侯公园内。



柳江大桥

这些静立江心的桥墩

一定收藏着光阴的记忆

曾经的纵情欢呼

还在栏杆上绽放壮丽

彩旗翻飞  泪水飘逸

汽笛声串起的笑脸

悠长一个城市的惊喜

  

一座普通的跨江大桥

承载的却是历史之重

以及所有人的希冀

从此,梦想腾飞,希望变现

一代又一代人踏着坚实的步伐

向着美好起航

目光坚毅  不离不弃

1968年底,柳江大桥建成通车,是柳江上第一座公路桥,柳州人亲切的称其为“一桥”,从此,柳州两岸“天堑变通途”。而今,柳州市区柳江上的跨江大桥已有21座。



东门城楼

登高北望

看尽尘世沧桑

任风雨斜侵

打湿百结愁肠

谁知道他的心事

散落在百越纹身地

乡愁有如江水

滔滔不绝  潮落潮涨


但是,希望之火不灭

纵然身处蛮荒

也要尽己所能

造福百姓  成就梦想

千载之后  那道城墙仍在

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芒

他的故事刻在这城楼

也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上

柳州东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广西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城门楼。在唐代,诗人柳宗元曾登上当时的柳州城楼赋诗“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蟠龙山瀑布群

裁一截天边白云

抖一片五彩缤纷

望一眼迷神炫目

惊一声人间仙境

看水帘忘情恣肆

喷珠玉剔透晶莹

还有这蒙蒙的一江烟雨

把无数的心灵温润


描一幅水墨丹青

绘一段彩色龙城

谱一曲清词丽句

抒一回盛世柔情

看画船江上徐行

赏河湾月白风清

还有那漫天的烛影摇红

让无数的人们憧憬

江岸上原建有工厂,经改造成蟠龙山瀑布群,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工瀑布群,也是“酸雨之都”蝶变“宜居之城”的生动写照。



双渔汇

静卧长堤

任江水从脚下迤逦而过

从不曾有纵身一跃的冲动

不,决不

既然在万千之中找到了你

今生就要彼此守候

相濡以沫

 

用最深的爱  最纯的情

在天地之间演绎童话

那无边无际的云朵

还有四季的鲜花

和滔滔不绝的清流

都是我们心中唱响的

——生命之歌

双渔汇坐卧壶东侧畔,设计取材自郭沫若赋刘三姐“驾驭鱼龙飞九有,神州到处是歌台”,将建筑物变身柳江边的两条飞鱼。



文惠桥

向蓝天借来七色祥云

制成彩虹绚烂无边风景

流水殇殇浅吟低唱

看波心荡起层层倒影

南来北往从容淡定

最是难忘

一花倾城

  

向空中立起一架竖琴

奏一曲清歌唤起灵心

唱东门唱沙角唱文庙

唱时代唱梦想唱心声

看那艘游船正凌波虚度

最是难舍

一江销魂

 双桥宛如彩虹,横跨江湾。为纪念柳宗元,以文惠泽柳州,故取其名"文惠桥"。



文庙

就这样远远地看

看你的金碧辉煌

看你在山水之间

散发旷世持久的馨香

诗云子曰

点亮华夏文化的源头

点燃我们心中的渴望

  

文运就是国运

我们在你的庙堂里

欣喜地发现什么是源远流长

我们在这里寻找自信

寻找睿智、寻找文化的故乡

当然,还有那一缕忠魂

飘飘洒洒地老天荒

柳州文庙最初建于唐贞观初年,重建的柳州文庙,涅槃重生,依山临水,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灵气远胜他乡。



西来古寺

梵音响  滑过眉间心上

烟火散  随风漫上雕梁

渡尽劫波人依旧

青灯何处说忧伤

看烛影摇红

犹自闪亮

截不断门前滔滔江水长

  

往事经年  岁月流淌

敲一记钟声辽阔悠扬

芸芸众生  滚滚红尘

谁还在轮回里痴情守望

好一座西来古寺

宠辱三千又何妨

静立江边看夕阳

西来寺曾称“盘石寺”,后人因其始建年代久远,又称西来古寺。建筑保留了中国古代庙宇的传统特色。



窑埠古镇

在窑埠古镇

无论是行走、站立或端坐

都有一种岁月静止的错觉

青石板、仿古砖墙

钩沉千年历史

诉说着从前的时光

繁华也好,荣耀也罢

早已成为一段过往

  

只有岸边的花树

还有那些嶙峋怪石

一直坚守初心

静听江流日夜歌唱

也许,还有入夜摇曳的灯火

伴随着童子稚嫩的声浪

在为这座城市注入一种气质

千年万年,心怀梦想

汉元鼎六年柳州建城时,船只在此停泊,装卸石灰砖瓦,形成了埠头,称窑埠。结果,窑埠,形于窑,成于埠。如今的窑埠籍以古镇之名,催生了新的龙城景色。

画:二两
诗:楚风
文:郦虹


最近,这份手绘

还做成了文创台历和明信片

《我家有条江》

向世界传播柳州之美


期待更多人

用心歌唱柳州美!


“我家有条江”: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画:二两;诗:楚风;文:郦虹。视频来源柳州日报社。未经原作者同意,请勿转载。推介!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